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乌蕨的研究进展



全 文 :收稿日期:2005-08-12
作者简介:任冰如(1964-), 女 ,硕士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化研究。
乌蕨的研究进展
任冰如 ,李维林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江苏省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南京 210014)
摘 要 概述了民间药用植物乌蕨的形态特征和资源分布情况 , 综述了国内外对乌蕨的药理药效作用 、化学成分
的研究进展。乌蕨对小鼠砷中毒 、乐果中毒具有解毒作用 ,对小鼠 CCl4 肝损伤具防治作用 , 可治疗家畜肝炎 ,临床
上治疗腹泻 、下肢顽固性溃疡 、慢性肾衰等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 乌蕨具有抗菌活性 , 对酪氨酸酶活性有一定抑制
作用 。乌蕨对小鼠基本无毒。乌蕨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 已从叶分离得到牡荆素(Vi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原
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和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提出应当对乌蕨药效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 ,另一
方面还应研究其引种栽培技术 ,为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物资源建立基础。
关键词 乌蕨;药理药效;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Q94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06)02-0012-03
  乌蕨[ 1] [ Stenoloma chusanum (Linn.)Ching in
Sinensia]为陵齿蕨科(又称陵始蕨科)(Lindsaeaceae)
乌蕨属植物。又称大叶金花草[ 2] ,民间还称其为小
叶野鸡尾 、蜢蚱参 、细叶凤凰尾等 ,是一种民间中草
药。
1 乌蕨的植物学特征及资源利用情况
乌蕨为多年生草本 ,高30 ~ 100 cm ,根状茎短而
横走 ,密被棕褐色钻状鳞片。叶自根状茎长出 ,不育
叶与能育叶同形;叶柄长达35 cm ,禾秆色至棕禾秆
色 ,有光泽 ,上面具沟 ,除基部外无毛;叶片披针形至
长圆状披针形 ,长 10 ~ 60 cm ,宽 5 ~ 25 cm , 3 ~ 4 回
羽状分裂 ,羽片 12 ~ 20对 ,互生 ,斜展 ,卵状披针形 ,
先端尾状渐尖;末回裂片楔形 ,先端平截 ,有不明显
的小齿或浅裂成 2 ~ 3个小圆裂片;叶脉在小裂片上
分二叉。孢子囊群近圆形 ,着生于裂片顶部 ,顶生于
小脉上 ,每裂片 1 ~ 2枚 ,囊群盖杯形或浅杯形 ,向叶
缘开口 ,口部全缘或多少啮蚀状。孢子囊圆球形 ,有
长柄 ,环带宽 ,由 13 ~ 16个加厚细胞组成;孢子长圆
形 ,黄色 ,透明。
到目前为止 ,乌蕨主要处于野生状态 ,在长江以
南 ,如江苏南部 、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安徽 、
江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四川 、云南等省区都有分布 ,
资源十分丰富。乌蕨生于山坡路旁 、草丛中 ,山脚阴
湿地或田边 、溪边[ 2] 。
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可作药用[ 3] 。乌蕨作为药
材全年都可采收 ,以夏 、秋二季采收较佳 ,除去根茎
及根 ,洗净 ,鲜用或干燥备用 。乌蕨味微苦 ,性凉 ,无
毒 ,具清热 ,解毒 ,利湿 ,止血的功效 ,用于治风热感
冒 ,肝炎 ,中暑发痧 ,泄泻 ,痢疾 ,沙门氏菌所致食物
中毒 ,砷 、毒覃 、木薯中毒 ,广泛用于解食物和农药中
毒 。外用治烧伤 、烫伤 ,刀伤 。浙江民间用于治狂犬
和毒蛇咬伤 。
乌蕨的叶形十分优雅 ,叶片幼嫩时呈淡黄绿色 ,
成熟时为深绿色 ,极具观赏价值 。
2 乌蕨的药理作用
2.1 对农药的解毒作用
乌蕨在民间有“万能解毒药”之称 ,广泛用于解
食物和农药中毒 ,还用于治疮毒 、毒蛇咬伤等。
杨敬格等[ 4]观察了乌蕨对小鼠砷和铵的解毒
作用 ,结果表明乌蕨水浸膏的 70%乙醇溶解物 ,剂
量相当于生药量100 g/kg可使砷中毒的小鼠死亡率
显著降低(P <0.05), 并能使小鼠对砷的耐受性提
高 ,LD50从(31.1±4.3)mg/kg 提高到(38.2±5.9 )
mg/kg 。
胡晓等[ 5]观察了乌蕨对乐果的解毒作用 ,乌蕨
—12—
第 25 卷第 2期
2006 年 4月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            Vol.25 No.2Apr.2006
的热水浸提液 ,剂量相当于生药量 100 g/kg ,能显著
降低小鼠乐果急性中毒的死亡率 ,提高小鼠对乐果
的耐受量 , 使 LD50从(167.3 ±19.7)mg/kg 提高到
(209.1±24.3)mg/kg 。
2.2 对小鼠 CCl4肝损伤防治作用
陆定奕等[ 6] 研究了乌蕨对 CCl4 肝损伤小鼠血
