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ofSouth Fujian

闽南毛竹林几种元素的累积和分配



全 文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年 ! 月 第 ∀ 卷 增刊
#∃ %& ∋ (∋ )∗ + , & − . ∗/ −00. %∋ 1 ∋ # ∗ . ∗ 2 3 , 4 5 6 7    , ∀ 89 : 00 7 ; < 一 !
闽南毛竹林几种元素的累积和分配 ’
李振基 林 鹏 8厦门大学生物系 , 厦门 ! ∀ = ;
【摘要】 研究了闽南毛竹群落中几种常量元素的累积情况 , 结果表明 , 在整个毛竹群落现
存量中 & 、0 、  、> 、# 5 和 4 ? 总累积量分别为  7  ∀ 、 ≅ 7 Α  、 Β = 7 = Χ 、Χ  7 ≅  、 7 Α Χ 和 ! · ∀ !  ·
Δ 一 , 7 在毛竹的各组分中 , 竹叶中的各种元素含量均最高 , 竹鞭中元素含量也较多7 ∀ 种元素
中 , (Ε 的浓度最高 , 平均为  7 ∀= Φ , > 次之 , 平均为 = 7 Φ 7  在叶中含量最高 , 达 巧 7 ∀馆
· Δ 一“ , & 和 > 在竹杆中含量最高 , 分别为 ∀ 7 Α 和 ≅= 7 ∀Β  · Δ 一, 7 林下植物根中 (Ε 含量也
高达Γ 7 Χ  · Δ 一 ≅ 7 竹叶中 (Ε 含量很高还表明了它是从叶中含 9Ε 量低的木本植物向含 (Ε
量高的禾草进化的过渡类型 7
关键词 毛竹群落 营养元素 元素含量
− ΗΗ : Δ : Ι5 ϑΕΚ Γ 5 Γ Λ Λ Ε9 ϑ6 ΕΜ : ϑΕΚ Γ Κ Ν Γ : ϑ 6ΕΗ Γ ϑ Η ΙΗ Δ Η Γ ϑ9 ΕΓ 0ΟΠ Ι Κ 9 ϑ5 ΗΟΠ 9 0: ΜΗ9 Θ Η月 ΝΚ 6 Η 9 ϑ Κ Ν
( Κ : ϑΟ / : ΡΕ5 Γ 7 . Ε Σ Ο Η Γ ΡΕ 5 Γ Λ . ΕΓ 0Η Γ ? 8Τ Ε5 Δ Η 二 + Γ ΕΥΗ69 Εϑ夕 , Τ Ε5 Δ Η Γ ! ∀  = = ;一#Ο ΕΓ 7 ) 7 月产0%7 ∋ Θ Κ Ι7 ,    , ∀ 89 : ς ς 7 ; <  一  ! 7
( ϑ: ΛΕΗ 9 Κ Γ ϑΟ Η 5 Η Η : Δ : Ι5 ϑ ΕΚ Γ 5 Γ Λ Λ Ε9 ϑ6 ΕΜ : ϑΕΚ Γ Κ Ν Γ : ϑ6ΕΗ Γ ϑ Η ΙΗ Δ Η Γ ϑ9 ΕΓ 0 Ο夕ΙΙΚ 9ϑ 5 Θ ΟΠ 9
0<‘Μ Η 9 Θ Η Γ < Η Κ Δ Δ : Γ ΕϑΠ Κ Ν ( Κ : ϑ Ο /: ΡΕ5 Γ 9 ΟΚ Ω ϑΟ 5 ϑ ϑΟ Η ϑ Κ ϑ 5 Ι 5 Η Η: Δ : Ιϑ5 ΕΚ Γ 5 Δ Κ : Γ ϑ Κ Ν & , 0 ,
 , > , # 5 5 Γ Λ 4 ?  6 Η 9 ς Η Η ϑΕΥ Η ΙΠ  ! 7  ∀ , ≅ 7 Α  , Β = 7 = Χ , Χ  7 ≅  , 7 Α Χ 5 Γ Λ ! 7 ∀ !  · Δ 一 ≅ 7 %Γ
Λ ΕΝΝΗ 6 Η Γ ϑ ς 5 6 ϑ 9 Κ Ν 0ΟΠ ΙΙΚ 9 ϑ5 Θ ΟΠ < 0: Μ Η 9 Η Η Γ < , ΙΗ 5 Ν Ο5 9 ϑ ΟΗ Ο Ε? ΟΗ 9 ϑ 5 Δ Κ : Γ ϑ Κ Ν ϑΟ Η 9 Η Η ΙΗ Δ Η Γ ϑ 9 ,
5 Γ Λ Ω Ο Ες  ϑΟ Η 9 Η Η Κ Γ Λ 7 − Δ Κ Γ ? ϑΟ Η 9Η ∀ Η ΙΗ Δ Η Γ ϑ 9 , ( Ε Ο 5 9 ϑΟ Η ΟΕ? ΟΗ 9 ϑ Η Κ Γ Η Η Γ ϑ6 5 ϑΕΚ Γ ,
 7 ∀ = Φ Κ Γ 5 Υ Η 6 5 ? Η , 5 Γ Λ >  ϑΟ Η 9 Η ΗΚ Γ Λ , = 7 Φ Κ Γ 5 Υ Η 6 5 ? Η 7 Ξ ΟΗ Η Κ Γ ϑΗ Γ ϑ Κ Ν   ϑΟ Η
Ο Ε? ΟΗ 9 ϑ ΕΓ ΙΗ 5 Υ Η 9 , Μ Η ΕΓ ?  7 ∀ =  · Δ 一 ≅ , 5 Γ Λ ϑΟ 5 ϑ Κ Ν & 5 Γ Λ >  ϑΟ Η Ο Ε? Ο Η 笋ϑ ΕΓ 9 ϑΗ Δ 9 , ΜΗ ΕΓ ?
