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山松花菜营养品质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全 文 :2014 年第 6 期 897
收稿日期:2014-02-26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专项 (团队项目) (2012T2T132) (浙科发农 [2013] 215-124)
作者简介:徐丽红 (1962 -) ,女,浙江丽水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E-mail:xlh3888@ 163. com。
文献著录格式:徐丽红,陈联和,杨刚,等. 高山松花菜营养品质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J]. 浙江农业科学,2014 (6) :897 - 899,902.
高山松花菜营养品质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徐丽红1,陈联和2,杨 刚2,曹淑瑛3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 庆元县农业局,浙江 庆元 323800;
3.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营养与检测 112 班,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分别抽取庆元县高山松花菜及相应的灌溉用水、土壤样品,检测分析了高山松花菜品质营养指标、有害
重金属、农药残留及相应灌溉用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并结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绿色食
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灌溉用水、土
壤、高山松花菜产品均未受到有害重金属污染;如参照绿色食品甘蓝类蔬菜标准,7号样品农药多菌灵残留量超标,
单因子污染指数为 0. 96,综合污染指数为 1. 1267,表明 7号样品受到轻度的农药残留污染。
关键词:高山松花菜;重金属;农药;营养品质;污染评价
中图分类号:S 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4)06-0897-03
松花菜 (散花菜)是十字花科甘蓝属花椰菜中
的一个类型,最早在福建及台湾地区种植消费,近年
来从闽浙地区迅速向我国华北、华中地区蔓延。目前
我国松花菜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闽、
浙、鄂高山地区,兰州、坝上高原地区,以及华北地
区,种植区域广泛又相对集中,基本形成了松花菜周
年供应市场的生产格局,种植面积已达 2 万 hm2 以
上,约占花椰菜生产面积的 10%。预计今后几年松花
菜将成为花椰菜消费的主要类型之一,种植面积将达
10 万 hm2 以上,发展潜力巨大[1]。
浙江省庆元县地处浙江西南部的浙闽边界,是
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2],拥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最大的中山台地。高山松花菜是该县近年来迅速发
展起来的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庆元
县东部的荷地、岭头、举水、四山等高海拔山区乡
镇。为了进一步推动庆元县高山松花菜的品牌建
设,本文抽取庆元县四山乡高山松花菜及相应土
壤、灌溉用水样品,检测了其有害重金属、农药残
留量及营养品质指标,并结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
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对高山松花菜产地环境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2013 年 7 月 25 日,在庆元县四山乡垄头村抽
取了 8 个批次高山松花菜样品,分别编为 1 - 8 号,
同时抽取了每批次松花菜样品相应的灌溉用水、土
壤样品。
1. 2 方法
抽样和调查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
准研究所、庆元县农业局及当地乡镇联合进行,有
害重金属、农药残留、营养品质等指标检测在浙江
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进行。
1. 2. 1 抽样方法
土壤采样按 NY /T 395—2012 农田土壤环境质
量监测技术规范[3]执行,每 5 ~ 10 个分样点混合成
1 个土壤样点,混合样 1 kg,采样深度为 0 ~ 20
cm;灌溉用水采样按 NY /T 396—2000 农用水源环
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4]执行。高山松花菜采样按
GB /T 8855—2008 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5]执
行,每个样品抽取 3 kg。
1. 2. 2 产地灌溉用水、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及各指标限量值
以GB 18407. 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
产地环境要求[6]、NY/T 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
境技术条件[7]为评价依据,对高山松花菜产地灌溉用
水及土壤进行评价,高山松花菜产地灌溉用水、土壤
重金属指标的检测方法及限量值见表1。
1. 2. 3 高山松花菜的检测方法及各指标限量值
以 NY /T 746—2012 绿色食品甘蓝类蔬菜[8]为
评价依据,对高山松花菜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进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4.06.042
898 2014 年第 6 期
行评价。高山松花菜中镉 (GB /T 5009. 15—2003
石墨炉原子化法)限量值≤0. 2 mg· kg -1,铅
(GB /T 5009. 1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限量值≤
0. 3 mg·kg -1。多菌灵、百菌清、乙酰甲胺磷、氯
