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重金属污染芒萁居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全 文 :重金属污染芒萁居群遗传分化的 RAPD分析*
李钧敏 1  金则新 1** 朱慧慈 2 柯世省 1
(1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 , 浙江临海 317000;2孝顺初中 , 浙江金华 321000)
摘 要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标记技术 (random amplified po lymorphic DNA , RAPD)对
自然生长的芒萁洁净居群和铅锌矿尾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
明:在 170个检测位点中发现有 102个位点呈多态性 ,在尾矿居群中有 2个 RAPD标记位点
发生了丢失 ,推测可能为重金属的敏感基因片段;尾矿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52.94%)、
Shannon信息指数 (0.3059)和 Ne i基因多样性 (0.2084)均略低于洁净居群 (分别为
53.53%、 0.3196和 0.2198), 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分别为 70.59%、 0.3723和
0.2472)。尾矿居群与洁净居群之间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Υs t =0.1900, Gs t =0.1339),
但居群间的变异程度远远小于居群内的变异程度 ,居群间的基因流较大。重金属胁迫对芒
萁居群的遗传分化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可能是导致芒萁适应重金属污染的分化和微进化的
一个重要驱动力 。
关键词 芒萁;重金属;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随机扩增多态 DNA标记
中图分类号 Q9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890(2007)02 - 0171 - 06
RAPD analysis on the genetic d ifferentiation ofD icranopteris peda ta population exposed to
heavy metals pollution. LI Jun-m in1 , JIN Ze-x in1 , ZHU Hui-ci2 , KE Shi-sheng1(1 Institu te of
E cology, Ta izhou University , Linha i 317000, Zhejiang , China;2X iaoshun M idd le School, J in-
hua 321000, Zhejiang , Ch ina). ChineseJournal of Ecology, 2007, 26(2):171 -176.
Abstract:By using random amp lified polymo rphicDNA (RAPD) technique, this pape r ana lyzed
the gene tic d iversity and differen tia tion ofD icranopteris pedata popu lations in the hab itats w ith
and w ithoutm ine ta ilings Pb-Zn po llu tion. A to tal o f 102 po lymo rph ic loc i we re detected from
170 loc i, and tw o RAPD-marked loci of theD. peda ta population expo sed to 20 years m ine tail-
ing s Pb-Zn po llution w ere lost, wh ich w e re presumed to be the gene segments sensitive to heavy
me tals. The popu lation unde rm ine tailings Pb-Zn pollution had slightly lowe r percentage of po ly-
morphic loci, Shannon’ s info rmation index, and Nei gene dive rsity than un-po lluted one
(52.94%, 0.3059 and 0.2084;53.53%, 0.3196 and 0.2198, respective ly), but its to ta l ge-
netic diversity w as rela tively h igh (70.59%, 0.3723 and 0.2472, respective ly). There w as a
definite gene tic differentia tion be tw een these tw o popu lations(Υst =0.1900, andGs t =0.1339),
but the varia tion degree be tw een the popula tionsw as far less than tha tw ith in the popu lations, and
the gene f low be tw een the popula tions w as h igh. Pb-Zn po llu tion had a deepe r influence on the
gene tic d iffe rentiation ofD. pedata , suggesting that this po llu tionm igh t be am ain driv ing fo rce
in the diffe rentiation and m icro-evo lu tion o fD. pedata in the process o f adap ting heavy me tals
po llution.
