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年 月 第 ! 卷 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0 & ∀) − ) 1 2 , ( 3 4 5 , ! 6 7 8 9 一 9:
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吴建军 王兆蓦 胡秉民 晰江农业大学 , 杭州 ! ; ; 7
【摘要】 本文简要讨论了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的重要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探讨了生态农 业 综
合评价的原则 , 并以德清县橄山乡生态农业建设为例 , 探讨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的
确定方法 5
关抽词 生态农业 评价原则 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4 => ? ≅Α≅ Β> Χ 3 4 = ΔΒ≅ Ε > ΔΦ ΓΒ≅ ΗΙ ϑ Δ4 Β> Φ ϑ 3 Β >= >Κ 3 ΛΜ 3 ΒΔΙ 4 Ι Η > Ν Ι ΟΙ Φ ΔΝ 3 Ο 3 Φ ϑΔ> ΜΟΒΜ ϑ乓5 Π Μ
( Δ3 4 ΘΜ 4 , Π 3 4 Φ Ρ Γ 3 Ι Σ Δ3 4 3 4 = # Μ Τ Δ4 Φ Χ Δ4 6Ρ Γ >ΘΔ3 4 Φ , Φ ϑ ΔΝ Μ ΟΒΜ ϑ 3 Ο ∗ 4 ΔΚ > ϑ ≅ ΔΒ Α , # 3 4 Φ Υ Γ Ι Μ
! ; ; 7 。 一∀ Γ Δ4 5 ( 5 , //∃。 & > Ι Ο 5 , , ! 6 7 8 9 一9 : 。
ς Γ > ≅ ΔΦ 4 ΔΗΔ> 3 4 > > Ι Η Δ4 Β >Φ ϑ 3 Β> = > Κ 3 ΟΜ 3 ΒΔΙ 4 Ι Η > > Ι ΟΙ Φ Δ> 3 Ο 3 Φ ϑ Δ> Μ ΟΒΜ ϑ > 6∃& & , 7 3 4 = ΔΒ≅ ϑ > ≅> 3 ϑ>Γ
≅ Β 3 Β Μ ≅ 3 Β Γ Ι Χ > 3 4 = 3 Ωϑ Ι 3 = Ε > ϑ > Ω ϑ Δ> ΗΟΑ = Δ≅ > Μ ≅≅ > = 。 ς Γ > /ϑ Δ4 ∀ΔΞΟ> ≅ , Δ4 = > ? ≅Α ≅ Β >Χ 3 4 = Δ Β≅
Ε > ΔΦ Γ Β≅ ΗΙ ϑ ∃& & , Ε > ϑ > > ? /ΟΙ ϑ > = Ε ΔΒΓ 3 4 > ? 3 Χ Ξ Ο> Ι Η Δ4 Β >Φ ϑ 3 Β > = > Κ 3 ΟΜ 3 Β ΔΙ 4 Ι 4 Β Γ > /ϑ 3 > Β Δ> >
Ι Η > > Ι ΟΙ Φ Δ> 3 Ο 3 Φ ϑ Δ> Μ ΟΒ Μ ϑ > 3 Β 1 3 4 ≅Γ 3 4 ς Ι Ε 4 ≅Γ ΔΞ Ι Η 0 > Σ Δ4 ∀ Ι Μ 4 Β Α 5
Ψ >Α Ε Ι ϑ = , & > Ι ΟΙ Φ Δ> 3 Ο 3 Φ ϑ Δ> Μ ΟΒ Μ ϑ> , / ϑ Δ4 Ν ΔΞ Ο> ≅ Ι Η > Κ 3 ΟΜ 3 Β ΔΙ 4 , ∃4 = > ? ≅ Α ≅ Β> Χ , ∃4 = > ? Ε > ΔΦ Γ Β 5
引 言
随着生态农业研究和实践工作 的 不 断 进
行 , 生态农业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为越来越多的
科学工作者 、 经济管理工作者和广大农民所认
识 。 生态农业的试点在不断增加 , 层次水平也
逐渐提高 5 仅据农业环保系统 Ζ Ζ年的统计 ,
在全国 个省市 、 自治区的: 个县 、 :! 个乡
已经或开始进行的生态农业试点村或生态农场
有9 个 , 生态农业建设县 9 个 , 生态 乡 : 个 ,
总面积达 9 5 ! 火 ; 减Γ 3 ϑ ’ “’ 5 面对如此 迅 速
发展的生态农业实践 , 怎样进行科学的评价 ,
这不但是生态农业价值观的基础 , 也是不断完
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并用以指导生态农业建设
的迫切需要。
目前 , 国内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特性分析
及其评价作了大量的研究 5 国外曾提出了生产
本文于 。。Ι年 月 ; 日收到 。
力 、 稳定性 、 持久性、 应变能力 6或弹性7 、 公
正性 、 自主性 6或独立性 7等指标 , 作为衡量农
业生态索统性能的标准 , 描写系统 的 基 本 行
为 , 并用于农业发展规划的设计 〔“’ “‘’ “’ 5 但
是这些研究大多缺乏定量的能够代表系统整体
特性 、 并能用于系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的综合