氰菊酯、多菌灵、百菌清、乙酰甲胺磷、氯氰菊
酯、敌敌畏、乐果、毒死蜱、抗蚜威、灭多威、氟
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农药残留采用
NY /T 761—2008 气相色谱法,限量值多菌灵≤0. 1
mg· kg -1,百菌清≤1 mg· kg -1,乙酰甲胺磷
≤0. 03 mg·kg -1,氯氰菊酯≤0. 5 mg·kg -1。蛋
白质采用 GB 5009. 5—2010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总糖 GB /T 5009. 8—2008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粗纤
维 GB /T 5009. 10—2003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
定、灰分 GB 5009. 4—2010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氨
基酸 GB 5009. 124—2003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法。
1. 2. 4 污染评价方法
采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规定的方法对高山
松花菜产品和产地环境进行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
染指数评价[9]。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虽然可以较
好地体现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污染状况,但是复合污
染在我国土壤中多发,因此,同时采用综合污染指
数评价法对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进行校正,可
以兼顾平均值与最高值对土壤污染的贡献。
单因子污染指数用下式计:
Pi = Ci /Si。
式中,Pi为单因子污染指数值;Ci为污染物 i
的实测浓度;Si为污染物 i 的评价标准。Pi≤ 1 为
非污染;1 < Pi≤ 2 为轻污染;2 < Pi≤ 3 为污
染,Pi > 3 为重污染。
综合污染指数采用内梅罗 (N. L. Nemerow)
指数法,评价公式为:
P综 =
(P平均)
2 + (P最大)
2
槡 2 。
式中,P最大为单项污染指数最高值,P平均为参
加评价的单项污染指数的算术平均值,P综为综合
污染指数。P综≤0. 7,1 级,安全级,清洁;0. 7
< P综≤1,2 级,警戒级,尚清洁;1 < P综≤2,3
级,轻污染级,土壤污染物超出标准视为轻污染,
作物开始污染;2 < P综≤3,4 级,中污染级,土
壤、作物受中度污染;P综 > 3,5 级,重污染级,
土壤、作物受污染已相当严重。
2 结果与分析
2. 1 产地环境检测与污染评价
由表 1可知,灌溉用水中未检出有害重金属汞、
镉、砷、铅。土壤样品中有害重金属镉、汞、砷、
铅、铬均在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标准的限定值以内 (表 1),符合相应生产要求。
对比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与农产品
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可以看出,
前者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限定更加严格。从测定
结果来看,除土壤中的铅超出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
术条件标准以外,其余各测定指标均在国家相应标
准限定范围以内。经测算,土壤中铅的单因子污染
指数为 1. 108,综合污染指数为 0. 844 2,表明土
壤尚清洁,但已处于警戒级。
表 1 产地灌溉用水、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限量值及检测结果
样品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限量值 1 限量值 2 测定值
灌溉用水 pH值 GB /T 6920—1986 玻璃电极法 5. 5 ~ 8. 5 5. 5 ~ 8. 5 5. 70
总汞 / (mg·L -1) HJ597—2011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 001 0. 001 -
镉 / (mg·L -1) GB /T 7475—198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 005 0. 005 -
总砷 / (mg·L -1) GB /T 7485—1987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0. 05 0. 05 -
总铅 / (mg·L -1) GB /T 7475—198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 1 0. 1 -
铬 (六价) / (mg·L -1) GB /T 7467—1987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0. 1 0. 1 0. 005
氰化物 / (mg·L -1) HJ 484—2009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0. 5 2 -
土壤 pH值 - < 6. 5 < 6. 5 4. 84
镉 / (mg·kg -1) GB /T1714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 3 0. 3 0. 20
汞 / (mg·kg -1) GB /T17136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 3 0. 25 0. 066
砷 / (mg·kg -1) GB /T1713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40 25 2. 4
铅 / (mg·kg -1) GB /T1714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50 50 55. 4
铬 / (mg·kg -1) HJ491—2009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50 120 10. 6
