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癌变 .畸变 · 突变 1 9 9 0年第 2卷第 盛期
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的毒理学评价
蔡 东联 印木泉 毕 洁 陈耀富 王 静 邹 影带
第二军医大学特殊毒理学教研室 , 上海
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是由华东化
工学院化学制药教研室从野胡萝 卜籽中提取
的挥发油 , 为浅黄色油状液体 , 比重 0 . 91 ;
小鼠经 口 DL 5 o 为 2 2 . 3 5m l / k g 。
本研究按照有关规定 1 , 对其毒理学效
应进行评价 。 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
1
. 急性毒性试验
经预试验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 碳 氢 部 位
S 0 0 0m g / k g 时没有引起小鼠死亡 。 按有关规
定作限度试验 川 , 昆明种小 鼠 20 只 , 雌 雄
各半 , 体 重 分 别 为 21 . 1 土 0 . 79 和 20 . 4 土
0
.
5 9 ; 以 s o o om g / k g 皮下注射 , l 次给药 ;
在其后的10 天中 , 无 1只小鼠死亡 , 也未见
任何中毒症状 , 体重增加 (表 1) 实验 结 , 束
时体重分别为雌性 24 . 7 士 1 . 19 , 雄性 24 . 3 土
0
.
89
。 内脏各脏器也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 。
故该测试物小鼠皮下 注 射 I D 50 > 5 0 0 0m g /
k g
, 为基本无毒化学物 。
表 1 野胡萝博籽挥发油碳氮部位对小鼠急性毒性休重变化
组 别 动物数
(只 )
药物剂量
( m g / k g )
体 重
给药前
( X 士 S D , 9 )
给药第 1 0 天
野胡萝 卜籽挥
发油 碳氢部位
雄性组
雌性组
1 0
1 0
5 0 0 0
50 00
2 0
。盛 二 0 -
2 1
。
1 二 0 -
2盛。 3 二 O。 8
2盛。 7 = 1。 1
2
. 致突变试验
2
.
1
.
A m es 试验 : 测试菌株用 鼠 伤寒
沙门氏菌 TA 9 7 , T A g s , T A z o o和 T A l o Z ,
采用标准平板掺入法 阁 , 实验在 土 s9 的条件
下进行 , 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的试验
浓度分别为 5 0 0 0 , 1 0 0 0 , 5 0 0 , 2 0 0 和 5 0协g /
皿 , 阴性 对 照 用 双 蒸水 , 溶剂 对 照 用
D M os
, 阳性对照 一 9S 用敌克松 5 0协g /皿 ,
+ 5 9时T A 9 7 , T A 9 8 和 T A 1 0 0用 2 一 A下 0卜g
/皿 , T A 10 2用 1 . 8 一 2 经基意醒 30 林g /皿 。 在
37 ℃培养 48 小时 1计数回变菌落数 , 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在 50 ~ 5 0 郎 g /皿 时诱
发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的倍数均未超过
2 , 各测试菌株的自发回复数均在正常范 围
内 (表 2) , 阳性物的回变菌落数均超过阴性
对照的2 倍 。 故可认为该测试物 A m se 试验
结果阴性 。
2
.
2
. 微核试验 1’l : 昆明种小鼠 5 0 只 ,
体重 20 . 9 士 1 . 19 , 雌雄各半 , 按体重随机分
成 5组 , 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设 1/ 2 ,
i / 5和 1 / 10 L D 5 0 组 , 即分别为 2 5 0 0 , 1 0 0 0
和 5 0 m g / k g ; 阴性对照用生理盐冰 , 阳性
对照环磷酞胺 10 mg / k g 。 除阳性组为 腹 腔
注射外 , 其余各组均为皮 下 注 射 , 1 次给
药 。 于给药 24 小时后处死动物 , 取骨髓 制
· 江苏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毒理室 , 南京
`
5 5
.
