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1 2 , (3 4 5 , ! 67 8 9 : 一 ; :
松嫩草原不同时间火烧后群落特征的变化 ‘
周道玮 张宝 田 张宏一 陆静梅
6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 程实验室 , 长春 :。。<;8
【摘要 松嫩草原早春火烧后 , 种类密度 、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增高 , 均匀度降低 = 晚春火
烧后则相反 5 无论是早春火烧还是晚春火烧 5 群落高度降低 , 但晚烧更低 5 火烧能刺激羊草
生长活力 , 晚烧作用更明显 5 火烧后 , 羊草叶产量增高 , 叶茎比例以晚烧地为最高 5 早烧后 ,
群落地下现存量增多 , 晚烧相反 5
关键词 松嫩草原 火烧 群落特征 羊草
∀ > ? ? ≅ 4 ΑΒΧ Δ 3 Ε Α3 ΒΑ> 4 >血∋ > 4 Φ 4 Γ 4 Φ Ε 3 ΗΗ 73 4 Ι 3 ϑΒΓ Ε Ι ΑϑϑΓ Ε Γ 4 Β Κ ≅ Ε 4 Α4 Φ ΒΑ? Γ 5 Λ Μ > ≅ 0 3 > Ν Γ Α,
Λ Μ 3 4 Φ Ο 3 > ΒΑ3 4 , Λ Μ 3 4 Φ # > 4 Φ Χ Α 3 4 Ι − ≅ (Α4 Φ ? Γ Α 6% 3 Π = > , 9 3 7肠 Κ > Ε 3 Β>卿 >ϑ 1 Ε 3 ΗΗ73 , 9 Ι & Θ > 7> Φ 卜
Γ 3 Π & , , , 9 尸Γ , Α, 9 Φ , % > , 、人Γ 3 Η Π % > Ε 4 , 3 7 ∗ , 9 ΑΔ Γ , Η 9 Π夕 , ∀入3 , 9 Φ Θ人9‘, 9 < : Ρ Ρ < ; 8一∀人= , 9 5 ( 5 月户户 5
& Θ > 75 , , ! 6 8 9 : Σ ; : 5
, ϑΒ Γ Ε Γ 3 Ε7Χ Η Τ Ε Α4 Φ Κ ≅ Ε 4 Α4 Φ , ΒΜ Γ Ι Γ 4 Η ΑΒΧ , Ι ΑΔ Γ Ε Η ΑΒ Χ 3 4 Ι ΕΑΓ Μ 4 Γ Η Η > ϑ Φ Ε 3 Η Η Η Τ Γ Γ ΑΓ Η 3 Ε Γ Α4 Υ
Γ Ε Γ 3 Η Γ Ι 3 4 Ι ΕΜ Θ ΑΕ Γ Δ Γ 4 4 Γ Η Η ς Ι Γ Γ Ε Γ 3 Η > Ι 5 Κ 、9 Β ΑΒ ς ΒΜ Γ Γ> 4 Β Ε 3 Ε Χ 3 ϑΒΓ Ε 73 Β Γ Ε Η Τ Ε Α4 Φ Κ ≅ Ε 4 Α4 Φ 5
Ω ΜΓ ΒΜΓ Ε Γ 3 Ε7Χ > Ε 73 Β Γ Ε Η Τ Ε Α一飞Φ Κ 、7Ε 4 Α4 Φ , ΒΜ Γ Μ Γ ΑΦ ΜΒ > ϑ ΒΜΓ Γ > ? ? ≅ 4 ΑΒΧ ς Ι Γ Γ Ε Γ 3 Η Γ Ι , ΓΗ Τ Γ Υ
Γ Α3 77Χ Α4 ΒΜ Γ 73 Β Γ Ε Κ 、7Ε 4 ΓΙ Τ 7> Β 5 Ο、7Ε 4 Α4 Φ Γ 3 4 Τ 一劝? > ΒΓ ΒΜ Γ Φ Ε > Ν ΒΜ Δ ΑΦ > ≅ Ε > ϑ , , 逮Γ ≅ Ε > 7动ΑΙ Α9 一从
Θ Μ Α, 之。, < ς 。 , Ν ΜΑΓΜ ς ? > Ε Γ Η ΑΦ 4 ΑϑΑΓ 3 4 Β Α4 ΒΜ Γ 73 ΒΓ Ε Κ ≅ Ε Ε7 Γ Ι Τ Ξ> Β 5 , ϑΒΓ Ε Κ ≅ Ε 4 Α4 Φ , ΒΜ Γ 7Γ 3 ϑ Τ Ε > Υ
Ι ≅ Γ ΒΑ> 4 > ϑ , 5 Θ Μ 9 Π‘犷 , ‘Η 已 ς Α4 ΓΕ Γ 3 Γ Ι 5 3 4 Ι ΒΜ Γ Ε 3 ΒΑ> > ϑ 7Γ 3 ϑ Β > Η ΒΓ ? ς ΒΜΓ ? 3 Ψ Α? ≅ ? ∃4 ΒΜΓ Ξ 3 Β Υ