6 Η 9 ς Η Η ϑΕΥ Η ΙΠ ∀ 7 Α 5 Γ Λ ≅ = 7 ∀ Β · Δ 一气 Ξ Ο Η 6 Κ Κ ϑ9 5 Ι9Κ Η Κ Γ ϑ5 ΕΓ 5 ΟΕ? Ο Η 6 Η Κ Γ ϑΗ Γ ϑ Κ Ν , ΜΗ ΕΓ ?
  7 Χ  · Δ 一≅ 7 Ξ Ο Η Ο Ε? Ο Η Κ Γ ϑΗ Γ ϑ Κ Ν  ΕΓ ΙΗ 5Υ Η 9 ΕΓ ΛΕΗ 5 ϑΗ ϑΟ 5 ϑ Μ 5 Δ ΜΚ Κ  5 ϑ6 5 Γ 9 ΕϑΕΚ Γ 5 Ι ϑΠς Η
Ν6 Κ Δ Ω Κ Κ ΛΠ ςΙ5 Γ ϑ 8Ω Ο ΕΗΟ Ο 5 9 5 ΙΚ Ω Η 6 Η Κ Γ ϑΗ Γ ϑ Κ Ν ; ϑΚ ? 6 5 9 9 8Ω Ο ΕΗ Ο ΗΚ Γ ϑ5 ΕΓ 9 Δ Κ 6 Η ; 7
> Η Π Ω Κ 6 Λ 9 0 ΟΠ ΙΙΚ 9ϑ5 Θ ΟΠ < 0 <‘ΜΗ 9 ΘΗΓ < Θ Κ Δ Δ : Γ ΕϑΠ , & : ϑ6 ΕΗ Γ ϑ Η ΙΗ Δ Η Γ ϑ , ∋ ΙΗ Δ Η Γ ϑ Η Κ Γ ϑΗ Γ ϑ 7
 引 言
毛竹 80勺ΨΨΚ9 ϑ5 Θ勿 < ς : 乙Η 9Θ Η Γ 9 ;在我国
各类竹中分 布最 广 , 南起南岭 , 北至秦岭 ,
东起沿海 , 西至四川 、贵州均有其分布 7 毛
竹用途最多 , 生长迅速 , 产量高 7 经营好 的
竹林年产竹材达 ≅ 一 ! =ϑ · Ο5 一 , 7 但到 目前
为止 , 对其从群落水平来研 究其物质和能
量动态 尚未见报道 , 尤其 对分布面积居全
国之首的福建毛竹 , 系统研究则更少 , 本文
希望能为闽南毛竹高产和稳产及引种栽培
提供科学依据 7
≅ 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 7  自然概况
福建省南靖县和溪高才地处南亚热带 , 是热
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带 , 它是毛竹等散生竹类
分布之南缘 7 该县位于 福建省东南部 , ≅ Χ = ∀, & ,
  Β = Χ ‘∋ , 地形大致呈向东南方开 口 的马蹄形 , 利
于形成暖湿气候 7 根据南靖县气象台   Α  一    。
年气象资料 , 当地年平均气温 ≅  7 ≅ ℃ , 最低月 8
月 ;均温为 ! 7  ℃ , 最高月 8Β 月 ;均温为 ≅Α 7 Α ℃ ,
绝对最低温一 ≅ ℃ , 且为时极短 , 年 日照时数  Α ≅ =Ο ,
年霜 日  =一 ! Λ , 年降水量为 ≅ = =  7 ΣΔ Δ , 且多集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7
   ≅ 年  ≅ 月 ≅  日收到 ,    ! 年  ≅ 月  = 日改回 7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中于 Χ 一  月 , 年雨 日  Β Λ , 年 平 均相对 湿度
Α 7 Χ Φ , 基本上静风 7
林地土壤为花岗岩风化发育的灰化红壤 , 土
层 深 ΙΔ 以 上 , 枯枝落叶层厚 9Θ Δ , 表土层 8= 一
巧Θ Δ ;淡棕色 , 粘壤土 , 团粒 至核粒状结构 , 有机
质含量 ≅ 7  一 ∀ 7 = Φ , ς ∃ 为 7 一 7 ! ·
调查群落分布于和溪盆地上缘高才村附近 ,
为丘陵谷地 , 海拔 !≅ = 一 ! ΚΔ , 坡度 一 ! = 。 , 群落
总盖度 Α 一  Φ , 平均高度为  ∀ Δ , 立木层为单
一的毛竹 , 层盖度为 ∀= 一 = Φ , 林下层生长茂密 ,
盖度为 ∀ = 一 Α = Φ , 种类 以草本植物为主 , 以乌毛
旅 8Ζ ΙΗ Θ 入Γ <‘Δ Κ 月Η , < ϑ5 Ψ。 ;占优势 , 叶层高 = 7 Β Δ , 最
