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藏荆芥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DPPH活性的研究



全 文 :藏荆芥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DPPH活性的研究
刘征堂,黄 山,胡丹丹,王聚乐
摘要:目的 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藏荆芥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将藏荆芥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二氯
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进行萃取,各组分都配制成适当稀释倍数的溶液,采用DPPH法测定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计算各
组分的IC50。结果 藏荆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正丁醇、石油醚提取部分都具有明显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结论 藏
荆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与样品浓度存在较明显的量效关系,藏荆芥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藏荆芥;提取物;DPPH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8.047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8-0993-02
  藏荆芥(Nepeta angustifolia C.Y.Wu)又名萨都那保(藏
语),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味苦,性凉,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主
治神昏痉厥、中风、癫痫、脑出血、疮伤及疼痛等症。藏荆芥主要
分布于西藏中部和南部地区,在藏药中以全草入药[1]。作为藏
医常用药之一,藏荆芥在临床上有着良好的疗效,而且,课题组
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藏荆芥挥发油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2]。
但是,目前对该药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较少,这也妨碍对该药的进
一步开发,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通过DPPH 法[3-5]抗氧化活
性体外评价体系测定藏荆芥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
该药的充分利用及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公司,AL20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T6系列);旋转蒸发器(上
海亚荣生化仪器厂,RE-52CS);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市医疗仪
器厂,HH-S4)。藏荆芥(Nepeta angustifolia C.Y.Wu),由西藏
弘祥医药科技开发有效公司提供,经成都中医药大学生药学教
研室龙飞副教授鉴定符合药用。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
苯肼,Sigma-Fluka公司产品);维生素C(Vc,上海源叶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芦丁(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醇、二氯甲
烷、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等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原料的预处理及藏荆芥提取物的提取分离 将藏荆芥1
kg粉碎,过80目筛,采用70%乙醇浸泡提取3次,每次7d,合
并3次提取液,浓缩、制备成浸膏。将浸膏用热水分散后,依次
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分别萃取制备不同
极性提取浸膏。
2.2 DPPH法测定藏荆芥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2.2.1 样品及Vc、芦丁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干燥至恒重的
藏荆芥提取物石油醚部分、二氯甲烷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
醇部分、乙醇部分浸膏100mg,加入适量95%乙醇超声溶解,溶
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入95%乙醇定容。精密量取上
述溶液,稀释为浓度为0.5g/L,0.4g/L,0.3g/L,0.2g/L,0.1
g/L,0.09g/L,0.08g/L,0.07g/L,0.06g/L,0.05g/L的溶
液。以Vc和芦丁作为阳性对照。按公式计算自由基清除率:
自由基清除率(%)=
(As-A)
A0 ×100%
As:加入待测溶液后的吸光度;A:待测溶液的本底吸收
A0:空白对照液的吸光度。
2.2.2 DPPH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称取 DPPH 试剂25.0
mg,用95%乙醇溶解,并定量转入100mL的容量瓶中,用95%
乙醇定容,摇匀,得质量浓度为0.25g/L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
冷藏备用。分别取0mL,2mL,4mL,8mL,12mL,16mL,20
mL DPPH储备液,用乙醇定容至100mL,最终质量浓度分别
为0μg/mL,5μg/mL,1 0μg/mL,2 0μg/mL,3 0μg/mL,4 0
μg/mL,50μg/mL。测定上述标准溶液在517nm波长处的吸
光度,制作标准曲线(见图1)。Y=0.0152X-0.0027,R2=
0.999 8。
图1 DPPH标准曲线
2.2.3 清除DPPH能力的测定 向2.5mL Vc、芦丁和不同组
配制好的样品溶液中加入2.5mL DPPH(50mg/L),在室温下
放入暗室反应30min,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其在517
nm的吸光度 As;向不同溶剂提取物配制好的溶液中各加入
95%乙醇溶液2.5mL混合均匀,测得其在波长517nm处吸光
度A,以2.5mL 95%乙醇溶液和2.5mL DPPH作参比溶液,
测得其在波长517nm处空白溶液的吸光度A0,以95%乙醇溶
液校零,以Vc和芦丁作为阳性对照按公式计算自由基清除率,
其清除率结果详见图2。
图2 藏荆芥不同极性溶剂提取部分DPPH自由基清除率图
2.2.4 清除50%自由基时样品浓度(IC50)的计算 根据
DPPH法清除率与藏荆芥不同溶剂提物各组分添加量,制作二
者的关系曲线,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回归方程,而根据回
归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清除率为50%时各组分的添加量即IC50
值。通过图1和图2,选择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
·399·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8月第12卷第8期
部分、乙醇部分、二氯甲烷部分及 Vc、芦丁做线性回归方程,并
计算其IC50值,详见表1。
表1 藏荆芥不同极性溶剂提取部分IC50值