Key words:D icranopteris peda ta;heavyme tal;genetic d ive rsity;gene tic differentiation;RAPD.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505331)和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资助项目(20050058)。
**通讯作者 E-m ail:jzx@ tzc. edu. cn
收稿日期:2006-03-03  接受日期:2006-06-15
生态学杂志 Chine se Journal o f Eco logy 2007, 26(2):171 - 176             
DOI牶牨牥牣牨牫牪牴牪牤j牣牨牥牥牥牠牬牳牴牥牣牪牥牥牱牣牥牥牫牪
1 引 言
植物污染进化研究可以了解植物如何适应 、进
化 ,了解污染环境下生物的适应机制 (文传浩等 ,
1998)。重金属污染是土壤中一个重要的污染形
式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效应
及机理研究 (高圣义 , 1992;王焕校等 , 1996;段昌群
等 , 1997;陈愚等 , 1998),以及重金属在植物不同组
织 、器官 、生态系统中的迁移 、积累 、分布等方面的研
究 (Bennett et a l. , 2000;张志权等 , 2001;A ntosiew icz
&W ierzb icka, 2005)。有关植物在重金属污染物的
长期作用下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很少 ,国内仅文传浩
等 (2001)对重金属污染下曼陀罗居群分化进行了
随机扩增多态 DNA标记 (random amplified po lymo r-
phic DNA , RAPD)分析。 RAPD技术是一项建立在
PCR基础上的 DNA 指纹技术 (W illiams et al. ,
1990),由于价格低廉 、操作方便 、DNA用量少等优
点而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分化与遗传结构的研究
(E sse lman et a l. , 2000;Zawko et a l. , 2001;Beese et
al. , 2003)。近年来一些研究指出 , RAPD技术具有
重复性差 、可靠性不高 、易受反应条件的影响 (Mac-
Phe rson et a l. , 1993;Schw eder et a l. , 1995), 但
K jøå lner等(2004)比较了 RAPD技术与 AFLP技术
在 Saxifraga cernua克隆多样性检测中的应用后 ,认
为 RAPD技术和 AFLP技术一样 ,可以作为可靠的
分子标记使用。本文以自然生长在堆放 20年后的
铅锌矿尾矿砂上的芒萁 (D icranopteris pedata)为实
验材料 ,利用 RAPD分子标记技术 ,通过随机扩增不
同居群多态性 DNA片段 ,从分子水平上探寻长期持
续性有毒重金属污染条件下植物居群的分化与微进
化 ,从而为植物在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的分子生态学
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实验材料于 2004年 4月采自浙江省台州市黄
岩铅锌矿尾矿砂堆积区 ,其重金属含量很高 ,该尾矿
砂堆积区距今有 20年 ,其上分布着芒萁自然居群
(WK居群),同时在尾矿库上游的山坡上选择自然
生长的芒萁居群作为洁净对照居群 (JJ居群 )。各
居群分别随机选取植株 20个 ,相邻植株间的距离在
10 m以上。取植株的幼嫩叶片置于保鲜袋中 ,封
口 ,于样品贮藏箱 (由超低温冰袋保持冷藏条件 )带
回实验室 , -70℃低温冰箱保存 ,供 DNA提取。
于尾矿与洁净山坡 ,按 S型路线采集深度为 0 ~
20 cm的 5个土样混合 ,带回实验室 ,风干 ,过 0.5
mm网筛 ,用于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每个样品 3次重
复。
2.2 研究方法
2.2.1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  土壤总铅和锌采用
HC lO 4-HF消化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TAS - 986)
测定;有效铅 、锌采用 0.1 mo l L - 1 HC l提取 ,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2.2.2芒萁基因组总 DNA提取 采用改进的 SDS
法提取(李钧敏等 , 2002)芒萁基因组总 DNA。 DNA
经 0.8%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用 G IS凝胶成像分
