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拐芹根正丁醇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 年 2 月第 33卷第 1期
[通讯作者] 杨尚军 , E-mai:yang sj118@t om .com
doi:10.3969./ j.i ssn.1000-9760.2010.01.005
拐芹根正丁醇化学成分的研究
韩 莎 白少岩 杨尚军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山东济南 250062)
  摘 要 目的 研究拐芹 Angelica polymorpha Ma xim 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
谱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拐芹根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
定了 6 个化合物 , 分别为去甲基丁香色原酮(Noreugenin , 1), 胡萝卜苷(Daucosterol , 2), 栓翅芹烯醇(Pabu-
lenol , 3),水合氧化前胡素(O xypeucedanin hydrate , 4), 乙酰石当归素(Saxalin acetate , 5), 蔗糖(S ucrose , 6)。
结论 本实验首次从拐芹中分离得到乙酰石当归素。
关键词 拐芹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9760(2010)02-013-02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
HAN Sha , B AI Shao-yan , Y ANG S hang-j un
(Institute of Ma te ria Medica , Shandong Academy o f Medical Science , Jinan 250062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n-butanol extraction from the root
of 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 and aerial parts.Methods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employe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n-butanol extraction from the root of 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 were isolated and their structures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including 1H-NMR, 13C-NMR , IR
and MS techniques.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n-butanol extraction from the root
of 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 mainly includes Noreugenin , Daucosterol , Pabulenol , Oxypeucedanin hydrate ,
Saxalin acetate and Sucrose .Conclusion Saxalin acetate was isolated from A.polymorpha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n-butanol extrac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拐芹(A ngelica polymo rpha M axim.)为伞形
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拐子芹 、倒钩芹 、紫
杆芹 、山芹菜 、白根独活 、拐芹当归 。国内主产于湖
北 、陕西 、吉林 、河北等地 ,国外主要分布于朝鲜和
日本[ 1] 。拐芹味辛 ,性温 ,具有发表祛风 ,温中散
寒 ,理气止痛等功效;主治风寒表证 ,风温痹痛 ,脘
腹 ,胸胁疼痛 ,跌打损伤[ 2] 。拐芹为我国湖北神农
架地区常用中草药 ,治疗胃痛疗效确切 ,在神农架
地区和土家族中享有盛誉 。文献报道拐芹的化学
成分主要有香豆素类 ,挥发油类 ,甾醇类等。本课
题组的前期研究已从拐芹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
部位分离得到一些香豆素和色原酮类化合物[ 3] ,为
全面了解拐芹的化学成分 ,笔者又对拐芹根正丁醇
部位进行了分离 ,从中得到了 6个化合物 ,并对其
结构进行了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药材:拐芹原料采自湖北神农架 ,由北京大学
尚明英教授鉴定为 A.po lymo rpha 。
试剂:柱色谱用硅胶及薄层色谱硅胶均为青岛
海洋化工厂生产 ,甲醇 、乙醇 、二氯甲烷 、正丁醇等
试剂均为分析纯。
仪器:Bruker Avance 600 型核磁共振仪
(TMS 为内标);Nicolet 670 型红外光谱仪 , KBr
压片;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Agi-
lent Trap VL 型质谱仪;ZF-2型三用紫外仪。
1.2 化合物提取
拐芹根 5kg 粉碎 ,用 5 倍量 95%乙醇冷浸提
取 3次 ,每次 3d ,减压回收溶剂 ,所得浸膏温水悬
浮 ,依次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 ,正丁醇各萃取 3次 ,
各萃取液分别回收溶剂。正丁醇萃取部位得浸膏
13
J Jining Med Univ , Feberuary 2010 , Vol.33 ,No.1
76g ,上硅胶柱 ,二氯甲烷-甲醇(100:1 ~ 100:70)系
统梯度洗脱 ,洗脱液合并之后回收溶剂 ,再上硅胶
柱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 ,通过结晶和重结晶 ,得
到纯化合物。
2 结 果
