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全 文 :2. 0 mg /L,最佳生根培养基 1 /2MS + IAA 0. 3 mg /L
+ IBA 0. 5 mg /L,避免了经过愈伤组织脱分化诱导
出不定芽过程所引起的不良变异,可保持材料的遗
传稳定性,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降低了成本,推广
应用性强。
参 考 文 献
[1]王文翠,但忠,木万福,等.罗勒的适应性研究及开发价
值[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2,2(1) :21-24.
[2]吴征镒,李锡文.中国植物志[M].第 66 卷.北京: 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7:267.
[3]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7:1354.
[4]韩晓光,袁平芳.柠檬罗勒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
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6:90-91.
[5]邓明华,文锦芬,赵凯,等.罗勒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
的建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5) :658-662.
[6]张福平,魏玲玲. IAA 等对紫罗勒种子发芽及幼苗的影
响[J].种子,2007,26(10) :94-97.
[7]杨文钮. 植物化控[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8]王金祥,李玲,潘瑞炽. 高等植物中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及其调控[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1) :1-8.
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杜士明1,2,孙荣进2,张文明3* ,杜 婷2,叶 方2,王 刚2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和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
市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3.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湖北 房县 442000)
摘要 目的:探讨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种子休眠的原因以及提高其发芽率的方法。方法:徒手切片法观察竹
叶柴胡种子特征,采用 40 ℃温水浸种和 1% KMnO4 浸种的方法来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考察了温度和培养介质对
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40 ℃温水浸种能使竹叶柴胡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 64. 8%;发芽介质对竹叶柴胡种子无
显著性的影响,但是 30 ℃及以上的萌发温度使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结论:种子中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和胚后熟是
影响竹叶柴胡种子发芽率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竹叶柴胡;种子;发芽率
中图分类号:R282.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3)05-0705-03
收稿日期:2012-12-17
基金项目:科技部 2010 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C26214204534)
作者简介:杜士明(1964-) ,男,在读博士研究生,主任药师,研究方向: 中药资源及其品质评价;Tel:0719-8801163,E-mail:dsmch@ sina.
com。
* 通讯作者:张文明,Tel:13477986222。
竹叶柴胡 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 ex DC.
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及全草。
生于海拔 700 ~ 2 500 m的山坡草地或林下,主要分
布于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性苦、
寒,具有散风退热、疏肝解郁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感
冒发热、胸胁胀痛、疟疾、脱肛、子宫下垂、月经不调
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考察了鄂西北地区的柴胡资
源及分布主要为竹叶柴胡〔1〕。竹叶柴胡作为鄂西
北地区商品柴胡的主要品种,被四川、贵州、云南、湖
南等地方中药材标准所收载,是常用中药柴胡的三
大来源之一。因此研究竹叶竹叶柴胡种子休眠特
性,对竹叶柴胡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 GAP
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仪器
1. 1 材料 竹叶柴胡种子为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
片有限公司 2011 年 9 月中旬于种植基地采集,经湖
北中医药大学陈科力教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竹叶柴
胡 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 ex DC.的种子( 室内