析系统(上海天能科技服务公司)拍照定量 ,并稀释
成终浓度为 10 ng μl-1 , - 20℃保存备用 。
2.2.3 RAPD扩增 扩增反应在美国 Thermo公司的
P×2热循环仪中进行 。随机引物购自上海 Sangon
公司 。经优化的 PCR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 5
m in, 94℃变性 1m in, 40.5 ℃退火 1m in, 72 ℃延伸
1.5 m in,共 35个循环;72 ℃完全延伸 5 m in。扩增
产物在 1.4%的琼脂糖凝胶 (含 0.5 μg m l- 1溴化
乙锭 )中电泳 ,电泳缓冲液为 0.5×TBE ,用 G IS凝胶
成像分析系统 (上海天能科技服务公司 )拍照保存。
用 λDNA /EcoR Ⅰ +Hind Ⅲ (上海华美公司 )做标准
分子量参照物 。阴性对照加入除模板 DNA外的以
上各成分 ,用双蒸水代替总 DNA。从 60个随机引
物中筛选出在 2个芒萁居群中均可扩增出清晰条
带 ,且条带不弥散 ,不模糊 ,重复性好 ,同时阴性对照
中无带的 12个引物作为正式扩增引物 (表 1)。
表 1 RAPD分析用的 12个随机引物序列
Tab. 1 Sequence s of 12 random prim ers used in RAPD a-
nalysis
引物 序列 引物 序列 引物 序列
S7 GGTGACGCAG S82 GGCACTGAGG S92 CAGCTCACGA
S37 GACCGCTTGT S83 GAGCCCTCCA S116 GCTCAGCTGG
S48 GTGTGCCCCA S84 AGCGTGTCTG S326 GTGCCGTTCA
S71 AAAGCTGCGG S87 GAACCTGCGG S516 CTCTGCTCGT
2.3 RAPD扩增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照反应产物在凝胶上的对应位置 ,有带记为
“1”,无带记为 “ 0”,得到 RAPD分析的原始数据矩
阵。采用 POPGEN 32软件 (Yeh& Boy le, 1996)计
算多态位点百分率 、Shannon信息指数 (I)和 N ei指
数(h)用来估算基因多样性。采用 DCFA 1.1软件
172                           生态学杂志 第 26卷 第 2期 
(张富明和葛颂 , 2002)计算欧氏距离平方和 ,建立
遗传距离矩阵 , 并利用 W INAMOVA 1.5软件 (Ex-
co ffie r et al. , 1992)进行分子方差分析 ,计算居群
内 、居群间的变异方差分布 。另外 ,根据基因频率矩
阵 , 利用 POPGEN 32软件计算总居群基因多样度
(Ht),各居群基因多样度(Hs)、遗传分化系数 (Gs t)和
基因流。利用 Shannon信息指数计算基于各引物扩
增条带在居群 (H pop )和物种水平的表型多样性
(Hsp),分别根据(Hp op /H sp)和(Hsp -Hpop) /Hsp计算居
群内和居群间变异所占的比例 。为了分析居群间的
遗传关系 ,计算 Nei无偏差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铅锌含量
尾矿土壤的总铅为 3 271.70 mg kg -1 ,总锌为
6 475.43mg kg -1 ,有效铅为 136.85mg kg -1 ,有
效锌为 227.55 mg kg -1;而洁净山坡的总铅为
134.91 mg kg- 1 ,总锌为 245.57 mg kg -1 , 有效
铅为 7.48 mg kg -1 , 有效锌为 15.73mg kg -1。
3.2 RAPD扩增
利用 12个引物对 2个芒萁居群共 40个个体进
行 RAPD扩增 ,其中引物 S7在重金属污染的尾矿居
群的 20个个体中扩增结果如图 1所示。在这些多
态位点中 ,洁净居群中部分丢失而尾矿居群中全都
存在条带共有 15条 ,如 S921018条带;洁净居群全都
存在而尾矿居群部分丢失的条带共有 15条 ,如
S326311条带;洁净居群部分丢失而尾矿居群全部丢
失的条带共有 2条 ,如 S1161333条带;但未找到洁净
居群无而尾矿居群有的条带 (即抗性条带)。
3.3 遗传多样性
12个引物共扩增出 170个位点 ,平均每个引物
14.2个条带 ,其中有 120个条带为多态条带 ,总的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70.59%,其中洁净居群的多态
位点百分率(53.53%)比尾矿居群(52.94%)略高 。
Shannon信息指数 (I)估算的结果显示洁净居
群的遗传多样性 (0.3196)比尾矿居群 (0.3059)略
高 ,总的遗传多样性为 0.3723(表 2)。 Ne i基因多
样性 (h)估算的结果显示 ,洁净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0.2198)比尾矿居群(0.2084)略高 ,总的遗传多样
