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全 文 :30 min ,备用 。
2.4  操作方法 用打孔器将干净的滤纸制成直径
6 mm 的小圆纸片 ,干热灭菌后 ,备用 。用无菌的 1
ml移液管吸取菌悬液 1滴置于倒好培养基的培养
皿中央 ,涂布均匀。
滤纸片浸于药液后 ,用无菌的镊子夹取并置于
已制备好的含菌培养皿中 ,然后放入 37℃恒温培养
箱培养 24 h ,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每一浓度 6个培
养皿 ,其中一个作空白对照(用吐温 80和无菌水的
混合液代替试样),每个培养皿上贴 3片滤纸 ,结果
取平均值 。
3  结果
连翘种子挥发油在两种培养基上对大肠杆菌及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见表。
 表 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mm)
药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M-H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
大肠杆菌
M-H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
原液 16.440 13.528 13.420 10.256
50%浓度 12.756 12.370 11.828 9.452
25%浓度 10.882 10.412 9.096 8.344
12.5%浓度 9.404 9.288 8.200 7.912
6.25%浓度 6.894 6.864 6.428 6.380
  由表可知 ,连翘种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 ,
根据抑菌圈直径大小可以判断所试验菌被连翘种子
挥发油抑制程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 ,根据抑菌圈直径大小可以
判断:M-H培养基上所示抑菌圈直径大于普通营养
培养基。由此可以判定:M-H 培养基对中药抑菌作
用的检测灵敏度高 。
中药抗菌试验一直用普通营养培养基 ,本试验
将研究抗生素实验用的培养基引入此次实验中 ,即
改用M-H 琼脂做抑菌实验 ,发现用M-H培养基的效
果比普通培养基更明显 ,建议今后在中药抗菌试验
中采用M-H培养基 。
参 考 文 献
1  丁冈 ,等.中药连翘及其同属植物的研究近况.中药材 ,
1994 , 17(10)∶42
2  杨鹏 ,等.山西省野生油脂植物连翘资源的调查及种籽
油的提取与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 (4)∶32
3  Balows , A.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5thed.Washington
DC∶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 1991∶1105
4 李仲兴 , 等.诊断细菌学 .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 ,
1992∶570
5  王青牡 ,等.几种防腐抗菌中药的抗菌作用研究.江西
中医药学报 , 2001 , 13(1)∶31
6  陈星灿 ,等.中药抗菌作用研究.中医药学报 , 1998 ,(1)
∶36
(2003-06-24收稿)
·制剂与质量·
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 5F-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李宝红 张立坚 东野广智 邓亦峰 梁念慈
(广东医学院 ,湛江524023)
  摘要 以聚乙二醇 6000(PEG6000)为载体 ,采用熔融法制备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 5F固体分散体 , 测定了 5F 原
料药 、固体分散物以及机械混合物的体外溶出度 , 并对固体分散物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光谱分
析 ,结果表明 , 5F固体分散物的溶出度与 5F原料药和机械混合物相比有明显提高;5F以超细态分散于载体中;5F
分子和载体分子之间未发生化学变化。
关键词 半边旗 固体分散物 溶出度
  固体分散制剂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由
Sekiguchi〔1〕首先提出的剂型 。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
性载体将难溶性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 ,该制剂有以
下优点〔2〕:(1)使难溶性药物具有高度分散性;(2)药
物具有高度润湿性;(3)加速药物的溶出和吸收速
度;(4)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5)使药物的释放具
有缓释性质等 。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方法有多种 ,其
中熔融法是最常用的一种。
半边旗(Pteri semipinnata L , PsL)又名凤凰尾巴
草 、半边蕨 、半凤尾草等 ,属于凤尾蕨科植物 ,广泛分
布于我国南方 ,民间常用于治疗蛇伤 、外伤出血 、抗
菌痢 、肠炎 、肝炎等〔3〕。崔燎等〔4〕发现半边旗的乙醇