Γ Ε Κ ≅ Ε 4 ΓΙ Τ 7> Β 5 Ζ Μ Γ ≅ 4 Ι Γ Ε Φ Ε > ≅ 4 Ι Κ Α> ? 3 Η Η > ϑ ΒΜ Γ Γ > ? ? ≅ 4 ΑΒΧ ς Α4 Γ Ε Γ 3 Η Γ Ι Α4 Γ 3 Ε 7Χ Κ ≅ Ε 4 Γ Ι
Τ 7> Β , Κ ≅ Β Ι Γ Γ Ε Γ 3 Η Γ Ι Α4
[ Γ Χ Ν > ΕΙ Η
‘Μ Α尹王尸 !之Η尸 ·
∋ > 4 Φ 4 Γ 4
73 Β Γ Ε Κ≅ Ε 4 Γ Ι > 4 Γ 5
Φ Ε 3 Η Η 73 4 Ι , Ο ≅ Ε 4 Α4 Φ , ∀ > ? ? ≅ 4 ΑΒΧ Γ Μ3 Ε 3 Γ Β Γ Ε ΑΗ ΒΑΓ Η , , , , Γ 77句7动ΑΙ Α, ∃?
引 言
草原经常发 生火 烧 , 火烧后草原 生态
系统各组 份产 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5 草原火
的不同发 生时间 、 不同发生频次和不同发
生强度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的效果极不相
同 , 草原 对火烧 的反应和适应也综合体现
为这三要素的组 合‘ς 5 本 文根据生态学原
理和方法 , 限定相同的强度和频次 , 研究了
松嫩羊草草甸草原不同时间火烧后一些群
落特征指标的变化 5
< 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研究地点位于 ; ; “; ς ‘% , < : Ρ ; ς ‘& , 吉林省长岭
羊草草原 自然保护 区内 5 该 区土壤中含有多量的
盐碱 , 。一 Ρ Θ ? 层 内高达 7一 < ∴ , 是决定草地类
型的主导因素5 微小地形的变化 , 都能引起含盐量
有较大差异 , 从而导致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有
区别 , 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复合体景观 5 羊草] 寸
草苔 6, , 9召之‘Ε > 7> /ΑΙ Α9‘? Θ 人Α, 之。, 9 ΗΓ ] 5 > Ψ Ι 。八 ,‘Η Θ 9‘Υ
73 8是其中较为典型 的一类代表松嫩草原植被类
型的群落 , 该群落中羊草生 物量 占 群落生 物量
Ρ ∴ 以上 , 本实验在该群落中进行 5 该区其它自然
条件参阅文献−7 ’」5
:年 ; 月 ς 日和 ς月 巧 日进行 < 次点烧 处理
6简称前者为早烧 6& Ο 8 , 后者为晚烧 6− Ο 88 , 进行
不同时间火烧对比研究 , 并与附近未烧 6∗ Ο 8处理
进行对比研究 5 种类组成采用登记样方法 , 并利用
Η Μ 3 4 4 > 4 一Ω Γ 3 Δ Γ Ε −, 」和 # Α77−‘(及 ⊥ 3 Ε Φ 7Γ ϑ− , (公式计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年 _月 日收至 5 ς年 月 日改 回 5
; Ρ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卷
算多样性和均 匀度及丰富度指数 , 群落生产 力用
个体法 ⎯Η( , 群落现存生物量结构用层切法和 土柱
法进行研究 5
: 结果与分析
: 5 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
_月 ς 日分别对早烧 、晚烧和未烧地进