性为 0.2472(表 2)。
表 2 芒萁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Tab. 2 Genet ic d iversity ofD. pedata popu la tion s
居群 样本数 多态位点数 多态位点百分率
Shannon信息指数(I)
Nei基因多样性(h)
JJ 20 91 53.53 0.3196 0. 2198
WK 20 90 52.94 0.3059 0. 2084
种 40 102 70.59 0.3723 0. 2472
JJ为洁净对照居群;WK为尾矿居群。
3.4 遗传分化
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
中 , 18.99%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 , 81.01%的变异发
生于居群内(表 3),居群间有一定遗传分化 (Υs t =
0.1900,P <0.001)。由 I计算的居群内和居群间的
遗传变异见表 4,在总的遗传多样性中 ,居群内的遗
传多样性占 16.00%,居群间占 84.00%。由 h计算的
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 (Gst )为 0.1339(表 4)。结果表
图 1 芒萁重金属污染居群引物 S7扩增结果
F ig. 1 RAPD am plification resu lt ofD. pedata popu lation con tam inated w ith heavym eta l produced w ith prim er S7
M为 λDNA /EcoR Ⅰ +Hind Ⅲ分子量标准参照;1 ~ 20为个体 1~ 20。
173李钧敏等:重金属污染芒萁居群遗传分化的 RAPD分析
表 3 芒萁居群的 AMOVA分析
Tab. 3 Analysis of m olecu lar variance (AMOVA) ofD.
peda ta popu lations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SSD 方差MSD 变异组分 百分率(%) P值*
居群间 1 66. 2500 66. 250 2. 7303 18. 99 <0.001
居群内 38 442. 5000 11. 645 11. 6447 81. 01 <0.001
* 1 000次交换的显著性检验。
表 4 芒萁居群的遗传分化
Tab. 4 Gene tic d ifferen tia tion ofD. pedata popu lat ion s
Shannon信息指数 N ei指数
居群内遗传多样性 0. 3128 种群内基因多样性 0. 2141
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 0. 3723 居群总的基因多样性 0. 2472
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比率 0. 8400 居群内基因多样性比率 0. 8661
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比率 0. 1600 遗传分化系数 0. 1339
基因流 3. 2345
明 ,芒萁的遗传变异大部分来自于居群内 ,而少数的
变异来自于居群间 。由 Gs t所估算的基因流为
3.2345 (表 4), 表明芒萁居群间具有较高的基因
流 。
3.5 遗传距离
利用 POPGENE软件计算的结果可知 , 2个居群
的遗传距离很小 ,为 0.0879;遗传相似度较高 ,为
0.9158。
4 讨 论
  12个 RAPD引物在 2个芒萁居群中共获得 102
个多态位点 ,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70.59%,洁净
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53.53%,尾矿居群的多
态位点百分率为 52.94%,相比较而言芒萁具有较
高的遗传多样性(黎桦等 , 1999;周厚高等 , 2002;潘
丽芹等 , 2005)。芒萁为真蕨类植物 , 大多数蕨类植
物存在着一种防止自交的机制(Gastony& Go ttlieb ,
1982),如同孢真蕨 、石松类等具有较高的异交繁殖
趋势。潘丽芹等 (2005)发现铁线蕨科 (Adiantaceae)
的荷叶铁线蕨(Ad iantum reniform e var. sinense)也具
有较高的异交繁殖。芒萁 2个居群间的基因流为
3.2345,显示了芒萁之间异交的繁殖机制 ,居群间具
有较高的基因流 。在重金属胁迫下 ,较高水平的遗
传多样性可能成为芒萁适应重金属污染胁迫环境的
基础。
12个引物对 2个芒萁居群中的多态位点百分
率 、Shannon信息指数和 Ne i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