指标研究5 此外 , 稳定性和持久性指标都需要
较长时间序列的资料来度量 , 不但操作困难 ,
而且不能用于对农业生态系统现状的分析和评
价 5 国内自Ζ; 年代中期以来 , 对生态农业的评
价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 ,3 ,[ 一 ’, 4 一 9一 ‘, , 5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几乎是所有理论研究的中
心 , 指标数量少则十几条 , 多则 [; 一:; 条 5
研究人员提出如此众多的指标 , 一方面使实际
操作 6如指标度量 、 资料收集等 7困难极大 , 另
一方面却 又 难 以 满足由于各地 自然和社会经
济条件、 生态农业试点的层次水平及建设目标
等差异 , 而需要用不同指标去度量的要求 5 因
此 , 重要的不是提供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 , 而
∀ ΓΔ4 5 ( 5 , ΞΞ Ο。& > Ι Ο5 , ! 8 6 7
期 吴建军等8 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是系统确定指标体系的科学方法。 实际应用评
价研究通常采用; > Ρ Ξ条指标 , 但仍然存在怎
样根据评价系统的具体条件选取指标以及确定
权重等问题 , 这显然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实
用性和可靠性 5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系统
地选择综合评价的指标并确定其权重的科学方
法 。
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5 因地制宜原则
生态农业建设必须月地制宜 · 不同地 区或
同一地 区不同层次生态农业系统的自然和社会
经济条件不同 , 构成系统的组分也不同 , 因而
功能和效益不尽相同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
权重在各指标间的分配及评价标准都应与相应
地区或层次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宜 , 为
合理筛选和科学总结适合当地 的生态农业模式
提供依据 。
5 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项∃(
整体功能健全 , 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最佳统一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目标 , 也是综
合评价的重点 , 即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由反映系
统功能和效益的指标组成。 除了重要的功能效
益都必须有相应的指标去度量外 , 反映生态农
业整体协调 、 循环再生 、 生产高效低耗 、 系琴
稳定持久等的特性也应有相应的指标去度量 。
但是 , 综合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得到系统功能效
益好坏这一结果 , 还应分析功能效益高低的原
因 , 即对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 、 完整地分析与评价 , 以找出限制因素并揭示系统发
展的突破 口和新起点 5
5 ! 科学 、 实用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 则
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能准确‘、 全面地反映生
态农业的内涵和特点 , 每个指标必 须 概 念 清
晰 、 科学涵义明确 , 指标之间既要 有 内在 联
系 , 又要尽量避免重复 , 指标量化和评价标准
应与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的现实水平
相适应 , 易于在实际中找到适当的代表值 , 并
尽可能用常用的单位表示 < 还应适当地设置一
些高于目前水平 , 反映农业发展趋势和科学性
强的指标 5
5 9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静态评价是指对生态农业系统功能效益的
现状评价 , 这便于对层次相同的不同生态农业
系统在同一时点上进行比较 。 但 由于不同生态
农业系统起点水平不同 , 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效