行调查统计 , 结果列于表 5 从表 中可以看
出 , 早 烧 地 调 查 到 : 种 植物 , 总 密 度 为
; 5 _株 , 其中羊草 _ :株 , 占 Ρ 5 ∴ = 晚烧
地调查到 ς种植物 , 总密度为 !; ! 5 Ρ株 5 其中
羊草 !: ;株 , 占_ 5 : ∴ = 未烧地调查到 _种植
物 , 总密度为 : 5 ς株 , 其 中羊草 _ : 株 , 占
_ 5 _ ∴ , 未 烧 地 中 有 立枯 草 _ Ρ 株 , 其 中
ς ∴为前一年的立枯体 5 早烧地密度比未
烧 地 密 度 增 加 5 ; ∴ , 但 羊 草 密度 增 加
5 < ∴ = 晚烧地密度 比未烧地减 少<Ρ 5 < ∴ ,
羊草 密度减少 5 ! ∴ , 晚烧地密度 比早烧地
减少 烧特别是晚烧可以增加羊草等地下芽或地
面芽植物的密度 5
早烧去除了立枯草 , 让 出了部分空间
表7 早烧地 、晚烧地和未烧地种类组成 6长岭 , : 5 _ 5 ς8
裸地 , 并增加 了阳 光到达地面量 , 年生植
物种类增加 = 晚烧地部分 由于火烧前的枯
草遮阴而未生长 , 部分由于火烧后被杀死 ,
种类减 少较多 5 多年生植物寸草苔对火烧
反应较敏感 , 五脉山黎豆在:个处理对比地
中差异不大 ,
早烧地种类丰富度高于未烧地也高于
晚烧地 , 利用密度计算的多样性指数是早
烧地低于未烧地并高于晚烧地 , 利用干重
计算多样性指数是早烧地高于未烧地 , 高
于晚烧地 = 均匀度指数是晚烧地大 于未烧
地大于早烧地 5 可 以认为早烧更有利于群
落生存 , 晚烧产生的生态效果较差 5
_一 4 月早烧地羊草密度平均为 _ ς_ 士
: Ρ株 , 晚烧地为 !_ : 士 < 株 , 未烧地为 _ Ρ 士
< 株 , 三地分别差异显著 6样本数 % 一 _Ρ ,
可靠性为 ς ∴ , / Σ 5 8 5 一 4 月羊草密
度的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 月的羊草密度在
: 个处理间差别最大 , ! 月以 后分 别保持稳
定 6图 8 5 从图 可以看 出 , ς月份晚烧地羊
草密度有一次较大的补充 5
Ζ 3 Κ7Γ ∀ > ? ? ≅ 4 ΑΒΧ Γ > ? Τ > ΗΑΒΑ> 4 > ϑ ≅ 4 Κ≅ Ε 4 ΓΙ , Γ 3 Ε 7Χ Κ≅ Ε 4 Γ Ι 3 4 Ι 73 Β Γ Κ ≅ Ε 4叱 /7> Β Η 6∀ Μ 3 4 Φ 7Α4 Φ , ς , ≅ Φ ≅ Η Β : 8
种 类 Η Τ Γ Γ Α> Η 早烧 & Ο 未烧 ∗ Ο 晚烧 − Ο
悠密 度 干 重 密 度 干 重 密 度 干0 Γ 重0 Ε Χ Ν Γ ΑΦ Μ Β 0 Γ 了 ς思 0 Ε Χ Ν Γ ΑΦ Μ Β 块 摩 ⎯ Χ 0 Ε Χ Ν Γ ΑΦ Μ Ε6 Φ · Ε4 Λ 8
羊草 , 5 9 ΜΑ 4 胡Η’,
寸草苔 ∀ 3 Ε Γ Ψ Ι ≅ Ε Α 9‘Η ‘, ‘7“
五脉 山燕豆 −3 Β人夕 Ε , ‘= 、9“, , 。, “ ·, , 。Ε 9 ‘,‘Η
芦苇 Τ 六Ε 3 Φ > ΑΒ ‘、 9 。? , 。 “ 4 = Η
狗尾草 ∋ Γ Β3 Ε Α 3 二 ΑΕ ‘Ι ‘Η
旋花 ∀> 4 二 Ρ < , Ρ 9‘ 9 3 ? , 3 = 。4 =
拂子茅 ∀ 3 73 ? 3 Φ Ε > Η Β Α9 己户 Ρ Ρ ς
鸡 儿肠 [ 3 7Α川 Γ Ε = , ‘4 Β , Φ Ε ‘为7‘3
苦菜 ∃Ψ , Ε Α、 Θ人‘。刃 4 9 ς
针 蔺 # , 7Γ > Θ Μ 3 Ε Α 9 Α 4 Β Γ Ε Η ΑΒ3
叉分萝 尸>7 Χ Φ 口。 ≅ 功 价二3Ε “二扭?
