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溪黄草类的研究进展



全 文 :广 州中医学院学报 19 9 5年第 12 卷第 4 期
中药溪黄草类的研究进展
中药与保健开发研究所 赖小平 陈建南 陈林妓 ’ ` 黄红中
提要 : 综述近 十年 来国内关于澳黄草类药在资源 及 鉴定 研 究 、 化学成分研 究 、 药理研 究 、 临床研 究等方
面 的研究进展 , 认为今后研究中应对溪黄草类重视对所 用药材的墓原鉴定 , 并必须进行品种 整理 。
主题词 : 溪黄草 资源调查 综述 , 指导性
中药溪黄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 K u do , 并附有 图 〔4 〕 , 后来被 多数文献引用 〔5 , 。
茶菜几曰画 a 饰氏毗场 i曲 ( B优h一 H比 n . 。 x D . 香茶菜属植物种类较多 , 植物外形 易混淆 , 因
氏动 }七m 【P lce t诩 d l us snt at us 玫 nt h . 或 I劝由 n 此有不少学 者对 中药溪黄 草进 行鉴定研究 。
istr
at 璐 (& 以 h . ) K油 或 I沁由n 肠 p ih 川 t喊des 吴子超等人对线纹香茶菜与溪黄草也做了形
( B u e h一 F肠m . ex D . L b n ) H . 1玉口〕的干燥全 态 、组织和理化的 比较研究 , 结果表明两者有
草 ;具有清热利湿 ,退黄 ,凉血散疲之功能 ;用于 较大差 异 , 并提 示其 化学 成分亦有 差别 `6 , 。
湿热黄疽 , 湿热泻痢 , 跌打疲肿 ;近有用于急性 肖树雄等对线纹香茶菜 、溪黄草 、 内折香茶菜
黄疽型肝炎 、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疽者 〔l] 。 《湖南 也做了形态 、组织 、理化上的鉴别研究 (3j 。 周
省中药材标准 )收载 “溪黄草” 的原植物为线纹 晓东对溪黄草 、 香茶菜 、 三姐妹作了生药鉴定
香茶菜 t2] 。 多年来 , 我们经过溪黄草药源调查 研究 , 比较了三者的植物形 态 、 生药性状 、 组
和商品调查 ,发现市场上作 “ 溪黄草 ” 入药的原 织结构 、 粉末特征 、 薄层层折的 鉴别特征 〔7 , 。
植物不只是线纹香茶菜 , 还有香茶菜属植物狭 冯毓秀等对线纹香茶菜 、 溪黄草等的叶表面
基线纹香茶菜 1 . 1那ha n t h` des ( B u c h一 F肠m . 和横切面作了显微特征研究 t8] 。 在光学显微
ex D
.
L b n ) r为. var
. 脚朋成~ (玫 n t h
.
) r七拍 、 镜观察基础上 , 也使用扫描 电镜观察 了线纹
细花 线纹 香茶菜 1 . 1刀p ih m ht ` des ( B比h一 香茶菜 、 溪黄草的叶表面特 征明 。 胡 氏等利
1
叫为 11 1 . ) }卜m var
. 即如 li fl~ (玫爪 h
.
) H l
月肠r a 、 用高效液相方法 鉴定 了溪黄草等 〔l0) 。 这些
溪黄草 1 .
~
(M a x im
.