益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 由低级到高级的演替
过程 , 因此有必要对同一系统不同时间的功能
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 , 以揭示该系统的发
展趋势 , 分析其结构的稳定性及缓冲和应变能
力 , 并进行有效的调控 。 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的构成看 , 不但要有反映现状的指标 , 还应包
含反映系统功能效益变化趋势的指标 6如某些
环境质量指标 、 资源更新和增长率指 标 等75
5 ∴ 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评价方法简便易行 , 具备初等数学
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就可进行吝种生态经济
分析 , 结果简单明了 , 实用性强 , 但是难 以全
面和深刻地反映系统的本质 5 应用高等数学知
识 , 借助电子计算机发展起来的各种现代评价
方法 , 理论基础和科学性强 , 计算手段先进 、 ]
迅速 , 有利于分析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 , 比较
全面而深刻地揭示系统的结构、 功能、 效益及
各种经济变量间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性 , 因此两者结、合可以收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8
用现代方法 以补充和加强传统方法 的 评 价 结
果 , 用传统方法可以检验现代方法评价结果的
可靠性和实用性 。
5 [ 可 比性原则
评价结果应具有系统 自身在不同时段的纵
向可比性及箱同层次的不同系统在同一时点的
横向可比性 5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 于 ! 个 方
面 8 6 7采用同一种评价方法计算综合功能和
效益 < 6 7指标体系的设置要为综合功能效益
评价服务 , 即指标体系的分类设置要便于进行
权衡分析 , 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给不同类指标
∀Γ Δ4 。(沪//∃。& > Ι Ο。 , ! 8 6 7
妞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以相应的权重 , 进行综合评价 < 6 ! 7要对各种
指标进行统一量纲和无量纲处理 , 以使综合评
价的结果具有相同的意义 5
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方法
关于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确
定 ‘, 必须在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指导
下全面考虑进行。 作者现以德清县橄山乡生态
农业建设的综合评价为例 , 探讨评价指标的选
择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5
! 5 确定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的对象
这里为德清县橄山乡5
! 5 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的生态经济区域
同一生态经济区域 ,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 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发
展方向 、 主要障碍性因素及重大技术改造措施
和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和途径也相对一致 5 这
不但有利于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 确定和用同
一套指标体系去评价同一区域 、 同一层次水平
的‘不同生态农业试点或一般的农 业 生 态 系统
6其可比性强 , 结果可靠 7 , 而且便于确定各种评
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或基准值 5 在目前全国及地
方尚未有生态经济区划资料的情况下 , 我们认
为可 以全国和各级政府的综合农业 区 划 为 依
据 , 同时考虑到生态农业试点多与行政管理单
位相呼应 , 故同一生态经济区域内不同层次的
生态农业系统以行政管理的空间范围为边界 5
而且 , 生态经济区域的范围 , 相对于评价对象
