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珍稀植物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全 文 :珍稀植物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林长松 1 , 2** 李玉英 3 左经会 1 廖 雯 1
(1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与地理科学系 , 贵州六盘水 553004;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北京 100094;
3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河南南阳 473061)
摘 要 采用 2×2列联表 ,通过 X2检验和 W检验 ,分析了贵州六盘水市玉舍国家级森林
公园十齿花群落 20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结果表明:20个乔木种群在抽样面积
分别为 50、100和 250 m2 3种取样水平上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 ,但取样面积为 100m2 ,比
50 m2和 250m2更为合适。结合联结系数(AC)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对其种
间联结性的程度测度显示:各项指标对十齿花群落主要乔木种群之间联结性关系总体上反
映了大致相同的结果 ,但不同的测定方法可以相互弥补由于单一方法分析的不足;十齿花
种群与其它乔木种群之间的联结性较显著 ,而且多数为正联结。种间正联结性越强 ,其对
环境要求越接近 ,生态位重叠值越大 。
关键词 十齿花;优势种群;木本植物;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种间联结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8)02-0178-07
Inter-specificassociationofdominanttreespeciesinrareplantDipentodonsinicuscommu-
nitiesofYusheNationalForestPark, GuizhouProvince.LINChang-song1, 2 , LIYu-ying3 ,
ZUOJing-hui1 , LIAOWen1(1DepartmentofBiology& GeographyScience, LiupanshuiTeachers
Colege, Liupanshui553004, Guizhou, China;2ColegeofAgronomyandBio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University, Beijing100094, China;3Colege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 Nan-
yangNormalUniversity, Nanyang473061, Henan, China).ChineseJournalofEcology, 2008,
27(2):178-184.
Abstract:Basedon2×2 contingencytableandwithX2-andW-tests, thispaperanalyzedthe
inter-specificassociationof20 maintreespeciesintheDipentodonsinicuscommunitiesinYushe
NationalForestParkofLiupanshui, GuizhouProvince.Theresultsshowedthatasignificantposi-
tiveassociationwasobservedatthesamplinglevelsof50 m2 , 100 m2 , and250 m2 quadrates,
andasamplingsizeof100m2 wasmoresuitablethanthatof50and250m2 forthe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analysis.Thedegreeofinter-speciesassociationbasedonX2-test, togetherwiththe
associationcoeficient(AC)andpercentageco-occurence(PC), showedthattheindicesap-
pliedcouldreflecttheapproximatelysameresults, andmultipleindicescouldremedytheinsufi-
ciencyanalyzedbyasingleindex.Theinter-specificassociationsbetweenD.sinicusandother
treecommunitieswerecomparativelysignificant, andmostlywereofpositive.Themoreintense
thepositiveassociation, themoresimilartheenvironmentaldemandrequired, andthelargerthe
valueofnicheoverlapwas.
