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岗松的研究概况



全 文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桂科自 0542021);广西大型仪器协作共用专项资金资助课题(292-2005-85)
中 药 岗 松 的 研 究 概 况△
卢文杰 刘布鸣 牙启康 梁凯妮 陈家源 林 霄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 ,南宁市 530022)
  【关键词】 岗松;生药;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作用;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R82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4304(2008)10-1517-03
  岗松为桃金娘科植物岗松(BaeckeafrutescensL), 广西民
间称为扫把枝产于我国南部地区 , 在我国广西 、广东 、江西 、福
建等地均有野生 , 多为自产自销 , 是南方常用民间草药。 岗松
的全株或根均可供药用 ,有祛风除湿 、解毒利尿的功能。 本文
结合研究及文献资料 , 着重对岗松的生药 、化学成分 、质量控
制 、药理作用 、资源开发利用等进行综述。
1 药用文献记载
  岗松在历代本草均未见有记载 , 入药始见于 1958年《药
学通报》 ,后散见于南方地区中草药手册 , 如《陆川本草》《广西
中药志》江西《草药手册》《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福建药物志 》
等均有收载。 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曾收载 ,
岗松味苦 、涩 ,性寒 , 药用部位是带有花果的干燥枝叶 , 具有清
利湿热 , 杀虫止痒之功效 , 用于急性胃肠炎;外治滴虫性阴道
炎 , 皮肤湿疹。用量 3 ~ 9 g;外用适量 [ 1] 。以后历版药典未再
收载。岗松根为广西瑶族民间常用药材 , 盘瑶语称为扑老中 ,
用于痧症 、食滞 、风湿骨痛 [ 2] 。 《中华本草》记载:夏 、秋季采收
岗松带花 、果的叶 , 阴干;或割取地上部分 , 阴干后取叶;鲜用
亦可。其具有化瘀止痛 、清热解毒 、利尿通淋 、杀虫止痒之功
效 , 用于跌打瘀肿 、肝硬化 、热泻 、热淋 、小便不利 、阴痒 、脚气 、
皮肤瘙痒 、疥癣 、水火烫伤 、虫蛇咬伤 [ 3] 。
2 生药学特征与资源
  岗松是一种多年生矮小灌木 [ 4] , 带花果的叶往往附短的
嫩枝 [ 5] , 根茎粗短 [ 2] 。赖茂祥等 [ 5]对岗松的带有花果枝叶部
分进行了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和薄层层析等生药鉴定研究;戴
斌等 [ 2]对岗松根进行了药材性状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等生药
学研究 , 为岗松药材的生药鉴定提供了依据。
  岗松喜热 , 对温度反应较敏感 , 在我国南部地区分布较普
遍。李振基 [ 6]对中国岗松的生态地理分布做了调查研究 , 根
据生态地理条件将岗松的分布区分为南部 、中部和北部三个
亚区 , 分析得出垂直分布高度与纬度的关系。罗学升等 [ 7]做
了岗松群落特征与适应性分析 ,通过初步的植被调查表明 , 岗
松群落结构简单 , 植被种类少 , 主要有马尾松 、芒萁 、鹧鸪草。
岗松具有叶小 、根系发达 、花期长 、抗旱抗瘠能力强等特点 , 是
高丘 、陡坡侵蚀区的先锋树种。岗松多为野生 , 近年来已有岗
松的人工繁殖栽培技术 [ 8, 9] , 对岗松生长特性 、播种育苗进行
调查研究和试验的报告 [ 10] 。
3 化学成分
3.1 挥发油成分 对岗松化学成分的研究大多是在挥发性成
分方面, 即岗松油部分。岗松带有花果的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
到的挥发油 ,即岗松油 ,为淡黄色至淡棕黄色的澄清液体 ,气芳
香 ,具有特殊的香味。岗松枝叶、根茎均含有挥发油 ,其枝叶含
油 0.9% ~ 1.8%,根茎含油小于 0.1%。岗松油作为广西地方
习用中药材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 具有清热利湿 、杀虫止
痒之功效 ,可治疗皮肤湿疹 、瘙痒 、淋病 、疥疮 、滴虫性阴道炎、脚
癣 [ 4] 。戴斌等 [ 2]对岗松油成分预试验 ,通过硫酸试验和薄层层
析表明含有内酯 , 甾醇及挥发性成分 , 不含生物碱。岗松油的
主要化学成分为蒎烯 、 1, 8桉叶素 、芳樟醇 、石竹烯 、律草烯等。
Spoelstra用经典方法分析 , 鉴定了蒎烯等 9种化合物 [ 11] ;纪晓
多等 [ 12]使用 GC填充柱分离 , GC/MS以及 IR联用鉴定了 19种