表 2 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碳氮部位对 T A s了、 T A s a 、 T A l o o 和 T A l o Z 的致突变性
剂 量卜茗 /皿
T A 9 7 T A 1 0 0 T A 10 2
一 5 9 + 5 9
T A 9 8
一 5 9 + 5 9 一 59 + 5 9
挥发油
5 0 0 0
1 00 0
5 0 0
10 0
5 0
溶剂对照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1 12士 15
1 3 0士 10
9 6士 7
10 3士 1 6
1 0 3士 1 2
1 10士 12
4 3 3士 3 1
1 1 1士 1生
1 5 8士 2 1
1 2 5士 1 5
1 5 8士 16
1 5 1士 1 7
1 5 7士 12
1 9 9士 2 6
8 7 6士 2 4 2
16 2士 2 7
3 3士 6
3 1士 7
3 6士 5
39士 1 5
4 1士 16
2 6士 5
9 2 9士 6 6
3 2士 6
6 2士 5
5 2士 9
4 8士 9
6 3士 7
8 2士 1 7
5 6士 5
8 5 8士 1 74
生 3士 9
1 9 0士 1 9
15盛士 2 3
1盛6士 18
1 4 9土 1 2
1 7 7士 2 6
1 5 4士 1 8
9 5 5士盛8
15 3士 16
2 0 2士 18
2 2 3士 2 5
1 9 9士 2 2
1 8 7士 2 3
2 2 0士 2 1
2 3 0士 3 1
8 0 3士 2 1 7
1 7 6士 2 1
2 1 6士 2 6
2 0 6士 1 3
2 1 7士 3 3
2 17士 1 1
2 32士 10
2 1 3士 32
9达2士 18 4
2 0 0士 2 5
2 75士 2 0
2 9 1士 1 7
3 0么土 34
8 0 2士 1 8
2 5 8士 3 0
2 9 5士 2 9
8 0 9士 1 8 7
2 4 9士 2 3
. 巴 , 二泊 . , 〔 二, 二二 , 记巴已 . , , 巴 , 二 . . 里 巴 二一洲 . . . . . . . 曰 . .一 .一目 . 侧 . . . . . . . . . . . . . . 比 . . . . 曰 .片 ; 每只小 鼠镜检 10 0 个 嗜 多 染 红 细 胞( P C )E 中含微核的 P C E 数 , 并同时检查 正
染红细胞 (N C E )数 。 结果是野胡萝 卜籽挥发
油碳氢部 位 5 0 ~ 2 5 0 0 m g压 g 对小鼠 骨髓
P C E 诱发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
异 , 未显示出使微核率增高的效 应 (表 3) 。
并且 P C E /N C E 此值均 > 0 . 1 , 表明该受试
物在此剂量范围内 , 未显出细胞毒性效应 。
而阳性对照组的微核率显著升高 , 与阴性对
照有显著性 (P < 0 . 0 0 1) 。
表 3 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碳氮部位对小民嘴多染红细胞的微核效应
欲 . . , . , 刁 门. . . ` , . .
- 一~ ~一- , . . . . . . . . . . . . . . . . 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之一 .一 J . . . . . . . . . . . . .一一 二~一 ` , , 一 . . . . . . j . . . . . . . , . . . . . . 口. . . . . . .M N P C E 数和率组 别 动物数
(只 ) 性别
观察 P C E
数 (个 )
P CE / C RE
获) 数 率 ( X 士 SD , 编 ) 与
阴性组
相比 P值
1 。 6 0 士 0。 0 8
l
。
0 0士 0 。 6 3
00ùO只d山厅了乙街0597n曰
, .土,二雄雌
野 胡萝 卜籽挥
发油碳氢部位
1 / 2 L D弓O
到石
1八0
L D 5 0
L D弓O
阳性对照 6 雄
5 雌
阴性对照 5 雄
5 雌
5 0 0 0
5 0 0 0
5 0 0 0
5 0 0 0
5 0 0 0
5 0 0 0
5 0 0 0
5 0 0 0
5 0 0 0
5 0 00
1
。
00
0
。
89
0
。
9 4
0
。
9 3
0
。
9 1
0
。
9 4
1
。
4 8
3 2 3
4 5 2
1
。
6 0 士 0。 8 0
0
。
8 0 土 0。 4 4
1。 盛0 士 0。 5 1
0
。
8 0 士 0。 7 5
6盛。 6 0 士 1 0。 9 6
9 0
。
4 0 士 1 9。 8 0
0
。
4 0口5
0
。
7 513
0
.
8 6 0 7
0
。
9 9 9 5
1
。
0 0 0 0
1
。
0 0 0 0
< D
.