虎尾草 ∀ Μ 7> Ε Α9 9 , ΑΕ Φ 3 Β3
野稗 & Ε 3 Φ Ε > ΗΒ Α9 Θ ΑΠ‘3 4 > 4 Η Α=
立枯 − 7Β Β Γ Ε
总计 Ζ > Β 3 7
6Τ 7奋一4 Ε · Ε4 Λ 8
_ : 5 68
ς 685 6,
6Τ 7=5 4 Β · Ε4
_ : 5 了8
68 68
< 8 6Φ · ? Λ 8 6Τ 7奋一4 Ε · Ε4 Λ 8 6Φ · Ε4
< 9‘ ‘ ! : ; 5 Ρ Ρ , Ρ5_68<ςΡ‘任α乙乃‘4β7匕八)55⋯,立,Ρ州768<_:Ρ
0 7 Δ Γ Ε Η 一Β Χ
& Δ Γ 4 4 Γ Η Η
+ ΑΓ Μ 4 Γ Η Η
< 5 ς
68 5 _
ς 5 68
; 5 68
< 5 ;
ς 5 ς
5 Ρ
; 5 Ρ
)
7 68
Ρ 5 ς
; 5 _
685 ; ς
Β8 5 ! !
5 ! ς
< ς ! 5
685
5 _
5 _
685 ;
Ρ 5 ;
5 <
5
5
) <
68, 7
685
Ρ 5 :
< _ 5
685 <
685 _ ;
< 5 ς
6 _ 68 6 5 68 8
: 5 ς
6 ! : ς 8
68 5 ;
68 5 _ <
68 5 _ _
78 Θ 7> Ν 5
6 < 68 5 Ρ 8
< : : 5
6 ; :; 5 8
68 5 < <
68 5 _
5 68
! ; ! 68 7日< ς
685
Ρ 5 :
68
Ρ 5 68_
685 ς
Ρ 5 !