来说也不宜过大 5
德清县澈山 乡属于长江下游平原丘陵农畜
水产区杭嘉湖平原的水网平原区 , 以粮 、 桑、
畜 、 渔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结构 5
! 。 Ζ 列出区域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 件 及
农业生产的生态经济结构指标
虽然资源条件和结构指标不作为 评 价 指
标, 但资源条件好坏反映了系统的现状水平和
生态农业建设的起点 , 而系统的结构则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及其可能 产 生 的 效
益 。 因此 , 资源条件和结构指标是选择和确定
评价指标的重要依据 , 也是分析功 能 效 益 好
坏 , 寻找生态农业建设突破口 的重要依据 。 此
外 , 在同一生态经济区域内由于组分结构和配
置方式的不同 , 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生态农业
模式 , 因此结构指标又是各类模式分类的主要
依据 5 限于篇幅 , 本文不再重复水网平原地区
的自然 、 社会经济条件及农业生产的生态经济
结构 〔’ Ζ ” Ζ ’ , 仅列出主要的资源条件和结构指
标以哄参考 。
! 5 ! 5 自然 资源条件 平地占总土地面 积 比
例 , 水域占总土地面积比 例 , 7 ; ℃ 活 动 积
温 , 年降雨量 , 日照时数 , 辐射量 , 绿色植被
率 , 可利用水面面积 , 气候资源增产潜力 5
! 5 ! 。 社会资源条件 农业总人口 , 农 业 劳
动力 , 每平方公里线路 6公路 、 铁路 、 水路 7长
度 , 城郊指数 , 每公顷农地机械马力数 、 耗电
量 , 每万农业人口农技人员数 , 人 口密度 , 人
均土地面积 、 耕地面积 、 工农业总产值 、 粮食
占有量 、 水产品产量 、 畜禽产品量 5
! 5 ! 5 ! 生态结构指标 种植业 用地面积比例 ,
林业用地面积比例 , 渔业水面面积比例 , 粮食
作物面积比例 , 桑地面积比例 , 经济作物面积
比例 , 饲料作物 6含绿肥7面积比例 , 草食动物
占畜禽比例 , 有机能投入占总投能比例 , 第
性产出能量占总能量产 出比例 , 第 性产出能
量 占总能量产出比例 , 生物能消费量占总生活
能消费量比例 5
! 5 ! 5 9 经济结构 种植业 、 林业 、 畜 收 业 、
渔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 , 种植业、 林业 、 畜牧
业 、 渔业 、 农副产品加工资金投放占总投资比
例 , 种植业 、 林业 、 畜牧业 、 渔业 、 农副产品
加工劳力占总劳力的比例。
! 。 9 确定区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区域的资源条件 , 结构和配置方式 ,
生产的优势、 问题和主要限制因素 , 社会主义
制度和计划经济要求以及生态农业 的 建 设 目
标 , 选择和确定区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5 这
∀ Γ Δ4 5 ( 。」,//∃ 5 & > Ι Ο 5 , ! 8 6 7
期 昊建军等8 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一指标体系实际上是一个供区域以下不同层次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的参考指标库 , 指标数
量可 以适当多一些 , 以便根据各层次的功能效
益特点和实际操作的可能程度 , 筛选确定相应
的评价指标体系 5 除根据上述因素 选 择 指 标
外 , 还可参照有关的理论研究适当选择一些重
要的、 具有一定先进意义的评价指标。
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是 重 要 的粮 、 棉 、
油 、 蚕桑 、 畜禽和淡水鱼产 区 , 各 业 对 光 、
热 、 水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 生产力及各种
生态经济效率 , 种植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 、农
药 、 养分比例失调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士壤问
题 , 系统的抗灾能力—抵御早春 、 晚秋的低温多雨危害及内涝危害等间题 , 农村能源短缺
耐大量烧毁秸秆问题 , 社队企业迅速发展产生
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和持久性, 综合反映系统功能效益的农业发展
