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凤阳山白豆杉各群落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全 文 :第 33卷第 4期
2006年 7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理学版)
Journal of Zhej 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
http:// www.journals.zju.edu.cn/ sci Vol.33 No.4Jul.2006
收稿日期:2005-01-05.
基金项目: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浙财建字[ 2003] 17号).
作者简介:丁炳扬(1953—), 男,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系统学 、区系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
凤阳山白豆杉各群落区系组成和
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丁炳扬1 , 2 , 杨 旭2 , 叶立新3 , 刘胜龙3
(1.温州师范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浙江 温州 325027;2.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浙江 杭州 310012;
3.凤阳山自然保护区 , 浙江 龙泉 323700)
摘 要:在对凤阳山白豆杉种群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 分析了其群落的区系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凤阳山白
豆杉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 59 科 104 属 160 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 5科 6 属 8 种 , 裸子植物 4科 7属 8 种 , 被子
植物 49 科 88属 142 种.区系成分复杂 ,大部分属于温带和热带分布类型 ,其中温带类型占总属数的 58.95%,热带
类型占 36.84%.白豆杉分布的群落中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矮曲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优势度和多
样性指数则是常绿阔叶林>猴头矮曲林>针阔叶混交林.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 , 各多样性指数一般表现为灌木层
>乔木层>草本层.
关 键 词:凤阳山;白豆杉;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97(2006)04-451-06
DING Bing-yang 1 , 2 , YANG Xu2 , YE Li-xin3 , LIU Sheng- long3(1.School o f L i f e and Env ironmental S cience ,
Wenz hou Normal College , Wenz hou 325027 , China;2.College o f Li f e Sciences , Zhe jiang University , Hang-
z hou 310012 , China;3.Fengyangshan Natural Reserve of Zhejiang Province , Longquan 323700 , China)
Study on flora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Pseudotaxus chienii communities in Fengyangshan Nature Reserv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 rsity(Science Edition), 2006 , 33(4):451 ~ 456
Abstract:The vegetation data of Pseudotaxus chienii popula tion fo rest in Fengyang shan Nature Rese rve , Zhejiang
Province , w ere used as the informa tion fo r analy ses of flor a and species diversity.The re are 59 families , 104 gene-
ra , and 160 specie s , including 5 families , 6 genera and 8 species of peridophy te , 4 families , 7 genera , and 8 species
of gymnospe rme , 49 families , 88 genera and 160 specie s of angiospermae.The floristicelements are complex , and
the to tal of tropical distribution type amounts to 36.84 %.38.84% w hile the temperate elements amount to
58.95%.The popula tion of P.chienii qrow s most abundantly g row ed in the vege ta tion circle o f road-leav ed and co-
nifer ous mixed fo rests;dw arf fo rests and ever-g reen community.As the species richness , the index showed tha t the
everg reen broad-leaved fo rests are much la rger than broad-leaved and conife rous mixed f orests and dw arf for ests ,
while as the Simpson index and Shannon index , the indexe s are everg reen bro ad-leaved fo rests>broad-leaved and co-
nifer ous mixed fo rests>dw ar f fo rests.In the vertical structur e of community , each index show ed that shrub layer>
tree lay er>herb lay er.
Key words:Fengyang shan Nature Reserve;Pseudotaxus chienii;flor a;specie s dive rsity
  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是认识群落组成结构 、功
能状态的基础 ,也是研究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方
面[ 1] .而且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
度量 ,对其研究可更好地探究群落组成和变化[ 2] .