) K u由 (有关研究见另 方法的配合使用 , 有利于提高药材 鉴定的准
文发表 ) 。 本世纪 70 年代以来 , 关于溪黄草资 确性和科学性 。
源 、 鉴定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研究逐渐引 2 溪黄草类的化学成分研究
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 做了不少工作 , 并取得了 70 年代初 E . ujF iat 等首次从溪黄草 1 . ~一定进展 。 本文综述这方面的主要成果 , 并试 (N肠 x im . ) K u由 中分离 出 el l t k l二 en 类 二菇
图对研究方面的某些问题作探讨 , 供进一步研 1刁面以臼面 n , 1泌 icx 如 I五n , las iol 以州心 ,
究时参考。 las i以臼iut in ln l, ’ 2〕 。 Y厂几耘妇 a 等也从该植物中分
1 溪黄草类的资源及鉴定研究 离出另外三种 e xl t ha
~
类 二菇 任叮刘
~
n ,
溪黄草系香茶菜属植物 , 最早 的用法记 m胶以 as io n 习 , la-q l xC卫 rT班 ur n 圈 。 国内李广义等人
载见于 19 6 2 年编印的 内部资料 《揭阳县民间 首次从 溪黄草 1 . ~ 中分离 出 印改口印
in
,
常用草药简编》 , 但未见有植物 图和学名川 ; “ 6 邝 in lias 司11 1 和 ior 〔k卫 l i n ;后两种经体外抗菌试
后期出版的 (常用中草药手册》确定中药溪黄 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闻 。
草原植物为线纹香茶菜 P . S tr iat u s ( B en ht . ) 1呢5年金人玲等 (l5, ` 6]亦报道了溪黄草 1. ~ 干
` 广 东省自然科学墓金 资助 课题
* * 中 山大学生物 系 9 4级硕 上研究生
收稿 日期 : 1 9 9 5年 1 0月 1 3 日 。
DOI : 10. 13359 /j . cnki . gzxbtcm. 1995. 04. 020
茎 、 叶的乙醇提取物 ,经硅胶柱层析共分得 8 个
化合物 ,其中 2 个新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衍生物
制备证明结构为 1 , 14 一 二轻基 , 7 , 20 ; 19 , 20 一 二
环氧 一 16 一贝壳杉烯 一 巧 一 酮 , 命名为溪黄草甲
素 招h 如货厅访 A ; a1 , a7 , 1a2 , 1叩 ,肠 一 五轻基 一 贝
壳杉 一 16 一 烯 一 巧 一 酮 , 命名 为溪黄草乙素
拍h 如咫州 n B ; 其它 6 个化合物 为
~
n A,
K血 1祀比腼比运 , a2 一轻基乌苏酸 ,日一谷街醇 , 乌苏
酸 , p一谷街醇 D 一葡萄糖贰 ;药理实验证明 ,溪黄
草甲素 ,
~
A 和 K an 祀ha ak ur in 对 1韭la 细胞
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对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
的研究开始于 印年代中期 。 王雪芬等回将全草
的乙醇提取物经活性碳处理除去叶绿素 ,加醋酸
乙醋溶解 ,滤液按常法用 20 % 氢氧化钠分成中性
部分和酸比部分 ,经硅胶柱层析从中性部分分离
r 一 谷街醇 , 胡萝 卜贰 ,乌苏酸 ;从酸性部分分离出
硬脂酸 。 1呢7 年王兆全等圈从线纹香茶菜中分
离出份谷街醇 , 齐墩果酸 o1 (~ lic 丽d , 2 一 。 一轻
基 一乌索酸 , p 一 谷幽醇 一 D 一葡萄糖贰 ;一种新
的二菇 酸 , 命名为 线纹香 茶菜酸 1叩挂川 t hi j id 。
缸 d, 此类三环二菇酸在香茶菜属植物中是首次
发现 ,将对香茶菜属二菇生源以及植物分类学具
有一定的意义 。
以上化学成分研究表明 : 一方面溪黄草类植
物具有某些共同的化学成分 , 如乌苏酸 , a2 一 轻
基乌苏酸 ,俘一 谷街醇等 ;另一方面它们也具有不
少的特有成分 , 如溪黄草甲素 、溪黄草乙素 、线纹
香茶菜酸等。 因此 ,对于这类中药植物进行化学
成分研究 ,可为这类中药的质量分析提供标准品
和为药理实验提供化合物单体 , 也对香茶菜属的
二菇生源及植物分类具有一定的意义 。
3 溪黄草类的药理研究
程培元等帅 〕归纳了溪黄草 1 . S er ar 的抗
肿瘤活性成分 , 指 出所含 or idon in 在体外培
养 C aE S 一 17 有 明显 细胞毒作 用 ;在体内对
多 种 动 物 移 植 性 肿 瘤 有 肯定 作 用 ; 所 含
l a s i o k a u r i n 在体外 E A e 试验 1 0拌g / m l 蓝 染
率 9 8 % ; 在体 内 E A C 试验 1 0 m g / m l / k g / d
x 7
,
i p 延命率 7 0 . 6 % ; 对 H A C 体 内实 验
l o m g / k g / d X 7
,
ip 延命 率 1 0 9 . 7 % 。 溪黄草
甲素 、 乙素和 k a m e b a k a u r i n 对 H e l a 细胞具有
显著的抑 制 作用 〔` 5〕 。 溪 黄草所 含 n o d o s i n 、
l a s i o d i n 和 o r id o n i n 在体外对金黄色 葡萄球
菌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山〕。
4 临床研究
广东省平远县人 民医院新 医科报道 , 使
用新鲜溪黄汁 (溪黄草 1 . se r a) 加蜜糖 口服 ,
2 5% 九里香肌肉注射和 口服中药 , 并适 当使
用补液 , 皮质激素和脱水剂等治疗临床诊断
的乙型脑炎 14 例中 , 其中重型 9 例 , 中型 3
例和轻型 2 例 ;结果除重型 1 例死亡外 , 其余
1 3 例 均 治 愈 。 另 外 , 中 药 溪 黄 草 ( 1 .