速度 、 生活水平及系统对社会的作用和贡献等
都需要设立相应的指标 < 还需要设立一些反映
区域整体协调 、 自然资源帅保护和再生资源的
更新等方面的指标 5 我们拟设立 9 个基础指标
构成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的评价指标库 , 并将
指标分作 9 类 、 ! 个层次 6图 7 5 其中有少量
指标可 以同时归入 类 , 例如农田光能利用率
既可以归入 资源利用率指标组 , 也可以归入生
态功能效益指标组 。
! 5 ∴ 确定评价对象的综合指标体系
根据综合评价的原则 、 上述区域特点和评
价指标库 以及 乡级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收集
资料的可能性 , 结合德清县橄山乡以粮桑畜鱼
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 、 复种指数高、 饲料报酬
低 、 有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等特点以及生态农
业建设的主要目标 8 提高整体功能 6包括生产
力 、 生态经济效益 、 稳定性和持久 性等 7 , 调
整各业结构以形成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 , 为国
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农产品 , 改造和建设 乡村
工业 , 提高农产品产值 , 减少污染 , 山水田林
路综合治理 ,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 等 〔‘’‘”’ ,
我们选择和确定了评价的指标体系 8 将图 第
! 层次指标中的第 ! 、 ∴ 、 Ζ 、 、 ! 、 、
9 、 ! 9 、 ! ∴ 、 9 条指标删除 , 即由! 条指标组
成德清县澈山乡生态农业综合评价 的 指 标 体
系 。 指标体系的归类和分层同图 。
9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指标权重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
合评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5 到目前为止 , 在实
践中常用的方法仍是依据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和
主观判断来确定权重 Β 摇’ 。’ , 其准确性无法 检
验 , 通常带有研究者的主观随意性 5 用特尔菲
60 >Ο Ξ ΓΔ 7 法 6也称专家咨询法7确定权重 , 是
上述方法的改进 。 但权重分配的难度和工作量
6反复次数 7 随指标数量的增多耐增大 , 甚至
难 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 近年来 , 用层次分析法
确定权重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在许多
方面得到应用 「∴ ’ 。’。 但困难是随着判断矩 阵
的增大 , 出现前后矛盾判断的差错率很高 , 难
以满足一致性检验的要求 。 作者采用特尔菲法
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办法 , 取长补短 , 较好
地解决了上述矛盾 ,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其步骤如下。
9 5 编制判断矩阵表和填表说明
根据图 的指标体系及其分层 , 分别编制
了由第 层 9 个指标构成的权重判 断 矩 阵 表
6即资源利用和功能效益权重判断矩阵表 7 , 以
及每个第 层指标下属的第 ! 层指标的判断矩
阵表 , 即资源利用指标权重判断矩阵表 、 生态
功能效益指标权重判断矩阵表 、 经济功能效益
指标权重判断矩阵表和社会效益指标权重判断
矩阵表 。
填表说明包括作者的咨询目的和意义 , 对
每一条指标涵义及其度量的解释 , 以及填表方
法说明 5 填表方法说明包括标度说明 6标度 、
定义和说明7 、 标度在判断矩阵表中的表示 方
法以及示例和说明 5
9 5 选择专家组成员
为了使权重有较高的代表性、 准确性和权
∀Γ Δ4 。 ( 5 , //∃。 & > Ι Ο。 , ! 8 6 7
9[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资源利用 率 指 标—6; 。 [ 7
土地资源利用率6。5 ; 9 ∴7
水面资源利用率6。5 ; ∴ ;7
渔业资源利用程度
农 田光能利用率6; 5 ; 9 9 [ 7
农田热Β 利用率
饲 6饵 7料转换率 6; 5 ; ! 7
8⋯,人 ;曰9∴舟)