注:表中各项指标的限量值 1 参照 GB 18407. 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限量值 2 参照 NY /T 391—2000 绿色
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检出限:灌溉用水:总汞、镉 0. 000 1 mg·L -1;总砷、总铅 0. 000 5 mg·L -1;铬 (六价)、氰化物
0. 004 mg·L -1;土壤:镉 0. 01 mg·L -1;汞 0. 005 mg·L -1;砷 0. 5 mg·L -1;铅 0. 1 mg·L -1;铬 5. 0 mg·L -1; -为未检出
(表 2 同)。
徐丽红,等:高山松花菜营养品质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899
2. 2 高山松花菜重金属检测与污染评价
在所检测的 8 个高山松花菜样品中,镉含量检
测范围为 0. 002 ~ 0. 010 mg·kg -1,铅在 2 个样品
中未检出,其余样品中的含量范围为 0. 020 ~
0. 040 mg·kg -1,均在绿色食品甘蓝类蔬菜标准限
定范围以内,未受有害重金属污染。
2. 3 高山松花菜农药残留检测及污染评价
在所检测的 8 个高山松花菜样品中,6 号样品
中检测到多菌灵,残留量为 0. 096 mg·kg -1;7 号
样品中检测到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氯氰菊酯
4 种农药,含量分别为 0. 15,0. 032,0. 20 和
0. 004 mg· kg -1;其他 6 个样品均未检出农药
残留。
参照 NY /T 746—2003 绿色食品甘蓝类蔬菜的
规定,经测算,6 号样品多菌灵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为 0. 96,非污染;7 号样品中百菌清、毒死蜱和氯
氰菊酯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 < 1,为非污染水平,
但多菌灵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为 1. 5,为轻污染,综
合各项指标,7 号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为 1. 126 7,
表明其受到轻度农药残留污染 (表 2)。
表 2 高山松花菜样品的农药残留及污染评价
样品
编号
单因子污染指数
多菌灵 百菌清 毒死蜱 氯氰菊酯
综合污染
指数
6 0. 96 - - - -
7 1. 5 0. 032 - 0. 008 1. 126 7
2. 4 高山松花菜营养品质检测结果
试验结果 (表 3)表明,庆元高山松花菜蛋白
质含量为 1. 42% ~ 2. 34%,变异系数 17. 4%;总
糖含量为 1. 86% ~ 3. 07%,变异系数 16. 5%;粗
纤维含量 0. 7% ~ 1. 2%,变异系数为 17. 8%,灰
分含量为 0. 52% ~ 0. 77%,变异系数为 14. 2%;
氨基酸含量为 1. 22% ~2. 00%,变异系数 16. 9%。
表 3 高山松花菜样品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
样品编号 蛋白质 /% 总糖 /% 粗纤维 /% 灰分 /% 氨基酸总量 /%
1 1. 84 2. 88 0. 8 0. 56 1. 51
2 2. 16 2. 60 0. 9 0. 77 1. 69
3 1. 73 2. 24 0. 8 0. 64 1. 40
4 1. 42 2. 20 0. 8 0. 52 1. 22
5 1. 46 2. 22 0. 8 0. 54 1. 22
6 2. 34 2. 28 1. 2 0. 72 2. 00
7 1. 78 3. 07 0. 8 0. 69 1. 52
8 1. 71 1. 86 0. 7 0. 67 1. 50
由表 4 可知,8 个高山松花菜样品中均含有 16
种氨基酸,覆盖除色氨酸以外的其余 7 种人体必要
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平均含量为 0. 11%、苯丙
氨酸 0. 07%、蛋氨酸 0. 01%、苏氨酸 0. 07%、异
亮氨酸 0. 06%、亮氨酸 0. 10%、缬氨酸 0. 09%;
必需氨基酸总量为 0. 52%,占氨基酸总量的
34. 7%,表明该地区的高山松花菜具有丰富的营养
价值。
表 4 高山松花菜样品的氨基酸检测结果 %
样品编号 天门冬氨酸 苏氨酸 丝氨酸 谷氨酸 脯氨酸 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1 0. 21 0. 07 0. 09 0. 31 0. 06 0. 06 0. 09 0. 09
2 0. 25 0. 08 0. 11 0. 34 0. 06 0. 07 0. 10 0. 10
3 0. 17 0. 07 0. 08 0. 30 0. 05 0. 06 0. 08 0. 08
4 0. 18 0. 06 0. 07 0. 22 0. 04 0. 06 0. 08 0. 07
5 0. 17 0. 06 0. 07 0. 21 0. 05 0. 06 0. 08 0. 07
6 0. 30 0. 10 0. 12 0. 42 0. 06 0. 08 0. 11 0. 12
7 0. 19 0. 08 0. 10 0. 26 0. 06 0. 07 0. 11 0. 09
8 0. 23 0. 07 0. 09 0. 30 0. 05 0. 06 0. 09 0. 09
样品编号 蛋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酪氨酸 苯丙氨酸 组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1 0. 01 0. 06 0. 10 0. 04 0. 07 0. 06 0. 11 0. 08
2 0. 01 0. 07 0. 12 0. 04 0. 08 0. 07 0. 12 0. 07
3 0. 01 0. 06 0. 10 0. 04 0. 06 0. 06 0. 11 0. 07
4 0. 01 0. 06 0. 08 0. 03 0. 06 0. 05 0. 09 0. 06
5 0. 01 0. 05 0. 09 0. 04 0. 06 0. 05 0. 09 0. 06
6 0. 01 0. 08 0. 13 0. 05 0. 09 0. 08 0. 14 0. 11
7 0. 01 0. 07 0. 12 0. 04 0. 07 0. 06 0. 12 0. 07
8 0. 01 0. 06 0. 10 0. 04 0. 07 0. 06 0. 11 0. 07
(下转第 902 页)
902 2014 年第 6 期
选择茶叶主产区大港头镇杨山村、萧山村等 3
