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生和组培苗红大戟药材HPLC图谱初步比较



全 文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设备
红大戟野生药材采集于广西宁明县,生境为山
坡灌木林,土质为疏松壤土。组培苗的原始材料亦
来自广西宁明县,按黄浩等方法[1-3],经外植体无菌
处理、扩繁、生根和移栽后,种植于广西药用植物
园科研基地,种植地透光率为 60 %的松树林下,土
质为疏松壤土。所用于实验的药材均为 2年生植株
自然干燥的块根。
美国 VARIAN 公司 210 型高效色谱仪,迪马
ODS C18 色谱柱 (4.6 mm ×250 mm, 5μm),
KQ-5200 型数控超声仪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
司),电子分析天平(CP2250D,Sartorius),甲醇、
乙腈为色谱纯(美国 Fisher公司),水为超纯水。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
流动相为乙腈 A-0.1 %磷酸溶液 B(梯度变化
0~70 min,A 8 %-70 % ),流速 0.65 mL/min,检
测波长 210 nm,进样量 10 μL,柱温 34℃。
1.2.2 样品制备
将药材打成粉,取粉末 2.00 g,置于 100 mL具
磨口塞的锥形瓶中,精密加入 80 %的甲醇溶液
25.00 mL,摇匀,称定重量。超声处理 1 h,放冷,
再称定重量,并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吸
取一定量,以 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备测。
1.2.3 方法学考察
精密度试验 取组培药材制备的供试品溶液,
连续进样 5次,结果表明,色谱图中各色谱峰的相
对保留时间的 RSD 小于 1 %;相对峰面积的
RSD 小于 1.5 %,符合指纹图谱要求,表明仪器
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试验 取组培药材制备的供试品溶液,
分别在 0、1、2、6、12、24 h 进样测定,结果表
明,各主要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 小于
2 %,相对峰面积的 RSD小于 1 %,表明供试品溶
液在 24 h内稳定。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组培药材粉末 2.00 g,
共 6 份,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进样检测,
结果发现平行样品间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 小于 1.5 %;相对峰面积的 RSD 小于 1.5 %,
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野生和组培苗红大戟药材HPLC图谱初步比较
黄 浩 王 硕 胡东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南宁 530023)
摘 要:为了比较野生苗和组培苗红大戟药材的化学成分,以 2年生红大戟野生和组培植株的
根为材料,进行 HPLC图谱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苗和组培苗药材在化学成分的类型、含量上
均有明显差异;种植生境和种苗来源可能是化学成分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红大戟 HPLC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重1355001-5-12);南宁市兴宁区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资助项目(2012012)。
作者简介:黄浩,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育种和栽培工作。
收稿日期:2015-05-18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15年第 4期(总第 159期)
(General Serial No.159)No.4 July 201544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
2 结果与分析
HPLC 图谱结果见图 1。从红大戟组培和野生
的 HPLC图谱中可看出,组培苗和野生苗药材间的
图谱存在明显差别,说明其化学成分存在很大差别。
在 36.65 min 时,组培苗药材的 HPLC 图谱中有一
峰面积很大、但在野生药材 HPLC图谱中并不存在
的一种化学成分,即野生植物中不存在此成分。该
化学成分是组培过程中少量基因发生变异造成还是
生长过程中生物转化为其他成分所致,需在下一步
进行深入研究。在 40~70 min的区间里,组培苗药
材只有 3个特征峰,而野生药材除了有相似的特征
峰外,还有另外 8个明显的特征峰,这些特征峰代
表的化学成分可能是在特定的生境中生长,通过生
物途径逐渐转化而来。从 HPLC图谱中的峰高和峰
面积可看出,野生和组培苗药材的化学成分含量也
存在很大的差异。
3 结论
野生苗由种子长出的苗,为有性繁殖,在化学
成分上基本能保持与两个亲本相近;组培苗是通过
生物技术的方法获得种苗,属于无性繁殖,理论上
遗传信息和化学成分原则上应与亲本完全相同,也
应与亲本相同,但测试的结果表现出与野生植株在
化学成分类型和含量上均有明显差异,是否药材来
自不同来源的种苗,抑或是诱导过程中发生变异,
还是不同生境或是用于实验的块根生长时间偏短(2
年) 导致的差异,需进一步研究。
由此可见,药用植株的化学成分类型、含量很
可能与植物的生境、种苗来源以及种植时间有一定
的关系。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应尽量模仿其野
生生境,满足其在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化学合成的不
同需要,使药材的化学成分、含量与野生药材相近。
试验结果可为其他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特别是通
过组织培养育苗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浩.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研究[D].
广西大学,2006.
[2] 黄浩,韦鹏霄,岑秀芬,等.红大戟组培苗移栽试
验[J]. 广西热带农业,2007(5): 19-21.
[3] 黄浩,文学,韦莹,等.药用植物红大戟快速繁殖
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2011(4): 196-198.
保留时间 t(min)
图 1 红大戟药材的 HPLC图谱




m
A
u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