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蒙药短毛独活的生药学研究



全 文 :·蒙医药论坛·
收稿日期: 2010 - 12 - 22;修回日期: 2011 - 03 - 21
基金项目:蒙药质量标准化研究项目( MX2005ZB015)
作者简介:青梅( 1960 - ) ,女,蒙古族,内蒙古医院药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副教授。
通讯作者:杨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 - mail: yanghui1962@ 126. com内蒙古医院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010059
蒙药短毛独活的生药学研究
青 梅, 王晓琴, 杨 慧* , 宋春雪, 朱瑞红
( 内蒙古医学院 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摘 要:目的:研究蒙药短毛独活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在植物分类学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徒手制片法和
水合氯醛透化法对短毛独活的根横切面和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短毛独活的生药学鉴定特征。
结论:研究结果为该药的鉴别、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短毛独活; 性状鉴定;显微鉴定
中图分类号: R297. 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13( 2011) 02 - 0138 - 03
PHARMACOGNOSTIC STUDY OF
MONGOLIAN DRUG HERACLEUM LANATUM
QING Mei, WANG Xiao - qin, YANG Hui,et al.
( Department of Pharmacy,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Hohhot 01005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rude drug identification mark of Mongolian drug Heracleum
lanatum.Method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plant taxonomy and botanical investigation,the paraffin
hand method and the slide with chloral hydrate were applied for th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s of root
of Heracleum lanatum. Results: To describe the crude drug identification mark of Mongolian drug Hera-
cleum lanatum. Conclusion: The article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further devel-
opment of Mongolian drug Heracleum lanatum.
Key words: Heracleum lanatum;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蒙药短毛独活为伞形科植物短毛独活 Heracle-
um lanatum Mickx. FL. Bor. Amer 的根。主要分布
于我国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及东北等地[1]。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的功效,治疗风寒感冒,
头痛,风湿痹痛,腰腿酸痛。蒙药名为巴勒其日—
干那,味苦、辛,性温,杀“粘虫”,止血,燥”希日乌
素”,入蒙药治疗“发症”,结喉,瘟疫和各种出
血[2 ~ 4]。现代研究表明,短毛独活主要化学成分为
挥发油[5]和香豆素类,而药理实验结果显示,短毛
独活的提取物具有抗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6],其
挥发油也有一定的抑菌活性[7]。关于其生药学研
·831·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Apr. 2011 Vol. 33 No. 2
DOI:10.16343/j.cnki.issn.2095-512x.2011.02.001
究未见报道,本文对短毛独活的生药学进行了系
统研究,以期为其鉴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依据。
1 仪器与方法
1. 1 材料
本实验所取材料均来自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
药用植物标本室,经植物分类学鉴定,确定为伞形
科植物短毛独活 Heracleum lanatum Mickx. FL. Bor.
Amer的全草。本实验对其入药部位根进行了性状
和显微鉴别。
1. 2 仪器与试剂
显微镜( XS -212 - 202) ,数码相机,显微摄影