高达  7 ! Δ , 16 : Λ Η 多度为 #叩 ! , 白花地胆草8∋Ι 。
0人5 Γ ϑΚ0 < , < ϑ Κ Γ [ Η , < ϑ Κ 9 5 ;居次 , 高度平均 = 7 9Δ , 其它
草本植物主要还有狗脊8Ω Κ Κ Λ Ω “6Λ Ε5 Ρ5 0。< ΕΘ5 ; 、
芒其 8众 Θ 6 5 , <Κ0 ϑ Η月 Λ ΕΗ 人Κ ϑ Κ Γ ‘5 ; 、油 莎草 825 Ο , < Ε5
ϑ 6 Ε9 ϑΕ< ; 、 三叶新月旅 8尸6Κ , 王Η0 入6 Ε, , Δ ϑ 6Ε0勺ΨΨ5 ;等 ,
常见灌木种类有沿海紫金牛 8− 6Λ Ε9 “ 勿‘ΓΘ ϑ5 ϑ5; 、
毛紫金牛 8− 6 Λ Ε9 Ε5 Υ ΕΨΨΚ 9 5 ; 、杜茎 .%) 协了Λ Η 9 5 Ρ 5 ς Κ , < Ε∴
Θ 5 ; 、 粗 叶榕 8/ ΕΘ <‘、 人Ε6ϑ 5 ; 、 九 节 木 80划Θ Ο Κ ϑ6 Ε5
6Ι, Μ 65 ; 、柏拉木 8Ζ Ι5 9 ϑ“、 ‘Κ Θ ΟΕ, < Θ Ο Ε, <‘Γ 9Ε< ; 、 毛 冬青
汀ΨΗ ] ς ,‘占Η9Θ Η , < < ; 、梅叶冬青 8%ΨΗ , 5 9ς 6Η ΙΨ5 ;等7 层
间植物以高梁泡 8尺<‘占< ‘< Ι5 Δ 乃Η6 ϑΕ5 , < <‘< ; 、粉背菠契
8( Δ £Ι5 二 丙护 Κ ? Ι5 <‘Θ 5 ; 、尖 叶菠奖 8( Δ ΕΙ5 ] 5 6Ε 95 ∴
Γ Η Γ 9Ε< ; 、 玉叶金花 8材 <‘9 9 5 Η , , ) 5 ς 5 Κ ϑΝΙ Κ 65 ; 、 牛白
藤 8∃ ΗΛΠ Κ ϑΕ9 Ο Η勿Κ ϑΕΛ Ε5 ;等为主 7 尚有薯豆 8∋ Ι5 Η Κ ∴
Θ 5 60 , ‘9 川0。 , < ΕΘ <‘9 ; 、 鹅 掌 柴 8 ( Θ 人进刃ΣΗ 65 Κ Θ ϑ Κ 0人∴
Π ΙΙ5 ; 、米储 8# 5 9 ϑ 5 , < Κ ς 9 Ε9 ‘5 6 ΙΗ 9 ΕΕΕ ; 、拟赤杨 8月Ψ, < Ε∴
ς 勺<‘Δ ΝΚ 6 ϑ < ‘Γ Η Ε ; 、 山 乌柏 8( 5 ς Ε<‘Δ Λ Ε9 Θ Κ ΙΚ 6 ; 、 木
荷 8( ΘΟ ΕΔ 5 < “0Η 6Μ 5; 等乔木幼苗侵入 7
≅ 7 ≅ 研究方法
≅7 ≅7  植被调查方法   Α  年 ≅ 月用样方法 ⊥≅ 」
进行毛竹群落的本底调查 , 调查面积为 Χ 个 = 丫
 = Δ “ 的样方 7 样方调查记录 了每一株立竹的高
度、胸径和年龄 7 灌木 、草本层则在样方内随机选
取 只 Δ ≅ 的小样方 ≅ 个 , 记录样方内每一种灌
木 、草本和藤本植物的高度 、盖度 、株数或德氏多
度 7 同时记录竹林的季相 、土壤情况及人为影响 7
≅ 7 ≅ 7 ≅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年 Α 月选择群落
郁闭林地 , 砍伐不同年龄和胸径的代表性标准毛
竹 Α 株 , 分段测定竹杆 、竹枝 、竹叶的鲜重 , 并分别
取样带回烘干称重 , 磨碎过筛待测 7 地下部随机选
! 个 Ι ] ΙΔ Σ 的小样方 , 挖 ∀= 一 Β =Θ Δ 至基本无根
处 , 分层按竹鞭 、竹根和其他植物根称取鲜重 , 并
取样带 回烘干称重 , 磨碎过筛待测 7 林下植物选 
丫 ΙΔ , 的样方 Χ 个 , 割取地上部分称取鲜重 , 并取
样带回室内烘干 , 磨样待测 7
≅ 7 ≅ 7 ! 化学分析 对上述待测之样品作 & 、 0 、(Ε 、
> 、#5 、 4 ? 的测定 , & 的测定采用过氧化氢 一硫酸
消化法 ⊥≅_ , 0 的测定采用钒钥黄比色法 ⊥≅_ , (Ε 的测
定采用硫酸一过氧化氢消煮重量法川 , > 、 #5 、 4 ?