& Ο 9 & 是7Ε 7Χ Κ ≅ Ε 4 Α4 Φ , ∗ Ο 9 ∗ 4 Κ ≅ Ε 4 74 Φ 5 − Ο 9 − 乏7ΒΓ Ε − ≅ Ε Ε7Α4 Φ 5 Ζ 77 Γ Η 王乞丁7飞Γ
期 周道玮等 9松嫩草原不 同时间火烧后群落特征的变化
二 Υ一小
碱8 Υ 一 一 一 ΣΥ Υ Υ Υ Υ Υ Υ) & Ο招〕Υ 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刁 ∗ Ο
(‘一一一一一一Σ 一一 Σ Υ 一门 − Ο
点目丹曰 !口 ∀汀
#∃翔
叨邪!%&理口
的∋(。)℃全明)!己侧栩州
∗ ∃ + ∃ #∃ , ∃ − ∃∃ −∗ ∃ − + ∃
日期 .+ 月 日始/ 功邓 ∋0 1 2 3 4 5 0 ( −66 7
阻挡着大量阳光进入群落下层 , 制约着下
层羊草进入到这一高度范 围 , 而超越这一
层的植株 , 由于能获得足够的阳光 , 又能向
更高处生长 8早烧地在此高度内有波折 ,但
未构成低峰 , 晚烧地没有波折 , 但其众数范
围间距增大 .图7/ 9 结果表明 , 未烧地植物
对光有竞争作用 , 而早烧地和晚烧地的光
量不起限制作用 9
::
;
入叭从
图 − 羊草密度的季节变 化
<=> 9 − ?≅ Α 3 1 Β Α Χ Δ Ε Β Α 2 =≅ 3 1 Φ Γ 9 Η Ι = 刀 己Β 3心 . Χ≅ Β 3 =∋ Ε 9
7 9 ∗ 群落高度的变化
前面分析知 , 羊草无论是密度还是干
重都占群落的6∃ ϑ 以上 , 且除芦苇外 , 羊草
是群落中的最高层片9 因此 , 本节以羊草高
度代表群落高度进行讨论 9 调查统计结果
表明 , 晚烧地羊草高度均低早烧地 , 并都低
于未烧地 .图∗/ 9 从图 ∗可以看出 , 自∀月以
后 , 羊草高生长基本停止 , 对 ∀月末的羊草
高度 进行 统计 估计 , 早烧地为 7− 9 + 士 ∀9 7
Η 2 , 晚烧 地 为 ∗+ 9 − 士 # 9 ∀ Η 2 , 未 烧地 为
7 ∀ 9 6 士 ∀ 9 Κ 2 , 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表明
三者分别差异显著 . Λ Μ ∃ ∃ , 一 ∃ 9 ∃ , Ν
吞, ∃ 走卜。(。口&&象蜀
∃− 护一斤一Μ Χ Ο − − − − 卜 Χ 气 、∗ # − ∃ −+ − , ∗ ∗ ∗# ∃ 7 + , + ∗ +# 压
高度 Π ≅ 饱Ι ∋ . ≅2 /
6 Θ Θ一小 ) 一品产尹 一一刁− 一一一) 一一) 户
Ρ Ρ Ρ了声 竺Σ ;
Ρ之
八ΤΥ!Σ件朴炸叶沈一ς任己Ω二乡兰。舀芝
。氛一京亏 − Ρ − ∗# − ∗∀日期 浇∋ ≅ .氏 : 。 Ρ 2 1 Β ∋Ι /
图∗ 羊草的高生长过程
< => 9 ∗ Π ≅ => Ι ∋ > 01 Ξ ∋ Ι 5 0 1 ≅ ≅ 3 3 1 Φ Γ 9 Η为才Β 心Β 3 ≅ 9
∀月 − 日沿一条直线分别在三地调查
− ∃ ∃ ∃株羊草的高度 , 并进行 区组统计高度 )
株数分布发现 , 火烧地和未烧地羊草高度
皆遵从正态分布 9 当高度的区组 间隔为∗
Η 2 时 , 未烧地 7∃ 一 7, Η 2 高度范围内有一
低峰值 , 调查发现枯草占据着这一高度层 ,
图 7 羊草高分布 . 示未烧地的低峰 , 长岭 , − 6 6 7 9 ∀ 9 巧 9 /