·45·中药材第27卷第 1 期 2004 年 1月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4.01.025
及水提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对 PsL 乙
醇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 4F 、5F 、6F 、A。李金华等〔3〕
报道 ,5F 、6F 、A分子中含α、β-亚甲基环戊酮结构〔5 、6〕
而明显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 ,但 5F 的水溶性差 ,
影响到制剂的研究 。本研究在自制半边旗提取物-
PEG6000固体分散体的前提下〔7 ~ 9〕 ,建立了固体分
散体中 5F 的分析方法 ,并考察其溶出度和理化特
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5F(邓亦峰副教授提供);
PEG6000(上海浦东高南华工厂),其他试剂均为分
析纯。UV-3101PC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制作
所);RCD-6型药物溶出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
红外光谱仪(Bio-Rad FTS 175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仪),测试条件:波数范围 400 ~ 4000 ,精度 4cm-1 ,扫
描次数 32 ,KBr压片;扫描电子显微镜(Philips XL-30
荷兰),测试条件:高压 15 kV ,样品干撒于样品盏上
喷金 。
1.2  方法
1.2.1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 PEG6000置瓷性蒸
发皿中 ,于 70℃水浴锅上加热至完全溶解 ,然后将
5F 加入其中 ,使其均匀分散后 ,立即于 -20℃低温
骤冷 ,冷冻维持 30 min 后取出 ,于干燥器内过夜干
燥 ,粉碎后过 80目筛 ,得到 4种质量比不同的固体
分散体 ,分别标记为 a 、b 、c 、d ,其中 PEG6000所占比
例依次增大。样品置硅胶干燥器中备用 。
1.2.2  机械混合物的制备:将 5F 与 PEG6000混合
研磨 ,得标记为 A 、B 、C 、D的 4份样品 ,样品中 5F 与
PEG的比例依次与样品 a 、b 、c、d 相同 ,作为对照品
置于硅胶干燥器中备用。
1.2.3  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测波长为
242 nm。5F 在 1.0 ~ 10.0μg/ml范围内 ,吸收度值与
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C =0.0614A +0.0606(r =
0.9996),平均回收率为 98.89%, RSD为 1.21%(n=
6)。辅料 PEG对 5F 的测定无影响。精密称取样品
适量 ,用人工肠液定容于 100 ml容量瓶中 , 在 242
nm处测定 5F的吸收度 ,再由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
5F 的含量。
1.2.4  体外溶出度试验:采用中国药典 2000年版
中的桨法测定。溶出介质:pH=6.8的人工胃液 ,体
积900 ml ,温度 37±0.5 ,转速 100 r/min。分别在 2 、
4 、6 、8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60 min定位吸
取溶出介质 3 ml ,用 0.8 μm 微空滤膜过滤 ,同时在
介质中补充新鲜介质 3 ml。适当稀释后在波长 242
nm处测定吸收度 ,由标准曲线计算 5F的溶出度。
1.2.5  理化分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固体分
散体和机械混合物中 5F的存在状态;采用红外光谱
和紫外光谱分析固体分散体中 5F 分子与 PEG6000
分子之间的作用状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体外溶出度试验 实验表明:(1)a 、b 、c、d的
溶出度明显高于机械混合物 A 、B 、C 、D;(2)接近释
放峰值时 , a 、b 、c、d中 5F所需时间约 30 min ,其中以
c释放最多为 65%;而 A 、B 、C 、D中 5F 在 30 min时
最大释放量仅约 5%;(3)固体混合物中 PEG6000含
量增大 ,5F 的溶出度也增大 ,但 PEG6000的含量增
大到一定程度 ,5F的释放量增加不再明显 。上述结
果见图 。
图 样品的溶出度
2.2  5F 在 PEG6000中的分散状态 5F 为具有片
状 、柱状的晶体 ,而在固体分散体 d的扫描电镜图片
中未发现此状态存在的晶体结果 。这个结果提示 ,
当 PEG6000在固体分散体中所占比例超过一定值
以后 ,5F的晶体被 PEG6000充分抑制 。
2.3  5F与 PEG6000分子间的作用
2.3.1  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质量比相同的机械混
合物 D和固体分散物 d 在红外光谱指纹区和其它
区基本相似 ,没有发现 5F 和 PEG6000之间有氢键以
及其他键合作用 。这表明 , 固体分散体中 5F 和
PEG6000分子间未发生化学反应 ,它们之间仅仅是
物理作用。
2.3.2  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质量比相同的机械混
合物D和固体分散物 d紫外光谱也是一致的 ,它们
