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全 文 : 药理药化
收稿日期:2009-12-03; 修订日期:2010-03-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5714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专项(No.07ZR033)
作者简介:徐翠红(198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 ,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苗 芳(1965-), 女(汉族),陕西渭南人 , 现任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博士学位 ,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学(药用植
物资源与利用方向)和植物学(发育植物学方向)的研究工作.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
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徐翠红 1 ,舒志明1 ,王 研 1 ,苗 芳1* ,周 乐 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理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目的 研究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 -根(周皮 、韧皮部和木质部)、茎 、叶 、花序中总丹参酮 、总酚酸 、总黄酮
的积累规律 , 旨在为丹参的规范化种植 、适时采收 、药用部位的扩展 、药材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时期总丹参酮 、总酚酸 、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丹参
根(周皮 、韧皮部和木质部)、茎 、叶 、花序中均含有总丹参酮 、总酚酸 、总黄酮 , 这 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随发育阶段的不同
而不同;3种有效成分在根 、茎 、叶中呈现不同的积累规律;就同一部位而言 , 同一种有效成分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
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 但总体上白花丹参各药用成分含量大于紫花丹参。结论 丹参根 、茎 、叶 、花序中均含有较高的总丹
参酮 、总酚酸和总黄酮 ,在不同生长时期 ,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 可在药用成分含量较高时期分别采收。
关键词:丹参; 总丹参酮; 总酚酸; 总黄酮
DOI标识:doi:10.3969 /j.issn.1008-0805.2010.09.001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9-2129-04
TheAccumulationRuleoftheMainMedicinalComponentsinDifferentOrgansofSalvia
miltiorrhizaBunge.and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
XUCui-hong1 , SHUZhi-ming1 , WANGYan1 ,MIAOFang1* ,ZHOULe2
(ColegeofLifeScience, NorthwestA&FUniversity, Yangling, Shanxi712100, China;2.ColegeofScience,
NorthewestA&FUniversity, Yangling, Shanxi712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ccumulationruleoftotaltanshinone, totalphenolicacidandtotalflavonoidsintheroot(peri-
derm, phloemandxylem), stem, leafandinflorescence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and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 inor-
dertoprovidethebasefornormalizedcultivation, timelyharvesting, medicinalpartextension, qualitycontrolofmedicinalmateri-
alsandreasonabl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medicinalresources.MethodsUltraviolet-visiblespectrophotometricmethod
wasusedtodeterminethecontentsoftotaltanshinone, totalphenolicacidandtotalflavonoidsindifferentorgansofSalviamiltior-
rhizaBunge.and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atdiferentgrowthperiods.ResultsTheroot(periderm, phloemandxylem),
stem, inflorescenceandleaf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and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allcontainedtotaltanshinone, total
phenolicacidandtotalflavonoids, andthecontentsofthethreeactivecomponentswerevariousatdiferentdevelopmentstages;
theaccumulationrulesofthethreeactivecomponentsinroot, stem, leafandinflorescencewerediferent.Forthesamepart, the
accumulationrulesofthesameactivecomponentwasessentialyconsistent;thethreeactivecomponentscontentsofSalviamiltior-
rhizaBunge.f.albawasgeneralyhigherthanthose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ConclusionTheroot, stem, inflorescenceand
leaf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and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alcontainhighertotaltanshinone, totalphenolicacidand
totalflavonoids, andthethreeactivecomponentscontentsaresignificantlydiferentindifferentgrowingstages, sodiferentmedici-
nalpartscanbeharvestedseparatelyinthegrowingstagewhichcontainshighermedicinalcomponents.
