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花卉园艺·半月刊24
技 术
热带蕨类植物专题(八)
瘤蕨的栽培管理
□ 杨逢春
瘤蕨是一种热带地区常见的附生观赏蕨类植物,叶片下垂,羽片阔
大,孢子囊群独特,终年常绿,养护简单。
在自然环境中通常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
构成热带雨林中的垂直景观,人工引种
栽培时可盆栽或吊篮悬挂置于客厅、书
房观赏,也可以将植株绑缚在庭院中的
桩柱上进行垂直绿化,或成片种于假山、
林荫道或水池边进行点缀种植。
瘤蕨容易成活,恢复快,根状茎生长
迅速,分枝较多,无性繁殖系数较大。新
叶发生快且多,叶片整齐优美,是优良的
吊盆观赏和景观配置蕨类。
植物学性状
瘤蕨根状茎长而横走,
直径3~5mm,绿色,肉质。
疏被褐色鳞片。叶柄光滑
无毛,叶片通常羽状深裂,
革质,两面光滑无毛。孢子
囊群在裂片中脉两侧各一
行或不规则的多行,凹陷,
在叶表则有明显突起。
环境要求
温度 瘤蕨原产热带地区,是典型
的喜湿热环境的蕨类植物。瘤蕨成熟叶
片表皮具有较厚的角质层,低温时可进
行适当的缓冲调节,因此瘤蕨可适应较
大的温度幅度。但是瘤蕨的嫩叶几乎呈
玻璃体状,没有任何保护层,较低的温度
会抑制叶片细胞生长甚至影响到幼叶萌
发,瘤蕨生长适宜温度为18℃~32℃之
间。
湿度 瘤蕨相对耐旱,对环境湿度
要求不高,但为了保证植株的快速生长,
获得最多的繁殖体,应将相对湿度控制
在65%以上。室内栽培时需要保持空气
流通,调节湿度。
光照 由于瘤蕨叶片较厚,表皮角
质细胞发达,因此在强光照下可以抑制
水分的蒸腾。人工栽培时,为了保证叶片
的颜色整齐一致,应适当控制光照,可使
用黑色遮阳网,光照强度在800~1200lux
之间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栽培方法
自然情况下,瘤蕨通常附生在林中
树干上或岩石上。因此,人工栽培时,瘤
蕨对栽培基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为了
获得更好的生长,加快根茎伸长量与幼
叶萌发数量,提高繁殖系数,一般选用的
基质为碎陶片(蛭石)+腐殖土。在花盆
内先垫置1/2的碎陶片(蛭石),将植株
放置于碎陶片(蛭石)上,然后扶稳植株,
往盆内均匀添加疏松的腐殖土,厚度以
盖过根茎1~2cm为宜。为防止栽培基质
中携带病菌及有害虫卵,所有栽培基质
应在太阳下暴晒1~2天。
这种方法具有透气性、保水性好,植
物生长速度快的优点。缺点是每次喷淋
之后,土壤会往下渗落,因此每隔一段时
间就必须添加腐殖土,但是添加量不宜
太多,稍盖过横走茎即可。在植株生长稳
252009/06/15第12期
Technic
定后,植株的根状茎应部分裸露在空气
中,以保证根状茎能获得足够的氧。
繁殖
营养繁殖是瘤蕨最简易的繁殖方式,
根状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个月左右
即可进行切段繁殖,切段长度10cm左
右,一般应带有3~4片叶,为减少水分
蒸腾、促进不定芽的萌发和生长,应剪去
老叶。
长时间未进行分株的情况下,原植
株的横走茎会交错生长,不易梳理。此
时,用枝剪直接剪断成数片,每片另种一
盆。一般情况下,直径18cm的满盆植株
可分成4~6盆。
日常管理
瘤蕨对光照要求不是十分严格,遮
阴只是为了得到颜色鲜艳的叶片,提高
观赏价值。人工栽培的阴蔽度控制在
50%左右即可,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
补充蓝色光照,蕨类植物对于蓝光十分
敏感,增加蓝光光照可促进蕨类植物生
长,植株健壮。冬天气温较低时植株的生
长将会受到抑制,根状茎生长及幼叶萌
发都不能正常进行,此时应适当增加光
照,环境温度低于10℃时要求温室过冬。
湿度对于瘤蕨的正常生长影响不大,但
是在幼叶大量萌发的关键时期要随时喷
淋水雾,以保持相对较高的环境湿度,避
免幼叶失水萎蔫。
病虫害防治
瘤蕨病害较少,主要虫害是蜗牛及
福寿螺,对瘤蕨幼嫩叶片损害较大,有些
由于幼叶伸展初期没有表皮毛或鳞片保
护,受害较为严重。防治方法:选用的
栽培土壤以及烂树叶等用生石灰除虫,
清洁栽培场所周围的沟渠并施撒生石灰,
除掉杂草,以减少蜗牛的发生;人工捕
捉成贝和幼贝;撒施8%灭蜗灵颗粒剂或
10%多聚乙醛颗粒剂。
福寿螺喜湿热环境,食量极大,每年
3~11月繁殖量最大,主要危害成熟叶片
及幼嫩叶片。防治方法:人工捕捉成贝和
幼贝;8%灭蜗灵颗粒剂1.5~2kg,碾碎
后拌细土或饼屑5~7.5kg,在温暖且土
表干燥的傍晚撒于受害植株根部,2~3
天后,接触过药剂的福寿螺分泌大量黏
液而死亡。防治时间以产卵前为宜。
孢子叶正面
新长出来的叶片
分株繁殖
拳卷叶幼叶及根状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