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分布及其人为活动影响



全 文 :2005年 7月 防 护 林 科 技 Jul., 2005
第 4期(总 67期) Pro tection Fo rest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N o.4(Sum.N o.67)
文章编号:1005-5215(2005)04-0041-03
  收稿日期:2005-02-26
  基金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项目(CN0861.01 -
6329)
  作者简介:李先敏(1965-), 男 ,陕西眉县人 , 大学 , 工程
师 ,主要从事自然资源研究工作.
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分布及其人为活动影响
李先敏 ,胡步洲 ,赵宁红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陕西 眉县 722300)
摘 要:2004 年 4 ~ 12 月 , 我们对秦岭主峰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分布及其人为活动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
明:太白红杉林广泛分布于东 、西太白山 ,形成了 13 个植被类型;影响太白红杉林的主要人为活动有 8 种 , 其干扰
程度排列顺序为:建索道 、修庙宇 、搭帐篷 、烧柴 、修路 、用火 、盗伐和采药等 , 同时提出了保护好太白山太白红杉林
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太白山;太白红杉林;分布;人为活动影响
中图分类号:S791.226       文献标识码:B
  太白红杉(Lari x chinensis)又名太白落叶松 ,
为松科(Pinaceae)落叶松属(Lari x)红杉组植物[ 1] 。
仅分布于陕西秦岭太白山 、光头山 、玉皇山 、冰晶顶 、
牛背梁和兴隆岭等高海拔山地 , 属于中国特有
种[ 2 、3] 。太白红杉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分布最为集
中 ,仅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就达 5 376 hm 2 ,
占保护区森林总面积的 11.8%。其垂直分布的上
界即为林线的高度 ,太白红杉林对涵养水源 、维护太
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研究
高山植物 、气候气象和地质地貌等也有重要的科学
价值[ 4] 。现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
划》“中国优先保护物种名录” ,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
植物 。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 ,国内许多学者从太
白红杉群落学 、林学及其同环境因素的关系等方面
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5-7] ,为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定
的参考 ,但在人为活动对太白红杉林影响方面却很
少报道。在WWF 北京办事处的大力资助下 ,我们
对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分布及其人为活动影响进行
了调查 ,旨在搞清该区域太白红杉林的分布 、生长情
况 ,人为活动干扰的时间 、类型 、原因以及宗教和旅
游等活动对太白红杉林的破坏和影响等 ,提出具体
的保护措施 ,保护太白红杉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为
进一步研究 、保护管理这一珍稀物种提供依据 。
1 调查地点概况
  太白山地处秦岭山脉中段 ,地跨陕西省的太白 、
周至和眉县 ,西起太白县嘴头镇 ,东到周至县老君
岭 ,南以湑水河在太白县黄柏塬以上的东西向河段
为界 ,北至眉县营头镇。位于东经 107°19′~ 107°
58′、北纬 33°40′~ 34°10′之间 ,东西长 61 km ,南北
宽3 9km ,山体近东西向展布 , 顶峰拔仙台海拔
3 767.2 m ,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名山。太白山
是秦岭山脉的主体 ,秦岭主脊从中穿过形成南北坡。
南坡相对平缓 ,河谷开阔 ,北坡极为陡峭 ,多为深切
峡谷或障谷 ,生物群落的构成和种群分布亦呈现出
明显差异的南北二区。太白山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
带的过渡地带 ,年均温 12.9 ℃,最高温度 42 ℃,最
低温度-17.2 ℃,年降水量 580.0 mm ,年相对湿度
71%,无霜期 220 d。太白山处在中国 —日本和中
国 —喜马拉雅两个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 ,也是华北 、