Keywords:SalviamiltiorrhizaBunge.; Totaltanshinone; Totalphenolicacid; Totalflavonoids
  丹参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
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 , 近年来 , 随着对其药理及临床研
究的逐步深入 , 药用范围不断扩展 ,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白花
丹参 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是丹参的白花变型 [ 1] , 花冠
为白色或淡黄色 ,不同于正品丹参的紫色或紫红色花冠 , 野生资
源十分稀少。药理学研究表明 [ 2] , 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脂溶
性的菲醌类衍生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 ,前者具有抗菌 、抗炎 、
抗肿瘤 、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 后者主要作用为抗氧化 、抗肝损
伤 、保护心肌等。近年来随着丹参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 , 人们为
了寻找新的药源 , 对丹参茎 、叶药用成分也做了相关研究 , 表明
茎 、叶的药理作用与根相同 , 临床疗效一致 [ 3] 。
迄今关于丹参药用成分含量的报道多为某个特定时期的含
量 , 而对于丹参根(周皮 、韧皮部 、木质部)、茎 、叶 、花序中药用成
分的积累规律报道较少。鉴于此 ,本论文研究了紫花丹参和白花
丹参的根 、茎 、叶和花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药用成分总丹参
酮 、总酚酸 、总黄酮的积累规律 ,并且将根分为周皮 、韧皮部 、木质
·2129·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9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9期
部 3个部分 , 旨在为丹参的规范化种植 、适时采收 、药用部位的扩
展 、药材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种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用植物园。
2008-04 ~ 10, 分不同时期分别采集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
(两年生)、茎 、叶 、和花序 ,其中将根分为周皮 、韧皮部和木质部 3
个部分。采集到的材料自然阴干后用 60℃烘箱烘 2h后 , 粉碎 、
过 40目筛 ,分装备用。
总丹参酮 、总酚酸 、总黄酮的测定分别按照侯安国 [ 4] 、Es-
ra[ 5] 、Henryk[ 6]的方法测定。丹参酮Ⅱ A、没食子酸和芦丁标准品
购自成都思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 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紫花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总丹参酮的积累规律
2.1.1 根不同部位总丹参酮的积累规律 将根分为 3个部分 , 周
皮 、韧皮部和木质部。由表 1可知 , 总丹参酮主要在根的周皮中
积累 , 不同生长时期两种丹参根各部位中总丹参酮含量高低顺序
依次为:周皮 、韧皮部 、木质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周皮中总
丹参酮含量分别在 9月份和 10月份达到最大值 , 分别为 49.357,
59.330 mg· g-1。从 6 ~ 9月份 , 根各部位总丹参酮的积累呈上
升趋势 , 10月份趋于稳定。和周皮相比 ,根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
总丹参酮的积累变化不明显 ,各时期的含量差异较小。
在不同的生长时期 ,紫花丹参与白花丹参根周皮中总丹参酮
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 ,除结实期和 7月份两个时期外 , 其余各时
期白花丹参根周皮中总丹参酮含量均高于紫花丹参。 除 7月份
外 , 其余各时期白花丹参根韧皮部总丹参酮的含量也均高于紫花
丹参 , 且差异显著。
表 1 丹参根不同部位总丹参酮含量的变化( x±s) mg· g-1
材料名称 根部位
不同采样时期含量
04-27
(蕾期)
05-10
(开花期)
06-11
(结实期) 07-25 08-25 09-25 10-25
紫花丹参 周皮 23.780±0.116b 29.267±0.131b 25.700±0.100a 31.873±0.147a 42.757±0.088b 49.357±0.166b 48.323±0.050b
     韧皮部 4.127±0.019d 5.590±0.010d 5.017±0.009d 5.977±0.032c 6.577±0.009d 6.650±0.021d 6.510±0.023d     木质部 3.710±0.010e 4.617±0.009e 2.807±0.009e 2.900±0.012e 3.036±0.009e 3.397±0.003f 3.430±0.006f