仪。所用试剂包括水合氯醛,稀甘油,稀碘液,浓盐
酸,间苯三酚,苏丹Ⅲ。
1. 3 实验方法
将上述材料经温水浸泡软化,采用徒手制片法
制作根的横切面片; 同时取样品粉末粉碎,取适量
粉末装片,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构。
2 原植物鉴定
多年生草本,高 80 ~ 200cm,植株被短硬毛。
主根圆锥形,多支根,淡黄棕色或褐棕色,直径 1. 5
~ 2. 5cm。茎直立,具粗钝棱与宽沟槽,节间中空,
上部分枝,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具长柄与叶鞘,叶鞘
卵形披针形,具多数纵脉,抱茎;一回羽状复叶或二
回羽状分裂,小叶下面一对小叶具柄,其他常无柄,
顶生小叶较大,宽卵形或卵形,长 6 ~ 15cm,宽 7 ~
13cm,3 ~ 5 浅裂或深裂,先端尖或钝,边缘具粗大
的圆牙齿,齿先端具小凸尖,基部心形、楔形或歪
斜,有时宽楔形,上面被疏短硬毛或近无毛,下面被
绒毛、长柔毛或近无毛; 侧生小叶斜卵形或斜椭圆
状卵形,比顶生叶稍小;茎中上部叶与下部叶相似,
无叶柄,叶鞘特别膨大; 顶生小叶极小,叶鞘明显。
复伞形花序顶生与腋生,具纵细棱;总苞片通常无,
有时 1 ~ 5,条形;小伞形花序直径 15 ~ 25mm,具花
10 ~ 20 余朵,花梗长 4 ~ 10mm;小总苞片 6 ~ 8,条
状锥形。比花梗稍长; 鄂齿小,三角形; 花瓣白色;
子房被短毛; 花柱基短圆锥形。果宽椭圆形或倒卵
形,长 6 ~ 8mm,宽 5 ~ 6mm,淡棕黄色,油管棕色,
背面上部有 4 条油管,合生面有 2 条。
3 性状鉴别
主根粗壮,多呈圆锥形,下部 2 ~ 3 分枝或多分
枝。表面粗糙,黄棕色至褐棕色。具纵向皱纹,质
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棕褐色,具明显放射状排
列的裂隙,木部淡黄至白色,具裂隙。气微,味
苦、辛。
4 显微鉴别
4. 1 根横切面
木栓层通常由 4 ~ 7 层扁平的木栓细胞组成,
木栓形成层不明显,皮层狭窄,由 2 ~ 3 列切向延长
的薄壁细胞构成。韧皮部宽广,约占根半径的 2 /
3。韧皮部外侧细胞形体大,排列疏松,富含淀粉颗
粒;径向分布大型油管。内侧韧皮射线平直,呈放
射状,外侧韧皮射线弯曲,多呈裂隙状。内侧韧皮
部细胞形体小,排列紧密,散有小型油管。形成层
环状,外侧木质部木纤维发达,内侧木质部偶见木
纤维束,散在导管由外向内口径依次减小。木射线
明显,多由 2 - 4 列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构成,呈放
射状,外侧平直,内侧常呈裂隙。常含有淀粉颗粒。
( 见图 1,图 2) 。
图 1 根横切面简图
Fig. 1 Cross section diagram of root
·931·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1 年 4 月 第 33 卷 第 2 期
图 2 根横切面详图
Fig. 2 Cross section detailing diagram of root
4. 2 粉末
淡黄棕色。油管多破碎,分泌细胞中含有棕黄
色分泌物。梯纹及网纹导管多见,直径 15. 3 ~ 86.
25μm,亦有环纹及螺纹导管。木纤维较多,长 123
~ 309. 5μm,宽 14. 75 ~ 20. 75μm。木栓细胞常呈
多角形,壁薄,木栓化,有的木栓细胞壁呈念珠状增
厚。淀粉粒较多,微小,单粒类圆形,层纹及脐点不
明显,直径为 3. 5 ~ 12. 5μm。( 见图 3)
5 讨论
本文首次报道了蒙药短毛独活的组织结构和
粉末特征。短毛独活在我国部分地区作独活类药
材使用[8],在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方面疗效
显著。但作者通过资源调查和查阅文献发现这种
植物虽然分布面积广且在民间药用广泛,但有关它
们的药学方面的研究罕见,因此深入研究和开发利
用这种药材具有广泛的前景。
图 3 根粉末图
Fig. 3 Root powder diagram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192
[2]赵一之. 内蒙古大青山高等植物检索表[S]. 呼和浩
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103 - 107
[3]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内蒙古植物志. 第三卷
[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 661 - 663
[4]朱亚民. 内蒙古植物药志.第二卷[M].呼和浩特:内蒙
古人民出版社,2000: 284 - 286
[5]张知侠,冯俊涛,张兴.短毛独活挥发油成分的 GC - MS
分析[J].应用化工,2006; 35( 10) : 809 - 810
[6]赵琦,张军武.短毛独活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J].吉林中医药,2010; 30( 9) : 816 - 818
[7]张知侠.短毛独活精油提取及抑菌作用研究[J]. 咸阳
师范学院学报,2007; 22( 4) : 33 - 34
[8]李雄健,袁桂香.药用独活的资源与鉴定[J].基层中药
杂志,1998; 12( 2) : 5 - 6
( 责任编辑:程立新)
·041·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Apr. 2011 Vol. 33 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