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应用技术·
收稿日期:2015-08-25
基金项目:成都市科技惠民技术研发项目(编号:2014-HM 01-00162-SF)。
作者简介:唐 旭(1991—),男,四川省德昌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用植物;E-mail:641231972@qq.com。
通讯作者:王跃华(1963—),女,山东青岛人;教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E-mail:1961689636@qq.com。
金钱松细胞悬浮培养关键技术研究
唐 旭1,2, 何诗虹1,2, 王跃华2, 马腾香2, 彭雪婷2, 李红芳2
(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成都610101; 2.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 四川 成都610016)
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Larch Cel Suspension Culture
TANG Xu1,2,HE Shihong1,2,WANG Yuehua2,MA Tengxiang2,PENG Xueting2,LI Hongfang2
摘 要:目的:建立金钱松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并筛选出金钱
松细胞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其培养条件。方法:利用金钱松叶
原基诱导产生的翠绿色、较分散的愈伤组织为悬浮培养材料,
通过研究其不同激素配比、接种量、蔗糖浓度以及pH 值对金
钱松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结果:在金钱松细胞的悬浮培养过
程中,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 MS+2,4-D 0.3mg/L+6-BA 1.0
mg/L,并且选择的最佳蔗糖浓度为40g/L、pH 值为6.0以及
接种量为2.0g/L。
关键词: 金钱松;细胞;悬浮培养
DOI编码: 10.16590/j.cnki.1001-4705.2016.01.126
中图分类号: S 791.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05(2016)01-0126-03
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Rehd.)是
我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松科(Pinaceae)树种,属于单属
单种[1-3],由于其特殊的商业和药用价值,目前已处于
濒临灭绝的状态,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4-7]。当前
对金钱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和药
理作用等方面[8-10];据报道,金钱松含有二萜类、三萜
类和三萜内酯类成分,具有抗真菌、抗生育和抗肿瘤等
作用[10-12],因此,对金钱松植物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
了。
为了更好地解决金钱松植物供不应求的状况,积
极开展对金钱松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最终实现利用
细胞发酵技术大规模生产含有效成分的金钱松细胞,
以满足各级市场对金钱松及其所含有效成分的需求。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何佳等[13-14]在金钱松内生真菌方
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未见有采用细胞悬浮培养
技术来大规模发酵生产金钱松细胞的;本研究的开展
可寻求一条有效解决当前金钱松资源短缺的新途径。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本实验材料采自四川省成都市植物园,经成都大
学植物鉴定室鉴定为金钱松属(Pseudolarix Gord.)
植物(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Rehd)金钱松。
本研究采用金钱松叶原基诱导产生的优良翠绿色愈伤
组织为实验材料。
1.2 方 法
1.2.1 愈伤组织的获取
选取在 MS+6-BA 1.0mg/L+NAA 0.5mg/L
培养基中进行了增殖培养20d的金钱松愈伤组织细
胞进行悬浮培养,以建立金钱松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
1.2.2 细胞悬浮体系建立
通过对不同激素配比、接种量、蔗糖浓度和pH值
等培养条件的筛选,以获得金钱松细胞悬浮培养的最
佳条件。
1.2.3 悬浮培养细胞的鲜重测量
取充分摇匀的悬浮细胞在4 000r/min的条件下
离心10min后,倒掉上清液并进行称重,即为鲜重。
试验重复3次。
1.2.4 计算公式以及数据分析
生物量增殖倍数=(收获鲜重量-接种鲜重量)/
接种鲜重量。生长速率=(收获鲜重-接种鲜重量)/
培养天数。细胞增殖倍数和生长速率均计算平均值和
标准差(x±s)。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配比对金钱松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本实验研究了6-BA、NAA和2,4-D不同激素组
合对金钱松悬浮培养细胞快速增殖的影响,其中6-BA
·621·
第35卷 第1期 2016年1月 种 子 (Seed) Vol.35 No.1 Jan. 2016
的浓度为1.0mg/L;NAA 的浓度范围为0.3,0.5
mg/L和1.0mg/L;2,4-D的浓度范围为0.3,0.5
mg/L和1.0mg/L。试验每2天观察记录1次,培养
30d的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激素配比对金钱松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编号 6-BA(mg/L)
NAA
(mg/L)
2,4-D
(mg/L)
细胞增殖
(倍数)
生长速率
(g/d)