Keywords:Dipentodonsinicus;dominantpopulation;treespecies;YusheNationalForestPark;
inter-specificassociation.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资助项目(2005005)。
**通讯作者 E-mail:changsonglin@ 126.com
收稿日期:2007-04-04  接受日期:2007-11-04
  十齿花(Dipentodonsinicus)为单种属植物 ,隶属
于十齿花科 (Dipentodontaceae)十齿花属(傅立国
等 , 2001)。有的学者也将其归为卫矛科 (Celas-
traceae),其对研究卫矛科系统发育有一定价值(刘
建生和诚静容 , 1989 , 1991)。十齿花为稀有种 ,被列
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傅立国 , 1991),主要分
布于海拔 800 ~ 2 400 m的山地森林和灌丛中。我
国的贵州 、西藏 、云南 、广西等省区的少数县及印度 、
缅甸有分布(傅立国等 , 2001;Dongetal., 2007)。
生态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Ecology 2008, 27(2):178-184             
DOI :10.13292/j.1000-4890.2008.0064
刘建生和诚静容(1989, 1991)对十齿花的木材进行
了比较研究 ,并探讨了十齿花属的分类地位;奇文清
和高信曾(1994)、张新英和高信曾(1995)对十齿花
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木质
部的特化水平较低 ,表现出一系列原始特征;而韧皮
部的特化水平较高 ,表现出一系列进化特征 ,即二者
演化是不平行的 。
物种的联结性与相关性是植物群落重要的数量
和结构特征之一 ,它们作为 2个物种相似性的一种
尺度 ,对于正确认识群落的结构 、功能和分类有着重
要的指导意义 ,并能为植被的经营管理 、自然植被恢
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王伯荪 , 1987;
张金屯 , 2004)。近年 , 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增加
(Turkingtonetal., 1985;Daleetal., 1991;张思玉 ,
2001;闫美芳等 , 2006),但国内对十齿花种群和群落
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林长松等 , 2007)。本文采用
种间联结的测定方法 ,以珍稀植物十齿花种群分布
较丰富的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实验点 ,对其群落
优势乔木种群种间关系进行研究 ,探讨该群落物种
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十齿花群落的多样性保护与植
被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
县中南部(26°02′56″N— 26°28′56″N, 104°33′57″E—
104°53′09″E),距六盘水市中心约 30 km。该区地处
低纬度 、高海拔的亚热带 、大斜坡地带 ,垂直气候明
显 。海拔 1 700 ~ 2 503 m,相对高差达 803 m,总面
积 3 342 hm2。公园境内山系地形复杂 ,小气候条件
多样 ,年平均气温在 12 ℃左右 ,最热月均温度 24.1
℃,最冷月均温度 -0.3 ℃,绝对最低温度 -12.2
℃,年降雨量 1379.1 mm,月最大降雨 291.1 mm,活
动积温为 3 391.1 ℃, ≥10 ℃为 204 d(林长松等 ,
2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调查 调查地设在贵州六盘水市玉舍
国家级森林公园 , 2005年 4— 6月 ,在全面踏查的基
础上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设置 20 m×25m的
样地 10个。在每个样地内以 5 m×5m为基本格子
单元 ,用相邻格子法将群落内全部乔木树种 (H≥
3 m)在 5 m×5m样方的出现情况(植物种数 、个体
数 、高度 、胸径和盖度等)进行统计 ,于调查的 200个
表 1 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
Tab.1 DominanttreespeciesinD.sinicuscommunities
序号 种名 拉丁名称
1 十齿花 Dipentodonsinicus
2 马樱杜鹃 Rhododendrondelavayi
3 杉 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4 山 矾 Symplocoscaudata
5 露珠杜鹃 Rhododendronirroratum