<= > 9 7 Π ≅ => Ι ∋ Δ =3 ∋ 0 =Τ ( ∋ =1 Β 1 Φ Γ 9 ‘Ι =Β ≅ 刀 3 ≅ 9
7 9 7 群落生产力的变化
火烧后 , 蝗虫等取食羊草 叶片的次级
生产者增多 , 造成大量叶片损耗收获法测
定的生产力结果对反应火烧后群落生产力
变化 已无直接说服力 .另文论述 / 9 本文用
随机取 − ∃ 个完整株的个体法计算每平方
米每 7∃ Δ 的生产力 , 并根据 “纸片法 ’, 「‘ 计
算残留叶面积和残留叶量 , 等 比求积计算
损失叶面积和损失叶产量 , 实测 ∗∃ 个样方
茎产量 , 再校算叶产量 , 计算每月生产 力9
自+ 月 − 日前后 , 群落开始返青 生长 ,
产量也开始累积建成 , 月 − 日火烧去除了
地上立枯草 . ∗∃ − >’ 2 一 ∗ / , 也去除了地上已
经形成的产量 , 即晚烧地群落产量相当于
从 月− 日开始形成 , 较未烧地和早烧地延
滞了 −个月 9 除羊草外的其它种类地上产量
忽略不计 , 也可以从表 −知其所占 比例 9
Μ Β 月每月测量 −次 的结果表 明 , 早
烧地产量高于未烧地 , 晚烧地产量低于未
烧地 , 三者都在 , 月中旬前后达到生长高峰
; < 比 用 王 芯 子 寸比 了仓!卷
Φ · Φ 一 ‘ · Ι 一 ’ , 早烧地为一 Ρ 5 Ρ Ρ < · Φ 一 ’ ·Ι 一 ’ ,
未烧地为一 Ρ 5 Ρ Ρ< · Φ ’· Ι 一 ‘ 5 晚烧地 Σ _
月群落相对生长速率是未烧地的_ 5 _倍 , 早
烧地是未烧地的 ! 5 _倍 = 晚烧地 _一 4 月群
落相对生长速率是早烧地和晚烧地 的 5 ς
倍 , 早烧地和晚烧地相等 5 结果表明 , 火烧
能刺激羊草快速活跃生长 , 增强活力 5
犷’“>Ε
&Ο、−
6图 ;8 5 对_月份三地羊草种群地上产量进
行统计估计与差异显著性 Β 检验 , 早烧地
产量为 <ς ! 5 士 4 Φ’ ? < , 晚烧地为 Ρ 5
士 _ · ? Λ , 未烧地为 < <ς 5 士 · ? ’ , 以
蚝∴的可靠性 保证 , 三者之间差异显著 5 _
月份产量早烧地 比未烧地高 ; 5 ∴ , 晚烧
地比未烧地低 ς 5 ς ∴ 5 结果表明 , 早烧可以
促进生产 力建成 , 而晚烧对群落生产 力有
降低作用 5
‘ 礴。
( <Ρ
: Ρ Ρ
犷 < ς Ρ
三
纂。。居_。 代卜二刀 Σ 一 Σ χ 二
妇。Ω归恢古
八ΒΩΩΒ 八 Κ !呀,‘
.∗−住·四/(1一−。,51&日的叫代绷
卜Χ≅399!Ψ−ΧΧ≅3ΧΖ,[Ψ
% Χ匀六亡」·理已。∴Ω口习&‘妇代
日期 . + 月 − 日始 / 山邓 Φ01 2 − Γ 5 0ΧΧ −66
图 + 羊草产量的季节变化动态
< => 9 + ? ≅ 之Χ3 1 Β ‘−− Φ ΧΧ“ 0Χ> ≅ 1 Φ 3 ΧΧ≅ ≅ 冬〕> 0 8 ‘ −, 0 〔/ 〔] ΧΧ≅ ∋ 一1 Β 9
早烧地 、 晚烧地和未烧地平均 每株干
重分 别为。9 ∗, 7 、 。9 ∗ ,和 ∃ 9 ∗伪 6 9 早烧地
株重比未烧地 株重增加 −7 9 ∀ ϑ 9 晚烧地株
重 比未烧地增 加 7 9 # ϑ , 但 ,月份产量早烧
地最多 , 为∗ #, 9 # 6 · 2 ⊥ , 未烧地为 ∗7 7 9 6 6
· 2 ⊥ , 晚烧地最 少 , 为 − 6 ∗ 9 6 · 2 ∗ 9 早烧
地 羊草 产量 占 总产量 6# 9 ∃ ϑ , 晚烧 地 为
6 , 9 , ϑ , 未烧地 6 # 9 ∗ ϑ 9 未烧地 加上立枯