华中和横断山脉 3个植物地区的交汇处 ,因此 ,生态
系统复杂多样 ,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在太白山地
区 ,太白红杉林主要分布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其
周边太白 、红河谷森林公园和陕西省太白林业局的
部分区域。
2 调查方法
  在太白山太白红杉林分布区内布设 12条调查
样线 ,调查太白红杉林的主要类型 、分布和生长情
况 。同时选取典型地带 ,采用样带和样点相结合 ,以
庙宇周围为重点 ,以森林公园和保护区穿越太白红
杉林的 4条主要旅游路线为中心 ,向两侧各延伸 25
m 布设放羊寺—大文公 、下板寺—大文公 、洪河东
岔 —下板寺 、南天门—玉皇池 4条样带和上板寺 、小
文公 、放羊寺 、大文公 、大爷海 、拔仙台 、玉皇池 、三清
DOI :10.13601/j.issn.1005-5215.2005.04.016
池 、药王殿 、南天门 10 个调查点。在旅游黄金时间
和庙会期间 ,调查人类不同活动类型对太白红杉林
的干扰和影响程度 ,同时收集过去一些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分布
  太白红杉林广泛分布于东 、西太白山 ,位于东经
1 07°41′~ 107°52′、北纬33°49′~ 34°08′,海拔
2 850 ~ 3 500 m ,土壤为亚高山森林草甸土 ,发育较
差。其上接亚高山灌丛 ,下接巴山冷杉林。太白红
杉林的下限地区土层厚度可达 80 cm ,pH 值为 6 ~
6.8 ,腐殖质深厚 ,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扩展 ,一般生长
较好 ,最高可达 18 m ,胸径达40 cm ,树势挺拔 ,基本
保持原始状态;而在接近该林的上限 ,土层厚度不及
30 cm ,土壤发育极为原始 。由于风大 ,气候寒冷 ,生
长期短 ,石河 、石海遍布 ,生境严酷。太白红杉生于
石缝之中 ,生长缓慢 ,干矮而弯曲 , 150 ~ 200 年生
者 ,高仅 2 ~ 4 m ,成为“小老头树” ;有的在定向风的
劲吹下 ,形成树冠偏斜的“畸形树” ;有的在地面就地
分叉 ,发育为“杯状树冠” ,树冠不整齐 ,枯梢现象普
遍。除在垂直分布的下沿地带混有巴山冷杉和牛皮
桦外 ,一般为太白红杉林的纯林。林下灌木有 20多
种 ,主要有头花杜鹃 、太白杜鹃 、金背杜鹃 、银露梅 、
蒙古绣线菊 、华西忍冬 、杯腺柳 、香柏等;林下草本共
计 50余种 ,主要有嵩草 、毛状苔草 、糙喙苔草 、羊茅 、
发草 、泥炭藓等 。由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致使太白
红杉林下植物的种类成分及其优势差异很大 ,在林
内形成了(1)头花杜鹃 —太白红杉林;(2)嵩草—太
白红杉林;(3)毛状苔草—太白红杉林;(4)太白杜
鹃 —太白红杉林;(5)金背杜鹃—太白红杉林;(6)藓
类 —太白红杉林;(7)泥炭藓 —太白红杉林;(8)糙喙
苔草—太白红杉林;(9)蒙古绣线菊 —太白红杉林;
(10)华西忍冬 —太白红杉林;(11)银露梅 —太白红
杉林;(12)羊茅—太白红杉林;(13)发草—太白红杉
林 13种主要的植被类型 。其中 ,(6)~ (13)类型均
属次生类型 ,分布在海拔 3 200 ~ 2 870 m 。此间是
巴山冷杉林分布的上线以下 ,太白红杉林分布的下
线以上 ,牛皮桦 、巴山冷杉和太白红杉为争夺营养 、
空间和阳光等竞争激烈而出现巴山冷杉林与太白红
杉林 、牛皮桦林交互镶嵌的分布状态 。特别是 ,在西
太白山北坡娘娘池 —干人弯 、东太白山南坡玉皇
池 —三清池 —南天门和将军石—老庙子—灵光台一
带出现了太白红杉林分布海拔较低而巴山冷杉林和
牛皮桦林分布海拔较高的“倒置”现象 。这是太白山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演替的结果 ,也正是太白山森林
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具体体现 。
3.2 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人为活动影响
  太白红杉林受乔木层郁闭度 、土壤厚度 、土壤
pH 值 、土壤含水量 、平均降雨量 、人为干扰等诸多
因素影响 ,其中人为活动的影响在太白山表现最为
明显 ,不可忽视。在太白山地区对太白红杉林的人
为活动影响主要有 8种类型(表 1)。通过调查分析
和比较 ,其人为活动影响的干扰程度依次排序为:建
索道 、修建庙宇 、搭设帐篷 、烧柴 、修路 、用火 、盗伐和
采药。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在南北坡南天门 —拔
仙台 、放羊寺 —拔仙台 、汤浴 —拔仙台 3条登山路线
上的大爷海 、拔仙台等 10个庙宇点和上板寺 、小文
公 、大文公等 6个旅游接待点。
表 1 太白山地区太白红杉林内人为活动主要类型及其干扰程度
样线 砍伐(株)
修路
(km)
建索道
(m)
采药
(人)
朝山
(人· a -1)
旅游
(人· a -1)
寺庙点
(个)
接待点
(个)
生火痕迹
(处) 干扰程度
洪河东岔—下板寺
下板寺—拔仙台
放羊寺—拔仙台
南天门—拔仙台
红水河
太白河
欠开营河
小干河
大干河
海塘河
红崖河
鳌山
沙沟峡
白云峡
三岔峡
跑马梁
 