6 柳 杉 Cryptomeriajaponicavar.sinensis
7 野茉莉 Styraxjaponicus
8 槲 栎 Quercusaliena
9 木姜子 Litseapungens
10 漆 树 Toxicodendronverniciflnum
11 华山松 Pinusarmandi
12 四照花 Dendrobenthanmiajaponica
13 西南山茶 Camelliapitardi
14 郁 李 Prunusjaponica
15 楤 木 Araliachinensis
16 盐肤木 Rhuschinensis
17 加拿大杨 Populuscanadensis
18 吴茱萸 Evodiarutaecarpa
19 灯台树 Cornuscontroversa
20 藏刺榛 Corylusferoxvar.thibetica
样方内 ,根据大小顺序分别选取出现频度较大并在
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 20个主要乔木树种(表 1)。
然后分别合并为 5 m×10 m、5 m×20 m和 10 m×
25 m作为统计单元 ,分别将各样方调查资料统计数
据排列成 2×2列联表 ,计算关联测度 ,进行种间联
结关系分析。
1.2.2 数据处理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 ,首先将 S×
N(S为种数 , N为样方数)的原始数据矩阵转化为
0, 1形式的二元数据矩阵(某物种在该样方中出现
为 1 ,否则为 0)。然后建立 2×2联列表并统计计算
各种对间的 a, b, c, d的值 ,作为种间联结性测定的
基础数据 。其中 , a为种 A和 B同时出现的样方数 ,
b为只有种 B出现的样方数 , c为只有种 A出现的样
方数 , d为 2个种都不出现的样方数 。
1.2.3 总体相关性检验 多物种间总体相关性 ,可
采用方差比率法(VR)检验关联程度(杜道林等 ,
1995)。首先作零假设 ,即主要种群间无显著关联:
VR=S
2
T
δ2T =
1N∑
N
j=1
(Tj-t)2
∑si=1 pi(1 -pi)
(1)
式中:N为样方总数;S为物种总数;Tj为样方 j内出
现的物种数;t=T1 +T2 +… +TNN ;ni为物种 i出现
179林长松等:珍稀植物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的样方数;pi=ni/N;S2T为总种数方差 , δ2T为总体样
本方差 。以 VR值作为全部物种的关联指数 ,在独立
性零假设条件下 ,期望值为 1;若 VR>1,则表明种
间表现出净的正关联;若 VR<1,则表明种间表现
出净的负关联;若 VR=1,则符合所有种间无关联
的零假设。
对以上测定结果还需用统计量 W来检验其偏
离 1的显著性 W=VR×N(N为样方总数),若种间
总体无关联 ,则 W值落入 X2分布的给出界限内的
概率有 90%, X20.95(N)相关。
1.2.4 X2检验 由于取样为非连续性取样 ,其 X2
值用 Yates的连续校正公式计算(王伯荪和彭少麟 ,
1985):
X2 = ( ad-bc -
n
2
)2 ×n
(a+b)(b+d)(c+d)(a+c) (2)
当 3.841≤X2 <6.635(0.01 示种间联结性显著;当 X2≥6.635(P≤ 0.01)时 ,则
表示种间联结性极显著;X2值本身负值 ,判定正 、负
联结的方法是:当 ad>bc时 ,为正联结 , 反之为负
联结。
1.2.5 联结系数 联结系数(AC)用来进一步检验
由 X2所测出的结果及说明种间联结程度 。其计算
公式如下(欧祖兰等 , 2002):
若 ad≥bc
则 AC=(ad-bc)/[ (a+b)(b+d)]
若 bc>ad且 d≥a
则 AC=(ad-bc)/[ (a+b)(a+c)]
若 bc>ad且 d则 AC=(ad-bc)/[ (b+d)(d+c)] (3)
AC的值域为 [ -1, 1] 。 AC值越趋近于 1,表明
2个物种间的正联结性越强;相反 , AC值越趋近于
-1,表明物种间的负联结性越强;AC值为 0,物种
间完全独立 。
1.2.6 共同出现百分率 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
(PC),又称为物种群落系数 ,用来测度物种间正联
结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王伯荪 , 1987;欧祖兰等 ,
2002):
PC=a/(a+b+c) (4)
PC的值域为 [ 0 , 1] 。其值越趋近于 1,则表明
该种对的正联结越紧密 ,在无关联时为 0。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相关性
根据 20个主要乔木种群在取样面积为 50、
100、和 250 m2的分布情况 ,通过式(1)计算 VR值 ,
并计算出统计量 W值 ,同时查表得出 X2值(表 2)。
从表 2可见 ,乔木层 3种取样面积的 VR值均 >
1,说明乔木层种群间在 3种取样面积上均表现出净
的正关联 。通过统计量 W来检验 VR值的偏离程度
也表明乔木层 3种取样面积的 W值均不落入 X20.05
(N)与 X20.95(N)之间 ,说明 VR偏离 1显著 , 20个乔
木种群在 3个取样水平上总体上均表现为显著的正
关联 。
