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硬雀麦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全 文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4):74 ~ 76ActaAgriculturaeJiangxi
硬雀麦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李 宁1, 2 ,郭琼霞1* ,黄可辉 1 ,赵士熙 2 ,虞 赟 1 ,沈建国1 , 陈 峥2
   收稿日期:2007-12-26
基金项目:国家 “十一五 ”重大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3);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 (2006NZ0002-1)。
作者简介:李宁(1981-),女 ,河南周口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植物检疫。 *通讯作者:郭琼霞。
(1.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遵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 ,利用相关风险
性分析模型, 从国内外分布情况 、潜在的危险性 、受害对象的经济重要性 、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及管理难度等 5个方面对硬雀
麦在我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 ,其综合风险值 R为 2.47, 据此提出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备选方案 ,以期使风险水平减少
到可接收的水平。
关键词:硬雀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植物检疫
中图分类号:S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08)04-0074-03
RiskAnalysisofBromusrigidusRothinChina
LINing1, 2 , GUOQiong-xia1* , HUANGKe-hui1 , ZHAOShi-xi2 , Yu-Yun1 , SHENJian-guo1 , CHENZheng2
(1.FujianEntry-Exit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 Fuzhou350001, China;
2.CollegeofPlantProtection, FujianAgriculturalandForestryUniversity, Fuzhou350002, China)
Abstract:Abidedtopestriskanalysis(PRA)ofinternationalstandardsforpestmeasurements(ISPM)offoodand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andtherelationalmodelofPRA, the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analysisoftherisklevelofBromusrigidusRoth
infiveaspects(distribution, potentialdamageddegree, economicalvalueofthedamageobjects, establishandpossibilityoflatersprea-
dingandmanagementdificulty)werecarriedout.Theresultsshowedthatthevalueofthesyntheticalriskvaluewas2.47.Therisk
managementstrategieswereproposedinordertoreducetherisktoacceptablelevel.
Keywords:BromusrigidusRoth;Pestriskanalysis;Riskmanagement;Plantquarantine
  硬雀麦(Bromus.rigidusRoth)普通名:Ripgutbrome,
异名:BromusdiandrusRothvar.rigidus(Roth)Sales,
Anisantharigidus(Roth.)Hyl,属禾本科(Poaceae)雀麦属
(Bromus),原产于欧亚大陆 ,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恶性
杂草种 。我国于 2007年 5月将其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
有害生物[ 1] 。硬雀麦根系发达 ,繁殖快 ,与小麦 、大麦、燕
麦混生 ,在水分、养分 、空间的竞争中明显占有优势 ,作物
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在牧场 ,坚硬的种子可以刺入动物和
猎狗的眼睛、嘴巴和脚 ,造成外伤;硬雀麦还是许多农作
物重要病害寄主 ,且防除困难 。随着我国加入 WTO,口
岸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小麦进出口量大幅度增加 ,这给
硬雀麦种子的传入带来了潜在风险。 2004 ~ 2007年 ,我
国各口岸共截获硬雀麦 987批次。福建口岸也曾在进口