化合物, 分别为 α-蒎烯(α-pinene)、对繖花烃(p-cymene)、香苇
醇(trans-carveol)、桃金娘烯醛(myrtenal)、桉树脑(1, 8-cineol)、
香芹酮(d-carvone)、柠檬烯(limonene)、胡椒烯(α-copaene)、芳
樟醇(linalool)、 4-萜品烯醇 (4-terpinenol)、西岗醇 (occiden-
talol)、愈创奥(guaiazulene)、龙脑(dorneol)、榄香醇(elemol)、橙
花醇(nerol)、百里香酚(thymol)、丁香烯(caryophyllene)、菖蒲烯
(cadlamenene)、杜松醇(δ-cadinol)。沈美英等 [ 13]用 GC/MS/DC
联用使用毛细柱分离鉴定了 14种化合物 , 分别为 α-侧柏烯
(α-thujen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间-聚伞花
素(m-cymene)、桉叶素(cineole)、4-蒈烯(4-carene)、氧化芳樟醇
(linalooloxide)、α-松油烯(α-terpinene)、芳樟醇(linalool)、萜
品-4-醇(terpineol-4)、α-松油醇(α-terpineol)、长叶烯(longi-
folene)、α-石竹烯 (caryophylene)、α-葎草烯 (α-hunulene)。
IbrahimJantan等 [ 14]使用毛细柱 GC/MS分析鉴定出岗松油化
学成分蒎烯(Pnenes)、γ-松油烯(γ-Terpinene)、桉树脑(1, 8-Cin-
eol)、ρ-聚散花素(ρ-Cymene)、柠檬油精(Limonene)、芳樟醇
(Linalol)、α-松油烯(α-Terpineol), β-石竹烯(β-Caryophylene),
α-葎草烯(α-Humulene)。 NGuyenThiTam等 [ 15]使用 GC填充
柱分离, GC/MS以及 NMR鉴定了 47种化合物。刘布鸣 [ 16]等
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分析技术 、薄层色谱和毛细管气相
色谱法对岗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 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
定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从岗松油中分离出 50多个组分 ,
确认了其中的 38种成分 , 其中有部分与前人报告的相同 ,但大
部分系首次从岗松油中发现并报告 , 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
94%以上 ,建立了用薄层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评价岗松油
1517广西医学 2008年 10月第 30卷第 10期
内在质量的方法。刘布鸣等 [ 16, 18]对岗松油的化学成分 、质量标
准 、指纹图谱等进行研究 、建立了岗松油的质量标准 、含量测定
方法和指纹图谱 , 并对不同产地来源样品进行了测定 [ 16, 18] , 测
得岗松油中芳樟醇的含量为 7% ~ 9%。张启明等 [ 19]用气相色
谱法测定岗松油中芳樟醇和桉油精的含量 ,测得桉叶素 7% ~
13%、芳樟醇 7% ~ 10%。为岗松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3.2 化学成分研究 YasuoFujimoto等 [ 20]从岗松枝叶的乙醇
提取物中 , 通过树脂柱以不同浓度乙醇洗脱 , 再通过硅胶柱 ,
以不同比例正己烷:乙酸乙酯洗脱 , 洗脱物进一步纯化分离得
到 3个新的间苯三酚衍生物。 Toshikosatake等 [ 21]通过对岗松
叶子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反复硅胶柱层析 , 最后通过 Sephadex
LH-20柱纯化得到 5个新的碳配色原酮 ,即 6-β-碳配吡喃型葡
萄糖-5, 7-二羟基-2-异丙基色原酮 、 8-β-碳配吡喃型葡萄糖-5,
7-二羟基-2-异丙基色原酮 、6-β -碳配吡喃型葡萄糖-5, 7-二羟
基-2-甲基色原酮 、6-β -碳配(2, -酰基 吡喃型葡萄糖)-5, 7、-二
羟基-2-异丙基色原酮 、 8-β -碳配(2, -酰基 吡喃型葡萄糖)-5,
7-二羟基-2-异丙基色原酮。 Mitsuko等 [ 22]从岗松枝叶用乙醇超
声波提取 ,经过 HP-20树脂 、硅胶柱层析,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
离得到 3个新的黄烷酮衍生物。 WingYanTsui等 [ 23]从岗松中
分离得到 3个新的色原酮(5-羟基-7-甲氧基-2-异丙基色原酮 、