表 2 十齿花群落优势种群种间的总体关联性
Tab.2 Inter-specificassociationamongdominanttreepop-
ulationsofD.sinicuscommunityingeneral
抽样面积
(m2) 样方数
方差
比率
检验统
计量 W
X2临界值
X20.05(N),X2
0.95(N)
测度结果
5×10 100 1.715 171.5 (124.34, 77.93) 显著正关联
5×20 50 1.927 96.35 (67.50, 34.76) 显著正关联
10×25 20 2.832 56.64 (31.41, 10.85) 显著正关联
2.2 样方大小与种间联结度
种间联结性测度结果受取样面积的影响 。彭少
麟和王伯荪(1985)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种间
联结性测定的研究认为 ,取样面积以 50 ~ 100m2为
宜 ,取样数目以 30 ~ 50个为宜 。而郭志华和卓正大
(1997)、欧祖兰等(2002)在中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
的种间联结性研究中 ,认为 100 m2大小的样方更能
准确全面地体现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及其整个群
落的特征 。李先琨等(1999)在纬度较低的中亚热
带也采用 100m2的样方尺度对南方红豆杉群落主
要树木种群间联结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对象为
中亚热带常绿 、落叶混交林 ,但高海拔相对较高。为
探索该地区种间联结性测度较为合适的取样面积 ,
以取样数目为 50个 ,分别以 50、100和 250 m2这 3
种不同取样面积对 20个乔木种群种对间进行 X2检
验 ,并根据检测结果作半矩阵图(图 1)。检测结果
表明(图 1和表 3),取样面积由 50m2增大到 100m2
时 ,显著正关联的种对数由 18对增加到 24对 ,无关
联的种对由 1对增加到 5对 。而当取样面积由
180                           生态学杂志 第 27卷 第 2期 
图 1 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半矩阵图
Fig.1 Semi-matrixdiagramforinterspecificassociationof
maintreepopulationsinD.sinicuscommunity
表 3 不同取样面积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 X2关联分析
统计
Tab.3 AnalysisofX2-testamongdominanttreepopula-
tionsindifferentsizequadratesofD.sinicuscommunity
抽样面积
(m2)
显著关联的种对数
正关联 负关联
不显著关联的种对数
正关联 负关联
无关联的种对数
5×10 18 0 88 83 1
5×20 24 0 94 67 5
10×25 11 0 113 65 1
100m2增大到 250m2时 ,显著正关联的种对数则由
24对下降到 11对 ,无关联的种对由 5对下降到 1
对。可见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是有一定空间范围的 ,
一旦超出此范围 ,其相互作用就减弱 ,甚至不再有相
互作用(郭志华和卓正大 , 1997)。因此 ,结合玉舍
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特征及区域植被特征 , 100 m2
的取样面积较 50、250 m2更能反映主要树木种群的
联结性以及群落的特征 ,同时也验证了前人的研究
结果 。因此 ,本文重点以 100m2取样来对十齿花群
落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 。
X2检验能较准确地检测种对间联结的显著程
度 ,从图 1可知 ,在 190个种对中 ,有 24个种对之间
的联结性达到显著水平(X2≥3.841或 P≤0.05),
而且全为正关联 ,占总种对数的 12.63%,它们分别
是种对 1-2、1-3、1-5、2-4、2 -5、 2-7、2-8、
3-10、3 -11、 3 -12、 4 -8、4 -12、4 -13、 7 -8、
7-9、8-11、9-19、9-20、11-12、12-13、14-16、
14-17、16 -17;其中有 10个种对 ,即种对 1 -2、
2-4、2-5、2-7、2-8、4-8、7-8、9 -20、14-16、
14-17间联结性达到极显著水平(X2≥6.635或
P≤ 0.01),占总种对数的 5.26%;种对 2-13(马樱
杜鹃 -西南山茶)、2-16(马樱杜鹃 -盐肤木)、13-16
(西南山茶-盐肤木)、13 -20(西南山茶-藏刺榛)、
16-20(盐肤木 -藏刺榛)之间无关联(X2趋向于 0
或P=1),占总种对数的 2.63%,这些种在群落中通
常只在少数的样方或局部的样方中出现 ,因而表现
出较强的独立性;其余的 161个种对之间表现为关
联不显著 ,占总种对数的 84.74%,其中有 94个种