lo p h a n t h o i de s )是成药消炎利胆片、 胆石通胶
囊以及复方胆通胶囊等的原料之一 t61 。
5 讨论
5
.
1 从现有资料来看 , 中药溪黄草类的研究工
作还在方兴未艾 , 有关鉴定 、化学成分的研究有
一定报道 , 而炮制 、 制剂 、药理作用及临床方面
的研究甚少 , 有待于全面 、系统的研究 。
5
.
2 中药溪黄草来源复杂 , 同名异物 , 品种混
乱普遍存在 , 且这类植物外形类似 ,开花前和干
品都不易鉴别 , 为保证和提高药材质量 ,促进中
药标准化 ,在研究过程中应重视对所用药材作
基原鉴定 。
5
.
3 对中药溪黄草类必须进行品种整理 , 对多
来源药材在鉴定 、化学 、药理和临床进一步比较
研究 , 以便在各品种之间找出功效 、 主治的异同
点 , 保证今后用药的准确可靠 ,安全有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广东中药志》编委会 . 广东中药 志 . 广州 : 广东科技 出
版社 1 9 9 4 : 1 0 0一 1 02
〔 2 〕湖南省卫 生厅 .湖南省中药材 质量标准 . 长沙 : 湖南科
学技术出版社 1 9 9 3 : 3 53
〔 3 〕肖树雄 , 等 .溪黄草的来源 及混淆品的鉴别 . 中药材
1 9 9 3 ; 1 6 ( 6 )
:
2 4
〔4 〕广 州部队后勤部 . 常用中草药手 册 .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
版社 1 9 6 9 :
〔5 〕江苏省新医学院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 86 ;2 s n
〔6 〕吴子超 , 等 . 线纹香 茶菜与溪黄草的 鉴别 . 中药材
19 9 0 ; 13 ( 1 1 )
:
2 3
( 下转第 5 6 页 )
5 6
宜泻外感为主 , 补 内伤佐之 ;痒病邪深者 , 宜
补内伤为主 , 泻 外感佐之也 ” 回 , “ 盖此症 内
伤外感相兼而成也 ” 〔’ 3〕 。 楼氏并不拘泥 于一
家之说 , 而是 独有见地 。 他还就伤寒有无虚
烦提 出 自己 的看法 : “ 《活 人》云 : ` 虚 烦似伤
寒 , 非伤寒也 ’ 。 成无 己云 : `伤寒有虚烦 , 有
心中烦 , 有胸 中烦 ’ 。 二说不同 , 考之于书 , 成
无己之言实出仲景 , (活人 )无据 , 然往往有非
因伤寒而 虚烦者 , 今故两存之 ” 叫 。 虽无经
言可据而临床如此者 , 亦可与经言两存之 , 这
反映了楼英师古而不泥古的治学态度 。
综上所述 ,楼英的学术思想是上承 (内缈理
论 , 下继金元四大家之学术成就而形成的。 他重
视阴阳五行学说 , 严格掌握辨证论治规律 ,倡言
“百病皆生于痰 ” , 善于调理后天之本 , 注重寒热
攻补和随症选药。 学术上 , 他主张汲取各家之
长 ,治病于寒 、热 、攻 、 补无所偏执 , 在继承前人的
基础上又有所发挥 。 其著述 (医学纲 目》具有较
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
在研究楼英 (医学纲 目》学术思想的过程
中 , 笔者体会到 :整理和挖掘历代著名医家的学
术思想和经验 , 不仅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而且
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或尚未被发现的资料 ,
为研究祖国医学提供新的课题 。 鉴于楼英的学
术成就表现于多方面 , 而笔者的工作也仅仅是
对其《医学纲目》学术思想的初步探讨 , 所以 , 今
后有必要全面开展对其学术思想和经验的整
理 、挖掘 ,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出一点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帮贤 . 中国医学史 · 明代的医学 . 第 3 版 . 上海商务印
书馆 19 5 7 ; 2 4 4
〔2 〕中国中医研究院 、 广州中医学院主编 . 简明中医辞典 .