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之_ 7
! 结果与讨论
! 7  毛竹的元素含量及其比较
! 7  7  毛竹各组分的元素含量 毛竹杆 、
枝 、叶 、根 、鞭各组分 & 、 ς 、 、> 、# 5 、 4 ? 含
量测定结果如表  7
表 Ε 毛竹各组分 & 、 0 、 、 > 、 # 5 、4 ? 含量干重的百分
比浓度
Ξ 5 Μ ΙΗ  # Κ Γ ϑ Η Γ ϑ Κ Ν & , 0 ,  , > , # 5 5 Γ Λ 4 ? Κ Ν 0ΟΠ Ι∴
ΙΚ 9 ϑ 5 ΗΟΠ 9 夕: Μ Η 9 Η口月9 8Φ Λ 7 Ω , ;
组 分 & ς 9Ε > # 5 4 ?
# Κ 6Γ 0Κ Γ Η Γ ϑ
杆 ( ϑ Η6Γ = 7  Χ = 7 = ! = 7 Χ = 7 Χ Χ = 7 =  = 7 = ≅
枝 Ζ 6 5 Γ Η Ο = 7  ∀ = 7 = ! = 7 Α  = 7 Α = 7 = ≅ = 7 = ≅
叶 . Η 5 Ν = 7 ∀ = = 7 Χ ∀ 7 =   7 = ∀ = 7 Α = = 7 Α
根 , Κ Κ ϑ = 7 = ∀ = 7 = Χ = 7 = = 7 ∀ = = 7 =  = 7 = !
鞭 ⎯ Ο Ες = 7 ! ≅ = 7 =  = 7 = = 7 = = 7 = ≅ = 7 = Β
加权平均值⎯ Η Ε? Ο ϑΗ Λ 8;7  Χ = 7 = ≅ Α = 7 ∀ ≅ = 7 ! Α  8; 7 = ! ∀ = 7 = ≅ Α
5 Υ Η 6 5 ? Η
从表  可知 , 竹叶中累积 的各种 元素
含量最高 , 竹鞭的含量也较多 , 这与竹叶是
代谢较强的营养器官 , 鞭是代谢较强 的贮
藏和繁殖器官有关图 7 在这些元素中 (Ε 和
#5 在各组分 中差异最大 7 各组分元素含量
变化呈如下顺序 <
& < 叶α 鞭α 枝 α 杆 α 根
0 < 叶α 根 α 枝 β 杆 α 鞭
(Ε < 叶 α 枝 α 鞭 α 杆 α 根
> < 叶α 根α 鞭α 杆 α 枝
# 5 < 叶α 枝一鞭 α 杆 一根
4 ? < 叶α 鞭α 根α 杆一枝
增刊 李振基等 < 闽南毛竹林几种元素的累积和分配
从表  还可看 出 , ∀ 种元素中 [ 以 (Ε 含 的亲 缘关 系 近 7  在 根 中含 量 最 小 , 仅
量最高 8平均  7 ∀= Φ ; , 尤其叶的 (Ε 含量高 = 7 = Φ 7 在 ∀ 种元素中 , > 的含量次 之 , 平
达 ∀ 7 = Φ , 远较 其 他组 分 中 (Ε 的 含 量 均 为 。7 Φ , 这与 > 是植物体重要元素 ,
8= 7 = 一  7 = ∀ Φ ;高 , 也较叶中其 他元素的 繁殖体形成 、植物生长和新器官形成皆需
含量 8= 7 Χ 一 = 7  7 =∀ Φ ;高 , 这表明竹叶 中 要 > 的 存 在⊥∀_ 有关 , 枝 中 含 > 量 稍 低
硅质含量相当高 , 硅化程度很高 , 也表明了 8= 7 Α Φ ; , 这与两年一度的换叶有关 , 换 叶
竹亚科与叶中 (Ε 含量高的禾亚科植物 ⊥Ι= 〕 时 > 向体内移动并及时向新叶输送养分 7
表 ≅ 不同地区毛竹各组分中元紊含最比较 8Φ ;
Ξ 5 Μ ΙΗ ≅ # Κ Δ ς 5 6 Ε9 Κ Γ Κ Ν刊 , 0 ,  , > , # 5 5Γ Λ 4 ? Θ Κ Γ ϑΗ Γ ϑ9 ΕΓ Λ ΕΝΝΗ 6 Η Γ ϑ ς 5 6 ϑ 9 Κ Ν 0 ΟΠΕΙΗ 9 ϑ5 Θ ΟΠ‘ 0 :加 9“7 ΕΓ Λ ΕΝϑΗ 6 Η Γ ϑ 5 6Η5