对为正关联 , 67个种对为负关联 。
经检验 ,十齿花种群和其它乔木种群之间的联
结性较显著 ,说明十齿花和其群落中多数优势种之
间的生态习性和对环境的需求具有较大的一致性。
其中 ,种对 1-2(十齿花 -马樱杜鹃)的联结性在 0.01
的水平上达到极显著水平 ,种对 1-3(十齿花-杉
181林长松等:珍稀植物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木)、1-5(十齿花 -露珠杜鹃)之间的联结性在 0.05
的水平上达到联结性显著 。玉舍森林公园十齿花群
落由于人为活动频繁 ,部分样地在较大程度上出现
少数人工优势种群 ,如杉木 、柳杉 、华山松等 ,这些种
群与十齿花 、漆树 、四照花等形成显著的正联结 ,说
明它们之间对生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与适应并
相互依存。但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强烈 ,这些样地的
群落通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总的种对数中 ,呈极
显著和显著关联的种对数所占比率较低 ,总体上呈
现负联结趋势。这说明玉舍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仍
然处于不断的发展演替过程之中。
2.3 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
由于 X2检验只能得出种间联结性显著与否的
结论 ,它并不能体现种对间联结性的大小 ,有一些种
对经 X2检验不显著 ,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不存在
联结性 ,只不过是经 X2检验达不到显著性水平而
已 。而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则能体现那些由
X2检验认为不显著的种对间联结性的大小(郭志华
和卓正大 , 1997)。因此 ,在 X2检验的基础上 ,进一
步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对物种间联结性
进行测定 ,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十齿花群落
190个种对的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测定和分
析统计结果见图 2、图 3和表 3。
PC值为 0到 1的无中心指数 ,其大小能较准确
地反应物种间正联结程度的强弱 ,即PC值越接近
图 2 十齿花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半矩
阵图
Fig.2 Semi-matrixdiagramforpercentageco-occurrence
ofmaintreepopulationsinD.sinicuscommunity
图 3 十齿花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种间联结系数半矩阵
Fig.3  Semi-matrixdiagram forassociationcoefficient
(AC)ofmaintreepopulationsinD.sinicuscommunity
于 1,表明 2物种间的正联结程度越高 ,反之则越
低。从图 2和表 3可见 ,十齿花群落主要乔木 190
个种对间的共同出现百分率检测结果 , PC值≥0.25
的种对有 30个 ,所占比例为 15.79%,其中种对 2-8
(马樱杜鹃 -槲栎)和 7-8(野茉莉-槲栎)的 PC值分
别为 0.75和 0.6,关联程度最高;经 PC值测定 ,相
互间无关联的种对有 47个(PC=0),即这 47个种
对在 50个样方中从未同时出现 , 所占比例为
24.74%;关联度介于 0和 0.25之间的种对有 113
个 ,所占比例为 59.47%。与十齿花种群联结性程
度较高的种群有山矾 、木姜子 、华山松 、四照花等 。
从图 3和表 4可见 , ︱AC︱≥0.3的显著关联
的种对有 75个 ,占总种对数的 39.47%,比 X2检测
和 PC检测的显著正关联的种对数多 ,尤其是显著
负关联的种对较为明显 ,其中正关联的只有 16个种
对 ,负关联的有 59个种对 。AC≥0.6的正关联种对
表 4 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 PC和 AC检验与 X2检测
比较分析
Tab.4 Analysisofassociationcoefficient(AC)andper-
centageco-occurrence(PC)withX2-test
检测指标
显著关联的种对数
正关联 负关联
不显著关联的种对数
正关联 负关联
无关联的种对数
X2 24 0 94 67 5
PC 29 1 82 31 47
AC 16 59 90 21 4
PC显著关联:PC≥0.25,不显著关联:0AC显著关联:︱AC︱≥ 0.3, 不显著关联:︱AC︱<0.3, 无关联:
AC=0。
182                           生态学杂志 第 27卷 第 2期 
