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76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Vol. 8, No.16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运用的统计学软件是 SPSS20.0,计量资料以(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
进行 χ2 检验,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 2 例(4.4%)患者出现变态反应,1 例(2.3%)患者
出现中毒性休克,无 1 例患者出现中毒性反应,不良反应率为 6.7%;
对照组 4 例(9.0%)患者出现变态反应,2 例(4.4%)患者出现
中毒性休克,2 例(4.4%)患者出现中毒性反应,不良反应率为
17.8%。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 11.1%,两组
患者不良反应事件概率发生率对比,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1。
3 讨论
中药不良反应指患者在服用中药试剂后出现的变态反应、
中毒性反应和中毒性休克等 [7]。引起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主
要原因是药物的服用剂量、时间不当,或中药煎服的方法错误、
药物之间搭配出现问题、药物的质量和品种没有达到要求以
及患者对药物过敏等。而这些不良反应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加
重患者的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表 1 两组患者对中药产生不良事件概率的对比 [n(%)]
组别 例数 变态反应 中毒性反应 中毒性休克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观察组 45 2(4.4) 0(0) 1(2.3) 3(6.7)
对照组 45 4(9) 2(4.4) 2(4.4) 8(17.8)
χ2 3.46
P < 0.05
进行药学指导,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建立药历等手段,
提高患者对正确用药的认识,可减少患者对中药产生的不良
反应 [8]。
综上所述,对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药学指导,能够降低
患者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闵静,褚侠 . 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
值分析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175-176.
[2] 徐世英 . 临床药学服务中不同剂型药物指导用法的探讨 [J]. 抗感
染药学,2012,9(4):321-323.
[3] 李妍,高玉霞,刘丽亚,等 . 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 2 型
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
81-83.
[4] 赵淑娟,赵红卫,杜松,等 . 药学服务对接受多药治疗的冠心病
病人预后的影响 [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5,15(3):179-181.
[5] 王亦存 . 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J]. 中国医院
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84-86.
[6] 李冬 . 中药的不良反应探讨及药学服务对策 [J]. 中国保健营养(上
旬刊),2013(12):7439.
[7] 陈永斌 . 门诊中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探讨 [J]. 医学信息,
2014,13(10):174.
[8] 沈维燚 . 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探讨 [J]. 医学信
息,2013,12(17):568-569.
·中药研究·
不同采收期珊瑚菜植株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
【摘要】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2012 年 7 月、10 月采收珊瑚菜叶片中
挥发油,并采用气相 -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 34、58 种成分。
10 月叶片挥发油以萜类、芳香族成分为主,7 月叶片以萜类成分为主,
且 7 月叶片不含醛酮类、酯类和其他类成分 ;10 月叶片挥发油成分所
含酸类、芳香族、醇类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增加,而萜类成分种
类和相对含量则减少。
【关键词】珊瑚菜 ;挥发油 ;气相 - 质谱联用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6-0176-02
doi :10.3969/j.issn.1674-9308.2016.16.125
作者单位 :1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山东 烟台 264199 ;2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崔海燕1 张永清2
Analysis Compositions of Essential Oils in Leaves of Glehnia
Littoralis in Different Harvest Time
CUI Haiyan1 ZHANG Yongqing2 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tai Shandong 264199,
China. 2 Pharmacy College, Shang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China
[Abstract] The essential oils in leaves of glehnia littoralis had been
harvested in July and October in 2012 were extracted by hydrodistillati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s were Analyzed by GC-MS. 34
and 58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respectively.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s in leaves been harvested in October were terpenoids
and aromatics.Whil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s in leaves
harvested in July were terpenoids.The species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aids, aromatics, alcohols were increased in leaves harvested in October,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第8卷 第16期 177
参考文献
[1] 单人骅,佘孟兰 . 中国植物志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
77-7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15 :100.
[3] 崔海燕,胡晶红,张永清 . 珊瑚菜植株不同器官挥发油成分分析
[J]. 山东中医大学学报,2013,37(1):61-64.
[4] 丛浦珠,苏克曼 . 分析化学手册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840-920.
[5] 山东省莱阳市志编纂委员会 . 莱阳市志 [M]. 山东 :齐鲁书社,
1995 :250-252.
[6]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 :66.
[7]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10 :92.
[8]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药大辞典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901-902.
[9] 辛华,王海霞,刘汉柱 . 不同采收期珊瑚菜中香豆素含量的比较
[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2):379-383.
while terpenoids were decreased.