本实验共从拐芹根的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
六种化合物 ,结构鉴定如下:
化合物 1:淡红色针状结晶(丙酮), mp 272.8
~ 274.1℃。ESI-MS m/ z 192.9[ M +1] + ,分子式
C10H 8O 4 。 1H-NMR(DMSO-d6 , 600MHz)δ:2.32
(3H , s ,1′-CH3),6.14(1H , s , 3-H), 6.17(1H , d , J
=2.4Hz , 6-H), 6.30(1H , d , J =2.4Hz , 8-H),
10.92(1H , s , 7-OH), 12.80(1H , s , 5- OH)。 13C
NMR(DMSO-d6 , 150MHz)δ:168.16 (C-2),
108.34(C-3), 182.21(C-4), 161.90(C-5), 99.16
(C-6)。以上数据与文献[ 4] 报道的去甲基丁香色原
酮数据一致。
化合物 2:白色无定形粉末(氯仿-甲醇), mp
295 ~ 297℃。TLC 的 Rf 值与胡萝卜苷对照品一
致且混合熔点不下降 ,故化合物 2 鉴定为胡萝卜
苷。
化合物 3:白色粉 末状结晶 , mp 136 ~
136.5℃。ESI-MS m/ z:[ M +1] + =287.1 ,分子式
C16 H14 O 5 。 1H-NMR(CDCl3 , 600MHz), δ:1.84
(3H , s , 5″-H), 4.44(2H , m , ABx 系 , AB 部分 1″-
H), 4.55(1H , m , ABx 系 , x 部分 2″-H), 5.08
(1H , s ,4″-H),5.20(1H , s ,4″-H),6.30(1H ,d , J=
9.6Hz ,3-H),6.98(1H ,d , J=2Hz ,3′-H),7.19
(1H , s , 8 -H), 7.62(1H , d , 2′-H , J=2Hz),
8.19(1H , d , J =9.6Hz , 4 -H)。以上数据与文
献[ 5]报道的 Pabuleno l数据一致。
化合物 4:淡黄色粒状结晶(丙酮), mp137 ~
138.5℃。ESI-MS m/ z 304.1[ M +1] + , 分子式
C16 H 16 O 6 。 1H NM R(CDC l3 , 600MHz), δ:1.32
(3H , s , 4″-CH 3), 1.37(3H , s , 5″-CH3), 3.92
(1H , m , ABx 系 , x 部分 2″-CH), 4.50(2H , m ,
ABx 系 ,AB部分 1″-CH2), 6.32(1H , d , 3-H , J
=9.6Hz), 7.0(1H , d , 3′-H , J =2Hz), 7.20
(1H , s ,8-H),7.62(1H ,d , 2′-H , J=2Hz),8.18
(1H , d , 4 -H , J =9.6Hz)。以上数据与文献报
道[ 6]的水合氧化前胡素的数据一致。
化合物 5:淡黄色针状结晶 , mp 159.5℃。
ESI-MS m/ z 387.0[ M +Na] + , 分子式 C18 H 17
C lO 6 。红外光谱 γKBrmaxcm-1 3132 , 1729 , 1622 ,
1577 , 1459 , 1357 , 1242 , 1159 , 1133。 1H-NMR
(CDCl3 , 600MHz), δ:1.65(3H , s , 4″, -CH3),
1.70(3H , s ,5″-CH 3), 5.53(1H , m , ABx 系 , x 部
分 2″-CH), 4.86(2H , m , ABx 系 , AB 部分 1″-
CH 2),6.30(1H , d , 3-H , J=9.6Hz), 6.98(1H ,
d , 3′-H , J=2Hz), 7.17(1H , s , 8 -H), 7.63
(1H , d ,2′-H , J=2Hz), 8.07(1H , d , 4-H , J=
9.6Hz)。参考文献[ 7] 报道的石当归素的光谱数
据 ,确定化合物结构为乙酰石当归素。该化合物为
首次从拐芹中分离得到 。
化合物 6:无色粒状结晶 , mp 186 ~ 187℃。,
ESI-MS m/z 342[ M-1] + ,分子式 C12H 22O 11 。 IR
和13C-NMR(DMSO-d6 ,150MHz)数据与文献[ 8] 报
道的蔗糖数据一致 。
3 讨 论
正丁醇部位化合物极性较大 ,用常规方法分离
难度较大 ,以往国内学者对拐芹的研究通常忽略正
丁醇部位 。本研究对拐芹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
分进行了较为全面 、系统的研究 ,经过反复多次柱
色谱 ,以相应的多个不同极性的展开溶剂的薄层色
谱为检测手段 ,从拐芹的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六
种化合物 。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解析(UV 、IR 、
MS 、1H-NMR和13CNMR)等手段进行了化合物的
结构鉴定 。本实验首次从拐芹中分离得到乙酰石
当归素。这些研究结果对拐芹化学成分的系统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李雄健 ,袁桂香.药用独活的资源与鉴定[ J] .基层中药杂
志 , 1998 ,12(2):5
[ 2]  詹亚华.中国神农架中药资源[ 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94.418
[ 3]  李业娜 ,杨尚军 ,白少岩.拐芹化学成分的研究[ J].中国中
药杂志 , 2009 , 7:854
[ 4]  李效栋 ,吴立军 ,臧晓燕 , 等.东北珍珠梅化学成分的研究
[ J].中国中药杂志 , 2002 , 27(11):841
[ 6]  王长岱 ,乔博灵 ,米彩峰 ,等.香独活化学成分研究Ⅱ[ J].西
北药学杂志 , 1991 , 6(1):15
[ 5]  米彩峰 ,石惠丽 ,李富贤 ,等.拐芹根化学成分研究 II[ J].天
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1997 , 9(1):43
[ 7]  米彩峰 ,王长岱 ,乔博灵 ,等.拐芹根化学成分研究[ J].药学
学报 , 1995 , 30(12):910
[ 8]  杨岚 ,赵玉英 ,屠呦呦 ,等.荚果蕨贯众化学成分的研究[ J] ,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 28(3):278
(收稿日期 2009-12-27)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