组 分 # Κ Δ ς Κ Γ Η Γ ϑ 地 点 0Ι5 Η Η & 0 >  4 ? # 5
叶 .Η 5 Ν 福建南靖 & 5 Γ ΡΕΓ ? , / : ΡΕ5 Γ Κ 7 ∀ = = 7  Χ  7 = ∀ ∀ 7 =  = 7  Α = 7 Α =
江苏宜 兴 3 Ε] ΕΓ ? , )Ε5 Γ ? 9 : ⊥ , _  7 Β ∀ = 7  Β = 7 ! 7  Χ
浙江兰溪 7 . 5 Γ ] Ε , Σ ΟΗ ΡΕ5 Γ ? ⊥ , ,〕 ≅ · = ! = 7  ∀  7 Χ 7  ! = 7  = = 7 Α
日本 )是, ς ,% Γ ⊥ Χ Ρ ≅ 7 = = 7 ! =  7 = 7  =
广西 2 : 5 Γ ? ] Ε⊥ , Κ〕 = 7  !  7  Β Χ 7 ! Β = 7 Β =
杆 ( ϑΗ 6Γ 福建南靖 & 5 Γ ΡΕΓ ? , / : ΡΕ5 Γ = 7  Χ = 7 = = 7 Χ Χ = 7 Χ = 7 = ≅ = 7  =
江苏宜 兴 3 Ε] ΕΓ ? , )Ε5 Γ ? 9 : Κ一 = 7 = = 7 = 7  =
浙江兰溪 . 5 Γ ] Ε , Σ Ο ΗΡΕ5 Γ ? = 7 ≅ ! = 7 = Β = 7 ≅ = 7  = = 7 = ! = 7 = 
日本 )5 ς 5 Γ = 7 ! = = 7  = = 7 Χ = = 7  =
鞭 ⎯ ΟΕς 福建南靖 & 5 Γ ΡΕΓ ? , / : ΡΕ5 Γ = 7 ≅ = 7 =  = 7 = = 7 = = 7 = Β = 7 = ≅
浙江兰溪 . 5 Γ ] Ε , Σ Ο ΗΡΕ5 Γ ? = 7 Χ ! = 7  Χ = 7 ! ! = 7 Β Χ = 7 = = 7 = 
日本 )5 ς 5 Γ = 7 Β = = 7 ≅ = = 7 = = 7 =
枝 Ζ6 5 Γ Η Ο 福建南靖 & 5 Γ ΡΕΓ ? , / : ΡΕ5 Γ = 7  ∀ 、 = 7 = ! = 7  = 7  = 7 = ≅ = 7 = ≅
江苏宜兴 3 Ε] ΕΓ ? , )Ε5 Γ ? 9 : = 7 = = 7 ] Κ = 7 = ∀ = 7 ∀ 
根 , Κ Κ ϑ 福建南靖 & 5 Γ ΡΕΓ ? , / : ΡΕ5 Γ = 7 = ∀ = 7 = Χ = 7 ∀ = = 7  = = 7 = ! = 7 = 
! 7  7 ≅ 不同地 区毛竹元素含量的比较 比 与秋茄叶 8& <  7 Α Φ , 0 < = 7  Φ ;⊥ ‘〕较接
较不同地区毛竹各组分的元素含量 8表 ≅; 近 7 叶中 > 含量 8平均  7 ! Φ ;⊥7 , 卜Ι_ 较 杉
可知 , 同一种毛竹 , 尽管分布地区的地理位 木 叶 8= 7 Χ Φ ;⊥! 〕、马尾松叶 8= 7 Χ≅ Φ ;⊥! 〕、 红
置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 , 但各组分 中元素 树 植 物 叶 8平 均 为 。7 Β Φ ;⊥ Β〕、 苦储 叶
含量的差异不 明显 , 0 、 # 5 、> 、4 ? 含量 各 8= 7 ΧΒ Φ ;〔!_ 均高 , 可见毛竹 叶代谢很旺盛 ,
地 区相似 , 除 (Ε 最大外 , 其中 & 、 > 较大 , 竹杆 中的 > 含量 8平均 。7 Χ Φ ;远较其他
4 ? 、 #5 较小 , 0 居中 , 闽南 毛竹中的含量 植 物 8= 7 = 一 = 7 ≅Α Φ ;⊥Υ 〕高 , 与 白 骨 壤
与各地区比较 , 各组分含量均偏小 , 如叶的 8= 7 Χ Φ户〕很接近 , 可以认为毛竹 竹杆 较