5-羟基-7-甲氧基-2-异丙基-8-甲基色原酮 、5-羟基-7-甲氧基-2-异
丙基-6-甲基色原酮)和 5个新的二氢色原酮(2, 5-羟基-7-甲氧
基-2-异丙基色原酮 、 2, 5-羟基-7-甲氧基-2-异丙基-8-甲基色原
酮 、2, 5-羟基-7-甲氧基-2-异丙基-6-甲基色原酮、 2, 5-羟基-7-甲
氧基-2, 8-二甲基色原酮 、 2, 5-羟基-7-甲氧基-2, 6-二甲基色原
酮), 并从二维核磁共振谱图中推出它们的化学结构。牙启康
等 [ 24]从岗松的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组分中分离出 7个化合物 ,鉴
定化学结构为:白桦脂 酸、齐墩 果酸 、没 食子酸乙 酯 、
5-羟基-6-甲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 、5-羟基-7-甲氧基-8-甲基二
氢黄酮 、5-羟基-7-甲氧基-2-异丙基色原酮 、β-谷甾醇。刘布鸣
等 [ 25]对岗松进行分析研究 ,采用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采用气相
色谱测定岗松中芳樟醇的含量 , 以聚乙二醇(PEG)-20M和硅
酮(OV-17)为固定液的混合柱 , 柱温 150℃, 外标法定量 。芳
樟醇在 0.109 4 ~ 0.656 3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分别对岗松
的枝叶和根茎进行了测定 ,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04%(RSD=
2.48%, n=6)和 98.03%(RSD=2.79%, n=6)。 该方法简
便 、准确 ,专属性强 , 重现性 、回收率好 , 可作为岗松药材的质
量控制方法。
3.3 其他成分 刘布鸣等 [ 26]用氨基酸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
仪对岗松中氨基酸和维生素 E成分进行分析 ,鉴定出 18种氨
基酸成分 ,岗松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 4 180 mg/100g, 游离氨基
酸总量为 70.89 mg/100 g,维生素 E总量为 19.7 mg/100 g。岗
松中含部分氨基酸和维生素 E,氨基酸主要以结合状态存在。
4 药理活性
  相正心等 [ 27]报告岗松挥发油对化学性肝损伤有明显的
预防作用 , 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据报告 , 岗松油(1 ∶3 000)有抑制滴虫生长的作用 , 1 ∶400可
使滴虫活力在 30 min内全部受到抑制 , 1 h虫体细胞壁破裂。
体外实验对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宋氏痢疾杆菌 、弗氏痢疾
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变形杆菌 、大肠杆菌 、流感杆菌 、卡他
球菌有抑制作用 , 对绿脓杆菌有轻微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
菌无抑制作用 , 对肝肾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 12] 。朱红梅等 [ 28]报
告岗松根的水提或醇提液对小鼠均有较明显的抗生育作用 ,
且随着给药剂量增大作用增强 , 即怀孕百分率呈下降趋势。
YasuoFujimoto等 [ 20]从岗松中分离得到 3个间苯三酚衍生物 ,
Mitsuko等 [ 22]从岗松叶子中分离得到 3个黄烷酮衍生物 ,显示
有明显的杀白血病细胞的活性。 JaeKwanHwang等 [ 29]从岗松
的甲醇提取物中发现具有明显的杀死链球菌突变的抗龋活
性。
5 资源开发与应用
  岗松是广西特色植物 , 广泛分布于广西的合浦 、灵山 、浦
北 、钦州 、博白 、邕宁 、武鸣 、隆安等地 , 生长于低丘及荒山草
坡 ,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该植物生长顽强 , 常连片分布 , 蕴
藏量大 ,极具工业开发价值。本品性凉 , 味苦 、辛。功能化瘀
止痛 , 清热解毒 , 利尿通淋 , 杀虫止痒。 主治跌打瘀肿 , 肝硬
化 ,热泻 ,热淋 , 小便不利 , 阴痒 ,脚气 , 湿疹 , 皮肤瘙痒 , 疥癣 ,
水火烫伤 ,虫蛇咬伤等。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 岗松根 15 ~ 30 g, 水煎服 , 用于
感冒高热 、黄疸型肝炎 、胃痛 、肠炎 、风湿关节痛 、脚气病 、膀胱
炎 、小便不利。岗松全株外用适量 , 煎水洗 , 治湿疹 、皮炎 、天
疱疮 、脚癣。毒蛇咬伤用鲜叶适量捣烂外敷伤口周围。烧烫
伤用干叶研末 , 调茶油涂患处。