的吸收峰和对照品相同 ,5F的最大吸收没有发生变
化 。这表明 ,固体分散体中 5F 和PEG6000分子之间
除了物理作用以外 ,无其它化学键生成。
3  结论
以 PEG6000为载体 ,采用熔融法制备 5F固体分
散体 ,可以显著提高 5F 的溶出度。5F 在固体分散
体中的分散程度随着 PEG6000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5F在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过程中 ,与载体 PEG6000无
化学键生成 ,制备过程不改变 5F 的分子结构。·46· 中药材第 27 卷第 1期 2004年 1 月
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7099)
参 考 文 献
1  Schiguchi K , et al.Studies on absorption of eutectic mixture.A
comparison of the behavior of eutectic mixture of sulfathiazole
and that of oridinary sulfathiazole in man.Chem Pharm Bull ,
1961 , 9(11)∶866
2  毕殿洲主编.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9∶114
3  丁恒山主编.中国药用孢子植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82∶104
4  崔燎 , 等.半边旗体内外抗癌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中
药材 , 1996 , 19∶29
5  李金华 ,等.半边旗 5 种成分体外细胞毒活性比较及构
效关系分析.药学学报 , 1998 , 33(9)∶641
6  Hansen MB , et al.Re-examinati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
pracise and rapid dye method for measuring cell growth/ cell
kill.J Immunol Methods , 1989 , 119∶203
7  周成萍 ,等.正交设计优选重要固体分散制剂的工艺.
湖北中医杂志 , 2000 , 22(4)∶49
8  陆锦芳 ,等.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中成
药 , 1995 , 17(3)∶6
9  颜耀东 ,等.黄芩甙沉淀物和固体分散物的研究.中国
药学杂志 , 1993 , 27(7)∶411
(2003-10-15收稿)
应用HPLC 确定蝴蝶花叶有效降糖组分的最佳提取方法
张金专 罗爱芹 吴崇明 刘立文 邓玉林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1)
  摘要 在微波提取蝴蝶花叶有效降糖组分的正交试验中 , 以HPLC作为监测手段对提取物进行了分析。色谱
条件为:Alltech C18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 , 5μm), 前接 Alltech 预柱 , 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V/V), 用乙酸调
节 pH 至 2.87 ,流速为 1.0 ml/min , 检测波长为 300 nm。结合药效实验结果 , 最后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20%的乙醇
70 ml , 加1%的吐温 80 表面活性剂为提取溶剂 ,提取 6 次 ,每次提取时间为 15秒。
关键词 蝴蝶花 微波提取 有效降糖组分 高效液相色谱
  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属鸢尾科草本植物 ,
盛产于海南省 ,当地有偏方用其降血糖 ,方法是把蝴
蝶花的叶用开水浸泡后口服。但其中何种成分起降
糖作用尚未知 ,且把蝴蝶花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进行研究也未见报道 。本课题组通过对蝴蝶花叶的
水提取物进行动物实验 ,发现有降糖作用 ,但效果不
明显且重复性不好 ,怀疑是直接水提取物中杂质太
多而有效降糖组分含量太少的原因 。蝴蝶花叶水提
取物色谱图见图 1。后来 ,采取先用乙醇对蝴蝶花
的叶进行两步处理 ,然后对处理后的蝴蝶花叶再用
水提取 ,用最后的提取物进行动物实验 ,发现降糖效
果大大提高 ,且重复性很好 ,我们把这部分提取物称
为有效降糖组分 ,其色谱图见图 2。但这种提取方
法完成一次提取要花费十多个小时 ,过于费时费力 。
为了缩短提取时间 ,我们采用微波〔1〕并在提取溶剂
中加入表面活性剂〔2〕对蝴蝶花叶进行快速提取 ,并
以高效液相色谱对提取物中有效降糖组分进行监
测 ,发现在降糖组分提取率较高的情况下 ,能在几分
钟之内完成一次提取 ,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
图 1 蝴蝶花叶水提全样色谱图
图 2 蝴蝶花叶有效降糖组分色谱图
1  仪器与试剂
仪器:Waters515-717-996HPLC 系统 , 515 二元
泵 ,717自动进样器 ,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Millien-
·47·中药材第27卷第 1 期 2004 年 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