白 豆 杉 (Pseudotaxus chienii (Cheng )
Cheng .),隶属于红豆杉科(Taxaceae)白豆杉属
(Pseudotaxus),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 ,分布于
浙江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等省 、自治区 ,是一种古
老的第三纪孓遗植物 ,分布星散 ,个体稀少 ,被列为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物种[ 3] .白豆杉自 1934年
被发现以来 ,前人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学[ 4] 、
胞粉及染色体形态学[ 5 , 6] 、植物化学[ 7] 、生殖生物
学[ 8]等方面 ,但对其生境特点 、群落特征以及物种多
样性等方面尚未有综合性报道.龙泉凤阳山自然保
护区是白豆杉的集生地之一[ 9] ,天然植被保存较为
完好 ,前人对该保护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系研
究[ 10 , 11]和资源调查[ 12] 上 ,区内以白豆杉为特征种的
群落主要有以下 3类:针阔叶混交林 、矮曲林以及常
绿阔叶林.本文从其群落的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
特征进行比较研究 ,旨在为更好地探究该群落组成
结构 、功能 ,为白豆杉的就地保护和凤阳山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自然概况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市境
内 ,地理位置为 119°06′~ 119°15′E , 27°46′~ 27°58′
N ,保护区面积 15 170 hm2 .凤阳山属武夷山系洞宫
山山脉的中段 ,属华夏陆台闽浙地盾的一部分 ,地貌
的主要特点是在海拔 1 500 m 和 1 200 m 左右有 2
个夷平面如凤阳湖 、大田坪等 ,夷平面的边缘常形成
深切割 ,山地坡度一般在 30°~ 35°,峡谷坡度达 45°
~ 50°,多处可见悬崖峭壁和瀑布.气候为典型的中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据保
护区管理处所在地凤阳庙(海拔 1 490 m)的观测 ,
年均温度 12.3 ℃,最热月 7月 ,极端最高温度 30.2
℃,最冷月1月 ,极端最低温度-12 .5 ℃.年降水量
约 2 400 mm ,降水集中在 4 ~ 6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
80%.年日照 1 515.5 h ,平均相对湿度80%.凤阳山
的白豆杉种群就集中分布在海拔 1 200 ~ 1 500 m
夷平地边缘的悬崖峭壁上.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的设置和调查
根据 2001年野外调查的资料和凤阳山自然保
护区工作人员多年的工作经验 ,在凤阳山白豆杉种
群的主要分布地凤阳湖水口 、老鹰岩 、石梁岙和大田
坪水口等有代表性的群落中设置了 10个面积为 20
m×20 m 的样地 ,合计调查面积 4 000 m2 .每个样
地再划分成 16 个 5 m ×5 m 的小样方 , 对乔木层
(高 5 m 以上 ,胸径 2.5 cm 以上)进行每木调查 ,包
括种类 、胸径 、树高 、冠幅 、长势及物候期等.再用相
邻格子法选取 8 个小样方 ,调查左下角 2 m ×2 m
面积内灌木层和 1 m×1 m 面积内草本层的种类 、
株(丛)数 、高度和盖度等 ,如表 1所示.
表 1 白豆杉调查样地的基本概况
Table 1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o f the plots
样地号 plot No. 地点
locality
海拔高度
altitude(m)
坡度
g radient
坡向
slope direction
坡位
slope position
郁闭度
canopy density
Q1 凤阳湖水口 1 430 30 NW 山坡上部 0.8
Q2 凤阳湖水口 1 495 40 NW 山坡下部 0.9
Q3 凤阳湖水口 1 488 40 NW 山坡下部 0.88
Q4 老鹰岩 1 440 50 WN 悬崖 0.7
Q5 石梁岙 1 450 25 N 崖顶缓坡 0.8
Q6 小黄山 1480 27 WN 山坡上部 0.9
Q7 凤阳湖水口 1500 35 WN 山坡上部 0.88
Q8 凤阳湖水口 1520 30 N 山坡上部 0.9
Q9 小黄山 1528 50 EN 山坡中部 0.9
Q10 大田坪水口 1220 60 N 悬崖下部 0.9
2.2 数据分析
2.2.1 重要值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乔木层重要值 I V=(相对密度+
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灌木层及草本层重要值
I 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
2.2.2 物种多样性的计算
物种丰富度指数(E)、Shannon-Wiener 指数
(H)和 Simpson指数(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3种
物种多样性指数[ 13 , 14]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利用这 3
种指数来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
物种丰富度指数
R = s-1
ln(N),
式中 , s为物种数;N 为个体总数.
Shannon-Wiener 指数
H =-∑s
i=1
P i lnP i ,
式中 , P i 是第 i种比例多度 ,给定为:P i =N i/N;N i
为第 i种物种个体数 , i =1 ,2 , … , s.