A 1 1.0 0.3 0.825±0.22 0.124±0.040
A 2 1.0 0.5 1.350±0.71 0.203±0.123
A 3 1.0 1.0 2.075±0.44 0.311±0.076
A 4 1.0 0.0 0.3 3.375±0.44 0.506±0.076
A 5 1.0 0.5 1.400±0.80 0.170±0.140
A 6 1.0 1.0 1.500±0.76 0.225±0.131
注:培养30d的统计结果。下同。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激素配比对金钱松悬浮培
养细胞的增殖有很大影响。配制的6个激素配比中,
以A 4即以6-BA 1.0mg/L和2,4-D 0.3mg/L时,在
悬浮培养30d后其金钱松细胞的增殖倍数和生长速
率都是最高的,即增殖倍数为3.375±0.44、生长速率
为0.506±0.076;另外,通过分析6-BA与2,4-D和
NAA激素配比对金钱松细胞的增殖生长具体影响是
完全不同的;其中在6-BA浓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
着NAA浓度由0.3mg/L到1.0mg/L的逐渐增高,
其细胞增殖倍数和生长速率也随着增高,在 A 1、A 2
和A 3的3个激素配比中,以A 3即6-BA 1.0mg/L
和NAA 1.0mg/L的激素配比最适宜金钱松细胞的
增殖生长;而在由6-BA与2,4-D组合的激素配比 A
4、A 5和 A 6的3个配方中,随着2,4-D浓度由0.3
mg/L到1.0mg/L的逐渐增高,其增殖倍数和生长速
率却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由此可见,在金钱松细
胞悬浮培养过程中,采用不同种类的激素配比,其所需
要的具体激素浓度也是不同的。
2.2 不同接种量对金钱松悬浮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文娟等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影响因子的研究中
指出,在细胞悬浮培养中接种量对细胞增殖生长有很
大影响[15-17]。本实验分别采用在150mL的锥形瓶中
装有40mL培养液后,再分别接入了1.0,2.,3.0g和
4.0g分散状况良好的翠绿色金钱松愈伤组织进行悬
浮培养;每2天观察记录1次细胞生长状况,培养30d
后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接种量对金钱松悬浮培养
细胞的增殖倍数和生长速率都有较大影响;当接种量
由1.0g升高为2.0g时,经30d培养后其细胞的增殖
倍数和生长速率都是最高的,增殖倍数为2.840±
0.560、生长速率为0.487±0.096;但随着接种量进一
步升高超过2.0g时,其细胞的增殖倍数和生长速率
却出现了下降,并且,当接种量增加到4.0g时,其细
胞的增殖倍数和生长速率都是最低(表2),即增殖倍
数仅为1.340±0.32、生长速率也仅为0.161±0.039。
由此可见,正如王娟等[18]所说,当接种量较少时,不但
细胞生长的延迟期较长,而且在培养期中的增殖倍数
也较低,但接种量过多时,对数生长期缩短,培养基中
营养成分不足,导致细胞生长缓慢,增殖倍数也相对较
低。当接种量适宜时,悬浮细胞的增殖倍数最多。
表2 不同接种量对金钱松悬浮细胞的影响
编号
接种量
(g)
细胞增殖
(倍数)
生长速率
(g/d)
B 1 1.0 2.140±0.34 0.306±0.049
B 2 2.0 2.840±0.56 0.487±0.096
B 3 3.0 1.800±0.25 0.225±0.032
B 4 4.0 1.340±0.32 0.161±0.039
2.3 不同蔗糖浓度对金钱松悬浮细胞增殖的影响
蔗糖浓度也是影响细胞生长和次生物质生产的重
要因子。实验设置的蔗糖浓度分别为20,30,40g/L
和50g/L,实验每2天进行1次观察记录,培养30d
后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蔗糖浓度对金钱松悬浮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号
蔗糖
(g)
细胞增殖
(倍数)
生长速率
(g/d)
C 1 20 1.740±0.44 0.174±0.044
C 2 30 2.160±0.57 0.353±0.135
C 3 40 2.700±0.52 0.463±0.089
C 4 50 2.300±0.67 0.230±0.067
从表3可以看出,蔗糖浓度从C 1的20g/L增加
到C 4的50g/L,其培养的金钱松细胞呈现出不同的
生长状况。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当蔗糖浓度由20g/L
升高到40g/L时,经30d培养后其细胞的增殖倍数和
生长速率都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其中以蔗糖浓度为40
g/L时的细胞增殖倍数和生长速率为最高,分别是
2.700±0.52和0.463±0.089;但随着蔗糖浓度进一
步升高到50g/L时,细胞增殖倍数和生长速率又开始
出现下降。这进一步说明,糖作为碳源,不仅为细胞提
供合成新化合物的碳骨架、为细胞的呼吸代谢提供底
物与能源;而且糖还用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势,是培养物
渗透环境的主要调节者[18-19]。研究表明,过高的蔗糖
浓度对细胞生长也是不利的。蔗糖浓度越高,培养基
的渗透压就越大;而过高的渗透压会抑制培养细胞的
生长,甚至会产生非常明显地毒害作用。
·721·
应用技术 唐 旭 等:金钱松细胞悬浮培养关键技术研究
2.4 不同pH值对金钱松悬浮细胞增殖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pH
值是不同[20-22]。本实验设置的pH值分别为4、5、6和
7,实验每2天进行1次观察记录,培养30d后统计
(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pH值金钱松悬浮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号 pH
细胞增殖
(倍数)
生长速率
(g/d)
D 1 4 1.375±0.21 0.184±0.027
D 2 5 1.475±0.41 0.443±0.123
D 3 6 2.325±0.34 0.465±0.068
D 4 7 1.425±0.31 0.190±0.041
表4实验结果显示,在金钱松细胞增殖生长过程
中,培养基中的pH值为6.0时,其悬浮培养细胞的增
殖倍数和生长速率都是最高的。通过观察金钱松细胞