— 生态功能效益指标—6; 。 ∴ [ 7
: 。 粮食单产 6; 5 ; ∴ 7
Ζ 5 棉花单产
5 油料单产
; 。 蚕茧单产 6; 。 ; ;Ζ ∴ 7
5 单位水面鱼产盆 6。 5 。。 [ 7
招 5 第一性生产的能Β 产投比 6。 5 ; 9 7
! 5 第二性生产的能量产投比
9 5 系统能置置换率6。5 ; ! [ 7
∴ 5 土壤据素物入输 出平衡指数6。5 。。 [7
[ 5 土壤有机盆与无机氮投入比例6; 5 ; ∴ ∴ 7
: 5 林草夜盖率6Ι 。Ι Ρ 3。7
Ζ 5 非生物能、 沼气能满足农民生活用能的程度 6。 5 。。:∴7
· 渔业资源更新系数
; 5 捕捞强度6; 5 ; ; ∴ : 7
5 系统抗灾能力6; 5 ; ; [ 7
5 乡镇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5 ; ;[7
! 5 农副产品污染超标率6。 5 ; [7
9 5 生防面积 占总防治面积比例
∴ 5 地下水%) !一含盆超标程度6。5 。。了∴7
[ 5 渔业水质超标程度 6。 5 ; Ζ ∴7
生态农业综合评价指标
厂⊥,一
— 经济功能效益指标—6; 。峨: Ζ ∴ 7
: 。 土地净生产率 6Ι 。 ;∴ ; 7
∴ 。 劳动 净生产率 6; 5 ; !: ! 7
5 资金利润率6; 5 ; 了; ; 7
! ; 5 系统价值产投比6。。 。9 7
! 5 农产品价值增值率6。5 。了[ Ζ7
! 5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6; 5 ; ; 7
玲 5 人均纯收入水平 6。。 7
! 9 5 人均纯收入水平增长率
— 社会效益指标 —6; 。 : : 7
第 层指标 第 层指标
— ! ∴ 。 农产品商品率6。。 。![ ∴ 7![ 5 畜禽产品商品率 6; 5 ;! ;7
! 了 5 水产品商品率6; 5 ; ∴[ 7
!Ζ 。 系统商品化程度
! 5 人均粮食占有盆增长率6; 。。∴ 了! 7
9 ; 5 合同计划完成程度 6; 5 ; 97
— 9 5 自然资源保护程度
第 ! 层指标
圈 杭嘉湖水 网平原地区生态农业综合评价参考 指标库及德清县橄 山乡生态农业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
. ΔΦ 5 ∃4 =Δ>>≅ ΗΙ ϑ ϑ > Η> ϑ >4Ν > Ι Η Δ4 Β诊Φϑ 3 Β> = > Κ 3Ο Μ 3 ΒΔΙ 4 Ι Η > > Ι ΟΙ Φ Δ> 3 Ο 3Φϑ Δ>Μ ΟΒΜ 傀6∃& & , 7 ΗΙϑ # 3 4 Φ一Δ3_ 壬ΟΜ
Π 3 Β> ϑ 一% > ΒΒ > = /Ο 3 Δ4 3 4 = ΒΓ > Δ4 = >? ≅Α≅Β> Χ 3 4 = Ε > ΔΦΓ Β 6Δ4 Ωϑ 3 > ⎯ > Β≅ 7 Ι Η Δ4 = > ? ΗΙ ϑ ∃& &, ΙΗ 1 3 4≅ Γ 3 4ς Ι Ε 4 ≅Γ Δ/ , 0 >Σ Δ4 ∀Ι Μ 4 ΒΑ 5
∀Γ Δ4 5 ( 5 ,//∃ 5 & > Ι Ο 5 , ! 8 Ο6 7
期 昊建军等8 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9:
威性 , 作者从农业院校 、 各级农业料研单位和
农林水产技术部门、 行政管理和科委科协系统
选择了高级职称专家 !人 , 中级职称或职务
人组成专家组 , 其中从事农业生态或农业区划
工作的 Ζ 人 , 从事环保 、 畜牧 、 农经 、 农学 、
土化 、 水产 、 农林技术推广 、 行政领导和管理
人员等9 人 5
9 5 ! 第 轮咨询
将空白的权重判断矩阵表和填表说明分别
寄给每位专家 , 作者在收到所有专家寄回的表
格后即计算每一判断值的几何平均值 , 结果表
明 , 当判断矩阵的指标数量少时 , 很少出现前后
矛盾的判断值 。 但当指标数量较多时 , 特别是
生态功能效益指标权重判断矩阵表出现了许多
前后明显矛盾的判断结果 。
9 5 9 第 轮咨询
将第 轮咨询的结果 6几何平均值 7连同空
白的各权重判断矩阵表和填表说明再次分寄给
每位专家 , 并请各位专家参照第 轮咨询结果
6即其它专家的意见 7再次填写判断矩阵表。 再
次计算各个判断值的几何平均值表明 , 无论权
重判,断矩阵表指标数量多少 , 都取得了较为一
致的结果。
9 5 ∴ 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 用第 轮咨
询的结梁分别计算层次单排序权重和层次总排
序权重 , 同时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 , 都得到了
满意的结果 5 从指标的权重看 , 经济功能效益
最受重视 , 其次是生态功能效益和社会功能效
益 , 这与目前我国在保护或改善一定的生态环
境条件下 , 要求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相符合