的小麦中多次截获 。为了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 ,需要开
展风险研究 ,评判风险的高低 ,为实施检疫措施提供科学
的依据 。
1 硬雀麦风险分析的开始阶段(起点)
1.1 风险分析的起点 2004 ~ 2007年我国各口岸共截
获硬雀麦种子 987批次 ,故从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的传
播途径开始。
1.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 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的地区是中国大陆。
2 硬雀麦风险评估阶段
2.1 定性分析
2.1.1 国内外分布与重视程度 硬雀麦起源于欧亚大
陆 ,广布地中海和欧洲温和地带 、美洲、非洲 、澳洲 、亚洲 ,
具体分布在土耳其 、塞浦路斯、叙利亚、以色列、约旦 、埃
及、克里特岛、希腊 、高加索和里海地区 、英国、美国(夏威
夷、路易斯安那 、加利福尼亚)、地中海地区 、欧洲(气候
温和地区)、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葡萄牙、西班牙、新西
兰、朝鲜 、韩国、日本 、澳大利亚 、南非 、纳米尼亚 、中国台
湾(鞍马山)、江西 [ 2] (逸生种)。
硬雀麦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杂草 , 2004年印度农业
部将其列为检疫性杂草 , 2005年美国加州将其列为禁止
种 ,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 、朝鲜等将其作为关注的有害
生物 ,日本、南非、纳米尼亚等将其列为入侵种名单 。我
国于 2007年 5月将其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
2.1.2 潜在的危害性 混杂在大麦、小麦、燕麦田中生
长的硬雀麦 ,影响了机械化收割作业 ,硬雀麦等杂草的种
子易混杂在谷物中 ,影响了商品的质量和出口贸易 ,给经
济贸易带来潜在的危害性 。
2.1.3 受害对象的经济重要性
2.1.3.1 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危害 硬雀麦能快
速入侵农田 ,由于其根系发达 ,繁殖快 ,主要对禾谷类作
物(小麦、大麦、燕麦)造成严重危害 ,由于硬雀麦根系发
达 ,繁殖力强 ,在与小麦混生的地块 ,硬雀麦在争水 、争肥
中处于绝对优势 ,削弱了小麦的光合作用 ,影响小麦的生
长发育 ,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据报道每有 100株
硬雀麦 ,就会造成 30%的产量损失;也有报道 72株 /m2
硬雀麦 ,可造成产量损失达 43.4%;能快速形成优势种 ,
植物的密度能达到 330 ~ 661株 /m2 ,严重影响作物的产
量和品质。也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2.1.3.2 对外贸易的影响 硬雀麦由于种子坚硬 ,有
芒 ,能粘附在动物的毛皮上 ,严重影响品质 ,广东南海口
岸多次从进境羊毛中截获硬雀麦种子 [ 3] 。
2.1.3.3 对人畜有害方面的影响 所有的雀麦草种子
对动物有害。在牧场 ,坚硬的种子可以刺入动物和猎狗
的眼睛、嘴巴和脚 ,造成外伤 。硬雀麦还是许多禾谷类农
作物重要病害的寄主[ 4] 。
2.1.4 定殖扩散的可能性
2.1.4.1 硬雀麦在我国的适生性 据报道 ,硬雀麦的定
殖需要年降水量大于 250 mm、7月份平均气温(北半球
为 1月份)小于 15 ℃的基本气候条件 ,结果表明硬雀麦
在我国的适生区占全国的 85%左右。只有在新疆和宁
夏的大部分地区 ,内蒙古、甘肃、青海和西藏的局部地区 ,
海南、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及广东、云南的局部地区不适于
生存[ 5] 。
2.1.4.2 传播扩散的可能性 硬雀麦主要是以种子繁
殖 ,种子产量高 ,每株可产种子 1156到 2908粒 ,可混杂
在谷物、草料中 ,或粘附在动物的身上及毛皮上而被远距
离传播 。
2.1.5 管理难度 硬雀麦种子的存活率高 ,存活时间
长 ,在 10 ℃的条件下保存 ,种子能存活 38个月[ 11] ,在阿
尔及利亚东北部 ,将种子装入棉纱袋中 ,在常温下保存 6
年发芽率仍正常 ,直到第 7年发芽率开始明显降低 [ 5] ;同
时 ,硬雀麦生长迅速 ,根系发达 ,防治困难 ,用耕作方法防
治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且效果也不彻底 。
用除草剂防治污染环境 ,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
2.2 定量分析
2.2.1 硬雀麦 PRA评估量化模型的建立 鉴于以上的
分析 ,根据黄可辉等建立的三裂叶豚草及加拿大一枝黄
花的风险分析的评估体系 [ 6 , 8] ,结合硬雀麦的特点 ,构建
了硬雀麦的定量风险分析一、二级评判标准的计算模型 ,
见表 1。
2.2.2 PRA评估量化分析指标评判结果  P1=2, P21
=3, P22 =1, P31=3, P32 =3, P33 =2, P41 =3, P42 =3,
P43=1, P44=3, P45=2, P51=1, P52=2, P53=3。
2.2.3  PRA评估量化分析一级指标的计算 计算方法
如下:
P1值不变;
P2 =0.75P21+0.25P22;
P3 =max(P31, P32, P33);
P4 =5 P41×P42×P43×P44×P45;
P5 =(P51+P52+P53)/3;
最终计算得出:P1 =2, P2 =3.5, P3 =3, P4 =2.22,
P5=2。