白花丹参 周皮 30.887±0.050a 30.440±0.067a 22.797±0.147b 23.890±0.134b 46.273±0.100a 57.630±0.134a 59.330±0.100a
     韧皮部 5.367±0.020c 5.877±0.018c 5.273±0.015c 5.860±0.015c 7.153±0.019c 8.677±0.009c 8.893±0.022c
     木质部 4.200±0.000d 4.493±0.003e 2.913±0.009e 3.363±0.009d 3.140±0.006e 3.763±0.007e 3.633±0.012e
  差异显著性分析取 α=0.05水平 ,同一列不含相同字母者差异显著
2.1.2 茎 、叶 、花序中总丹参酮的积累规律 如表 2所示 ,紫花丹
参和白花丹参的茎 、叶和花序中总丹参酮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 , 均
在花蕾期含量最高 ,花蕾期过后逐渐降低。在同一生长时期 ,茎 、
叶 、花序中总丹参酮含量相比 , 叶中总丹参酮含量高于花序 ,花序
高于叶。紫花丹参与白花丹参相比 ,白花丹参茎 、叶各时期总丹参
酮含量均高于紫花丹参 ,且差异显著;白花丹参花蕾中总丹参酮含
量高于紫花丹参 , 但在开花期和结实期却低于紫花丹参。
表 2 丹参茎 、叶 、花序中总丹参酮含量的变化( x±s) mg· g-1
材料名称 部位名称
不同采样时期含量
04-15
(分枝期)
04-27
(花蕾期)
05-10
(开花期)
06-11
(结实期)
07-25
(叶枯萎前期)
紫花丹参 茎 1.973±0.012d 3.194±0.018f 2.307±0.012f 1.560±0.021f 1.494±0.008d
叶 4.883±0.030b 6.842±0.029b 6.503±0.018b 4.370±0.015b 3.417±0.020b
花序 - 5.903±0.026d 4.647±0.026c 3.277±0.023c -
白花丹参 茎 2.743±0.027c 3.273±0.014e 2.443±0.020e 2.003±0.012e 1.580±0.006c
叶 8.342±0.018a 9.890±0.026a 8.468±0.014a 7.126±0.022a 6.970±0.017a
花序 - 6.300±0.027c 4.522±0.024d 2.715±0.033d -
  差异显著性分析取 α=0.05水平 ,同一列不含相同字母者差异显著
2.2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总酚酸的积累规律
2.2.1 根中不同部位总酚酸的积累规律 从表 3可以看出 ,根各
部位总酚酸的含量不同 , 韧皮部中总酚酸含量显著高于木质部和
周皮。从花蕾期至结实期 , 根周皮中总酚酸含量高于木质部 , 7
月份以后 , 木质部中总酚酸含量高于周皮。除花蕾期外 , 白花丹
参根韧皮部中总酚酸含量均高于紫花丹参 ,且差异显著。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根韧皮部中总酚酸均呈现先升高后降
低的变化趋势 ,从花蕾期开始其总酚酸含量逐渐升高 , 7月份达
到最高值 ,分别为 11.850, 18.516 mg· g-1 , 7月份以后逐渐降低 ,
10月份趋于稳定。周皮中总酚酸含量在结实期以前明显高于结
实期以后 ,木质部中总酚酸积累规律不明显。
表 3 丹参根不同部位总酚酸含量的变化( x±s) mg· g-1
材料名称 根部位
不同采样时期含量
04-27
(花蕾期)
05-10
(开花期)
06-11
(结实期) 07-25 08-25 09-25 10-25
紫花丹参 周皮 5.033±0.056d 5.315±0.029d 5.280±0.029e 3.832±0.014f 1.236±0.012e 1.700±0.010f 1.777±0.014d
韧皮部 7.432±0.049a 9.147±0.055b 9.683±0.046b 11.850±0.010b 8.093±0.030b 8.543±0.055b 9.073±0.039b
木质部 3.980±0.038f 4.926±0.113e 4.767±0.029f 5.023±0.013d 5.070±0.020c 5.017±0.023c 4.834±0.009c
白花丹参 周皮 6.317±0.046c 6.543±0.038c 6.460±0.017c 4.747±0.064e 1.027±0.006f 1.820±0.015e 1.790±0.006d
韧皮部 6.843±0.056b 15.334±0.046a 15.920±0.064a 18.516±0.039a 12.406±0.066a 9.307±0.055a 10.730±0.068a
木质部 4.454±0.029e 5.120±0.058de 5.510±0.026d 6.077±0.049c 4.603±0.042d 4.798±0.039d 4.900±0.021c
  差异显著性分析取 α=0.05水平 ,同一列不含相同字母者差异显著
2.2.2 茎 、叶 、花序中总酚酸的积累规律 由表 4可知 , 在各个生 长时期 ,丹参叶中的总酚酸含量均大于茎和花序。丹参茎 、叶中
·213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9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9
总酚酸积累规律基本一致 , 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 , 不同之处在
于茎在花蕾期总酚酸含量达到最高值 ,而叶在开花期总酚酸含量
达到最高值。花序中的总酚酸含量在花蕾期最高 ,随着花的发育
呈下降趋势。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相比较 ,白花丹参叶各时期的总酚酸含
