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建设探讨



全 文 :1 苹果基地建设概况
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城郊南山,该区
域包括藉河二期项目区的九峪、南山、稠泥河、横河峪和大
江峪 5 条小流域,总面积 111.82 km2,涉及马跑泉镇、花牛镇
和甘泉镇的李家湾、兴旺山、包家沟等 33 个行政村,总人口
3.68 万人。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为
2 505 t/(km2·a),多年平均降水量 538.2 mm,干旱缺水为其
主要气候特征。二期项目实施前,该区域虽经过一期的治理,
但治理没有形成规模,比较零星、分散、不连片;经济林品种
不尽合理,果园不成规模,管理不到位。群众生活仍处于自
给自足、半封闭式的小农经济状态,生产方式为畜耕人种,
广种薄收。生产力水平低下,自我发展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十分有限。2006 年底,区域内人均纯收入为 1 560 元。
2 综合治理思路和做法
2.1 科学决策,打造品牌
该基地的 5 条流域东西紧紧相连,自然条件优越,土层
深厚,土壤肥沃,降雨适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
较长,适宜于发展林果产业,尤其适宜花牛苹果栽培 [1]。2006
年初,区委、区政府针对麦积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重点抓产业,产业
优先抓果品,果品突出抓苹果,苹果着重抓花牛”的发展思
路,决定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整合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
力,在这 5 条流域内按照“产业整流域开发、水土整流域治
理 、群众整流域致富 ”的设计原则建设麦积区城郊南山
666.67 hm2 优质花牛苹果基地,做大、做强、做细、做精“花
牛”品牌,扩大优势果品生产基地。
2.2 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在南山基地建设期间,根据区域内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大框架,结合项目的初步设计,在这 5 条流域内调整治理思
路,主要以梯田夯基础,产业调结构,群众促增收为目的,加
大苹果产业建设,把流域治理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从
2006 年底开始,紧紧围绕初设规划,立足实际,超前规划,早
动手,全面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坡度较陡地带
退耕还林,种植乔、灌林木和人工草,梁峁顶和沟谷两侧建
设防风林带,在地面坡度较缓地带发展以花牛苹果为主的
经济林果。截至目前,在该基地已完成治理面积 23.59 km2,
其中完成梯田 347.87 hm2,水保林 304.00 hm2,栽植花牛
苹果 1 707.53 hm2,其中建设示范样板园 760.00 hm2,绿化农
机主干道 38 km,栽植国槐、香花槐及速生柳行道树 3.6 万
株,并配套上水工程 3 处,发展节灌面积 686.67 hm2,其中滴
灌 520.00 hm2,管灌 166.67 hm2。
2.3 部门协调,整体推进
为了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麦积区成立了基地建
设领导小组,由区领导带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协
作配合,各司其责。水利局负责上水工程、整地、梯田及水土
保持治理;果业局负责苗木调运、质量把关、技术指导和果
园管理;交通局负责基地主干道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林业
局负责林带建设、荒坡造林和地埂绿化;扶贫办负责规划区
内贫困村整流域推进项目的计划衔接和实施;财政局负责
资金筹集等;乡镇负责劳动力的组织、发动和道路沿线拆迁
安置等工作,确保了工程实施进度和质量 [2]。
2.4 整合项目,整合资金
为了加快基地建设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麦积区紧紧
围绕基地建设总体规划,通过“项目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
戏”的方式,积极整合项目、整合资金,严格按照“用途不变、
资金不乱、各尽所能、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精力办大事,
有力地促进了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基地共整
合投入交通、扶贫、水利、林业、果业、农业、农业综合开发、
财政等各类建设资金 2 780 万元。
2.5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在基地的前期建设中,区政府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
鼓励和优惠政策,对在南山基地连片流转 33.33 hm2以上土
地的企业和果农大户实行“四通一供”(通水、通电、通路、通
讯畅通和供苗)及按 3 450 元/hm2退耕还林标准补助 3 年的
优惠政策,吸引了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参与基地建设。天水
雪园农业有限公司、天水市果树协会、花牛镇南山果树协会
等企业和果农大户武正全、何双来、武四保、冯冲等人采取
转包、租赁、互换经营和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逾
1 240 hm2,有效解决了因土地过于分散而影响产业发展的
问题。通过市场引导,协会搭桥,能人带动,政府服务,形成
“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3]。
2.6 完善体系,优化服务
基地建设过程中,在大抓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的同时,
还注重外部环境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注重政府引导,形成
区、乡 2 级上下齐抓共管,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并完善区、乡、村 3 级苹果果业协会,实现技术网
上咨询和果品信息网上发布。在花牛、马跑泉、甘泉等重点
乡镇建立果树协会和果树医院,把科技指导与科技服务融
为一体。三是科技部门全力配套,高起点、高标准建园,坚持
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建设探讨
王丽霞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水务局,甘肃天水 741020)
摘要 从决策、规划、工程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建设,并总结取得的主要成效,以为苹果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建设;甘肃天水;麦积区
中图分类号 F3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7-0375-02
作者简介 王丽霞(1975-),女,甘肃天水人,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的
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11-07-14
农村经济学现代农业科技 2011 年第 17 期
375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 17期
(上接第 374页)
的科学 [11]。但目前我国的旅游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执
法还有很多不健全。贵州茶文化旅游业的管理保护体制得
做好以下 4 点:一是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好茶园景区不被破
坏;二是有规范的激励机制;三是管理机构要具有较强的
市场营销策划和筹资能力;四是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调控
约束机制,如依据旅游法学制订详细的实施细则,强制性地
运用于各项评定和评审工作 [13]。
4.8 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强调宏观调控
贵州茶文化旅游要发展 ,要形成规模,离不开一定的
外在环境。贵州省的旅游产品,政府也应该给予政策、财力
上的支持。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在政府的带领下,多做工作,
做好服务,进一步树立贵州省旅游产品市场,壮大旅游队
伍,做好宣传,搞好策划,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
外在条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茶
文化旅游景点建设等方面的前期资金投入问题,可以总体
招商,也可以分线路、分景点、分活动项目招商,做到政府
规划、服务、监管,企业投资、开发、经营。彻底改变过去由
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进行宏观调控。举全社会之力,集全
社会之智,努力挖掘和整合贵州茶文化资源 ,发展贵州茶
文化旅游。
5 参考文献
[1] 罗庆芳.浅谈贵州茶文化旅游[J].旅游考古,2007(2):10-14.