第 1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 8 0 ; 90 5
〔3 〕周明道 . 楼英与 (医学纲目》 . 浙江中医 杂志 1 9 8 3 ;
( 6 )
:
2 3
〔 4 〕余慎初 . 中国 医学简史 . 第 1 版 . 福建科技出版社
19 8 3 ; 2 57
〔 5 〕任继愈主编 . 中国哲学史 . 第 3 卷 . 第 1 版 . 北京 : 人民
出版社 1 9 79 ; 2 3 1一 2 5 2
( 6 〕唐宇元 . 元代的朱陆合流与元代的理学 . 文 史哲
19 8 2 ; ( 3 )
:
8
〔 7 )明 ·楼英 . 医学纲 目 · 序 . 第 1 版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5 3 : 2
( 8 )明 ·楼英 . 医学纲 目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第 1 版 .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 95 3 ; 3 9
〔 9 〕明 ·楼英 . 医学纲 目 · 医学纲 目序例 . 第 1 版 .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 9 5 3 ; 16
〔1 0] 金 ·刘完素 .素间玄机原病式 · 火类 . 第 1 版 . 江苏科技
出版社 1 9 85 ; 4 6
〔11] 明 ·楼英 . 医学纲 目 ·卷三十三 ·伤寒拾遗 . 第 1版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 5 3 ; 1 16 9
〔12 )明 ·楼英 . 医学纲 目 ·卷四十 ·五运六气总论 .第 1 版 . 上
海古籍出版社 19 5 3 ; 12 5 8
【1 3] 明 · 楼英 . 医学纲目 ·卷十 ·诸风 . 第 1 版 . 上海古籍出版
社 1 9 5 3 ; 1 8 7
〔14〕明 · 楼英 . 医学纲 目 ·卷十六 ·虚烦 .第 1 版 . 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 5 3 ; 2 7 6
(上接第 58 页 )
〔7 〕周晓东 . 溪黄草 、香茶菜 、三姐妹的 生药学鉴 别 . 广 州中
医学院学报 1 9 9 0 ; 7 ( 2 ) : 1 1 3
〔8 〕冯梳秀 , 等 . 冬凌草类中药的鉴别研究 . 药物分析杂志
1 9 8 7 ; 7 ( 4 )
:
2 3 1
〔9 〕冯毓秀 , 等 . 12 种香茶菜叶的扫描电镜观察与鉴别 . 中
国药学杂志 19 9 1 ; 2 6 ( 3 ) : 14 7
〔1 0] 胡俊宏 , 等 . H PL C 鉴定五种香茶菜属植物 . 南京药学院
学报 19 8 6 ; 17 ( 2 ) : 1 4
( 1 1〕E . F jU i t a e t a l . C he m . P h a rm . 1 9 7 4 ; 20 : 1 7 5 2
( 1 2〕E . F jU i t a e t a l . C he m . P h a rm . 1 9 7 4 ; 22 : 2 5 0
( 1 3〕Y . T a kde a e t a l . C h e m . 19 8 2 : 8 3 3
〔14 〕李广义 , 等 . 溪黄草二菇成分的研究 . 中药通报 1 9 8 4 ;
9 ( 5 )
:
2 9
〔1 5〕金人玲 , 等 . 溪黄草甲素的结构研究 . 药学学报 19 8 5 ;
2 0 ( 5 )
:
3 6 6
〔16] 金人玲 , 等 . 溪黄草乙素的结构研究 . 中国药科大学学
报 1 9 8 7 ; 1 8 ( 3 ) : 1 7 2
〔17] 王雪芬 , 等 . 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 中药通报
1 9 8 4 : 15 ( 10 )
:
3 3
〔18 )王兆全 , 等 . 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 华西药学杂
志 1 9 8 7 ; ( 1 ) : 3 8
〔19] 程培元 , 等 . 二菇类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 中草
药 1 9 8 5 ; 16 ( 7 ) :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