量均显著高于紫花丹参 ,且除结实期外 , 白花丹参茎 、花序中的总
酚酸含量也均显著高于紫花丹参。
表 4 丹参茎 、叶 、花序中总酚酸含量的变化( x±s) mg· g-1
材料名称 部位名称
不同采样时期含量
04-15
(分枝期)
04-27
(花蕾期)
05-10
(开花期)
06-11
(结实期)
07-25
(叶枯萎前期)
紫花丹参 茎 4.585±0.029d 6.520±0.058e 6.123±0.104e 5.963±0.033c 3.781±0.041d
叶 12.700±0.085b 13.303±0.039c 20.671±0.037b 14.945±0.076b 10.587±0.046b
花序 - 13.137±0.038c 5.626±0.086f 4.482±0.032e -
白花丹参 茎 6.477±0.121c 7.306±0.055d 7.163±0.056d 5.057±0.029d 4.657±0.049c
叶 14.957±0.069a 19.143±0.056a 27.19±0.049a 22.940±0.066a 13.798±0.066a
花序 - 14.030±0.084b 11.547±0.039c 4.200±0.029f -
  差异显著性分析取 α=0.05水平 ,同一列不含相同字母者差异显著
2.3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总黄酮的积累规律
2.3.1 根中不同部位总黄酮的积累规律 从表 5可以看出 , 丹参
根中总黄酮在根周皮 、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均有积累。在各个生长
时期 , 总黄酮在韧皮部的含量最多 ,其次是周皮 ,在木质部含量最
少。周皮 、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总黄酮含量均在 8月份达到最高
值。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相比 , 紫花丹参周皮中总黄酮含量高于
白花丹参 ,韧皮部和木质部总黄酮含量均低于白花丹参(韧皮部
7月份除外 ,木质部 8月份除外)。
表 5 丹参根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x±s) mg· g-1
材料名称 根部位
不同采样时期含量
04-27
(花蕾期)
05-10
(开花期)
06-11
(结实期) 07-25 08-25 09-25 10-25
紫花丹参 周皮 118.600±0.558c 57.793±0.674d 76.467±0.674c 64.583±0.268d 151.160±0.709c 134.180±1.011c 128.630±0.556c
韧皮部 146.840±0.817b 105.170±0.860b 158.100±0.802b 115.200±0.556a 167.520±0.671b 150.850±0.556b 146.840±0.556b
木质部 56.097±0.938e 50.383±0.938e 68.440±0.408e 68.901±0.153c 89.583±0.709e 71.991±1.165e 68.904±1.080f
白花丹参 周皮 86.496±0.671d 35.533±0.353f 67.513±0.817e 61.803±0.706e 142.210±0.938d 133.560±0.964c 125.230±0.707d
韧皮部 211.340±0.964a 134.490±0.708a 232.020±1.082a 87.577±0.859b 247.610±0.941a 215.510±0.534a 221.220±0.556a
木质部 84.797±0.817d 71.528±0.706c 73.227±0.674d 68.940±0.408c 88.041±0.671e 77.701±0.939d 79.706±0.938e
  差异显著性分析取 α=0.05水平 ,同一列不含相同字母者差异显著
2.3.2 茎 、叶 、花序 从表 6可以看出 , 总黄酮在丹参茎 、叶 、花序
中均有分布 , 且在叶中的含量高于花序 , 花序中含量又高于茎。
茎 、叶中总黄酮含量均在结实期最高 , 花序中总黄酮含量在花蕾
期最高。
白花丹参叶总黄酮含量在各个时期显著高于紫花丹参 ,白花
丹参茎在分枝期 、花蕾期和结实期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紫花丹
参。
表 6 丹参茎 、叶 、花序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x±s) mg· g-1
材料名称 部位名称
不同采样时期含量
04-15
(分枝期)
04-27
(花蕾期)
05-10
(开花期)
06-11
(结实期)
07-25
(叶枯萎前期)
紫花丹参 茎 59.847±0.223d 66.080±0.164e 46.633±0.270e 67.253±0.483d 54.354±0.491c
叶 115.590±1.634b 202.010±1.345b 135.030±0.814b 238.120±1.345b 98.073±0.938b
花 - 178.240±1.415c 94.677±1.071d 54.397±0.534e -
白花丹参 茎 68.490±0.164c 74.600±0.222d 40.217±0.223f 84.967±0.326c 50.770±0.164d
叶 159.100±1.113a 208.800±1.927a 196.140±1.114a 256.640±1.115a 132.330±0.939a
花 - 179.170±1.602c 101.080±0.310c 50.230±0.963f -