常温阴干后牛皮纸袋常温保存) ; 北柴胡种子购买
于山西运城,经陈科力教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北柴
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的种子; 白菜种子( 济南
睿袤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普通滤纸,高锰酸钾
(AR) ,培养皿(10 cm ×1. 5 cm)。
1. 2 仪器 天平( 上海精密仪器FA-2004) ,光照培
养箱( 上海博迅实业公司SPX250I-G) ,CFY-Ⅱ风选
净度仪( 浙江托普有限公司)。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507·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6 卷第 5 期 2013 年 5 月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3.05.007
2. 1 种子形态特征观测 本实验研究用种子使用
前先用净度风选仪除去空壳种子。借助放大镜观察
柴胡种子形态,徒手切片观察种子横切面;游标卡尺
测定柴胡种子的大小; 用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测定
种子千粒重(n = 3)。种子形态特征: 种子长椭圆
形,部分微弯曲,长 2. 5 ~ 3. 5 mm,宽 1. 0 ~ 1. 5 mm,
棕褐色,棱狭翼状,5 条,每棱槽中油管 3 个,合生面
4 ~ 6 个,棱线内偶有油管 1 个,总油管数 15 ~ 24
个。种子千粒重为 1. 232 g。
2. 2 萌发抑制物质实验
2. 2. 1 方法〔2〕:准确称取手工剥取的竹叶柴胡种
皮 2. 0 g,加 80%甲醇研磨,4 ℃密封浸提 48 h,其间
振荡 5 次,每次 1 min,过滤,35 ℃减压浓缩至无醇
味,纯净水定容至 40 mL,分别稀释为原提取液的
10%、20%、30%、100%,以纯净水为对照。分别用
纯净水和上述不同浓度浸提液浸泡白菜种子 2 h
后,置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水分适量,光照培养箱
25 ℃全光照培养,每个处理平行 4 组,每组 100 粒,
统计发芽率和萌发势。结果见表 1。
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
参试种子总数
× 100%
萌发势(%)=发芽后内正常发芽种子数
参试种子总数
× 100%
表 1 竹叶柴胡种皮不同浓度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萌发势的影响(x- ± s,%)
发芽指标
浸提液的浓度
0% 10% 20% 30% 100%
萌发势 82. 0 ± 4. 2 53. 3 ± 5. 8 63. 0 ± 10. 3 64. 0 ± 6. 9 58. 0 ± 12. 2
发芽率 84. 7 ± 2. 0 60. 0 ± 8. 7 64. 0 ± 8. 0 66. 7 ± 6. 4 60. 0 ± 14. 0
2. 2. 2 结果: 不同浓度竹叶柴胡种皮浸提液处理
的白菜种子发芽率、萌发势与对照差异显著,且随浓
度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表明竹叶柴胡种皮中存
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
2. 3 萌发实验
2. 3. 1 温度和不同培养床材料对竹叶柴胡种子发
芽率的影响:将40 ℃温水浸种 12 h 后的竹叶柴胡
种子置入光照培养箱,恒温培养,温度分别为 15、
20、25、30 ℃,分别用蛭石、湿沙、滤纸、海绵等 4 种
培养床( 蛭石和沙子的直径为0. 05 ~ 0. 8 mm,海绵
厚0. 5 cm)。每培养床材料设平行 4 组,每组 50 粒
种子。以胚根长出 1 mm为发芽标准。结果见表 2。
表 2 不同发芽介质和温度对竹叶柴胡种子发芽率的影响(x- ± s)
温度 / ℃
不同培养床的发芽率 /%
湿沙 蛭石 海绵 滤纸
15 67. 3 ± 6. 1 64. 3 ± 4. 67 46. 7 ± 12. 2 68. 0 ± 6. 9
20 66. 7 ± 5. 1 68. 0 ± 11. 6 68. 0 ± 6. 0 70. 0 ± 4. 0
25 54. 7 ± 7. 1 46. 7 ± 4. 0a 58. 7 ± 2. 3 61. 3 ± 8. 3
30 31. 7 ± 10. 1a 22. 7 ± 4. 0a 21. 3 ± 12. 2a 28. 7 ± 9. 2a
注:“a”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
表 3 不同处理对 2 种柴胡种子发芽率和萌发势的影响(x- ± s)
不同处理
20 ℃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
北柴胡发芽率 北柴胡萌发势 竹叶柴胡发芽率 竹叶柴胡萌发势
空白 58. 5 ± 5. 7 14. 3 ± 9. 67 48. 5 ± 8. 7 7. 5 ± 6. 9
40 ℃温水浸种 73. 5 ± 2. 1a 18. 0 ± 11. 6 64. 8 ± 6. 8a 9. 5 ± 14. 3
1%KMnO4 浸种 64. 5 ± 7. 3 16. 7 ± 9. 0 53. 5 ± 6. 1 11. 3 ± 9. 3
注:“a”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
表 2 表明,在培养床材料以滤纸最优,采用
SPSS 11. 0 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温度相同时,不同培
养床的发芽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 05) ; 在相同培
养床不同温度的最小显著差异法(LSD) 比较的结果
表明,15、20、25 ℃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
但三者与 30 ℃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