在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可以发现,pH值
偏高或偏低都不利于金钱松细胞的生长,且均出现不
同程度的细胞褐变情况,细胞的生长速度也明显地降
低。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pH值会引起培养基中的各
成分状态的改变(过高的pH会使Fe沉淀)、细胞通透
性和酶的活性改变,以及培养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利用程度的改变;因此,在进行不同细胞的培养过程
中,选择适宜的pH 值是非常重要的。
3 结果与讨论
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对细胞进行快速大规模、工
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手段。金钱松作为我国国家二级
保护植物,又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用植物,其资源严重
匮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急需探讨出大量生产金
钱松或获取金钱松有用成分的方法。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影响金钱松细胞悬浮培养的各
种主要因素,通过对激素配比,接种量,蔗糖浓度以及
pH值的研究,从而找出最佳培养条件,以构建完整的
金钱松细胞悬浮体系,通过实验,金钱松悬浮的最佳组
合为 MS+6-BA 1.0+2,4-D 0.3+蔗糖浓度40g/L+
接种量1.2g/40mL+pH 6.0,继代培养天数为10d,
延迟期为0~3d,指数期为3~7d,衰落期为7~20d,
试验中发现,在培养中,开始细胞逐渐在锥形瓶壁上积
累,然后在积累细胞周围长出绿色的细胞,试验中出现
的褐变速率快慢的现象也与实验中金钱松愈伤组织的
质量状况有关,完全翠绿的褐变速度慢,而黄绿色或黄
色的愈伤组织褐变的速率快。
参考文献:
[1]刘洪亮,何承忠.金钱松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与展
望[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1):52-55.
[2]傅立国.中固植物红皮书———稀有频危植物(第1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贺新强,林金星,胡玉熹,等.中国松杉类植物濒危等级划分
的比较[J].生物多样性,1996,4(1):45-51.
[4]魏学智,胡玉熹,林金星,等.中国特有植物金钱松的生物学
特性及其保护[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17(增刊):73-77.
[5]崔青云,王小德.金钱松研究进展与展望[J].西南林学院
学,2008,28(1):52-55.
[6]钱洪涛,张纪林,宋建法,等.金钱松幼苗移植措施对生长的
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3):59-60.
[7]王良衍,杨永川,宋垚彬.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金钱松人
工林生长动态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2):5-9.
[8]李楠.论松科植物的地理分布、起源和扩散[J].植物分类学
报,1995,33(2):105-130.
[9]鹿俊牛,张玉龙.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4:10.
[10]Li X C,Elsohly H N.Two auronols from Pseudolarix ama-
bilis[J].J Nat Prod,1999,62(5):767.
[11]王伟成,陆蓉发,赵世权,等.土荆皮甲酸和乙酸抗早孕作
用和毒性的比较[J].中国药理学报,1999,9(5):445.
[12]郭尚彬,陈钧,王妍,等.金钱松内生真菌JJ 18灭螺活性与
菌株鉴定[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5):
442-445
[13]何佳,陈钧.金钱松内生真菌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研究
[J].河南农业科学,2007(7):46-49.
[14]何佳,陈钧,赵启美,等.快速筛选金钱松内生真菌抗真菌
活性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 759-1 762.
[15]方文娟,韩烈保,曾会明.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影响因子研究
[J].生物技术通报,2005(5).
[16]王娟,高文远,黄滔,等.培养条件对西洋参悬浮细胞生物量
和活性成分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4):377.
[17]刘冬云,史宝胜,李银华,等.不同碳源及PP333、GA3 对山
丹组培苗鳞茎增大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
28(2):32-35.
[18]王惠珍,邓日烈,刘丽屏,等.碳源和氮源对鸡冠花愈伤组
织生长及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7,25(4):62.
[19]Fele H.H.pH:Signal and message in plant cels[J].
PlantBoi.l,2001,3:577-591.
[20]Marty F.Plant vacuoles[J].PlantCel,l 1999,11:587-599.
[21]刘庆昌,吴国良.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教程[M].北京: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21-23.
[22]Cosgrove D.J.Loosening of plant celwals by expansins
[J].Nature,2000,407:321-326.
·821·
第35卷 第1期 2016年1月 种 子 (Seed) Vol.35 No.1 Jan.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