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 年第 5 期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 5, 2012
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11月7日 以“陕环
函【2007】167号”文批准了《榆林市煤炭资源
整合实施方案》,该方案中府谷县设49个整合区,
98个煤矿参与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出现部分整合
区与府谷县杜松自然保护区有不同程度地冲突,
这种冲突的形式和程度不尽相同,在进行整合煤
矿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对整合区涉及的杜松
问题,做了详细、客观的探索性评价,得到了相
应的认可。
1 府谷县杜松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府谷县杜松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由陕
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县级自然保护区,设有
府谷县杜松保护区管理站。该保护区是以保护天
然杜松林及其生境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东
与本县清水乡、西与神木县店塔镇相邻,北与
内蒙古自治区准葛尔旗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
100°22′ ~ 110°58′,北纬38°58′ ~ 39°28′,呈片
状分布在大昌汗乡、田家寨乡、三道沟乡、庙沟
门镇、新民镇等五个乡镇,整个自然保护区分为
四个区域,其总面积为6368hm2,其中,核心区
浅谈榆林市府谷县煤炭资源整合环境
影响评价中杜松自然保护区问题
王 丽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西安 710054)
【摘要】 文章阐述了府谷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出现的整合方案设置与杜松自然保护区冲突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方案或思路,实现煤炭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的双赢。
【关键词】 煤炭资源整合;环境影响评价;杜松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2)05-0092-03
面积1752hm2,缓冲区面积2626hm2,实验区面积
1990hm2。杜松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或黄土覆沙地
上,呈大片纯林者甚少,多与侧柏、油松呈块状
分布在林地中。保护和发展这些耐寒、耐瘠薄、
抗旱的天然次生林,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重
要作用。府谷县杜松自然保护区也是陕西境内唯
一的杜松分布区,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与意义。
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及功能区划图见图1。
图1 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及功能区划图
作者简介: 王丽 , 学士 , 高工 , 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工作研究
王 丽:浅谈榆林市府谷县煤炭资源整合环境影响评价中杜松自然保护区问题 · 93 ·
2 整合区与杜松自然保护区冲突的主要
形式
根据整合区的设置及杜松自然保护区的分布,
两者位置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整合区
边界与杜松自然保护区边界的最近距离大于2km;
(2)整合区边界与自然保护区边界的最近距离小
于2km,但井田范围内不涉及杜松保护区;(3)整
合区内涉及小面积自然保护区;(4)整合区内涉
及大范围自然保护区(a大范围分布杜松对井田的
开拓造成明显影响;b整合区整个服务年限较长,
但初期不涉及杜松保护区)。整合区与杜松自然保
护区位置关系见图2。
3 环境影响评价中关于杜松自然保护区
问题的评价或解决方案
评价中发现对于涉及杜松保护区的整合区设
计方案中,根本没有考虑该自然保护区的存在,
使环评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部分还影响了整合
项目的顺利推进。
3.1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有关法律保护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10-09颁布,1994-12-01实施)第二十六
条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
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
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同时第三十二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
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
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
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
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
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
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发[1999]177号”
《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
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严格执行《自然保护
区条例》关于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管理的规定。
凡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不得安排在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需占用自然保
护区实验区的,不得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其污染
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
准;在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带进行的项目建设,不
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
3.2 环评中的的评价或解决方案
3.2.1 整合区边界与杜松自然保护区边界距离较远
在府谷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中,整合区边界与
杜松自然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大于2km的占87.8%
(如图2(a)),这种状况下,煤炭资源开发产生的
大气污染、地表沉陷及地下水影响一般不会波及
杜松自然保护区,但由于杜松在该区存在零散分
布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中仅对零散分布的杜松
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即可。
3.2.2 整合区边界与杜松自然保护区边界距离相
对较近
在整合方案中有部分整合区内虽不涉及杜松
自然保护区,但其边界距杜松自然保护区边界较
近(如图2(b)),或者地表沉陷影响半径接近两
者的边界距离,对此,在分析预测采煤对整合区
地表沉陷及地下水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杜松分布
的特点及生活习性详细分析采煤对杜松自然保护
区的影响,同时提出建设期及营运期减缓或避免
这种影响的措施或方案。
3.2.3 整合区涉及小面积自然保护区,但不影响
整体开拓
府谷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中有5.89%的整
合区内涉及小范围的杜松自然保护区(如图2
(c)),整合设计方案中未对此做任何考虑。在
环境影响评价中首先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
图2 整合区与杜松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 年第 5 期· 94 ·
应明确提出,涉及杜松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实施
禁采,同时从工业场地锅炉烟气及采煤可能产
生影响的两方面分析进一步分析与评价杜松自
然保护区受到的影响。禁采措施的提出,不会
影响井田的整体开拓,但可能对资源量产生一
定影响,环评中应适当分析禁采后对井田资源
量矿井服务年限的影响。
3.2.4 整合区涉及大面积的杜松自然保护区
在府谷县资源整合过程中,由于矿权设置环
节与杜松自然保护区问题存在一定脱节,使个别
整合区内涉及大面积的杜松自然保护区(如图2
(d)),不仅对资源量(部分整合区80%的面积都
属于自然保护区)及矿井服务年限产生显著影响,
同时制约了井田的整体开拓(如巷道穿越杜松保
护区)及工作面的布置。环评从生态保护及资源
合理开发的角度提出的方案为: 1)开拓方案调整,
如原巷道穿越自然保护区调整为在自然保护区边
界外一定范围布置开拓巷道;2)调整开采顺序,
如首采区涉及杜松自然保护区,可将首采区调整
为后期开采区,逐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3)严
重影响井田资源开发及矿井服务年限时(如80%
以上的面积都属于自然保护区),无法进行正常的
开发,按有关程序对杜松自然保护区功能进行调
整或进行资源的异地置换;4)对于工业场地、排
矸场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及实验区保护区内的
方案,应要求另行选址评价。
通过对设计方案的调整及优化,实现杜松保
护与资源合理开发共赢。
4 结语
本文结合府谷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出现的
整合方案设置与杜松自然保护区冲突的问题,有
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方案或思
路,以利于实现煤炭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可
持续发展的双赢。研究指出,府谷县位于陕西的
最北端,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杜松作为一种耐
寒、耐瘠薄的天然次生植被,对于改善当地的生
态环境有重要作用。府谷县煤炭资源丰富,在开
发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
成一定的破坏及影响,因此,杜松自然保护区的
保护是本区煤炭资源开发的一种必然或前提,是
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今后,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及深入,杜
松自然保护区保护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褶胜利,李登武等.陕西府谷杜松自然保护区杜松种群结构与生
命表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02):176–177.
[2]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图集[M] .西安:西安地
图出版社,2010:176–17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S). 1994.12.01.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
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S). 1999.8.03.
[5]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府谷县新民镇丈八崖联办煤矿煤炭资
源整合项目(0.9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R] .西安:中煤科工集
团西安院,2012:4–13.
[6]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府谷县新民镇西岔沟煤矿煤炭资源整
合项目(0.45Mt/a)环境影响报告书[R] .西安:中煤科工集团西
安院,2011:4–16.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of Dusong Nature Reserve
during the Coal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Fugu County of Yulin District
WANG Li
(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Corp, Xi’an 710054)
Abstract:The confl ict between the integration program of coal resources and the natural protection of Dusong Nature Reserve in
Fugu County has been discussed. Accordingly, suitabl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gram or ideas was proposed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of both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coal resource integr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Dusong Nature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