后 、地上现存量 为 + 7 + 9 6 >’ 2 _ , 当年产量
仅 占地上现存量的7 9 , ϑ 9 结果表明 , 无论
是早烧还是晚烧都可以提高单株生产力 ,
表 明群落生产 力的降低源于群落密度 , 而
不是单株重 9
相对生长速率对于反应火烧后产量的
恢 复形成过程有较好的意义 , 计算结 果表
明 , 晚烧地 # 一 , 月群落产量相对生 长速率
为 。9 比+− 6 · > ‘ ·Δ ‘ 9 早烧地为。9 ∃ ∀ 6 · > ’
· . Χ ‘ 9 未烧地为 ∃ 9 ∃ ∃ 6 · > ‘ · . Χ ‘ 8 , 一 − − 月
晚烧地群落产量相对生长速率为 一 ∃ 9 ∃ 7
∃ −∃ ∃ − ∃ ∗ ∃ ∃
日期 . + 月 − 日始 / 1Α ” Φ0 1 2 − 4 5 0( −667
一、活乏于
日期 ⎯Α ∋ ≅
Σ ;一 一9α ;
尹。沙Ω
、 、 ;Υ Μ 一 Μ 州/ 一 一 一 Υ 一 一 一 气〕
β Χ / Χ
− Ρ , − Ρ 6 −门∃ −门−
. ⎯ Α ∋≅ Ρ 0Β 1 Β ∋Ι /
七洲干口
图 叶 、茎产量及叶茎比率的变化 . 长岭 , − 66 7 /
< −6 9 Κ χ飞奋= Β > ≅ 1 Φ Χ≅ Α Φ . Α / 若王Β Δ 3 ∋ ≅ 和 . Τ / 5 0 1 Δ ( ≅ ∋ =1 Β Α Β Δ
∋Χ、≅ _ 0 0 之Σ∋ =1 . ≅ / 9
区分茎叶的产量变化 , 对于了解火烧
后羊草植株的物质分配有积极意义 9 从图
3Τ 可以看出未烧地茎生产 力最高 , 其次为
早烧地 , 晚烧地最低 9 从图 3Α 可 以看 出早
烧地 叶产量最高 , 未烧地次 之 , 晚烧地最
低 9 进行数据处理 , 求 出叶茎比率 .图 3Η / ,
可 以发现晚烧地叶茎 比率最高 , 早烧地次
之 , 未烧地最低 9 晚烧地由于火烧去除了最
初成形的叶片 , 而 留下部分茎 , 因此 , 最初
7期 周道玮等 9松嫩草原不同时间火烧后群落特征的变化
阶段 , 叶茎比率较低 , 以后由于新叶大量快
速生长 , 叶茎比率迅速提高 5
上述结果充分说明火烧有利于羊草叶
片生长 , 且有越晚烧 , 叶茎 比率 越高的趋
向 5 做为饲草的羊草 , 叶片喜被牲畜取食 ,
火烧后叶片产量增加 , 将提高饲草利用率 5
未烧地由于有大量枯草 , 阻挡着太阳光进 ‘
入群落 , 要求茎建造得高大一些 , 以伸出立
枯层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 致使茎产量
增多 , 叶茎比率降低 5
: 5 ; 地下生物量与群落现存量
月 ς 日用土柱法测得的地下生物量
结果表明 , 晚烧地。一 ςΡ Θ ? 范围内根及根
茎现 存生 物量 为 ; < ς · ? Λ , 早烧 地 为
< < ς Ρ · ? ’ , 未烧地为 Ρ Ρ · 99 、 < , 晚烧地
比未烧地减少 < ς 5 Ρ ∴ , 早烧地 比未烧地增
加 _ 5 ; ∴ , 早烧地比晚烧地增加 ς ! 5 ∴ 5
火烧后立枯草被烧 除 , 因此火烧地从
春季到计测时的产量即为从春季到计测时
的地上现存量和生物量 5 未烧地 由于 留有
以前的立枯草 , 其现存量应为计测时生物
量加立枯草量 5
月 ς 日计测表明 , 晚烧地地上现存量
为 ς ; 5 · ? Λ , 早烧地为 ! ; 5 _ · ? Λ , 未
烧地为; ! 5 ς Φ’ ? < 6其中以前的立枯草为