  目前 ,岗松用于临床多为岗松油的相关制剂 , 岗松油制剂
则多为洗液 ,如主要用于妇科的岗松洗液 、复方黄松洗液 、复
方岗松洗液 、复方岗松止痒洗液等。临床上有用岗松等味中
药的复方药治疗肝炎 、肝硬化。岗松等味中药组成的清热燥
湿药 ,用于治疗急性菌痢 、急性肠炎 、黄疸 、带下 、淋症。岗松
等外用治疗烧伤 、慢性皮肤溃疡。使用岗松植物枝叶制成的
岗松茶 ,代茶饮用 ,具有通淋利尿 、清热解毒。
  岗松油为广西地方习惯用药材 , 于 1996年收入 《广西中
药材标准》第二册 , 具有清热利湿 、杀虫止痒之功效 , 用于皮肤
湿疹 、瘙痒 、淋病 、疥疮 、滴虫性阴道炎 、脚癣 [ 4] 。以岗松油为
主要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制剂已获得较好的疗效 , 有杀虫 、消
毒 、止痒等功效 ,治疗皮肤病或妇科病 , 外用药品市场需求量
极大 ,岗松油作为原料药入复方制剂使用率相当高 ,据调查我
区有不少产品中使用到该药材 , 我区特有知名产品 “肤阴洁 ”,
就是以岗松油为主药而研制开发的复方中成药制剂 , 近几十
年来一直旺销不衰 , 已成为广西特色中成药品之一 ,近年年销
售额达一亿多元 , 每年为国家上交税金约一千多万元 , 为广西
医药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岗松油除主要应用在医药方面
外 ,还可开发为香精香料 , 应用于香料工业和轻化工等领域。
李守亮 [ 30]所申请的专利 “一种香型驱蚊贴”就是以岗松精油
为主原料的一种防蚊轻工产品。
1518 GuangxiMedicalJournal, Oct.2008, Vol.30, No.10
6 展 望
  至今为止 , 关于岗松的研究文献 , 多为植物形态 、组织等
生药学鉴别的内容 , 对岗松的化学成分研究 , 目前国内仅对岗
松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对岗松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 , 虽
然国外对岗松的化学成分研究有部分报告 , 但也仅限于对其
醇提取部位的研究 , 而对其酯溶性和水溶性等部位的研究还
没见有相关报告;对岗松的药理研究报告也极少 , 临床应用亦
有限 , 大部分药理活性试验也是粗提物 ,我们对岗松化学成分
及分析进行了部分研究。各种迹象表明 , 岗松中具有活性的
化学成分 , 尚未为人们所了解 , 若能进一步系统地研究其化学
成分 、有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药理作用机理及毒理等 , 无论
对化学 、药物学 、药理学 , 还是对今后的中药开发都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 可为开发新的天然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基础 , 为
今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此外 , 岗松植物种属多 、品种广 , 在
我国分布广泛 , 资源相当丰富 , 取材十分方便 , 是可再生资源 ,
可以循环利用。然而 , 现在对岗松资源的利用仅仅是含岗松
枝叶 0.9% ~ 1.8%挥发油成分的岗松油 , 水提油后的岗松及
其水提液废弃 , 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对岗松化学成分进行
研究 , 还可充分利用岗松提油后的废弃物 , 使资源再生 , 开发
出新的途径 , 提高其应用价值。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及
药理作用研究将会是日渐紧张的医药市场的一大补充。 因
此 , 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 ,岗松都是一个有待开发和利用的
中草药。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7:297.
[ 2]  戴 斌 ,周丽娜 ,丘翠嫦.瑶药 “扑老中 ”(岗松根)的生药学研究
[ J].广西中医药 , 1995, 18(6):42-43.
[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 M].第 5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625.
[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 》[ M] .第 2册.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124.
[ 5]  赖茂祥 ,方 鼎.岗松的生药鉴定 [ J] .广西医学 , 1985, 7(5):
256-257.