有 5对 ,即种对 2-8(马樱杜鹃-槲栎)、5 -8(露珠
杜鹃-槲栎)、7-8(野茉莉-槲栎)、12-14(四照花-
郁李)和 14-16(郁李-盐肤木);AC≤-0.6的种对
多达 51个 ,其中有 47个种对由于 a=0 ,其共同出
现百分率 PC值为 0,显示种间相互独立 。可见 ,通
过关联系数 AC值测定 ,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那些
关联度较高但经 X2检测和 PC检测为关联不显著
的种对 ,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夸大了种间的负的联结
性程度;经 AC值测定 ,相互间无关联的种对有 4个
(AC=0), 分别是种对 11 -15(华山松-楤木)、
16-18(盐肤木-吴茱萸)、16-19(盐肤木-灯台树)
和 18-20(吴茱萸 -藏刺榛)。这和十齿花群落中的
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群落中盐肤木 、吴茱萸 、藏刺榛 、
灯台树等种群的种间独立性强 。
  综合比较 PC、AC测定与 X2检验结果 ,对十齿
花群落主要乔木种群之间联结性关系总体上反映了
大致相同的结果 ,但不同的测定方法针对性有所差
别 。X2统计度量值由于有明确的指标(3.841≤X2
<6.635 或 0.01 P≤0.01),能比较准确客观地表现种间联结性 ,但
X2检验只是对种间联结性给出了一个概括性的结
论;PC值和 AC值虽能反映种间联结性的相对强
弱 ,但对联结性强弱的等级划分缺少统一的标准 ,并
且在物种出现次数较少 ,特别是当 a=0时 , PC值和
AC值均会夸大物种间的联结性 ,甚至会得出不同的
结论。 PC值由于忽视了 d值的作用 , a值较小时 ,
无形中夸大了 a、b、c值在联结性测定中的作用 。就
AC值而言 ,由于计算公式中分子为(ad-bc),当所
研究群落中物种数目较多 ,而调查样方面积较小时 ,
则仅能体现较少的物种数 ,一方面会人为地减小了
b值或 c值;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 d值 ,从而会导致
AC值正值偏高 (张思玉 , 2001)。因此 ,以 X2检验
为基础测定物种之间联结性的显著性 ,结合共同出
现百分率 PC和联结系数 AC来测定物种间的关联
度 ,能够得出比较全面和更为准确的结论 。
3 结 语
采用取样统计单元面积分别为 50、100和 250
m2的 3种情况对十齿花群落 20个主要乔木种群进
行 X2检测 ,并通过统计量 W来检验 VR值的偏离程
度 ,测定结果表明 , 20个主要乔木种群间在 3种面
积取样方法上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
前人的研究表明 ,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种
间联结性测定的取样面积以 50 ~ 100 m2为宜 ,取样
数目以 30 ~ 50个为宜(彭少麟和王伯荪 , 1985)。
在中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的种间联结性研究中 , 100
m2大小的样方更能准确全面地体现优势种群的种
间联结性及其整个群落的特征 (郭志华和卓正大 ,
1997;欧祖兰等 , 2002)。本研究对象为中亚热带高
海拔山地常绿 、落叶混交林 ,经 3个取样面积进行比
较 ,结果认为样方面积为 100 m2 ,比之取样面积为
50和 250 m2更为合适 ,从而进一步验证和推广了
前人的研究结果。
X2检验显示 ,在 190个种对中 ,有 24个种对之
间的联结性达到显著水平(X2≥3.841),而且全为
正关联 ,占总种对数的 12.63%,其中有 10个种对
联结性达到极显著水平(X2≥6.635),占总种对数
的 5.26%,有 5个种对表现为完全独立 。共同出现
百分率测度表明 , PC值≥0.25的种对有 30个 ,所
占比例为 15.79%;相互间无关联的种对高达 47
个 ,所占比例为 24.74%。而经 AC值检验反映出显
著关联的种对有 75个 ,占总种对数的 39.47%,比
X2检测和 PC检测的显著正关联的种对数多 ,尤其
是显著负关联的种对较为明显 ,其中显著正关联
(AC≥0.3)的有 16个种对 , 显著负关联 (AC≤
-0.3)的有 59个种对 ,相互间无关联的种对有 4
个。可见 ,以 X2检验为基础测定物种之间联结性的
显著性 ,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 PC和联结系数 AC来
测定和分析物种间的关联度 ,能够得出比较全面和
更为准确的结论。
十齿花种群和其它乔木种群之间的联结性较显
著 ,而且多数为正联结。这是由于十齿花和其群落
中多数优势种之间的生态习性和对环境的需求具有
较大的一致性 。但在总的种对数中 ,呈极显著和显
著关联的种对数所占比率很低 ,总体上呈现负联结
趋势 。表明玉舍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仍然处在发展
演替过程之中 。
参考文献
杜道林 , 刘玉成 , 李 睿.1995.缙云山亚热带栲树林优势
种群间联结性研究.植物生态学报 , 19(2):149-157.