Simpson 指数
D =N(N -1)/ ∑s
i=1
ni(n i -1),
式中 , N i 、N 意义同上.
452 浙 江 大 学 学 报(理学版)  第 33 卷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区系特征
3.1.1 种类组成
分析群落种属组成和地理成分是认识群落区系
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首要基础[ 15] .根据调查资料统
计 ,在 4 000 m2 的样地中 ,共出现维管植物 160 种
(含变种),隶属于 59 科 104属.其中蕨类植物 5 科
6属 8种 ,裸子植物 4科 7属 8种 ,被子植物 49 科
88属 142种.其中含有较多属的科有蔷薇科(Rosa-
ceae ,7 属), 山茶科(Theaceae , 6 属),壳斗科(Fa-
gaceae , 5 属), 百合科(Li liaceae , 4 属), 杜鹃花科
(Ericaceae , 4属),禾本科(Gramineae , 4 属),樟科
(Lauraceae , 4 属);含有较多种的科有蔷薇科(11
种),山茶科(11 种),壳斗科(9 种),百合科(9 种),
杜鹃花科属(8种),樟科(8种).这些科都是中亚热
带森林植被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区系组成中 , 40 个
科仅含 1 ~ 2个种 ,占科总数的 67.8%;72属仅含 1
个种 ,占属总数的 69.2%;22属含 2个种 ,占属总数
的 21.2%.
在 3种群落类型中 ,针阔叶混交林中共有植物
37科 54属 74种 ,矮曲林中共有植物 40科 66属 95
种 ,而常绿阔叶林中则有植物 62科 89属 131种 ,由
此可见 ,常绿阔叶林中的植物种类大大高于针阔叶
混交林和矮曲林.几种群落类型中种和属的数目较
多的科较为相近 ,都集中在蔷薇科 、山茶科 、壳斗科 、
樟科等科.因此 ,尽管凤阳山的白豆杉群落在种类的
组成上有较大的不同 ,但是在种类的分布上还是存
在一定的相似性.
3.1.2 分布区类型
根据吴征镒关于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
分标准[ 16] ,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白豆杉生长的群落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见表 2).由表 2可
知 ,世界广布的属有堇菜属(Viola)、悬钩子属(Ru-
bus)、苔草属(Carex)、悬钩子属(Rubus)等 4 属.北
温带分布的属最多 ,占总属数的 22.11%(百分比未
包括世界分布的属 ,下同);东亚分布 、东亚和北美间
断分布 、泛热带分布以及热带亚洲分布的属相差不
大 ,分别占总属数的 18.95%、16.84%、14.74%和
13.68%.中国特有分布的有白豆杉属(Pseudotax-
us)、匙叶草属(Latouchea)、杉属(Cunningham ia)和
石笔木属(Tutcheria)等 4属 ,占总属数 4.21%.从
属的地理成分来看 ,属热带类型有 35属 ,占总属数
36.84%,温带类型有 56属 ,占总属数 58.95 %,温
带分布的属多于热带分布的属.虽然凤阳山的地理
位置属中亚热带 ,白豆杉生长的群落属于亚热带的
植被特征 ,但是由于样地海拔较高 ,使得白豆杉生长
的群落呈现出明显的北亚热带区系特征.
另外通过对群落种类的分析还发现 ,在针阔叶
混交林中 , 热带和温带类型的属分别占 38%和
56%,在猴头杜鹃群落中 ,热带和温带类型分别占
39.34%和 57.38%,在这两种类型中热带分布主要
为热带亚洲分布和泛热带分布 ,温带类型主要为北
温带分布以及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而在常绿阔叶
林中 ,热带和温带的分布类型分别占了 42.66%和
53.33%,在热带分布类型中泛热带分布占了很大的
比例 ,而在温带的分布类型中则主要为北温带和东
亚分布.