198
162
10
 
3
2
2
 
 
 
 
 
 
 
6
5
12
 
 
 
 
 
 
 
 
 
 
 
 
 
 
 
1 100
 
 
 
 
 
 
 
 
 
 
 
 
 
 
15
36
21
23
6
5
4
4
3
7
6
9
5
4
3
24
200
450
500
300
 
 
 
 
 
 
 
 
 
 
 
 
1 000
20 000
200
800
 
 
 
 
 
 
 
 
 
 
 
 
1
6
4
5
 
 
 
 
 
 
 
 
 
 
 
 
3
6
2
3
 
 
 
 
 
 
 
 
 
 
 
 
8
12
5
6
2
3
1
2
2
1
3
4
1
3
1
4
0.8
1.0
0.9
0.8
0.3
0.4
0.4
0.4
0.3
0.3
0.3
0.3
0.3
0.3
0.3
0.6
注:遭受人为践踏 ,灌木草本有破坏痕迹 ,有旅游垃圾的林地 ,认为人为干扰程度最大 ,赋值 1 ,林地无人为干扰痕迹 ,认定为干扰最小 ,赋值 0
  太白山自古就是一座名山 ,同时又是道 、佛两教
活动的重要场所 ,汇聚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 ,吸引国内游人和香客前来观光 、朝拜。特别是近
年来在太白山周边地区相继建立起了太白 、黑河 、红
42 防 护 林 科 技               2005年 
河谷和青峰峡森林公园 ,更推动了太白山的森林旅
游热潮。现在 ,每年由南北坡 3 条登山路线登山者
达 2万多人次。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人为活动影响
时间为 5月至 10月 ,主要为农历 6月的古庙会和 7
~ 8月的旅游旺季 ,客流量大 ,人为活动影响最为严
重。其中 ,对太白红杉林影响最大的主要表现在以
下 4个方面:
3.2.1 修路和建索道 太白森林公园为了便于游
人登山 ,砍伐掉太白红杉和巴山冷杉等珍贵树木 ,在
下板寺至上板寺之间建了长 1 100 m ,跨度 13 m 宽
的索道 ,修建了长 400 m 、宽 1.3 m 、扶栏高 0.9 m ,
用太白红杉等木料板铺成的小道和 2 700 m 的水泥
小路 。同时 ,索道上站 、厕所 、入区检查哨所等大部
分用的都是太白红杉木料 。
3.2.2 旅游接待点搭设帐篷 在太白山南北坡 3
条登山线路上分布大小接待点 6个 ,接待点人员就
地取材 ,全部砍伐 2 ~ 4 m 长的太白红杉椽材搭设
帐篷 ,并且数量较大 。经调查统计 ,每个帐篷平均用
30多株 ,用料共计达 300多株。
3.2.3 修建庙宇和烧柴 每年来太白山朝山的人
数多达几千人次 ,庙会最大的问题是烧柴问题 。据
不完全统计 ,大爷海 、拔仙台等庙宇每年平均烧柴都
在 1 500 kg 以上 ,几乎全为太白红杉 。太白山历经
沧桑 ,大多庙宇残破不堪 ,一些道徒利用朝山之机 ,
纠集善男信女 ,砍伐太白红杉 ,修建庙宇。自 1979
年以来 ,南天门 、大爷海等地先后修建了庙宇 ,使玉
皇池和骆驼巷一带的太白红杉林遭到严重破坏。现
在 ,部分庙宇点和旅游点周围空地在扩大 ,林木在减
少 ,林间空地拉长 ,太白红杉林的局部林线在后退 。
3.2.4 用火 现在太白山的可燃物 、易燃物积累很
多 ,在太白红杉纯林分布面积较大的上板寺一带 ,可
燃物的载量已超过发生森林火灾的临界值 ,火险等
级非常高 。而该区游人如织 ,朝山者络绎不绝 ,搞副
业者众多。这些人在野外随意吸烟 、烤火 、做饭 、烧
香 、吊表等 ,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会对生长在此地的