不同溶剂提取部分及对照 IC50(g/L)
二氯甲烷 0.024 4
乙酸乙酯 0.059 1
乙醇 0.076 0
正丁醇 0.109 8
石油醚 0.113 2
对照Vc  0.006 5
对照芦丁 0.008 7
3 讨 论
由图1、图2可以看出,不同极性溶剂抗氧化活性强弱为石
油醚<正丁醇<乙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即在相同质量浓
度下,二氯甲烷的清除活性最强,正丁醇、乙酸乙酯和乙醇次之,
石油醚最弱,针对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藏荆芥抗氧化作用随
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当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正丁醇、
石油醚部分浓度达到0.3g/L时,抗氧化作用也均大于60%,
且清除作用接近甚至高于其阳性对照芦丁、Vc的作用。由表1
和图2发现,藏荆芥抗氧化作用部分主要集中于二氯甲烷、乙酸
乙酯、正丁醇、乙醇提取部分,其二氯甲烷的IC50值最高。其中
用DPPH法测得的IC50分别是二氯甲烷0.024 4g/L,乙酸乙
酯0.059 1g/L,乙醇0.076 0g/L,正丁醇0.109 8g/L,石油醚
0.113 2g/L。
DPPH自由基清除法广泛用于评价天然产物的抗氧化能
力。此法是根据DPPH自由基有单电子,在517nm处有一强
吸收,其醇溶液呈紫色的特性,当有自由基清除剂存在时,由于
与其单电子配对而使其吸收逐渐消失,其褪色程度与其接受的
电子数量成定量关系,因而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快速的定量分
析。若加入受试物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则能将其清除,其
清除率的高低与受试物具有的降低羟自由基、烷自由基或过氧
化自由基的强度和能力有关[6]。该方法灵敏、简便、实用且重复
性好,一般常用于天然有机化合物和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观察。
本实验采用DPPH法对藏荆芥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组分
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DPPH法是一种快速、
简便、灵敏、直接、可行的方法,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各组分均
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且二氯甲烷的清除能力比较强,在浓度
达到0.3g/L时,其还原能力几乎接近于Vc且抗氧化作用也均
大于60%。本实验对藏荆芥的各组分抗氧化作用进行了定量
研究,确定了各组分清除50%自由基时的样品浓度,发现二氯
甲烷提取部分IC50为0.024 4g/L,说明其提取部分具有较高
的抗氧化活性,可以考虑用二氯甲烷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从
中筛选出具有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对今后心脑血管
病的防治有重要价值,这使得藏荆芥更具有研究价值与开发
前景。
参考文献:
[1]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药物研究所.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59-360.
[2] 黄山,江春艳,龙飞.藏荆芥挥发油抗炎与镇痛作用研究[J].医药
导报,2011,30(10):1262-1265.
[3] Kriengsak T,Unaroj B,Crosby K,et al.Comparison of ABTS,DPPH,
FRAP,and ORAC assays for estimating antioxidant activity from
guava fruit extracts[J].J Food Compos Anal,2006,19:669.
[4] Ardestani A,Yazdanparast R.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
ging potential of Achilea santolina extracts[J].Food Chem,2007,
104(1):21.
[5] 董秀英,吕青涛,张国英,等.DPPH法测定九州虫草不同极性部位
抗氧化活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0):70.
[6] 钟媛,李江川,刘玉梅,等.全叶青兰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5):44-45.
作者简介:刘征堂,副主任医师,博士,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
院(邮编:100091);黄山、胡丹丹,工作于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王聚乐
(通讯作者),工作于西藏大学医学院(邮编:850000)。
(收稿日期:2014-02-16)
(本文编辑 郭怀印)
应激性高血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白 莉,贾永平,忽海洋
摘要:目的 观察应激性高血糖(SHG)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时缺血期和再灌注期的不同影响,分析不同时期的
SHG与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成年SD 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高糖组(HG)、生理盐水对照组
(CON)、缺血期高糖组(HGI)和再灌注期高糖组(HGR),每组各10只;制备大鼠 MIRI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3h),静脉输注高
浓度的葡萄糖液,造成应激性高血糖动物模型;术中监测血糖水平,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伊文斯兰染色
测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IS),分析不同时期高血糖对心肌损伤的影响。结果 与SHAM 组相比,静脉输注高糖 LDH 表达并
未明显改变;与CON组相比,机体发生MIMI时,LDH水平升高,HGI组LDH水平明显升高,IS显著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 HGR组心肌酶谱水平和IS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期应激性高血糖加重大鼠心肌缺血/再
灌注损伤。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应激性高血糖;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R542.2 R25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8.048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8-0994-03
  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DM),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早
期血糖水平升高都很常见。在ST段抬高 AMI(STEMI)患者
中,应激性高血糖(acute hyperglycemia,SHG)发生率可高达
50%[1],而之前诊断为 DM 的患者仅占20%~25%[2],一项
·499·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ugust 2014 Vol.12 N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