明 ,重金属污染的芒萁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略低于洁
净居群。Mengoni等 (2000;2001)利用 RAPD技术
和叶绿体微卫星技术 ( chlorop last m icrosate llite,
cpSSR)分析了铜和镍耐受的 S ilene paradoxa L.遗传
多样性 ,发现重金属耐受居群相比对照居群遗传多
样性略有下降 ,但无显著性差异 ,推测存在建立者效
应与瓶颈效应 。本研究中 ,尾矿居群的总铅含量为
洁净居群的 24.25倍 , 总锌含量为洁净居群的
26.37倍;而尾矿居群的有效铅含量为洁净居群的
18.30倍 ,有效锌含量为洁净居群的 14.47倍 。重
金属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毒性 ,当灌溉水中锌
及其化合物的含量超过 2.0 mg L -1 ,铅及其化合
物的含量超过 2.0 mg L- 1时 ,便会明显影响植物
的生长。芒萁居群在高铅与锌含量的土壤上的生存
具有明显的建立者效应 ,而高含量的铅与锌对于芒
萁居群的建立与拓展具有显著的瓶颈效应 ,因此尾
矿的芒萁居群具有比洁净居群低的遗传多样性。
污染胁迫显著效应就是消除敏感种或个体 ,改
变生物群落物种构成(Tay lor et a l. , 1990)。污染胁
迫可以导致某些敏感基因的丢失 ,在所检测到的多
态位点中 ,洁净居群全都存在而尾矿居群部分丢失
的条带共有 15条 , 可能是潜在的重金属敏感的
RAPD分子标记 ,在重金属污染胁迫下发生了部分
的丢失 ,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发生更大程度的丢
失 ,甚至最终发生完全丢失;洁净居群部分丢失而尾
矿居群全部丢失的条带共有 2条 ,这可能为芒萁中
对重金属敏感的 RAPD分子标记 。但本研究未找到
洁净居群无而尾矿居群有的条带 (即抗性条带 ),由
于分子标记大多是中性的 ,因此检测到的大多数位
点与重金属污染无直接关联。王洪新等 (1997)通
过同工酶和 RAPD分子标记对野生大豆居群遗传分
化和适应研究也发现 DNA基因组中绝大多数多态
位点与野生大豆耐盐性无关 。因此 ,芒萁居群中是
否已产生具有对重金属抗性的基因在本研究结果中
尚不能确定 ,有待于应用更多的随机引物和更多的
样地的检测。
另外 ,物种的遗传分化与微进化的过程与物种
有关 ,芒萁可能为重金属耐受种 ,而非抗性种或是超
积累植物 ,在重金属污染条件下 ,不仅可以发生敏感
基因的丢失 ,而且可以发生耐受基因的固定。如在
多态位点中 ,洁净居群中部分丢失而尾矿居群中全
都存在条带共有 15条 ,推测这些条带可能为重金属
耐受性相关的 RAPD分子标记 ,在重金属污染环境
中被固定下来 。因此 ,随着时间的延长 ,芒萁居群的
174                           生态学杂志 第 26卷 第 2期 
遗传多样性会逐渐升高。在本研究中 ,尾矿居群的
遗传多样性虽低于洁净居群 ,但两者非常接近 ,多态
位点只差 1个 , 2个居群的遗传距离很小 (0.0879),
遗传相似度较高 (0.9158)。因此 ,推测芒萁尾矿居
群的遗传多样性已基本恢复到洁净居群的水平 ,因
此也可以认为对于芒萁来说 ,适应重金属污染并达
到的稳定的时间约为 20年左右 。文传浩等(2001)
在分析重金属污染不同年代的曼陀罗居群的遗传分
化时 ,发现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居群多样性水平增
高 ,甚至可能超过对照居群 。
Shannon信息指数 、N ei基因多样性指数 、AMO-
VA分子变异分析均显示在芒萁的遗传变异大部分
来自于居群内 ,而少数的变异来自于居群间 (Υst =
0.1900, Gst =0.1339),这与一些广布种的结果类似
(王峥峰等 , 2001;张军丽等 , 2001)。文传浩等
(2001)在分析重金属污染不同年代的曼陀罗居群
的遗传分化时 ,也得出大部分变异来自于居群内 ,居
群间的变异远小于居群内的变异的结论。潘丽芹等
(2005)在研究荷叶铁线蕨天然居群的遗传分化时 ,
发现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了总变异的 1.49%,而
98.5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部 ,居群间的遗传
分化很低。由 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估算的重金属污
染下芒萁居群的遗传变异 13.39%存在于居群间 ,
而 86.61%存在于居群内 。表明芒萁重金属污染下
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暗示了重金属胁迫对芒萁居群
的遗传分化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可能是