表 2 样地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Table 2 Area- ty pe s o f genera of seed plants o f the plots
编号 No. 分布区类型 a real- ty pe s 属数
numbe r of g enus
占总属数的百分比
% in to ta l genera
1 世界分布 Cosmopo litan 4 —
2 泛热带分布 Pantropic 14 14.74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T rop.Asia &Amer.disjuncted 3 3.16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Old World T ropics 1 1.05
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分布 T rop.Asia & T rop.Australasia 1 1.05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T rop.Asia &T rop.Africa 3 3.16
7 热带亚洲分布 T rop.Asia 13 13.68
8 北温带分布 North Temperate 21 22.11
9 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 E.Asia &N.Amer.disjuncted 16 16.84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Old World Temperate 1 1.05
11 温带亚洲分布 Temp.Asia 0 0.00
12 地中海 、西亚至中亚分布 Mediter ranea , W.Asia to C.Asia 0 0.00
13 中亚分布 C.Asia 0 0.00
14 东亚分布 E.Asia 18 18.95
15 中国特有分布 Endemic to China 4 4.21
合计 Total 99 100
453 第 4 期 丁炳扬 ,等:凤阳山白豆杉各群落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3.2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均匀度加权了的物种丰富
度 ,是群落的种数 、个体数目及均匀度的综合概念.
通过对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认识群落的组
成 、变化和发展.
3.2.1 群落类型间的物种多样性比较
在野外调查中发现白豆杉主要生长在 3种群落
类型中:针阔叶混交林 、矮曲林和常绿阔叶林.在针
阔叶混交林中 ,白豆杉主要分布于乔木层的第二亚
层和灌木层 ,生长状态良好 ,有较多胸径 5 cm 以上
的小乔木.尤其在灌木层 ,一般为第一 、二位的优势
种 ,相对盖度可以达到 10%~ 20%;在猴头杜鹃矮
曲林中 ,白豆杉是灌木层中的优势种 ,其相对盖度可
以达到 20%左右 ,主要为幼树和幼苗 ,偶或分布在
乔木层的第二亚层 ,胸径 5 cm 以上 ,生长良好;而在
常绿阔叶林中 ,白豆杉数量较少 ,主要为幼苗 ,仅见
几株小树 ,生长势较弱.群落的多样性能影响群落内
种类的生长状况 ,因此 ,将白豆杉样地按照群落类型
进行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结果如表 3所示.
表 3 白豆杉群落各物种多样性指数
Table 3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of the P.chienii community
样方号
plo t No.
群落类型
vegetation types
物种丰富
度指数 R
Sim pson
指数 D
Shannon
指数 H
Q1 针阔叶混交林 18.45 0.89 4.18
Q2 矮曲林 21.91 0.93 4.70
Q3 矮曲林 18.45 0.90 8.14
Q4 常绿阔叶林 32.28 0.94 5.23
Q5 针阔叶混交林 21.14 0.87 4.11
Q6 针阔叶混交林 15.76 0.89 3.85
Q7 矮曲林 21.14 0.94 4.84
Q8 常绿阔叶林 21.91 0.94 4.89
Q9 矮曲林 18.06 0.92 4.54
Q10 常绿阔叶林 30.36 0.96 5.48
  由表 3可以看到 ,白豆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
数为 15.76 ~ 32.28 ,优势度指数为 0.87 ~ 0.96 ,多
样性指数为 3.85 ~ 8.14.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
指数显著高于矮曲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优势度和多
样性指数则是常绿阔叶林>猴头矮曲林>针阔叶混
交林.多样性指数较低的群落是较不稳定的群落 ,均
匀度较高的群落较稳定[ 17] .由于群落的复杂性导致
了群落的稳定性 ,常绿阔叶林是最稳定的群落类
型[ 18] .而猴头杜鹃矮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则存在着向
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势.
3.2.2 群落层次间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表 4 是凤阳山白豆杉群落各层次的物种丰富
度 、多样性和优势度的测定结果.由表 4 可见 ,各群
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除常绿阔叶林外均表现出灌木
层>乔木层>草本层 ,灌木层除了包括灌木树种外 ,
还包括了乔木层树种的幼树 ,因此丰富度指数往往
大于乔木层 ,但是常绿阔叶林由于上层乔木生长较
为良好 ,造成林下郁闭度较高 ,因此灌木层树种生长
不良 ,所以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小于乔木层.