[Kay words] 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 Essential oils, GC-MS
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为伞形科珊瑚
菜属(Glehnia Fr. Schmidt er Miq)多年生草本植物 [1],其去皮后的
干燥根部是传统中药材北沙参,属于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滋阴药物,
主要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2]。
以根部入药的珊瑚菜,采收时间无论是 7 月还是 10 月,其叶片生
长依然茂盛,因无法用作饲料,采收时基本被废弃。鉴于珊瑚菜
叶片中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且相对含量较高 [3]。为此,我们对
珊瑚菜叶片中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 GC-MS 法进行分析研究,初步
探讨采收时间不同的珊瑚菜叶片中挥发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变
化规律,以期为开发利用珊瑚菜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珊瑚菜植株分别于 7 月 16 日、10 月 16 日采集,采集地为莱
阳市穴坊镇富山村,生长年限为 1 年。取珊瑚菜叶片,于 60℃下
烘干后,粉碎,过 30 目筛,保存于干燥器中。原植物经确认为伞
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鉴定专家
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周凤琴教授。
1.2 方法
1.2.1 挥发油提取 将上述 1.1 中样品粉末 200 g 加入 5 000 ml 烧瓶
中,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2 h,将挥发油用无水乙醚萃取,无水硫
酸钠脱水后,于 40℃回收乙醚,得透明油状体,其颜色为淡黄色,
具有浓郁嗅味。于 -20℃保存挥发油样品供 GC-MS 分析。
1.2.2 GC-MS 分析条件 (1)Agilent7890A-5973N 型气相 - 质谱
联 用 仪。(2) 色 谱 条 件 :DB-Innowax 柱( 毛 细 管 柱 60 m×0.25
mm×0.25 μm),分流比 1 :1,进样量 l μL,程序升温,柱初温
50℃,以 5℃ /min 升至 240℃保持 25 min ;进样口温度 280℃,载
气 He,流速 2.0 ml/min。(3)质谱条件 :电离源 EI,离子源温度
230℃,扫描范围 29~600 amu,四极杆 :150℃,溶剂延迟 4.9 min。
2 结果
2.1 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在总离子流色谱图中,7 月与 10 月采收的叶片分别有 89、
76 个峰。根据总离子流色谱图,检索质谱数据系统(NIST 2005
谱库)检索,并结合有关质谱文献解析 [4],挥发油各组分的相对
含量以面积归一化法进行确定。7 月和 10 月叶片挥发油中分别鉴
定出 34、58 种成分,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油的 77.051%、
72.740%。7 月叶片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 水芹烯(28.615%)、
α- 水芹烯(8.5%)、γ- 榄香烯(5.377%)、4-(1- 甲乙基)-2-
环己烯 -1- 酮(4.998%)、对伞花 -1- 醇(4.344%)、α- 蒎烯
(3.054%)等。10 月叶片挥发油主要成分为:4-(1- 甲乙基)-2-
环己烯 -1- 酮(5.639%)、叶绿醇(5.345%)、顺式蒎烷(5.057%)、β-
水芹烯(3.72%)、3- 甲基 -2- 丁烯 -1- 醇(3.161%)、对伞花 -1-
醇(3.012%)等。
2.2 挥发油成分类别比较
7 月叶片挥发油鉴定的 34 种成分中,萜烯类成分 23 种,占
挥发油总量的 65.846%;酸类 5 种,占 1.987%;芳香族类 5 种,
占 8.558%;醇类 1 种,占 0.660%。10 月叶片挥发油鉴定的 58 种
成分中,萜烯类占挥发油总量的 36.762%有 22 种成分;脂肪醛和
酮类占 3.192%有 8 种;酸类占 6.471%计 7 种;酯类占 1.824%计
2 种;芳香族类占 16.509%有 14 种;醇类占 5.794%有 2 种;其他
类占 2.188%有 3 种成分。
3 讨论
3.1 10 月与 7 月叶片的挥发油在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均有较大
差异
10 月叶片挥发油主要含萜类、醛酮类、酸类、酯类、芳香
族和醇类六大类成分,其中,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 36.762%、
16.509%的萜类、芳香族为主要成分。7 月叶片与 10 月叶片相比,
不含醛酮类、酯类和其他类成分,以萜类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
65.846%。10 月中酸类、芳香族、醇类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
增加,而萜类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减少,其中萜类、芳香族成
分相对含量变化最显著。
3.2 10 月叶片挥发油与 7 月叶片的差别
10 月叶片挥发油中有 37 种成分为 7 月叶片所没有的,而 7 月
叶片挥发油中有 14 种成分为 10 月叶片所没有的,10 月采收比 7
月采收更有利于挥发油成分种类的积累增加。10 月与 7 月叶片挥
发油有 20 种相同成分,其中 7 月叶片中 β- 水芹烯、α- 水芹烯、
γ- 榄香烯等成分的含量尤其高。
珊瑚菜的采收,通常认为要在夏季至秋季这段时间内进
行 [2,5-8]。实地调查及实验结果表明,珊瑚菜以 10 月采收为宜。而
辛华等 [9] 研究认为,莱阳珊瑚菜的采收应根据其用途决定,以根直
接入药应在 10 月 15 日采收,作为提取香豆素的原料应在 9 月 15
日采收。本实验仅初步对不同采收时间珊瑚菜叶片从挥发性成分方
面进行了研究,若单从挥发油成分种类的累积来说,10 月采收比 7
月采收更有利,仍需要结合挥发油成分的药理活性展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