导致芒萁适应污染的分化和微进化的一个重要原
因 。
利用 RAPD技术对芒萁洁净居群和尾矿居群的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 ,在重金属污染居
群中有 2个 RAPD标记位点发生了丢失 ,推测可能
为重金属的敏感基因片段;重金属污染居群的多态
位点百分率 、Shannon信息指数和 Nei基因多样性均
略低于洁净居群 ,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重金
属污染居群与洁净居群之间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
化 ,但居群间的变异程度远远小于居群内的变异程
度 ,居群间的基因流较大 。重金属胁迫对芒萁居群
的遗传分化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可能是导致芒萁适
应重金属污染的分化和微进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参考文献
陈 愚 , 任久长 , 蔡晓明. 1998. 镉对沉水植物硝酸还原酶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 , 18(3):
313 - 317.
段昌群 , 王焕校 , 姜汉侨. 1997. 蚕豆在重金属污染下数量
性状的分化研究. 生态学报 , 17(2):133 - 144.
高圣义 , 王焕校 , 吴玉树. 1992. 锌污染对蚕豆部分生理生
化指标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 , 12(4):281 -284.
黎 桦 , 周厚高 , 谢义林 , 等. 1999. 柳州蜈蚣蕨群体遗传多
样性研究及与南宁群体的比较.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 18
(增刊):153 - 157.
李钧敏 , 柯世省 , 金则新. 2002. 濒危植物七子花 DNA的提
取. 广西植物 , 22(6):499 - 502.
潘丽芹 , 季 华 , 陈龙清. 2005. 荷叶铁线蕨自然居群的遗
传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 , 13(2):122 - 129.
王洪新 , 胡志昂 , 钟 敏 , 等. 1997. 盐渍条件下野大豆种群
遗传分化和生理适应———同工酶和随机扩增多态 DNA
研究. 植物学报 , 39(1):34 - 42.
王焕校 , 段昌群 , 何湘藩. 1996. 重金属对蚕豆的细胞遗传
学毒理作用和对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的探讨. 环境科学学
报 , 16(4):450 -460.
王峥峰 , 王伯荪 , 李鸣光 , 等. 2001. 锥栗种群在鼎湖山三个
群落中的遗传分化研究. 生态学报 , 21(8):1309 -
1313.
文传浩 , 王震洪 , 段昌群. 1998. 植物抗污染分化进化研究
进展及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生态科学 , 17(1):
18 -23.
文传浩 , 段昌群 , 常学秀 , 等. 2001. 重金属污染下曼陀罗
种群分化的 RAPD分析. 生态学报 , 21(8):1139 -
1145.
张富明 , 葛 颂. 2002. 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Ⅰ . RAPD数据的 AMOVA分析. 生物多样性 , 10:438 -
444.
张军丽 , 王峥峰 , 王伯荪 , 等. 2001. 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优势种群黄果厚壳桂的 AFLP分析. 生态学报 , 21
(3):391 -398.
张志权 , 束文圣 , 蓝崇钰 , 等. 2001. 土壤种子库与矿业废弃
地植被恢复研究:定居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再分配.
植物生态学报 , 25(3):306 -311.
周厚高 , 谢义林 , 黎 桦 , 等. 2002. 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
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广西植物 , 22(1):67 - 70.
Anto siew icz D, W ierzbickaM. 1995. Loca tion o f lead in A llium
cepa L. cell by e lec tron m ic roscope. Journal ofM icroscopy,
195(2):139 -146.