[ 6]  李振基.中国岗松的生态地理分布 [ J].江西大学学报 , 1990, 14
(1):41.
[ 7]  罗学升 ,吴大通.岗松群落特征与适应性分析 [ J] .福建水土保
持 , 1993, 24(1):42-44.
[ 8]  唐 行.野牡丹 、桃金娘 、岗松及车轮梅繁殖栽培技术 [ J].林业
科技 , 1999, 24(5):46-48.
[ 9]  唐 行.野牡丹 、桃金娘 、岗松及车轮梅繁殖栽培技术 [ J].林业
科技通讯, 2000, (9):39-40.
[ 10] 邓 恢.岗松生长特性及播种育苗技术 [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4, 18(6):64-65.
[ 11] SpoelstrDB.DieAetherishenoleVonBaeckcaFrutesensL.undVon
DalbergiaParvifloraRoxbReclTravChimPays-Bas, 1961, 50(2):
433-435.
[ 12] 纪晓多 ,赵国立 ,濮全龙 ,等.岗松挥发油的色谱 -质谱分析 [ J].
药学学报 , 1980, 15(12):766-768.
[ 13] 沈美英 ,何正洪 ,刘 虹.岗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广西
林业科技 , 1993, 22(4):157-158.
[ 14] IbrahimJantan, AbuSaidAhmad, SitiAishahAbuBakar, etal.Con-
stituentsoftheEssentialOilofBaeckeafrutescensL.fromMalaysia
[ J] .FlavourandFragranceJournal, 1998, 13(4):245-247.
[ 15] NGuyenThiTam, DuongThiThuam, AngeBigheli, etal.Baeckea
frutescensleafoilfromVietnam:compositionandchemicalvariability
[ J] .FlavourandFragranceJournal, 2004, 19(3):217-220.
[ 16] 刘布鸣 ,赖茂祥 ,梁凯妮 ,等.岗松油的质量分析研究 [ J] .中国中
药杂志 , 2004, 29(6):539-542.
[ 17] 刘布鸣 ,赖茂祥 , 梁凯妮 ,等.岗松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 J] .中草药 , 2005, 36(5):695-699.
[ 18] 梁凯妮 ,刘布鸣 ,林 霄.气相色谱法测定岗松油中芳樟醇的含
量 [ J] .药物分析杂志 , 2006, 26(2):242-243.
[ 19] 张启明 ,姜平川 ,刘 刚 ,等.气相色谱法测定岗松油中芳樟醇和
桉油精的含量 [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4, 39(4):298-300.
[ 20] YasuoFujimoto.PhloroglucinolsfromBaeckeafrutescens[ J] .Phyto-
chemistry, 1996, 41(3):923-925.
[ 21] Toshikosatake.ChromoneC-glycosidesfromBaeckeafrutescens[ J].
Phytochemistry, 1999, 50(2):303-306.
[ 22] MitsukoMakino.FlavanonesfromBaeckeafrutescens[ J] .Phyto-
chemistry, 1996, 50(2):273-277.
[ 23] Wing-YanTsui.ChromonesandchromanonesfromBaeckeafrutes-
cens[ J] .Phytochemistry, 1996, 43(4):871-876.
[ 24] 牙启康 ,卢文杰 ,刘布鸣 ,等.岗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天然产物
研究与开发 , 2008, 20(4):641-644.
[ 25] 刘布鸣 ,梁凯妮 ,卢文杰 ,等.中药岗松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 J] .中草药 , 2008, 39(2):443-445.
[ 26] 刘布鸣 ,卢文杰 ,莫建光 ,等.岗松中氨基酸和维生素 E的成分分
析 [ J] .华西药学杂志 , 2006, 21(4):370-371.
[ 27] 相正心 ,何兴全 ,周桂芬 ,等.岗松挥发油对实验性肝损害的防治
作用 [ J] .药学学报 , 1982, 18(9):654-655.
[ 28] 朱红梅 ,钟 鸣 ,韦玉伍 ,等.岗松根抗生育作用的实验观察 [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 1995, 8(4):145-146.
[ 29] JaeKwanHwang.Anticariogenicactivityofsometropicalmedicinalplants
againststreptococcusmutans[J].Fitoterapia, 2004, 75(16):596-598.
[ 30] 李守亮.一种香型驱蚊贴[ P].公开专刊号:CN27427622005.
(收稿日期:2008-05-08 修回日期:2008-06-13)
1519广西医学 2008年 10月第 30卷第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