含 & 量在江苏宜兴 、浙江兰溪 、 日本等地 其他植物茎的代谢更为旺盛 7 毛竹地下部
均 在  7 Β∀ Φ以 上 , 较 闽 南 毛 竹 含 量 根 的 > 含 量 8= 7 ∀= Φ ; 与鞭 的 > 含 量
8= 7 ∀= Φ ;高 ≅ 一 ! 倍 7 江苏宜兴与 日本毛竹 8= 7 = Φ ;也较其 他陆地植物根的 > 含 量
杆与鞭的 & 含量也较闽南毛竹高 , 可能与 8= 7 =∀ ∀ 一 = 7 ! Φ ;〔Β〕高 , 这表明毛竹的根与
纬度有关 7 而闽南毛竹地上部各组分 (Ε 含 鞭代谢都很旺盛 , 可以与红树植物的根系
量均偏高 7 8> 含量平均为 = 7 ∀Β Φ ;⊥[ 〕相 比 7 毛竹各组
! 7  7 ! 毛竹与其他植物元素含量的 比较 分 中 # 5 含量 与红树植物相 比均 低许 多 ,
与其他植物相 比较 , 毛竹叶 & 含量 8平均 仅 叶 的 含 量 8分 别 平 均 为 。7 ∀ Φ ⊥Ι 〕和
≅ 7 ∀ Β Φ ; ⊥ ‘, ”· ” )、0 含量 8平均 = 7  Φ ; ⊥ ‘· ”一 “ _ = 7 Β Χ Φ ;⊥ ‘!〕相近 , 这与各组分中 # 5 转移到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竹叶 中后 , 大部分被固定在叶部有关 ⊥ΑΡ 7
4 ? 的含量 8平均 。7 =Β Φ ;远较红树植物
8= 7  = 一 = 7 Α = Φ ;低 7  的含量与水稻茎杆
8! 7 ≅一  ! 7 ≅ Φ ; ⊥ , _相 比 , 毛竹各组分除叶的
(Ε 含量 8Χ 7 !Β 一 ∀ 7 = Φ ;相 当 , 其 他 组分
8= 7  = 一 = 7 Α  Φ ;均很低 8表 ≅ ; 7
! 7 ≅ 毛竹群落的元素总累积量及其分布
! 7 ≅ 7  毛竹群落元素分布 根据毛竹群落
各组分的生物量⊥ Ρ 及其元素含量 , 可推算
出群落内各组分的元素分布及群落总累积
量 8表 !; 7 从表 ! 可见 , 毛竹群落各元素在
地上部的含量均高于地下部 , & 的含量在
地上茎 一杆 中最高 8∀ 7 Α  · Δ 一‘; , 地下茎 ∴
鞭 中次之 8≅ 7 ! · Δ 一 , ; , 根最低 8= 7   ·
Δ 一 ≅ ; [ 0 的含 量 也 是 竹 杆最 高 8 Ι, Χ  ·
Δ 一 ≅ ; , 这与杆的生物最 高 8Χ Β ≅  · Δ 一, ;有
关 , 根部含量 8= 7 Χ · Δ 一, ;也较高 [ (Ε 的总
含量也是竹杆最高 8≅ 7  Χ  · Δ 一 , ; , 林下植
物根 8≅ ∀ 7    · Δ 一, ;和竹叶 8 7 ∀ = · Δ 一, ;
的 (Ε 含量仅 次于竹杆 , 其他组分 (Ε 的含
量均较少 8 7 ! Χ 一 Β 7 ∀ =  · Δ 一, ; [ > 的含量
在竹杆中占绝对优势 8≅= 7 ∀Β  · Δ 一, ; , 占群
落含 > 总量占 = 7 =Χ Φ , 根部 > 含量次之
8Α 7 = Β  · Δ 一≅ ; , 枝的含量最少 8仅  7 ∀  ·
表 ! 毛竹群落各组分元素含ϑ 的分布 8? · Δ 一≅ ; 8 , , =;
Ξ 5 Μ ΙΗ ! 1 Ε9 ϑΛ Μ : ϑΕΚ Γ Κ Ν & , 0 ,  , > , # 5 5 Γ Λ 4 ? ΕΓ Λ ΕΝ∴
ΝΗ 6Η Γ ϑ 05 6 ϑ 9 Κ Ν 0ΟΠΙΙΚ 9 ϑ5 Η勺 0: Μ Η 9 Η ‘Γ 9 Θ Κ Δ Δ : Γ ΕϑΠ
种 类 群落总量 Ξ Κ ϑ 5 Ι 5 Δ Κ : Γ ϑ ΕΓ Θ Κ Δ Δ : Γ ΕϑΠ
Ξ Π ς Η & 0  χ > # 5 4 ?