Beese P, Da Silv aD, Humeau L, et a l. 2003. A gene tic d ive r-
sity study o f endangered P siadia species endem ic from
M au ritius Island using PCRm arke rs. B iochem ical Systema t-
ics and Ecology, 31:1427 -1445.
Benne tt JP, Chiriboga E, Co leman J, et a l. 2000. Heavy m eta l
in w ild rice from nor thern W isconsin. The Science of the
Tota l Environm ent, 246(2):261 -269.
175李钧敏等:重金属污染芒萁居群遗传分化的 RAPD分析
Esselm an EJ, C raw fo rd DJ, Braune r S, et a l. 2000. RAPD
m arker d ive rsity w ithin and divergence am ong spec ie s o f
Dend rose ris(Asteraceae:Lactuceae). Am 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87:591 -596.
Exco ffier L, Sm ouse J, Qua ttroM. 1992. Ana ly sis o fm o le cular
va riance inferred from m etric distances am ong DNA haplo-
types:Applica tion to hum an m itochondria l DNA restriction
da ta. Genetics, 131:479 -491.
Gastony GJ, Go ttlieb DL. 1982. Evidence fo r gene tic he tero zy-
go sity in homospo rous fe rn. Am erican Journa l of B otany,
69:634 -637.
K jøø lne r S, Så stad M , Tabe rlet P, et a l. 2004. Am plified frag-
m en t leng th po lymo rph ism versus random am plified po ly-
m orphic DNA m arke rs:C lona l diversity in Sax ifraga cer-
nua. Molecu lar Ecology, 13:81 - 86.
M acPhe rson JM , Eckste in PE, Sco le s G J, et a l. 1993. V aria-
bility of the random amp lified po lym orphic DNA assay a-
m ong therm a l cyc les, and e ffec ts o f prime r and DNA con-
centra tio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 robes, 7:293 -299.
M engoni A, Ba rabesi C , G onne lli C, et a l. 2001. Genetic di-
ve rsity of heavy m eta l-to le rant popu lations in S ilene para-
doxa L. (Caryophy llaceae):A ch lo roplastm ic rosa te llite a-
na lysis. Molecular Ecology, 10:1909 -1916.
M engoni A, Gonne lli C, Ga la rdi F, et al. 2000. Genetic diver-
sity and heavy me tal to le rance in popu la tions o fS ilene para-
doxa L. (Caryophy llaceae):A random am plified po lymo r-
phic DNA ana ly sis. Molecu lar Ecology, 9:1319 - 1324.
S chw ede rM , Shatte rs R, W est S, et a l. 1995. E ffec t o f transi-
tion interva l between m elting and annea ling tem pera tu res on
RAPD ana lyse s. B iotechniques, 19:38 - 42.
Tay lorGE, P ietu FL, C legyM J. 1990. Eco log icalG enetics and
A ir Po llution. New Yo rk, Be rlin, London:Spr inger-Ver-
lag:62 - 110.
W illiam s JGK, Kube lik AR, L iavak K J, et al. 1990. DNA po l-
ym o rphism s amp lified by arb itary prim ers are useful as ge-
ne tic m a rke r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 18(22):6531 -
6535.
Yeh FC, Boy le T JB. 1996. Popu la tion gene tic analy sis o f co-
dom inant and dom inant m arke rs and quan tita tive traits.
B elg ian Journa l of Botany, 129:157.
Zaw ko G, K rauss SL, D ixon KW , et al. 2001. Conservation ge-
ne tics o f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Leucopogon obtectus(Eri-
caceae). Molecu lar Ecology, 10:2389 - 2396.
作者简介 李钧敏 , 女 , 1973年生 , 副教授 , 硕士。主要从
事分子生态学研究 , 发表论文 40余篇。 E-m a il:lijm@m a i.l
tzpt.t z.j cn
责任编辑 王 伟
176                           生态学杂志 第 26卷 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