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甘油三酯的影响 ,结
果表明经乌蕨治疗的小鼠 ,ALT 的活性显著下降 ,血
清甘油三酯的含量明显增加 ,统计结果说明乌蕨治
疗组和模型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
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糖元蓄积减少 ,而经乌蕨
治疗的小鼠肝糖元的蓄积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
理 ,表明乌蕨治疗组和模型组结果相差显著。
CCl4 作用于小鼠后 ,引起肝细胞的严重变性 ,中
央静脉和汇管区大片坏死 。经乌蕨治疗后 ,肝细胞
的变性坏死明显减轻 ,除零星可见的小脂滴外 ,已基
本恢复正常。
蔡建秀等[ 7]的结果显示乌蕨总黄酮可降低CCl4
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 的活性。
2.3 治疗家畜肝炎病
韦思苞[ 8]吸收民间用乌韭草(乌蕨)治疗人体肝
炎的经验 ,曾用乌韭草治疗家畜肝炎病达 200余例 ,
均有良好疗效。病初乌韭草与西药结合治疗 ,待病
情稍有好转 ,可以完全改用乌韭草煎汁加蔗糖灌服
或投入饲槽自饮 ,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食欲正常 ,除
一些身体过于虚弱 ,个体过小 ,病程过长的猪外 ,都
能完全治愈。
2.4 治疗腹泻
王少华[ 9]用乌韭(乌蕨)粉治疗新生儿腹泻 ,疗
效显著。将乌韭全草洗净 、晒干 ,焙燥研粉 ,过筛得
乌韭粉。对照组给予青霉素 、庆大霉素等抗炎 ,并纠
液 、补酸 、补充电解质 ,维持酸碱平衡 。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加服乌韭粉为治疗组 ,每次口服剂量0.5 g ,
每日 3次 ,温开水冲服 。结果有效率达 98%, 痊愈
率达 96%, 3 d痊愈率 81%, 而对照组有效率为
96%,痊愈率为 80%, 3 d痊愈率为 37.5%。治疗组
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增加 , 且疗程缩短平均
1.5 d ,统计分析表明有显著差异 。
2.5 治疗下肢顽固性溃疡
林向东[ 10] 20多年来用单味草药乌蕨治疗下肢
顽固性溃疡 50余例 ,均取得良好疗效。
2.6 治疗慢性肾衰
刘德章[ 11]用乌蕨汤治疗慢性肾衰 ,14例患者仅
以乌蕨汤灌肠 ,疗效非常肯定 ,治疗后神疲乏力 、头
昏眼花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腰酸膝软 、面色少华 、
皮肤瘙痒 、浮肿 、夜尿频数 、筋骨疼痛 、抽搐等症得到
控制与改善 。舌暗瘀点 、舌淡 、边有齿痕及苔白腻 、
黄腻都有不同程度改善 ,显示瘀滞与水湿 、浊毒得以
明显消除 、消退。Scr、BUN经治疗后明显下降 ,血钙
无明显差异 。
2.7 抗菌活性
陈明等[ 12]测定了乌蕨 、黄连 、黄芩 、穿心莲对伤
寒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 、绿脓杆菌 、大
肠杆菌 、粪链球菌 、短小芽胞杆菌的抗菌活性 ,结果
表明乌蕨的丙酮浸膏抗菌作用强于水浸膏 ,水浸膏
和丙酮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
绿脓杆菌 、白色念珠菌作用较强 ,对伤寒杆菌 、大肠
杆菌 、粪链球菌 、短小芽胞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乌蕨丙酮浸膏的抗菌活性大大强于穿心莲水浸膏 ,
与黄连 、黄芩水浸膏相近 ,尤其对绿脓杆菌作用强于
黄连 、黄芩。说明乌蕨是一种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
中草药 。
2.8 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任冰如[ 13]等测定了乌韭(乌蕨)的 50%乙醇提
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抑制率达 20%
以上 。酪氨酸酶是黑素生成的关键酶 ,通过抑制酪
氨酸酶的活性 ,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形成 ,
或使皮肤增色。
3 乌蕨的毒理学评价
陈明[ 14]等对乌蕨进行了毒理学试验 ,乌蕨水煎
液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LD50>100g/kg ,对豚鼠
皮肤无致敏作用 ,对家兔皮肤无明显刺激 ,对家兔眼
无明显刺激 。对家兔长达 4个月的皮肤长期毒性试
验表明 ,在大于临床用量 20 倍的情况下 ,对家兔的
生长发育 、血液学 、生理及病理组织学指标未见明显
不良影响。乌蕨是一种安全的抗菌中草药 。
陆定奕等[ 6] 用乌蕨对小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
验 ,给药后连续观察7 d ,雌雄各 10只小鼠全部成
活 。7 d中小鼠活泼有力 ,被毛浓密而有光泽 。食量
—13—
第 2期                 任冰如 ,等:乌蕨的研究进展                   
粪便等正常 ,第 7 天时称重 , 20只小鼠体重都略有
增加 ,病理解剖结果 ,肝脾正常。经计算 MTD 为
150 g生药/kg 。可以认为乌蕨对小鼠基本无毒 。
4 乌蕨的化学成分
Ueno A.et al[ 15 ]从乌蕨叶分离得到牡荆素(Vi-