傅立国 , 陈潭清 , 郎楷永 , 等.2001.中国高等植物.青海:
青岛出版社.
183林长松等:珍稀植物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傅立国.1991.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北京:
科学出版社.
郭志华 , 卓正大.1997.庐山常绿阔叶 、落叶阔叶混交林乔
木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植物生态学报 , 21(5):424-
432.
李先琨 , 黄玉清 , 苏宗明.1999.南方红豆杉群落主要树木
种群间联结关系初步研究.生态学杂志 , 18(3):10-
14.
林长松 , 左经会 , 廖 雯.2007.玉舍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
学特征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 35(19):5760-5762,
5821.
林长松 , 左经会 , 田应洲 , 等.2005.玉舍森林公园猕猴桃
属植物多样性研究.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7
(4):1-5.
刘建生 , 诚静容.1989.十齿花属木材的比较解剖研究.四
川林业科技 , 10(2):9-13.
刘建生 , 诚静容.1991.十齿花属分类地位的研究.武汉植
物学研究 , 9(1):29-39.
欧祖兰 , 李先琨 , 苏宗明 , 等.2002.元宝山冷杉群落主要
树木种群间联结关系的研究.生态学杂志 , 21(1):14
-18.
彭少麟 , 王伯荪.1985.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间联结测定
技术研究.Ⅱ.样地技术.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
究(第 3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奇文清 , 高信曾.1994.10种卫矛科植物次生韧皮部的比较
解剖.植物学报 , 36(10):779-784.
王伯荪 , 彭少麟.1985.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间联结测定
技术研究.Ⅰ .种间联结测式的探讨与修正.植物生态
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9(4):274-285.
王伯荪.1987.植物群落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闫美芳 , 上官铁梁 , 张金屯 , 等.2006.五台山蓝花棘豆群
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分析.生态学杂志 , 25(4):354
-358.
张金屯.2004.数量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张思玉.2001.桫椤群落内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应
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7(4):335-339.
张新英 , 高信曾.1995.十齿花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
解剖学研究.植物学报 , 37(7):534-538.
DaleMRT, JohnEA, BlundonDJ.1991.Contactsamplingfor
thedetectionofinterspecificassociation:Acomparisonin
twovegetationtypes.JournalofEcology, 79:781-792.
DongK, ZhongXH, LiuSZ.2007.Quantitativeassessmenton
endangermentdegreeofrareanimalandplantspeciesin
Tibet, China.WuhanUniversityJournalofNaturalSci-
ences, 12:684-688.
TurkingtonR, HarperJL, JongPDF, etal.1985.Areanalysis
ofinterspecificassociationinanoldpasture.Journalof
Ecology, 73:123-131.
作者简介 林长松 ,男 , 1969年生 ,博士生 , 副教授。主要从
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质能源研究 , 发表论文 25篇。 E-mail:
changsonglin@126.com
责任编辑 王 伟
184                           生态学杂志 第 27卷 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