[2] 严浩坤 .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 [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8X):111-112.
[3] 安明态 .贵州自然分布山茶属植物的资源现状 [J].贵州林业科技 ,
2005,33(2):26-30.
[4] 牟春林,马贤惠 .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J].理论与当代 ,2011
(5):39-42.
[5] 喻丹.从茶叶到茶业[J].当代贵州,2009(10):16-18.
[6] 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郭颖.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泸沽湖
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1,16(3):68-71.
[8] 谭和平,陈能武,黄苹,等.川西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及其评价
[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S1):191-199.
[9] 陈立杰 .贵州茶园土壤现状分析与对策 [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05,24(3):249-252.
[10] 杨胜明.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J].当代贵州,2000(7):7-9.
[11] 国家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 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2] 魏小安.多彩贵州多姿发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13] 韩力军.旅游政策与法规[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
技术人员包抓优质示范园制度,采用区、乡联合和科技人员
有偿服务等手段,对流域内的乡村农民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使大多数果农都能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果树的
综合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建成一片、管理一片、收益一片、巩
固一片的目的。通过完善体系,优化服务建设,有力地推动
了基地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4]。
3 基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苹果产业形成规模,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南山基地在区委、区政府和各级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参
与下,集中各农口部门的优势,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将水土
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融于经济发展之中,到目前共建设
以“花牛”品牌为主的优质果园 3 344 hm2,已成为全国最大
的元帅系花牛苹果生产基地。近几年该基地的建设已辐射
带动了周边沿线伯阳镇、甘泉镇、马跑泉镇、元龙等乡镇苹
果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创收、增收的经济新亮点。
3.2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南山基地通过近几年建设,全面完成规划中的生物措
施和工程措施,区域内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大大提高,水土流
失程度大大减轻。通过修梯田,加之大力建设果园,林草面
积增加,宜林宜草面积全部绿化,林木郁闭度大大提高,真
正实现了泥土不下山、洪水不出沟、大雨沟底清水流。截至
2011 年,该区域共新增治理面积 2 359 hm2,水土流失治理
程度由治理前的 72.0%提高到现在的 93.1%;植被覆盖率
由 50.72%提高到 78.00%,使许多过去的荒坡荒沟,重新披
上绿装,山更绿,景更美,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相处
的美好环境。
3.3 产业结构有效调整,农业经济快速转型
南山基地地处城郊,区位优势明显,在建设过程中,以
城郊生态经济型农业为目标,科学开发水土资源,发展苹果
建园,调整农、林、果业用地比例,加强林果建设,提高土地
利用率,农、林 、果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 35.42%、16.56%、
29.10%调整为 24.74%、18.87%、46.19%。区域内已实现 “山
顶林戴帽、半山果缠腰、沟谷林覆被、提灌上山巅、绿树路两
边”的治理格局。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基地内原来以
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模式被打破,逐步形成以林果业
为主体,种植、养殖、果品贮藏、加工、营销和旅游各业协调
稳定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3.4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该区域通过修梯田、通道路、建水利、兴产业等措施,极
大地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家家有果园,人均 1 346.67
m2,果品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 1 560 元提高到现在的 4 680
元以上,真正做到了“以果致富、以果养农”,使基地的苹果
生产成为当地群众名符其实的“摇钱树”和“绿色银行”。且
随着基地的不断发展,区域内大型果品交易市场、果品营
销、加工企业、贮藏保鲜库的增多以及“一城两园”(中国·天
水花牛苹果商贸城”,“天水北山生态产业示范园”,“天水南
山花牛苹果产业园)的建成,将会更加带动二、三产业的发
展,使该区域人民的生活更上一个台阶。
南山花牛苹果基地经过几年建设,区域内已全面实现
了耕地梯田化、宜林宜草绿色化、产业基地集约化、农业种
植高效化、农机道路网络化的生产格局。后续治理将在现有
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利用城郊地理位置优势,将水土流失治
理与市民休闲娱乐结合起来,建设更多的“农家乐”水保生
态旅游小区,将水保治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文化景观结
合起来,充分探索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强产业的特色之
路,同时也为天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增加一个亮点。
4 参考文献
[1] 麻进仓 .陕西苹果基地建设的对策研究 [J].陕西农业科学,2001(2):
1-3.
[2] 胥献宇,李旭光.试析喀斯特山区生态果园建设—以威宁新街苹果基
地建设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3):15-18.
[3] 杜建军.浅析茂县苹果基地建设[J].阿坝科技,1998(2):61-65.
[4] 裴宝珠,曹福保 .苹果基地建设中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J].山西农经,
1992(3):45-48.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