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夹有石细胞群的纤维环带 ,木质部发达 ,射线由 1列
细胞组成 ,其余细胞均木化 。粉末中有大量的石细
胞和纤维 ,有分支状非腺毛 ,导管多为螺纹 。综上 ,
香木菌桂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
定提供参考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臧德奎 , 向其柏 ,季春峰 .柊树品种分类研究 [ J] .南京
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9, 28(增刊):58.
[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 M] .
第 16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197.
收稿日期:2009-05-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2122)作者简介:周先礼(1969-),男,教授 ,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Tel:028-87600185, E-mail:xxbiochem@163.com。
·化学成分 ·
藏药髯花杜鹃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周先礼 1 ,赖永新 1 ,阿 萍2 ,吴奶珠 1 ,黄 帅 1
(1.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2.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 目的:对藏药髯花杜鹃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髯花杜鹃花的挥
发油 ,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 以面积归一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分离出 50个峰 ,鉴定了其中 47个化学成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97.44%。结论:髯花杜鹃花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为 N-乙酰-1, 2, 3, 4-四氢异喹啉(29.23%)、2-乙氧丙烷(12.47%)、3-甲基-6-叔丁基苯酚(10.83%)、3-甲基-5-苯基
异噻唑(6.38%)、二苯胺(4.20%)、N-乙基-1, 2, 3, 4-四氢萘胺(3.62%)、二十五烷(3.12%)、二十三烷(3.06%)
等。
关键词 髯花杜鹃花;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中图分类号:R284.1/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0)01-0050-04
StudyontheChemicalConstituentsintheVolatileOilsoftheFlowersof
TibetanMedicineRhododendronanthopogon
ZHOUXian-li1 , LAIYong-xin1 , APing2 , WUNai-zhu1 , HUANGShuai1
(1.ColegeofLifeScienceandEngineering, 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 Chengdu610031, China;2.TibetInstituteforFoodand
DurgControl, Lasa8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thevolatileoilsfromtheflowersofRhododendronanthopogonD.
Don.Methods:ThevolatileoilsfromtheflowersofRhododendronanthopogonD.Donwereextractedbywatersteamdistilationandits
chemicalconstituentswereseparatedandidentifiedbyGC-MS.Thecontentofeachconstituentwasdeterminedbyareanormalizetion
method.Results:Fiftypeakswereseparatedandfortysevencomponentswereidentified, whichconstitutedabout97.44% ofthetotal
essentialoils.Conclusions:ThemaincompoundsareN-acetyl-1, 2, 3, 4-tetrahydro-isoquinoline(29.23%), 2-Ethoxypropane
(12.47%), 3-Methyl-6-tert-butylphenol(10.83%), 3-Methyl-5-phenyl-isothiazole(6.38%), Diphenylamine(4.20%), N-ethyl-1,
2, 3, 4-tetrahydro-naphthalenamine(3.62%), Pentacosane(3.12%)andTricosane(3.06%).
Keywords FlowersofRhododendronanthopogonD.Don;Volatileoil;GC-MS
髯花杜鹃(RhododendronanthopogonD.Don)为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 ,是藏药塔勒嘎保的原植物
之一 ,产于西藏西部 ,生长于海拔 3 000 ~ 4 900m的
山坡灌丛中 ,有时与高山桧柏混生 ,分布于克什米尔
地区 、尼泊尔 、不丹 、锡金及印度北部 。塔勒嘎保性
寒 ,味苦 、涩;清热消炎 、止咳平喘;外用消炎散
肿〔1〕。有关髯花杜鹃花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尚未
见研究报道。本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 ,同
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分离并鉴定其
挥发性化学成分 ,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
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藏药髯花杜鹃花奠定了基础 。
·50·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1期 2010年 1月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10.01.010
1 仪器和材料
HP-6890/5973型 GC-MS联用仪(美国惠普公
司)。实验用髯花杜鹃花于 2006年 6月采自西藏 ,
由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格桑索朗副主任药师