表 4 群落乔木 、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
Table 4 Community species div ersity indice s o f tree ,
shrub and he rb laye rs
样地号
plot No.
层次
lay er
物种丰富
度指数 R
Simpson
指数 D
Shannon
指数 H
Q1 Tree 10.43 0.79 3.11
Shrub 13.59 0.91 4.06
Herb 3.17 0.73 2.19
Q2 T ree 7.71 0.48 1.89
Shrub 17.23 0.95 4.58
Herb 6.36 0.85 3.09
Q3 T ree 7.25 0.56 2.08
Shrub 17.22 0.89 3.89
Herb 3.63 0.88 2.75
Q4 T ree 19.04 0.87 4.06
Shrub 18.13 0.95 4.69
Herb 10.87 0.77 3.02
Q5 T ree 9.97 0.79 3.16
Shrub 17.23 0.86 3.89
Herb 3.63 0.77 2.42
Q6 T ree 9.52 0.82 3.11
Shrub 10.88 0.86 3.44
Herb 1.36 0.83 1.5
Q7 T ree 9.51 0.79 3.25
Shrub 18.58 0.95 4.68
Herb 4.53 0.68 3.51
Q8 T ree 12.24 0.93 4.24
Shrub 15.87 0.94 4.51
Herb 3.63 0.61 1.96
Q9 T ree 11.79 0.82 3.52
Shrub 13.15 0.95 4.48
Herb 2.72 0.82 2.42
Q10 T ree 21.31 0.97 5.31
Shrub 16.77 0.96 4.84
Herb 6.34 0.64 2.39
  群落中的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常绿阔叶
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
层 ,但是在矮曲林中则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优势度指数是衡量群落中优势种聚集程度的指标 ,
其值越大则群落中一个或几个种的优势度就越高.
在猴头杜鹃矮曲林中 ,由于猴头杜鹃重要值非常大 ,
优势十分明显 ,其余树种生长势都不强 ,乔木层很少
有其他树种的大量分布 ,因此其乔木层的优势度指
454 浙 江 大 学 学 报(理学版)  第 33 卷 
数就非常低.Shannon-Weiner 指数为变化度指数 ,
物种数量越多 ,分布越均匀 ,其值就越大.在猴头杜
鹃矮曲林中 ,草本层种类较多 , 而在其他群落类型
中 ,草本层物种种类较少 ,并且较多集中在华东瘤足
蕨 、光里白等物种上 ,因此多样性指数较低.
4 讨 论
4.1 区系的分布对白豆杉种群的影响
凤阳山白豆杉生长的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 59
科 104属 160种(含变种),大部分属于温带和热带
分布类型 ,其中温带类型占总属数的58.95 %,热带
类型占 36.84%,温带中又以北温带分布以及东亚
和北美间断分布为主 ,热带分布则以泛热带和热带
亚洲分布为主.凤阳山保护区居于中亚热带的北缘 ,
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的植物在此并驾齐驱 ,造成了该
地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现象.另外该地在第四纪冰川
期受冰川的影响不大 ,并且地形破碎 ,岭谷相间 ,相
对高差大 ,坡向分异多 ,影响了光照水热条件的再分
配.不同部位 ,土层厚薄 、肥瘠也不一样 ,形成了极其
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小生境 ,为古老植物包括白豆杉
提供了“避难所”[ 19] .
观察白豆杉分布的几种群落 ,笔者发现 ,常绿阔
叶林中物种数量显著高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矮曲林 ,
并且其中热带成分也高于另两种群落类型 ,温带成
分中 ,东亚 、北美成分显著减少而东亚分布的类型则
上升明显.由此可以认为白豆杉种群更适合生活在
植物成分相对简单的群落类型中 ,群落中温带成分
和热带成分并存 ,各占有相应的比例 ,并且区系成分
和北美大陆的区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4.2 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对白豆杉种群的影

  白豆杉分布的群落中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
指数显著高于矮曲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优势度和多
样性指数则是常绿阔叶林>猴头矮曲林>针阔叶混
交林.在常绿阔叶林中 ,白豆杉种群生长状态不良 ,
往往比较矮小 ,分布零星 ,生长势较弱.由于白豆杉
种群是一种古老的孓遗物种 ,生长比较缓慢 ,种子发
芽率低 ,在优越的立地条件下无力同其他树种竞争 ,
而这样的立地条件下往往群落的多样性较高.因此
可以认为白豆杉种群适合生长在多样性相对较低的
群落类型中 ,而水热充沛 、土壤肥沃的立地条件 ,往往
造成高的物种多样性 ,使得竞争力偏弱的白豆杉种群
竞争不过其他种群而最终将被迫退出这个群落.