< ! · ? Λ 8 5 进一步计算表明 , 晚烧地每平
方米 )一 ςΡ Θ ? 地下现存量是地上现存量
的 5 <倍 , 早烧地为 < 5 倍 5 未烧地为 ; 5 <倍
6是当年产地上 活体现存量的_ 5 <倍 8 5
; 结 论
火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生态因子 ·⋯ 在
温带森林和草原地区 , 以及热带的干燥季
节 , 火是最重要的 5 火在草地是特 别重要
的 δ : 5 草原火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因子 , 对草
原的影响不但源于其 自身要素—发生季节时间 、频次和强度等 , 而且源于火烧后的
衍 生因子— 裸露暗黑色的地 面 、 火烧时的温度刺激 、追加的灰分 , 以及火烧后当年
生长季节内的气候变化 , 特别是降雨条件
的变化 , 因此草原火烧不能简单地评论其
好与坏 , 而应具体研究调查 、综合评价一个
地区的综合火状况及每次火烧结果 5
参考文献
李 建东 等 5 _ 5 吉林省 长岭 种马场 附近的 草原类
型 、动态及生态分布规律 5 吉林 省农业 科学 , 6 : 8 9 !
Σ _ 5
李 月树 、祝 廷成 5 _ : 5 羊 草种群地 上 生物量形 成规
律的探讨 , 植物 生态学 与地 植物 丛刊 5 ! 6; 8 9 韶 , 一
< _ 5
& 5 / 5 奥 德 姆 5 ! 5 生 态 学 基 础 6孙 儒 泳 等 译 ,
_ 8 5 北京 9 人 民教育出版社 5
大匆宜彦 5 ! _ 5 被动 物采食量的 计算 5 草地 调查法
手 册 6沼 田真 主编 5 姜恕和祝廷成译 , 蛇 8 , 北京 9 科
学 出版社 , ! 一 ! 5
周道玮等 5 ς 5 草地火生态学研究进展 5 长春 9 吉林
科学技术出版社 5
−7 77, ⊥ 5 Ρ 5 ! ; 5 ∀ > Ε Ε 。、 Τ > 4 67、97 Φ 4 7Χ 、 ς 9 4 > Φ 7。、 Ε
。6 Ε4 ≅ 7Β 7Δ = , Ε Π 9 、Β Γ 4 、Γ Β δ Ρ 67二 ε 口 , ‘Ε 刀 3 7 > ϑ Β八‘ + 粤· 之 ∋ Β‘之Π ‘Η Υ
Π ΑΘ ‘之 ς “砚亡Β〕· ∋ 己Ε Α亡Η ∀ , < : 9 : ; 68Σ : ς ‘ 5
入 −Ε Φ 7> ϑ , + 5 ς _ 5 Ζ ∃、。 一4 ϑ> Ε Ε4 9 <Ρ Ρ Β 77> > Ε Χ ∃4 。。 Ρ Ρ
Φ Χ 5 1 ‘” 。Ε 3 7 Η乡, ΗΒ巴阴‘ΛΒ ‘Θ = , : 9 : 一 ! 5
卜∃> > Ε , / 5 0 5 = 江4 6 ∀ 77硕7Τ 4 7 奋∃ 4 , ς 5 Ο 5 _ 5 入7Γ Β 77 > 6ς ∃ 4
/ 7= 宜4 Β & Γ > 7> Φ Χ 5 , Θ 走Π 67Γ ? ΑΓ / Ε Γ Η Η 5
ς 奋互4 > 4 4 , ∀ 5 & 是一4 Ι 、φ Γ 壬∃Δ Γ Ε 5 、、 5 ; 5 丁Μ Γ 加∃‘ Β 77Γ Υ
4 7于Β ΑΓ 是一∃ Ζ δ一仁> Ε Χ 6Πϑ ∀ > Ε4 ? ≅ 4 ΑΘ 之7Β 7> 4 5 飞丁4 ΑΔ Γ Ε Η 7 ΒΧ Υ
4 > 7Η , ∗ Ε Κ 是一4 之‘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