枝 Ζ 6 5 Γ Η Ο  7 ! Β = 7 ≅ ∀ Β 7 ∀ =  7 ∀ = 7 Β = 7  Β
分布相似 ,也是林下植物中含量最高 8 7 =
? ‘ Δ 一 , ; ,杆部次之 8= 7  Χ · Δ 一≅ ; 7
! 7 ≅ 7 ≅ 毛竹群落的元素总累积量 从群落
总累积量看 , (Ε 的总含量最高 , 达 Β= 7 = ! 
· Δ 一 ≅ , 远高于其他元素的总含量 8≅ 7 = 一
Χ 7 !   · Δ 一, ;8 表 ! ; , 这是其 他群落 中少
有的 , 毛竹虽是木本植物 , 但仍保持了禾草
类含 (Ε 高的特性 7 与福建沿海的红树林相
比 , > 的总含量稍低于秋茄群落的 > 含量
8 ! 7 ≅ = · Δ 一, ;〔, , , Η 5 与 4 ? 的含量则远低
于 秋 茄群落 8分别为 Β 7 ≅ 和 ≅ 7 ∀ ∀ ·
Δ 一 ≅ ; , 由此可见 , 陆生植物与海岸植物最大
的区别 在于 4 ? 、 #5 含量 是海 多陆少 7 &
的 累 积 量 也 远 较 秋 茄 群 落 8! ·  ·
Δ 一 ≅ ;⊥ , 〕低 , 尽管竹叶中 & 的含量与秋茄 叶
8 7 Α Φ ;⊥Υ 〕接近 , 但因毛竹群落的生物量
及各组分 & 含量的平均值 8表  、 ≅; 较秋茄
低 , 故其总累积量 8 ! 7  Β  · Δ 一≅ ;低很多 7 0
的累积量远 比秋茄群落 8Γ 7 ≅ =  · Δ 一 , ;⊥[ 〕
低 , 在各组分中所占比例相似 , 毛竹杆的含
0 量最高 8ΧΑ 7 Α Φ ; , 表明竹杆 内贮藏了大
部分 0 , 随时可供给鞭部 , 也可以为换叶作
好准备 7
毛竹群落 & 、 0 、 、 > 、# 5 、 4 ? 在各组
分中的重量分布如图  所示 7
从图  可见 , & 、 0 、> 含量与杆的生物
口  7 卜 0<δΝχ 日。 χ 排。= 7 曰 ‘% 曰 Ι 番门 门 ∗ .一工
91加==∀礴≅
巴∴:5∴。巴‘巨阁叫如眠倪
叶 ! ∀ #
杆 ∃ %! &
林下植物∋(∀ ) % ∗ +)
, ) − ! .
/ . 0 1 % 2
鞭 3 2 +4
根 5 0 0 %
总计 6 0 % ∀ (
7 87 8988 琴: ; < = > < < = ; ?≅Α < ; = : ? ; = Α > ; = Α :; 。 Β Α Χ凉。。。 Δ 。Ε吐
≅Α ; = < Φ < ; , Φ Β Α = Φ ? < = Γ : ≅ = ≅ ;
< = ? Φ
; = Γ ≅
≅Φ = Β >
; = ≅;
; = ? Α
< = Β ;
Φ = Β :
≅ = Φ Α
? ; = ; Φ
Φ = Β : ; = ≅:
Γ = ; > ; = ≅Φ
Α ≅。 Φ ≅ ? 。 Γ Α
Η =
; 。 Α ;
: Ι
业拭班习过ϑ Κ( Λ Μ 班 Λ ϑ ϑ ϑ Ν
& 一, Ε 7 Ο ∀ 在林下植物中含量最高 Π < = Γ: Β ·
& 一< Ε , 其次则是竹叶 Π< = ; ?Β · & 一, Ε ,其他组
分均小于 ; = ?Β · & 一< 7 Θ / 的分布与 Ο ∀ 的
图 ≅ : 种营养元素在毛竹群落各组分中的重量分布
Ρ +/ = ≅ 3 ! +/ 2 % − +∗ %. +Σ , % +0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0 # ∋ 2到(0 ∗ %∀ Τ 2夕? ∋ , Σ !∗ Τ , ) ∗ ! 0 & & , ) +% Υ =
赞 0 % 2 ! . 4 (∀ ) % ∗ +) , ) − ! . / . 0 1 % 2 0 # ! 0 & .) , ) +% Υ =
≅ = 叶 ! ∀ # , , = 枝 ς . ∀ ) ! 2 , , = 杆 ∃ % ! & , Λϑ = 鞭 3 2 +4 ,
ϑ = 根 5 0 % , 切 = 林下植物 ∋(∀ ) %∗ +) , ) − ! . / . 0 1 % 2 =