鉴定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髯花杜鹃(Rhododen-
dronanthopogonD.Don)的干燥花。
2 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的提取 取干燥的髯花杜鹃花适量 ,
粉碎后置圆底烧瓶中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5 h,
蒸馏液用无水乙醚萃取 ,所得到的挥发油溶液用无
水硫酸钠脱水 ,放置过夜 ,得到具有特殊香气的澄清
黄色的油状液体 ,进行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
2.2 气相色谱及质谱条件 色谱柱为 HP-1石英
毛细管柱(50m×0.25mm×0.25 μm),程序升温:
从 60 ℃开始 , 以 10 ℃/min升到 140 ℃,再以 16
℃/min升到 220℃,最后以 4 ℃/min升到 300 ℃,
载气为 He,柱流量 1.2 mL/min。质谱条件:EI源;
电离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30 ℃,扫描范围:20
~ 450m/z,进样量:0.5 μL,分流比:50∶1。
2.3 分析鉴定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髯花杜鹃
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共分离出 50个组分 ,
经气相色谱处理机用面积归一化测定了各个组分的
相对百分含量 ,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做挥发
油的 GC-MS总离子流色谱检测(图 1),所得质谱图
经计算机质谱数据库检索 ,并按各峰的质谱裂片图
与文献资料核对 ,从而确定了髯花杜鹃花挥发油中
的 47个化合物 ,占总峰面积的 97.44%,分析鉴定
结果见表 1。
图 1 髯花杜鹃花挥发油总离子流图
表 1 髯花杜鹃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序号 保留时间/min 化合物 分子式 分子量 相对百分含量/%
1 3.72 甲苯 Toluene C7H8 92 0.29
2 4.07 2-乙氧丙烷 2-Ethoxypropane C5H12O 88 12.47
3 7.40 1-苯基乙醇 1-Phenylethanol C8H10O 122 0.23
4 8.27 苯乙醇 Phenethylalcohol C8H10O 122 0.95
5 8.97 2, 5-辛二烯 2, 5-Octadiene C8H14 110 0.88
6 9.21 紫丁香醛 Lilacaldehyde C10H16O2 168 0.31
7 9.82 莰烯 Camphene C10H16 136 0.35
8 9.93 吡咯-2, 5-二羧酸 Pyrrole-2, 5-dicarboxyacid C6H5NO4 155 0.17
9 10.09 β-月桂烯 β-Myrcene C10H16 136 0.42
10 10.32 吡咯-3, 4-二羟酸 Pyrrole-3, 4-dicarboxylicacid C6H5NO4 155 0.13
11 10.82 香叶醇 Geraniol C10H18O 154 0.45
12 13.94 反式石竹烯 Trans-caryophylene C15H24 204 1.06
13 14.04 香叶基丙酮 Geranylacetone C13H22O 194 0.17
·51·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1期 2010年 1月
续表
序号 保留时间/min 化合物 分子式 分子量 相对百分含量/%
14 14.26 香木兰烯 Aromadendrene C15H24 204 0.28
15 15.08 二苯骈呋喃 Diphenyleneoxide C12H8O 168 0.33
16 15.42 δ-杜松烯 δ-Cadinene C15H24 204 0.44
17 15.91 δ-橙花叔醇 δ-Nerolidol C15H26O 222 1.92
18 16.24 匙叶桉油烯醇 Spathulenol C15H24O 220 0.42
19 16.33 (-)-石竹烯氧化物 (-)-Caryophyleneoxide C15H24O 220 1.03
20 16.39 蓝桉醇 Globulol C15H26O 222 0.39
21 16.52 二苯胺 Diphenylamine (C6H5)2NH 169 4.20
22 16.77 3-甲基-6-叔丁基苯酚 3-Methyl-6-tert-butylphenol C11H16O 164 10.83
23 17.11 金刚烷 Adamantane C10H16 136 0.93
24 17.33 β-桉叶醇 β-Eudesmol C10H18O 154 0.38
25 17.41 1-乙炔基-2-甲基-1(E)-环十二烯1-Ethynyl-2-methyl-1(E)-cyclododecene C15H24 204 1.25
26 17.60 2, 5-二甲基-3-亚甲基 -1, 5-庚二烯
2, 5-Dimethyl-3-methylene-1, 5-heptadiene C10H16 136 0.88
27 18.61 1-十三烯 1-Tridecene C13H26 182 0.77
28 19.71 十八烷 Octadecane C18H38 254 0.32
29 20.20 植酮 6, 10, 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 C18H36O 268 1.28
30 20.69 环十四烷 Cyclotetradecane C14H28 196 0.25
31 20.99 3-甲基-5-苯基异噻唑
3-Methyl-5-phenyl-isothiazole C10H9NS 175 6.38
32 21.23 十九烷 Nonadecane C19H40 268 0.28
33 21.76 对二叔丁基苯 1, 4-Di-tert-butyl-benzene C14H22 190 0.37
34 22.11 十六酸 Hexadecanoicacid C16H32O2 256 1.52
35 22.31 N-乙基-1, 2, 3, 4-四氢萘胺N-ethyl-1, 2, 3, 4-tetrahydro-naphthalenamine C12H13N 171 3.62
36 22.72 二十烷 Eicosane C20H42 282 0.50
37 23.38 N-乙酰-1, 2, 3, 4-四氢异喹啉N-acetyl-1, 2, 3, 4-tetrahydro-isoquinoline C12H15NO 189 29.23
38 23.73 1-十六烯 1-Hexadecene C16H32 224 0.60
39 24.55 3-甲氧基-1-乙烯基环乙烯3-Methoxy-1-vinylcyclopentene C8H14O 126 0.60
40 25.61 三十六烷 Hexatriacontane C36H74 506 0.21
41 27.02 二十三烷 Tricosane C23H48 324 3.06
42 28.10 5-甲氧基-2, 3-二甲基吲哚
5-Methoxy-2, 3-dimethylindole C11H13NO 175 1.62
43 28.34 二十四烷 Tetracosane C24H50 338 0.48
44 29.67 二十五烷 Pentacosane C25H52 352 3.12