  差异显著性分析取 α=0.05水平 ,同一列不含相同字母者差异显著
3 讨论
脂溶性的丹参酮类 、水溶性的酚酸类和黄酮类等次生代谢物
是以初生代谢的一些中间产物为原料或前体经历进一步代谢过
程产生的 , 是一个产生 、合成积累的动态过程。 次生代谢产物合
成后可以转移位置 , 进一步代谢或降解。
3.1 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分布 关于丹参茎 、叶中
有效成分的分布研究已有报道 , 但结果不尽相同 , 有报道 [ 7]认为
丹参的茎 、叶中仅含水溶性成分而不含脂溶性成分 , 也有报
道 [ 8~ 10]从丹参的茎 、叶中分离得到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丹参
酮Ⅱ A、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等二萜醌类化合物)。
毕泗科等 [ 11]研究指出 , 凡根茎中含有的成分在枝叶中都含有 ,
只是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茎 、叶中都
含有总丹参酮 ,但是其含量远低于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叶中
均含有较多的总酚酸 , 且总酚酸含量高于根 , 茎中的酚酸相对较
少 ,此外 , 丹参的花中也含有较多的总丹参酮 、总酚酸。
前人对于丹参根中有效成分的分布已经做了很多研究 ,但研
究结果也不尽相同。曾令杰等 [ 12]指出 , 脂溶性的丹参酮Ⅱ A分
布于丹参药材的皮层中 , 木质部中没有分布或分布甚微。水溶性
的丹酚酸 B在皮层和木质部中均有分布 , 皮层略高木质部。曲桂
武等 [ 13]研究表明 , 丹参酮Ⅱ A主要存在于丹参木栓层 , 丹酚酸 B
·2131·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9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9期
则在全根中均有分布 , 木栓层中含量稍高。汪月珍等 [ 14]对丹参
根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化学成分分析后指出 ,丹参酮类主要分布在
根的韧皮部 , 而丹参素则主要分布在木质部。本文研究表明 , 总
丹参酮 、总酚酸和总黄酮在丹参根周皮 、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均有
分布 , 总丹参酮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周皮 、韧皮部 、木质部;总酚
酸在韧皮部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木质部和周皮;总黄酮在韧皮部的
含量最多 , 其次是周皮 ,在木质部含量最少。
3.2 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积累规律 关于丹参有
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也有一些报道 ,张红瑞等 [ 15]研究表明 , 丹
参根总丹参酮含量在 5月份之前较低 , 5 ~ 6月快速增长 , 于 7月
达到最高峰 , 7~ 8月急速下降 , 9 ~ 11月略有回升。丹参根的总
丹参酮 、丹参酮Ⅱ A、丹酚酸 B等有效成分含量均在 7月中旬(生
殖生长后期)达到最高。秦海燕 [ 16]研究表明 , 根中总丹参酮和
丹参酮Ⅱ A从 4月到 7月份含量递增 ,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是 6-7
月的盛花期 , 7月份增至最高 ,以后含量递减 , 10月份后含量稳定
在一个稍低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 , 根中的总丹参酮主要在周
皮中积累 , 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含量相对较低 , 周皮中总丹参酮
的动态含量变化与前人研究有所不同 ,从花蕾期至 7月份 , 丹参
根周皮中总丹参酮的含量呈现 “高 、低 、高”的变化趋势 , 在种子
形成期含量略有降低 , 7月份又有所回升。这可能是由于种子形
成时 , 营养物质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生长 , 次生代谢的底物减少 ,
含量降低。 7 ~ 9月份 , 周皮中总丹参酮的积累速度较快 ,紫花丹
参和白花丹参分别在 9月份和 10月份达到最大值 , 10月份又趋
于稳定。此阶段丹参正处于以根系生长为中心的第二个营养生
长期 [ 15] ,丹参根的粗度会大大增加 , 但主要为木质部和韧皮部的
厚度不断增加 , 周皮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 , 虽然周皮中总丹参酮
含量仍不断增加 , 但就整条根而言 ,其总丹参酮含量会不断减少 ,
直到根的粗度不再增加为止。
有研究 [ 17]表明 ,根中总酚酸含量从 4月开始逐渐增加 , 7月
达到最高 , 且 7 ~ 9月含量较为稳定 ,此后总酚酸量逐渐减少 , 11
月后 , 含量基本稳定。随着皮部与木质部厚度之比增大 , 酚酸含
量有增加的趋势。叶中总酚酸含量在 6月份最高 , 进入生殖生长
期后逐渐减少 , 12月降至最低。许翔鸿 [ 18]指出 , 水溶性酚酸类
在一年中有两次积累高峰期:一次在 6月份 ,另一次出现在 11月
份。本研究表明 ,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叶中总酚酸含量均较