2.2.4 危险性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根据有害生物危险
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硬雀麦进行综合评价 ,硬雀麦风险
评价值 R= 5 P1 ×P2×P3×P4×P5,得到硬雀麦传入中
国的总指标值 R=2.47。而 R>1.5的有害生物可以列
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管理[ 7] ,因此硬雀麦属于高危险
性的有害生物。这一结果表明与我国将其列为检疫性有
害生物是一致的 ,应实施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
3 硬雀麦风险管理阶段
我国已经加入了 WTO,国际贸易日益频繁 ,因此在
制定检疫措施时 ,应符合 WTO中的 SPS协定 ,尽量减少
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 ,并力求使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程
度。现提出下列备选方案并提出效率与影响评估 ,以使
其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 。
3.1 风险管理的备选方案
3.1.1 备选方案 1 禁止从硬雀麦发生的国家及地区
进口调运农产品 ,尤其是小麦、大麦 、燕麦等谷物。
3.1.2 备选方案 2 实行严格的产地检疫(或装货前用
吹风机进行清除),入境检疫 ,调运检疫 ,严禁带有该种
的农产品及其他产品带出疫区;或允许进入的小麦在严
格的监督下仅仅用于磨粉;同时 ,在我国初发生地(目前
在江西庐山有逸生种)开始监测控制 ,开展综合防除技
术 ,尽快切断硬雀麦的潜在蔓延势头 。
3.2 备选方案的效率和影响评估
3.2.1 备选方案 1的效率和影响评估 该方案可以完
全禁止硬雀麦的传入 ,从对经济的危害性及环境影响等
考虑 ,该方案积极有效。但是我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占
据了重要地位 ,每年都有一定的进出口数量 ,中国粮食的
产量与粮食消费量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和消费量的 1/5
左右 。如果完全禁止 ,将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农产品贸
易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 ,该方案与风险分析的原则不
完全一致 ,建议不予采纳。
3.2.2 备选方案 2的风险评估 这种方案可以对贸易
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 ,消极之处就是装货前采取的措
施可能要花费较高的人力、物力 ,但从长远考虑 ,该成本
小于实施方案 1带来的损失 ,另外 ,根据硬雀麦在国内发
生现状 ,提出了应对措施 ,控制该有害生物的潜在蔓延 ,
减少及尽早根除硬雀麦的危害 ,这种方案从整体上优于
备选方案 1。
75 4期                李宁等:硬雀麦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表 1 硬雀麦 PRA评估量化分析指标评判标准
序号 评判指标 评判标准 赋分值
P1 国内分布状况(P1) 国内分布面积大于 50% 0
国内分布面积占 20% ~ 50% 1
国内分布面积占 0% ~ 20% 2*
国内无分布 3
P2 潜在的经济危害性(P21) 据预测 ,造成的产量损失达 20%以上 、严重降低农产品质量 3*
产量损失达 5%~ 20%,产量损失较大 2
产量损失达 1%~ 5%,产量损失较小 1
产量损失小于 1%,且对质量无影响 0
国外重视程度(P22) 如果有 10个以上的国家把硬雀麦列为检疫对象 3
如果有 5~ 10个国家把硬雀麦列为检疫对象 2
如果有 1~ 5个国家把硬雀麦列为检疫对象 1*
没有国家把硬雀麦列为检疫对象 0
P3 对人类和动物危害的情况(P31) 发病率达 5%以上 3*
发病率在 1% ~ 5% 2
发病率为 1%以下 1
其他 0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P32) 能侵入水田和旱地的 3*
能侵入旱地 ,不易形成优势种的 2
几乎不侵入农田 1
不对农业生产产生危害 0
对环境的破坏(P33) 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入侵并迅速形成优势种群而破坏环境 2*
适应能力强 ,能与当地植物并存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性 1
适应能力差 ,竞争不过当地植物 ,不能形成优势种群的 0
P4 截获难易(P41) 硬雀麦种子经常被截获 3*
硬雀麦种子偶尔被截获 2
硬雀麦种子从未被截获或历史上只截获过少数几次 1
(因现有技术原因 ,本项不设 0级)
运输过程中种子的存活率(P42) 运输中硬雀麦种子存活率在 40%以上 3*
存活率 10% ~ 40% 2
存活率 0~ 10% 1
存活率为 0 0
国外分布(P43) 世界 50%以上的国家有分布 3
25%~ 50%的国家有分布 2
0~ 25%的国家有分布 1*
没有分布 0
国内的适生范围(P44) 在国内 50%以上的地区能够适生 3*
25%~ 50%的地区能够适生 2
0~ 25%的地区能够适生 1
适生范围为 0 0
传播力(P45) 主要通过气流传播 3
由活动力很强的介体传播 2*
土传或传播力很弱(该项不设 0级) 1
P5 检疫鉴定的难度(P51) 现有的检疫鉴定方法可靠性很差 ,花费时间很长 3
检疫鉴定方法介于可靠性很差和非常可靠之间 ,花费时间较长 1*或 2
检疫鉴定方法非常可靠且简便快速 0