的。 我们将德清县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第 层和
第 ! 层各个指标相对于第 层指标的权重分别
用括号附于图 相应指标的后面 , 以供参考 5
参 考 文 献
王兆蓦 、 王天根 、 吴建 军。 Ζ Ζ 。 论生 态农业的建
设与研究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肛 ! 7 8 ∴ :一 [ 9 5
叶茂新, 蔡士魁、 施向超等 。 Ζ。。 复合生鑫 经 济
系统综合效益定Β 评价方法的研究。 农业现代 化 研
究 , ;6 7 8 [一 Ζ 。! 白效明。 Ζ : 。 试论 农业生态系统表现属性的 评 价
标准及其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研究 , 6 ! 7 8 : 一 ; 。
9 冯海发5 Ζ : 5 关子农业总生产率 通计算权致 Β 的几
种确定方法。 农业技术经济 , [ 6 [ 78 [ 一 5 。
∴ 许树白编著。 Ζ Ζ 5 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 析 法原理 。 天津大学出版社, 天津 , 一 Ζ 。
[ 孙鸿良、 齐 哗、 顾 武等。 Ζ [ 5 生态农业效益综
合 评价的原则方法与指标体系 5 农业现代化 研 究 ,
6 ! 7 8 [一 。: 曲福田 。 Ζ : 5 农业生态经济评价及其指标体 系 探
讨 5 农业经济问题 , 6 9 7 8 ! 丈一≅9 。
Ζ 何遭维 、 责克平。 Ζ [ 。 生态经济指标体系设 计 和
计量方法介评 。 农村生态环境, 6 9 7 8 幼一” 5
吴建军。 Ζ 。 东南亚大学间农业生态系统协 作 网
及其活动 5 世界农业 , 6 ! 7 8 一“ 。
; 张壬午、 齐树事编著 。 ; 5 生态农业的技术 与 设
计 5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石家庄 , 5
张壬午 、 周 毅 、 刘凤枝等 。 Ζ 5 黑龙江省 庆 安
县六合村生态农业建设与评价 5 松嫩平原漫川漫岗
农 田种植系统生态经济效益 分析 5 农村生 态 环 境 ,
6 Ζ 7 8 ∴一空 。
张壬午 、 黄维荣 、 王洪庆等 。 王 Ζ 5 黑龙江省 庆 安
县六合村生态农业建设与评价 ∃ 。松嫩平原漫 川 漫
岗农业系统能址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分析。 农村 生 态
环境 , 6 9 7 8 Λ 9一 Λ 。 ! 周明全、 王红玲 。 Ζ : 5 生态农业规划及效益 评 价
方法。 农业技术经济 , [ 6 7 8 ! :一! ; 5
9 杨洁文。 Ζ : 5 留民营生态农业效益 分析 。 农 业 技
术经济 , [6 9 7 8 ∴一; 5 ∴ 郭书 田主编。 Ζ Ζ 。 中国的生态农业 。 中国展 望 出
版社 , 北京 , ≅‘:一 ∴[ 了。
; 俞劲炎、 王兆赛 、 王华仁等 。 Ζ [ 。 德清县的 土 地
资源和农业结构5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论丛 , 69 78 ; 一
。
: 唐永金。 Ζ Ζ 5 生态农业环境评价的探讨 。 农 村 生
态环境 , 6 9 7 8 9 9一9: 5
Ζ 浙江省农 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编 。 Ζ 5 浙江 省 市
6地 7级综合农业区划简编 。 浙 江 人 民 出版 社 , 杭
州 , ∴一 ∴ 。。
高 波5 Ζ : 5 生态农业的经济评价探讨 5 农 业 技
术经济 , [ 6 9 7 8 ‘一 : 5 ; 傅金龙。 Ζ: 5 层次分析法在综合评分中的 应 用 。
农业技术经济 , [ 6 ∴ 7 8 [ 一 ≅ 。
∀ Ι 4Ε 3Α , 1 5 + 5 Ζ : 5 ςΓ > 班 Ι />ϑ ΒΔ>≅ ΙΗ 3 Φ ϑ Ι_> > Ι ≅Α ≅Β> Χ ≅ 5 , Φϑ ΔΝΜ ΟΒΜ ϑ 3 Ο ∋Α≅ Β>Χ≅ , 9 6 7 8
∴一 : 。 α3ϑ Β> 4 , 1 5 1 5 Ζ Ζ 5 + Ι =Μ >ΒΔΚ ΔΒΑ , ≅Β3 巨ΟΔ ΒΑ ,
≅Μ≅ Β 3 Δ4 3 Ω ΔΟΔ ΒΑ , >ΣΜ ΔΒ3ΓΔ ΟΔ ΒΑ 3 4 = 3Μ ΒΙ 4 Ι Χ Α 3≅/ϑ Ι /> ϑ ΒΔ>≅ ΗΙ ϑ 3 Φϑ Ι > > Ι ≅Α≅ Β>Χ≅ 3≅ >≅ Χ > 4 Β 5,岁Δ∀∗ ΟΒΜ ϑ 3Ο ∋Α≅ Β >Χ∋ , [ 6 9 7 8 一! [ ·
∀Γ Δ4 。( 5 人//∃。 & > Ι Ο。 , ! 8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