2. 3. 2 不同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参考文献〔3,4〕将
2 种柴胡种子分别采用 40 ℃温水浸种( 种子∶水 = 1
∶ 2)、1%KMnO4 浸种( 种子∶ 1% KMnO4 = 1∶ 2)12 h,
用水漂洗至无色,备用。将处理的种子分别放入铺
有滤纸的培养皿,置 20 ℃光照培养箱全光照培养
30 d,平行 4 组,每组 100 粒。以胚根长出 1 mm 为
发芽标准,观察 35 d,计算发芽率和萌发势。数据采
用 SPSS 11. 0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3。
·607·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6 卷第 5 期 2013 年 5 月
由表 3 可知,40 ℃温水浸种能够显著提高竹叶
柴胡和北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可达64. 8%和
73. 5%,对发芽势无显著性影响(P > 0. 05)。
3 讨论
3. 1 竹叶柴胡种子休眠特性的探讨 竹叶柴胡种
子的研究目前处于野生转家种阶段,本研究表明竹
叶柴胡的发芽率能够达到 64. 8%,种子中含有发芽
抑制物质和胚后熟是影响种子发芽率的重要原因。
实验前虽然将采集的竹叶柴胡种子用净度风选仪清
选空壳,但是种子中仍然有 10% ~ 20%的未成熟种
子,这与北柴胡和三岛柴胡的研究结果是一致
的〔5,6〕。发芽抑制物质和胚后熟是影响竹叶柴胡种
植的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 2 不同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本实验参考
文献采用了多种方法提高竹叶柴胡种子的发芽率,
以 40 ℃温水浸种效果较好,且便于实际生产应用。
1%KMnO4 浸种也能提升竹叶柴胡和北柴胡的发芽
率,但是在发芽试验后期发现 KMnO4 的强氧化性虽
然克服了种子发芽的机械阻力,同时也损伤了种子
的胚,出现了部分畸形苗和死苗。所以 KMnO4 浸种
处理还有待于探讨。温度对竹叶柴胡的萌发具有显
著地影响,30 ℃及以上的温度使种子发芽率显著降
低,发芽介质对竹叶柴胡的种子无显著性的影响。
3. 3 培养条件的选择 本实验以人工光照培养箱
模拟自然环境,结果是否与大田播种一致还需要进
一步深入研究。培养条件中,水分是影响种子发芽
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水分的量应该控制为滤
纸湿润有光泽,但是培养血倾斜成 80° ~ 90°又不能
有水流出为宜,过干和过湿都会影响种子发芽率。
参 考 文 献
[1]杜士明,叶方,杨光义,等.鄂西北地区柴胡资源调查研
究[J].中药材,2012,35(6) :866-869.
[2]王小平,王九龄. 白皮松种子内含物的提取、分离及生
物测定[J].种子,1998,17(5) :19-22.
[3]郝建平,徐笑飞,杨东方,等.北柴胡快速繁殖及种子萌
发条件研究[J].中草药,2008,39(5) :752-756.
[4]胡继鹰,张正磷,何德刚. 柴胡种子处理对发芽及生长
的影响[J].中药材,2004,27(8) :553-557.
[5]陈莹,蔡霞,胡正海,等.北柴胡胚和胚乳的发育及对其
种子萌发的影响[J].植物研究,2008,28(1) :14-16.
[6]魏建和,李昆同,程惠珍,等.种子成熟度及种皮对北柴
胡和三岛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03,28(7) :614-617.
·动物药研究·
美洲大蠊提取物含药血清体外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李春艳,陈衍杰,李树楠,刘光明,赖 泳*
(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药理教研室,云南 大理671000)
收稿日期:2012-10-08
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产业创新工程项目(2008IF012)
作者简介:李春艳(1983-) ,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中医药药效学研究;Tel:0872-2257412,E-mail:lcyyanyan@ 126. com。
* 通讯作者:赖泳,Tel:0872-2257412,E-mail:laiyong8879@ yahoo. com. cn。
摘要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制备美洲大蠊提取物含药
血清,MTT法观察美洲大蠊提取物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 检测培养上清中
TGF-β1、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24、48、72 h美洲大蠊提取物Ⅰ( 水提物)、Ⅱ( 乙醇提取物) 含药血清(15%) 对肝
星状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 0. 05) ;美洲大蠊提取物Ⅰ、Ⅱ含药血清在 24 、48 h能减少Ⅰ型胶原的生成,但无统计
学差异(P 0. 05) ;24 h美洲大蠊提取物Ⅰ含药血清 15%、9%、5. 4%均能减少 TGF-β1 的生成(P ! 0. 05) ,48 h
时,只有 15%含药血清能减少 TGF-β1 的生成(P ! 0. 05) ,美洲大蠊提取物Ⅱ含药血清在 24、48 h 时未显著减少
TGF-β1 的生成(P 0. 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含药血清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
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减少 TGF-β1 的生成。
关键词 美洲大蠊;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3)05-0707-05
·707·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6 卷第 5 期 2013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