除害处理难度(P52) 现有的除害方法几乎完全不能杀死硬雀麦 3
除害率在 50%以下 2*
除害率为 50%~ 100% 1
除害率在 100% 0
根除难度(P53) 田间防治效果差 ,成本高 ,难度大 3*
田间防治效果介于很差和很好之间 ,成本中等 ,难度中等 1或 2
田间防治效果显著,成本低,简便 0
 注:*赋分值为硬雀麦的相应得分。
(下转第 87页)
76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0卷
1.低分子质量蛋白Marker;2.鸡血清;3.辛酸法纯化后的血清。
图 1 SDS-PAGE电泳结果
3 讨论
目前对辛酸硫酸铵法提纯 IgG的报道有很多 ,邱翔
等 [ 5 , 6]证明了利用辛酸硫酸铵法得到的 IgG纯度要高于
饱和硫酸铵和 DEAE纤维素法得到的 IgG纯度 。本实验
利用辛酸硫酸铵法提纯鸡血清抗新城疫病毒 IgG,效果
比较理想。
辛酸硫酸铵法的原理主要是:在酸性条件下(醋酸
缓冲液)沉淀非 IgG类蛋白质 ,再结合饱和硫酸铵盐析 ,
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 IgG。该法允许球蛋白的浓度≥15
mg/mL[ 7] ,可以用于大量、高效价血清 IgG的提纯 。
辛酸硫酸铵法的操作关键一方面是要调节至适宜
的 pH值 ,另一方面是在加入辛酸时要少量(一滴一滴)
地加入 ,在加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 ,从而保证辛酸在溶液
中是均匀的 ,防止局部辛酸浓度过大影响到纯化效果以
及实验离心后的收集量。
参考文献:
[ 1] 余瑞元 ,等.生物化学试验原理和方法(第二版)[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 , 2005.417~ 419.
[ 2] 沈关心 ,周汝麟.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 [ M].武汉:湖北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98.
[ 3] 姚火春.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 , 2002.
[ 4] 王金胜 ,等.农业生物化学技术 [ 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7.
[ 5] 邱翔 ,齐雪峰 ,杨晓燕.鸭 IgG纯化方法比较试验 [ J] .西南民
族大学学报 , 2004, 30(3):331 ~ 333.
[ 6] 李希强 ,陈莉 ,宋家云.一种简便可较大量提取血清 IgG的方
法 [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1991, 18(3):214~ 216.
[ 7] 玛依拉·阿不都力克本 ,钟旗 ,等.用辛酸 -硫酸铵法快速提
纯鸡 IgG[ J] .新疆农业科学 , 1999, (3):134~ 135.
(上接第 76页)
3.3 小结 从上述两个备选方案中 ,建议采取备选方
案 2,该方案符合 WTO中 SPS协定的原则 ,同时也与我
国的农产品贸易相一致。如果实施得当 ,可以达到降低
硬雀麦风险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1] 国家质检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
录 [ EB/OL] .htp://www.aqsiq.gov.cn/.
[ 2] 刘洋 ,鲍健寅 ,田宏.蔡化野生硬雀麦栽培驯化研究 [ J] .草业
科学 , 2006, 23(9):33~ 36.
[ 3] 李志伟 ,黄法余 ,李伟文 ,等.南海口岸从进境羊毛中截获的杂
草种类 [ J] .检验检疫科学 , 2006, 16(5):67~ 68.
[ 4] 周国梁.禾草腥黑粉菌及其近似种的分类进展 [ J] .植物检
疫 , 2000, 14(3):160~ 163.
[ 5] 周卫川 , 郭琼霞.硬雀麦的进境风险评估 [ J] .植物检疫 ,
2005, 19(2):96~ 98.
[ 6] 黄可辉 ,郭琼霞 ,刘景苗.三裂叶豚草的风险分析 [ J] .福建农
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5(2):412 ~ 415.
[ 7] 梁忆冰 ,詹国平.进境花卉有害生物风险初步分析 [ J] .植物检
疫 , 1999, 13(1):17~ 22.
[ 8] 郭琼霞 ,虞贇 ,黄可辉 ,等.外来入侵植物 加拿大一枝黄花
传入中国的定量风险研究 [ J] .武夷科学 , 2005, 21(1):81
~ 85.
(上接第 80页)
[ 21] LainerT.C., etal.Developmentofmethodsforqualityand
functionalityassessmentofsurimiandmincedfish[A] .Alaska
FisheriesDevelopmentFandation,Anohorage, Alaska, 1985.
[ 22] A.A.Nowsad,etal.Washingandcryoprotectantefectsonfrozen
strageofspenthensurimi[ J] .PoultrySci., 2000, 913~ 920.
[ 23] NiwE., MatsubaraY.Hydrogenandotherplarbondinginfish
fleshgelandsetinggel[ J] .Bull.Jap.Soc.Sci.Fish, 1982,
(5):667.
87 4期         石晓艳等:辛酸硫酸铵法提纯鸡抗新城疫病毒(NDV)IgG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