太白红杉林造成致命的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 ,20世
纪 90年代的 10年间发生在太白山的荒火 、林火就
达 21起 ,全部是人为火源引起的。其中 ,发生在太
白山高山区大爷海 、拔仙台 、放羊寺 3座庙宇被焚烧
毁坏 ,都是香客和游人用火不慎引起的 。庙宇烧了
再盖 ,如此反复 ,势必造成对太白红杉林的更大破
坏 ,使太白红杉林的林线一退再退 ,长此以往 ,太白
红杉林最终将被石河和石海所替代。
4 讨论
  太白红杉为秦岭特有种 ,基因资源特殊而珍贵 ,
在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上意义重大。特别是处于森
林线区域的太白红杉 ,地上部分生长不良 ,植株矮
小 ,应特别加强就地保护。其种群一旦破坏 ,将很难
恢复 ,甚至可能引起高海拔地区的生态问题。因此 ,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太白 、红河谷森林公园等单位
要充分认识到保护太白红杉林的重要性 ,加强对游
人 、香客和宗教人员的的宣传教育工作 ,大力推广液
化气等替代性能源 ,坚决制止搭帐篷 、修建庙宇等破
坏太白红杉林的行为。同时应深入地对森林旅游资
源做充分地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 、评估与规
划 ,注意环境容量 ,控制旅游规模 ,使太白山地区的
旅游逐渐由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过渡 ,切实保护好
太白山高山区太白红杉等珍贵树种的安全 。
参考文献:
[ 1]  吴征镒.中国植被[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0 , 176-179.
[ 2]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编著.秦岭植物志[ M]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78 , 15-20.
[ 3]  郑力钧 ,傅立年.中国植物志[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8 , 178
-179.
[ 4]  李家骏.太白山综合考察论文集[ C]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 , 1989 , 149-156.
[ 5]  陈存根 ,彭鸿.秦岭太白红杉群落学特征及类型划分[ J] .林业
科学 , 1994 , 30(6):487-496.
[ 6]  阎桂琴.秦岭太白红杉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J] .西北
植物学报 , 2001 , 21(3):497-506.
[ 7]  阎桂琴.秦岭太白红杉群落及种群生态研究[ J] .应用生态学
报 , 2001 , 12(6):824-828.
欢迎使用 E-mail投稿:FHLK @Chinajournal.net .cn
43 第 4期         李先敏 等 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分布及其人为活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