高。茎 、叶中总酚酸的积累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 , 从分枝期至开
花期 , 丹参地上部分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 初生代谢旺盛 , 营养物
质积累多 , 次生代谢的底物增多 ,因此总酚酸的含量逐渐升高 , 到
开花期达到最大值 , 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又逐渐降低 ,这可能与生
殖生长期间大量营养物质向种子部位运转有关。根中总酚酸主
要在韧皮部中积累 , 韧皮部中总酚酸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
势 , 从花蕾期开始其总酚酸含量逐渐升高 , 7月份达到最高值 , 以
后逐渐降低 , 10月份趋于稳定。这可能是因为水溶性的酚酸类
化合物主要在地上部分合成 , 合成后转运至根中。 7月份之前 ,
地上部分合成的酚酸类化合物不断转运至根韧皮部中 ,使其含量
不断升高 , 7月份之后地上部分逐渐枯萎 , 酚酸类化合物合成速
度减慢 ,因此根韧皮部中总酚酸含量不断降低。
参考文献:
[ 1 ]  黄咏琴.中国植物志 ,第 66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148.
[ 2 ]  李文喆 ,王 勇.丹参药用成分研究进展 [ J].人民军医 , 2008, 51
(3):180.
[ 3 ]  郑俊修.丹参地上部分丹参酮 Ⅱ A及隐丹参酮的含量测定 [ J] .华
北国防医药 , 2006, 18(1):66.
[ 4 ]  侯安国 ,梁晓原 ,阮志国.云南大紫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J]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1998, 21(4):6.
[ 5 ]  EsraKǜpeliAkkol, FatihGöger, MǜberraKosar, etal.Phenoliccompo-
sitionandbiologicalactivitiesofSalviahalophilaandSalviavirgatafrom
Turkey[ J] .FoodChemistry, 2008, 108:942.
[ 6 ]  HenrykZieliski, AlicjaCegliska, AnnaMichalska.Antioxidantcon-
tentsandpropertiesasqualityindicesofryecultivars[ J] .FoodChemis-
try, 2007, 104:980.
[ 7 ]  倪学斌 ,苏 静.丹参地上部分有效成分的初步分析 [ J] .中国药学
杂志 , 1995, 3(6):336.
[ 8 ]  齐永秀 ,杨志孝 ,郝志勇 ,等.紫花丹参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的分
析比较 [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2004, 11(1):39.
[ 9 ]  王 蕴 ,张南平 ,蔡丽萍 ,等.绒毛鼠尾草中丹参酮Ⅱ A和隐丹参酮
的 Rp-HPLC分析 [ J].药物分析杂志 , 2003, 23(6):455.
[ 10]  段增强 ,高致明 ,孙金花 ,等.栽培与野生丹参根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 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40(2):191.
[ 11]  毕泗科 ,张孟蕊.紫花丹参枝叶可药用初步探讨 [ J].时珍国医国
药 , 1999, 10(5):332.
[ 12]  曾令杰 ,梁 晖 ,陈 悦 ,等.丹参酮Ⅱ A与丹酚酸 B在丹参药材中
的分布研究 [ 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2006, 20(2):7.
[ 13]  曲桂武 ,解飞霞 , 岳喜典 ,等.丹参酚酸 B和丹参酮 Ⅱ A在丹参根中
的分布 [ J] .中药研究与信息 , 2005, 7(1):11.
[ 14]  汪月珍 ,聂万松.丹参皮质部与木质部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 J].儿科
药学杂志 , 2004, 10(4):18.
[ 15]  张红瑞 ,李志敏 , 高致明.丹参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 J] .安徽农业科
学 , 2007, 35(19):5783.
[ 16]  秦海燕.丹参营养器官的结构及药用成分含量分析 [ D] .西北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 2007:36.
[ 17]  秦海燕 ,索志荣 , 刘文哲.丹参营养器官中酚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J].中药材 , 2009, 32(8):1199.
[ 18]  许翔鸿.生理活性物质对丹参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及其机
理的研究 [ 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 1995:24.
·2132·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9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