个生态条件好,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村进行生态茶
叶示范基地建设,共计面积 270 hm2。结合新农村
建设,重点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和村级茶青
交易市场的建设,在路面硬化、墙壁粉刷与水沟清
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使茶园与村庄周围环境
全部达到清洁化要求。通过组织参观学习,经验交
流等方式,带动了全区茶农开展茶叶清洁化生产
加工。
3. 4 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根据莲都区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试验与示范项
目实施计划目标,2012 年以来在全区一些技术力
量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茶叶重点企业,率先进行
初制茶厂的优化改造。在此基础上,全区又以示范
茶厂为典型,通过参观学习,以点带面,推动和促
进了全区茶厂优化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
3. 5 加强对农药等投入品的管理
加强对村镇农药销售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严
禁向茶农销售和在茶叶基地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机
磷、有机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实行源头控制和产地
督查相结合,杜绝各类农业违禁物品进入茶叶基地。
4 存在问题
当前雾霾天较多,绿茶春茶早采可防雾霾,但
对乌龙茶、普洱茶、红茶等采芽长度较长的茶类,
防雾霾污染的措施还须另行探索和进一步加强。只
有认真控制雾霾这一茶叶新污染源,才能更好地达
到茶叶生产加工清洁化的目的。
目前茶叶清洁化加工效益大多数体现在名优品
牌茶和 QE认证中。在现实生产中,茶叶流通数量
最大的大众茶如丽水香茶等,在茶叶市场上散装交
易,无需品牌和认证,其较高的安全质量无法体
现,长此以往会影响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在普通茶
中的推广与应用。如何提高具有高安全质量普通茶
的经济效益,还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罗学平,王同和,周巨根,等. 发展闽南乌龙茶清洁化加
工的意义与措施 [J]. 中国茶叶加工,2010 (2) :
34 - 36.
[2] 肖纯,张凯农. 茶厂除尘装置的评价与选择 [J]. 茶叶机
械杂志,1994 (1) :22 - 26.
(责任编辑:张才德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
(上接第 899 页)
3 小结
庆元县四山乡高山松花菜灌溉用水、土壤总体
情况良好,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评价标准。但
依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当地土壤中
的铅单因子污染指数为 1. 108 > 1,为轻污染;综
合污染指数为 0. 844 2,表明土壤尚清洁。
该地区高山松花菜未受到有害重金属污染,符
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食品甘蓝类蔬菜标准和绿
色食品甘蓝类蔬菜标准要求。
检测的 8 个高山松花菜样品中,有 2 个样品检
出农残,但其中只有 1 个样品 (7 号样品)多菌灵
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 1,受到轻度污染。其余样品
均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要求,整体来看,该地区的高
山松花菜样品基本安全。
庆元县检测的高山松花菜营养品质丰富,含有
除色氨酸以外的其余 7 种人体必要氨基酸。
4 建议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庆元县高山松花菜产地灌
溉水 pH 值 5. 7,土壤 pH 值 4. 84,都偏酸,在生
产中应通过施用石灰等方式进行土壤调酸处理,把
土壤 pH值上调到 6. 0 左右,以更好地满足花菜生
长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从而促进高山松花菜生
长,提高养分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土壤中重
金属的活性。
在检测的样品中,7 号样品受到轻度的农药残
留污染,建议相应的农户,在今后使用农药时要注
意对症下药,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安全间隔期以及
单个农药品种的使用次数,以提高产品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顾宏辉,金昌林,赵振卿,等. 我国松花菜产业现状及前景
分析 [J]. 中国蔬菜,2012 (12) :1 - 4.
[2] 何圣米,沈旭伟,陈联和. 庆元县高山松花菜产业现状及
持续发展思路 [J]. 浙江农业科学,2011 (1) :31 - 33.
[3] NY /T 395—2012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S].
[4] NY /T 396—2000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S].
[5] GB /T 8855—2008 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 [S].
[6] GB 18407. 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
求 [S].
[7] NY /T 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S].
[8] NY /T 746—2012 绿色食品甘蓝类蔬菜 [S].
[9] 范拴喜,甘卓亭,李美娟,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进
展 [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 (17) :310 - 315.
(责任编辑:高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