4.3 群落各层次多样性差异对白豆杉种群的影响
白豆杉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一般为灌木层>
乔木层>草本层.白豆杉种群一般分布在灌木层 ,它
虽然为阴生植物 ,但是它的生长仍需要一定的阳光 ,
在郁闭度 0.5 ~ 0.9时生长最为良好 ,郁闭度过低容
易造成植株矮小和披散状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中由
于上层乔木生长良好 ,造成林下郁闭度过高 ,使得乔
木层的多样性高于灌木层 ,所以白豆杉种群生长不
良.由上可以看出 ,白豆杉种群适合生长在郁闭度较
低 ,乔木层多样性不高但灌木层多样性较高的群
落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马克平 ,黄建辉 , 陈灵芝 ,等.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
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 , 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 J] .生态学报 , 1995 , 15(3):268-277.
MA Ke-ping , HUANG Jian-hui , CH EN Lin-zhi.
Plant community dive rsity in dong ling mountain , Bei-
jing China:Ⅱ.species richness , evenness and species
div ersities Ecta[ J] .Eco Sinica , 1995 , 15(3):268-277.
[ 2]  杜道林 ,刘玉成 , 李睿.栲树种群生态位动态研究[ J] .
应用生态学报 , 1997 , 8(2):113-118.
DU Dao-lin , LIU Yu-cheng , LI Rui.Niche dynamics
of Castanopsis f argesii popula tion[ J] .Chin J Appl
Ecol , 1997 , 8(2):113-118.
[ 3]  郑万钧 , 傅立国.中国植物志[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8 , 7:448-450.
ZHENG Wan-jun , FU Li-guo.Flora Reipublicae Pop-
ularis Sinicae[ M ] .Beijing:Science Pre ss , 1978 , 7:
448-450.
[ 4]  张君增 ,方起程 , 梁晓天 ,等.从化学成分探讨白豆杉的
系统位置[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96 , 34(3):282-287.
ZHANG Jun-zeng , FANG Qi-cheng , LIANG Xiao-
tian , et al.A study on the sy stematic po sitio n of the
genus Pseudotaxus(Taxaceae) from phy tochemistry
[ J] .Acta Phytotaxon Sin , 1996 , 34(3):282-287.
[ 5]  席以珍.中国红豆杉科粉形态的研究[ J] .植物分类学
报 , 1986 , 24(4):247-252.
XI Yi-zhen.The study o f the po llen mo rpho lo gy o f
Taxaceae in China[ J] .Acta Phytotaxon Sin , 1986 , 24
(4):247-252.
[ 6]  顾志建 ,周其兴 , 岳中枢.中国红豆杉属和白豆杉属的
核形态学研究[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98 , 20(3):329-
333.
GU Zhi-jian , ZHOU Qi-xing , YUE Zhong-shu.
Karyomorpholo-gical study on the Genera Ta xus and
Pseudota xus in China[ J] .Acta Bot Yunnan, 1998 , 20
455 第 4 期 丁炳扬 ,等:凤阳山白豆杉各群落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3):329-333.
[ 7]  马忠武 , 何关福 ,印万芬 , 等.白豆杉叶精油成分的研究
和化学分类[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91 , 29(1):67-70.
MA Zhong-w u , HE Guan-fu , YIN Wan-fen , e t al.
Study on essential oil com position in leaves of Pseudot-
axus chienii (Cheng)Cheng and its chemo taxonomy
[ J] .Acta Phytotaxon Sin, 1991 , 29(1):67-70.