增刊 李振基等 < 闽南毛竹林几种元素的累积和分配
量有关 , 杆的含量占群落累积量的 = Φ ,
(Ε 与 4 ? 则在杆与根部各占 != Φ左右 , 林
下植物 # 5 所占比例最高 , 竹叶次之 , 从图
王还可看出 , 尽管各元素在群落中总含量
相差较大 , 但 0 与 > 、(Ε 与 4 ? 在各组分中
的含量相近 7
参考文献
 中国土坡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7   Α ! 7 土集农
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7 科学出版社 , 北京 , ≅ Β 一
≅ Β  7
≅ 中国科学院南京 土壤研究所 7  ΑΒ 7 土壤理化分析 7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上海 , ∀≅ 一 ≅ Β ≅7
! 冯宗炜 、陈楚莹等 7   Α ≅ 7 湖南省会 同县两个森林群
落的 生物生产力 7 植物生态 学与地植物 学丛刊 , ‘
8Χ ; < ≅ Β 一 ≅ ∀ ∀ 7
Χ 陈 嵘 7  Α Χ 7 竹的种类及栽培利用 7 中国林业出版
社 , 北京 , ! = Α 一 !  = ·
李振基 、林 鹏等 7    ! 7 闽南毛竹林的生物 量和 生
产力 7 厦门大学学报 8自然科学版 ; , ! ≅ 8∀; < Β ≅∀ 一
Β ∀ Β ∴
‘ 林 属 7   = 7 红树林研究论文集 7 厦门大学出版
社 , 厦门 , = = 一 ≅ = Χ 7
, 林 鹅 、苏 辑等 7  Α Β 7 九龙江 口红树林研究 , 7
秋茄群落的钾 、钠积票和循环 7 生态学报 , Β8 ≅; < =≅
一  = ∴
Α 胡超宗 、播孝政 7   Α! 7 毛竹笋用林立竹密度的研
究 7 竹子研究汇刊 , 98Χ ; < Ι一  ∀ 7
,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竹类研究室 7   Β Χ 7 竹林培育 7 农
业出版社 , 北京 , 一 ≅Χ 7
= 侯学姐 7  Α ≅ 7 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 7
科学出版社 , 北京 ,  = 一    7
 黄伯惠7  Α ! 7 毛竹矿质营养元素动态的研究7 竹子
研究汇刊 , ≅ 8 ; < Α Β 一    7
 ≅ Ζ5 6 Μ Κ : 6 , 4 7 2 7 , )7 ∃ 7 Ζ : 6 ε 5 Γ Λ 0Εϑϑ 9 , ⎯ 7 1 7
  Α = 7 Ξ Η 6 6Η 9 ϑ 6 Ε5 Ι 0Ι5 Γ ϑ ∋ Η Κ ΙΚ ? Π 7 Ξ ΟΗ ΖΗ Γ Ρ5 Δ ΕΓ φ
# : Δ Δ ΕΓ ? 9 0 : Μ ΙΕ9Ο ΕΓ ? # Κ Δ ς 5 Γ Π , %Γ Η 7 , #5 ΙΕΝΚ 6 Γ Ε5 ,
 ∀一  Α ≅ 7
! . ΕΓ , 0 7 5 Γ Λ , 7 #Ο Η Γ 7   Α ∀ 7 ( ϑ : Λ ΕΗ 9 Κ Γ ϑΟ Η Δ 5 Γ ∴
? 6 Κ Υ Η Η Η Κ 9 Π 9 ϑ Η Δ Κ Ν ϑΟ Η )Ε: ΙΚ Γ ? ΡΕ5 Γ ? 6 ΕΥ Η 6 Η 9 ϑ : 5 6 Π ΕΓ
#Ο ΕΓ 5 7 , 7 −Θ Η : Δ : Ι5 ϑΕΚ Γ 5 Γ Λ Μ ΕΚ ΙΚ ? ΕΗ 5 Ι ΗΠ ΗΙΗ Κ Ν
Η 5 ΙΗ Ε: Δ 5 Γ Λ Δ 5 ? Γ Η 9 Ε: Δ ΕΓ > 5 Γ Λ 碑Ι£5 Η 5 Γ Λ Η Ι Η Κ Δ Δ : ∴
Γ Εϑ Π 7 − Θϑ5 ∗ Θ Η 5 Γ ΚΙ 叮ΕΗ 5 Ι ( ΕΓ ΕΘ 5 , 8! ; < Χ Χ Β 一 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