45 29.79 4-甲基-2, 6-二羟基喹啉4-Methyl-2, 6-dihydroxyquinoline C10H10NO2 176 1.34
46 31.96 二十烷 Eicosane C20H42 282 0.42
47 33.93 十九烷 Nonadecane C19H40 268 0.30
3 讨论
由结果可知 ,髯花杜鹃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
要包括杂环类 、烷烃类 、萜类 、芳香类 、醇类 、酮类 、醛
类和脂肪酸类等化合物 。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几种
·52·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1期 2010年 1月
化合物依次为:N-乙酰 -1 , 2, 3, 4-四氢异喹啉
(29.23%)、2-乙氧丙烷 (12.47%)、 3-甲基 -6-叔丁
基苯酚(10.83%)、3-甲基 -5-苯基异噻唑(6.38%)、
二苯胺 (4.20%)、 N-乙 基-1, 2 , 3, 4-四氢萘胺
(3.62%)、二十五烷(3.12%)、二十三烷(3.06%)。
研究发现 1, 2, 3, 4-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
抗真菌活性 ,是一类优良的抗真菌先导化合物 ,构效
分析认为该类化合物结构中苯环酚羟基与靶酶的氢
键结合区结合 , 2位 N上的侧链与靶酶的疏水区进
行疏水结合 〔3〕。 3-甲基-6-叔丁基苯酚是重要的中
间体 ,广泛应用于高档的抗氧剂 、橡胶助剂 、工程塑
料 、石油制品及包装制品 〔4〕。研究表明新型四氢萘
类化合物是一类全新结构类型 、与靶酶具有新的结
合方式的抗真菌化合物 ,对之进行深入研究 ,有望研
究开发出高效 、低毒的抗真菌药〔5〕。石竹烯有平喘
作用 ,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成分之一 ,对
皮肤炎症及消化系统溃疡也有较好的疗效;同时石
竹烯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 广泛应用于香料 、食品工
业 、药物合成中间体等领域 〔6〕。其它挥发油成分也
有丰富的药理作用 ,因此藏药髯花杜鹃花具有很好
的开发潜质。
致谢:GC-MS由中科院成都分院有机化学所张家琪老师测定。
参 考 文 献
[ 1] 杨永昌主编 .藏药志 [ 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1991:148-150.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S] .一部.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附录 XD.
[ 3] 朱驹 , 周有骏 ,吕加国 , 等.新型 1, 2, 3, 4-四氢异喹啉类
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 J] .第二军医大学学
报 , 2006, 27(12):1299-1300.
[ 4] 吕九琢 , 冯雷 ,徐亚贤 , 等 .3-甲基-6-叔丁基苯酚的合成
工艺 [ J] .精细化工 , 2003, 20(11):685-688.
[ 5] 姚斌 , 周有骏 ,朱驹 , 等.新型四氢萘类化合物合成及体
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 J] .化学学报 , 2007, 35(3):257-
264.
[ 6] 纳智 .三种黄皮属植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
生物质化学工程 , 2006, 40(2):19-22.
鱼眼草化学成分研究
朱少晖 1 ,张前军 1* ,陈 青1 ,周 拓 2 ,姚蓉君 1
(贵州大学 1.化学与化工学院;2.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 目的:对鱼眼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 利用波谱数据进行结
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 鉴定为:正十八烷酸(1)、豆甾-7, 22-
二烯-3-醇(2)、α-香树脂醇(3)、表木栓醇(4)、十八酸甲酯(5)、正四十三烷(6)。结论:化合物 1 ~ 6均为首次从该
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鱼眼草;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4.1/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0)01-0053-03
Studyon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Dichrocephalaintegrifolia
ZHUShao-hui1 , ZHANGQian-jun1 , CHENQing1 , ZHOUTuo2 , YAORong-jun1
(1.Co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2.ResearchandDevelopmentCenterofFineChemicals, GuizhouUniversity,
Guiyang55002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chemicalconstituentsofDichrocephalaintegrifolia(L.)O.Kuntze.Methods:Theconstituents
wereisolatedandpurifiedbysilicagelcolumnandSephadexLH-20 chromatography.Theirstructureswereelucidatedbyspectralanal-
ysisand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Results:Sixcompoundswereobtainedandidentifiedasstearicacid(1), stigmasta-7, 22-dien-3-
ol(2), α-amyrin(3), epifriedelanol(4), Methylstearate(5)andtritetracontane(6).Conclusion:Allthesecompoundsareob-
tainedfromthisplantforthefirsttime.
Keywords Dichrocephalaintegrifolia(L.)O.Kuntze;Chemicalconstituents
收稿日期:2009-05-20基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黔科合 J字 [ 2008] 2144)作者简介:朱少晖(1984-),男,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应用有机化学。*通讯作者:张前军 , E-mail:qianjunzhang@126.com。
·53·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1期 2010年 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