0 0 0 1
< 0
。
0 0 0 1
1
。
2 0 士 0 。 7生
1
。
2 0 士 0 。 0 6
2
.
3
. 染色体畸变试验 slI : 实验用 中 国
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 C H )L 作为测试细胞 , 在
土 s9 的条件下进行 。 。 先测定野胡萝 卜籽挥
发油碳氢部位对 C H L 的半数细胞生长抑制
浓度 ( I C 5 0 )为 4 6 0协g / m l 。 然后以 1 / 1 , 1 / 2
和 1/ 4 I C 5 o 为实验浓度 , 即分别为 4 6 0 , 2 30
和 1 1 5协g /而 ; 阴性对照用无水 乙醇 , 阳性对
照 一 5 9 用丝裂霉素 0 . 1卜g /m l , 十 s9 用环磷
酞胺 4 0协g /m l , 于加入样品后的 24 和4 8小时
收集细胞制片 。 镜检 1 0 个细胞 中 的染 色
体 , 观察其数 目和结构异常 , 计算畸变率。
结果表明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在 115 ·
.5 6
·
4 6 0协g /砚 浓度时对 CH L 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率与阴性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 结果为阴性 (表
4 和表 5) , 而阳性对照组显示出很高的畸变
率 ( P ( 0 . 0 0 1 ) , 产生断裂 、 环状 、 缺失 、 多
倍体 、 三幅体 、 四幅体等多种畸变类型 。
裹 4 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破妞部位对 C HL 细胞染色体的畸变效应
组 别 观 察细胞致
畸变细胞数
2 4 h 盛8五
琦 变 率 ( % )
2 4五 4 8 h
P 值 .
2 4 h 盛8 1
挥发油碳红部位
1 / 1 IC6 0 一 5 9
+ 5 9
1 2/ IC石0 一 5 9
+ 5 9
1八 IC 5 0 一 5 9
+ 5 9
阳性对照 一 59
+ s9
明性对照 一 59
+ 59
1
。
0
1
。
0
0
。
0
0
。
0
0
。
0
2
。
0
2 7
。
0
2 7
。
O
1
。
0
3
。
0
1
。
0 0 0
1
。
0 00
0
。
8 4 3
0
。
8 4 3
0
。
8 4 3
0
。科 6
< 0
。
0 0 1
< 0
。
0 0 1
0
。
8盛3
1
。
0 00
1
。
0 0 0
2 8
。
0 < 0
。
0 0 1
n甘
;
占ùj工ō00óO-
O曰
101Zt
占.
73
O曰2
10
·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表 5 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碳氮部位对 C HL 细胞染色体崎变的类型及数目
染 色 体 暗 变 的 类 型 及 数 目崎
组 别 日胞登
(个 )
观 察
细 数 断 裂
2 4五盛s h
缺 失
2盛五4 8 h
环 状
2 4 h4 8 h
三辐体
2盛h 4 8 h
四辐体
2 4 h 4 8 h
多倍体
2盛五盛8五
其 他
2 4 h 4 8 h
0一1上nU
0
,
o
11020
一口ù6k百4目.02.上ùQ曰5Où1口01
叼上
.曰一O一九UnU2一O曰上`82
10
挥发油碳氢部位
1八 IC 5 0 一 5 9
+ 5 9
1 /2 IC 5 0
一 5 9
+ 5 9
1八 I C的 一 59
+ 5 9
阴性 对照 一 5 9
+ 5 9
阳性对照 一 5 9
+ 5 9
3
. 致畸变试验
用体外胚胎细胞培养的方 法 .I[ , 取 S D
大鼠第 14 天的胚胎 , 分离中脑和趾芽细胞 ,
然后分别加入野胡萝籽 卜挥发油 碳 氢 部 位
1 50
,
1 0 0 和 5 0协g /血 , 阴性对照用生 理 盐
水 , 阳性对照用维生素A l协g /m l 。 在 37 ℃ ,
10 。%湿度的条件下培养5天后 , 固定染色 ,
计数细胞集落数 。 结果是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
碳氢部位在50 ~ 1 5 0林g /面 时未显示出对 s D
大鼠胚胎中脑和趾芽细胞有抑制分化的作用
(表16) 与阴性对 照 无 显 著 性 , I C 5 0 大 于
15 0“ g /心 , , 结果阴性 ; 而维生素A在 1协g
/m l 时即显示出抑制分化的作用 。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 , 可以认为野胡萝 卜
籽挥发油为基本无毒化学物 , 对原核生物未
显示致突变作用 , 对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体在
表 6 野胡萝 卜籽挥发油碳氮部位对 s。 大象胚胎细胞生长的影响戊土 sD )
胡 。 I, 剂 量
(卜g /口 I )
的051挥发 油高剂量
挥发 油中剂量
挥发油低剂量
阴性对 照*
阳性对同 .