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
chualdehyde)和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蔡建秀等[ 16]对 22种药用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
量进行了测定 ,发现乌蕨地上部分的 70%乙醇提取
液中总黄酮含量高达 34.42%。
本实验室[ 17]测得乌蕨地上部分的总黄酮含量
为2.27%。
5 前景与展望
从民间验方的功效 、体外试验 、临床报道的结果
来看 ,乌蕨药理活性确切 ,临床应用疗效好 ,确实是
一种“万能解毒药” ,同时又是一种安全无毒的中草
药。但迄今为止对乌蕨的研究多数停留在民间验方
和粗提取物的水平上 ,对其有效成分研究不够深入 ,
今后应在药效的物质基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方
面可使我们确定乌蕨所含的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另
一方面还可使我们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植
物 ,为乌蕨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基础。
乌蕨除了具有药用价值外 ,还是一种极具观赏
价值的植物 。目前乌蕨基本处于野生状态 ,尚未见
到引种栽培的报道。如何将它从野生状态驯化成可
栽培的植物 ,必需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满足它对温
度 、光照强度 、空气和土壤湿度 、土壤酸碱度等各种
生长因子的需要 , 还应了解该植物的繁殖方式等 。
乌蕨的引种栽培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 1]  秦仁昌.中国植物志(第 2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59.275
-279.
[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上册)[ M] .南京:江苏人民出
版社 , 1977.
[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 , 1977.
[ 4]  杨敬格 ,周 俐 ,刘铭勋 ,乌蕨对砷和铵的解毒作用[ J] .中国中
药杂志 , 1989 ,14(3):46-48.
[ 5]  胡 晓 ,杨敬格 ,周 青 , 等 ,乌蕨对乐果的解毒作用[ J] .赣南
医学院学报 , 1998, 18(4):277-278.
[ 6]  陆定奕 ,张汉明 , 罗勤誉.乌蕨对小鼠 CCl4肝损伤防治作用的
研究[ 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 1997 , 9(4):190-191.
[ 7]  蔡建秀 ,黄晓冬.乌蕨总黄酮及水提液的药理试验[ J] .福建中
医学院学报 , 2004, 14(1):13-14.
[ 8]  韦思苞 ,乌韭草在治疗家畜肝炎病上的应用[ J] , 中兽医学杂
志 , 2001(2):51.
[ 9]  王少华.乌韭粉口服治疗新生儿腹泻 50例[ J] .衡阳医学院学
报, 1993 , 21(1):86-87.
[ 10]  林向东.乌蕨治疗下肢顽固性溃疡[ J] .海峡药学 , 1999(1):
87.
[ 11]  刘德章.乌蕨汤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J] .江西中医药 ,
1999, 30(3):21-22.
[ 12]  陈 明 ,段 萍 ,陈金秀.乌蕨与黄连 、黄芩 、穿心莲抗菌活性
的比较[ 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2001 ,23(4):523-524.
[ 13]  任冰如 ,吴菊兰 ,郭荣麟 ,等.6种植物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
的影响[ 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03 ,12(1):58-59.
[ 14]  陈 明, 陈金秀 ,段 萍.乌蕨的毒理学系列研究[ J] .中医药
学报 , 2000 ,(6):48-50.
[ 15]  Ueno A , Oguri N , Hori K , et al., Pharmaceutical studies on ferns.
18.Chemical components in leaves of Sphenomeris chusana Copel.
and Cyathea fau-Copel[ J] .Jpn J Pharmacol , 1963 , 83:420-2.
[ 16]  蔡建秀 ,吴文珊.22种药用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量研究[ J] .福
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 16(4):63-66.
[ 17]  李维林 ,冯 煦.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M] .南京:东南
大学出版社 , 2004.
—14—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2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