[ 8]  陈祖锵 ,王伏雄.白豆杉的胚胎发育及其系统位置的商
酌[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78 , 16(2):1-9.
CHEN Zu-qiang , WANG Fu-xiong.The discussion of the
fetation and the positional sy stems of the Pseudotaxus
chienii[ J] .Acta Phytotaxon Sin, 1978 , 16(2):1-9.
[ 9]  胡绍庆 ,陈征海.浙江省白豆杉资源调查研究[ J] .浙江
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3 , 29(1):97-102.
HU Shao-qing , CH EN Zheng-hai.A study on re-
sources o f Pseudota xus chienii(Cheng)Cheng [ J] .J
Zhejiang ForUnive:Agric.Life & Sci , 2003 , 29(1):97-
102.
[ 10]  丁炳扬 ,陈根荣.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
系的统计分析[ J] .云南植物研究 , 2000 , 22(1):27-
37.
DING Bing-yang , CH EN Gen-rong.A flo ristic sta-
tistics and analy se o f seed plants of Fengyang shan na-
ture re ser ve in Zheng jiang pro vince[ J] .Acta Bot Yun-
nan , 2000 , 22(1):27-37.
[ 11]  朱圣潮.浙江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
系研究[ J] .亚热带植物科学 , 2003 , 32(2):41-44.
ZH U Sheng-chao.Ferns flo ra in Fengyang shan-Bais-
hanzu na ture rese rve in Zhejiang province[ J] .Subtrop
Plant Sci , 2003 , 32(2):41-44.
[ 12]  程秋波 , 吴鸣翔.浙江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综合
考察报告[ J] .浙江林业科技 , 1996 , 16(6):1-7.
CHEN Qiu-bo , WU Min-x iang.Comprehensive ob-
ser vation repo rt on Fengyang shan-Baishanzu nature
reserve of Zhejiang [ J] .J Zhejiang of Sci , 1996 , 16
(6):1-7.
[ 13]  马克平.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M] .北京: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4:141-165.
M A Ke-ping.The Measurement of Community Diver-
sity.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of Biodiversity Stud-
ies[ M] .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P ress.
1994:141-165.
[ 14]  P IELOU E C.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
ment[ M ] .New Jer sy:P rinceton Unive rsity P ress ,
1988.
[ 15]  朱锦懋 , 姜志林 , 郑群瑞 , 等.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J] .生态学杂志 , 1997 , 16(2):
1-6.
ZH U Jin-mao , JIANG Zhi-lin , ZHENG Qun-r ui , et
al.Specie s dive rsity in the fore st community o f wan-
mulin na ture reserv e , Fujian prov ince [ J] .Chin J
Eco , 1997 , 16(2):1-6.
[ 16]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J] .云南植物
研究增刊 , 1991 , Ⅳ:1-139.
WU Zhen-yi.The areal-ty pes o f Chinese gener a o f
seed plants[ J] .Acta Bot Yunnan , Supp , 1991 , Ⅳ:1-
139.
[ 17]  SONG T.C..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types of the bro ad-leaved fo rest in China[ J] .Phyto-
coenlogia , 1988 , 16:105-123.
[ 18]  宋永昌 , 张绅 ,刘金林 , 等.泰顺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群
落分析[ 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82 , 6(1):
14-35.
SONG Yong-chang , ZHANG Shen , L IU Jin-lin , et
al.Community analyses o f the everg reen broad- leaved
fo rest in Wuyanling , Taishun , Zhejiang [ J] .Acta
Phytoecol et Geobot Sin, 1982 , 6(1):14-35.
[ 19]  贺金生 , 陈伟列 ,李凌浩.中国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
林主要类型的群落多样性特征[ J]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 22(4):303-311.
HE Jin-sheng , CH EN Wei-lie , LI Lin-hao.Commu-
nity dive rsity o f the main types of the everg reen
bro ad-leav ed fo rest in the eastern pa rt of the middle
subtr opical China[ J] .Acta Phytoecol Sin , 1998 , 22
(4):303-311.
(责任编辑 涂 红)
456 浙 江 大 学 学 报(理学版)  第 3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