细 胞 集 落 数 (个微团 / 皿 )
中 脑 细 胞 趾 芽 细 胞
16 6
。
0 士 15 。 1 2 0 2。 士 1 1。 7
1愁 . 2 士 12 。 4 2 0 8。 0 士 1 3。盛
16 8
。
0 士 1 3。 5 2 0 0 . 8 士 15 。 0
1 6委。 O土 2 3。 6 2 0 3 。 8 士 1 0。 0
7 9
。
6 士5 。 0 1 19 士 14 。 8
· 阴性对照生理 盐水 , 阳性对照维生素 A .
内和体外试验中均无染色体损伤的效应 , 故
无致突变性 , 对大鼠胚胎细胞也来见有致畸
变作用 。
参 考 文 献
中华人民 共和国 卫生 部 : 新 药 审 批 办 法 (附 件
为 ) 。 1 9 86 -
2
. 卫生部药政 乡 , 等 : 药政参 考 资 料 。 1 98 4 , (”
:
2 4
一
5 8
.
3
.
M a r o n D M a n d B N 人爪 e s . M u t a t R e s 19 8 3 ,
:
1 73
。
姿. H e d d l e J A , e t a l . M u t : t R e s i 9 8 3 , 12 3 · 6 1-
巧. P r e s t o n R J , e t 之 l . M u t a t R e s 19 3 1 ; 8 7 : i盛3 -
6
.
F
a u s t皿 a n E M . M u t a t R e : 1 9 8 8 , 2 05 : g哭 .
(上接第 6 1页 )
只有中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别 , 而高、 低剂
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别 。 T 染发剂高、 中剂量
组在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溶解 、 细胞核模糊不
清 , 无法计数 。 而低剂量组细胞 无 溶 解 现
象 , 其结果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别 。
讨论
本研究用动物细胞微核试验和植物细胞
微核试验对 4 种国产染发剂的致突变性进行
筛选 , 两种方法可 以相互印证 。
本文所筛选的四种国产染发剂无论是小
鼠骨髓 P C E 微核试验 , 还是蚕豆根尖细胞
微核试验都出现了阳性结果 。 骨髓 P C E 微
核试验 , 除 T 染发剂外 , 其余三种染 发 剂
高、 中剂量组都呈现阳性结果 , 低剂量组呈
阴性结果 。 T 染发剂只有中剂量组出现阳性
结果 , 高、 低剂量组都呈现阴性结果 , 这可
能是较高浓度的染发剂对细胞的分裂繁殖产
生抑制作用所造成 , 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
爆结果也可以看出高浓度染发剂抑制细胞生
长繁殖的作用 。 H 、 z 染发剂高浓度组都反
而呈现阴性结果 “ T 染发剂抑制作用更为明
显 , 细胞出现了溶解现象 , 以致高、 中剂量
组无法计数 。
国产染发剂致突变性研究国 内 有 些报
道 。 黄华等川人做了 三 种 国 产染 发 剂 的
A m se 试验 , 结果在有 5 9 存在下 , 对 T A 98
菌株显示致突变性 , 而且增加剂量出现抑菌
现象 。 刘奎等 s[J 人对某一国产染 发 剂 做 了
A m es 试验和内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都 出
现阳性结果 。 本文所做的 4 种国产染发剂小
鼠 P C E 微核试验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
结果与以上研究有一致性 。
参 考 文 献
1
. 陈光荣 , 等 。 蚕 豆 良尖细胞微核试验方法。
2
。 黄华 , 等 。 卫生毒理 学杂志 198 9 , 盛( 3) ,
3
。 刘奎 , 等 。 首 届环境毒理学术会议论文 汇编 。 19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