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几种因素对大花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



全 文 :几种因素对大花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5-06-2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植物学硕士点重点建设项目基金(D1008)资助。
作者简介:许鸿源(1941~ ),男 ,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教学与科研工作。
许鸿源1 钟文勇 2 陈建丽 2 郭华灵 1 邓惠文1 黄仲春1
(1.广西大学农学院 南宁 530005;  2.广西大学校园管理中心 南宁  530005)
摘要:为探索提高大花紫薇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进行了本研究 ,
结果如下:(1)大花紫薇种子寿命短 , 自然贮藏期不宜超过
15d。(2)温度是影响其发芽率的重要因素。昼夜 25/20℃发芽
率为 27.8%, 而 30/25℃则可升至 66.7%。 3.50mg/LGA3浸
种能显著提高其种子发芽率 ,而同浓度 IAA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大花紫薇  发芽率  贮藏期  温度 赤霉素 
吲哚乙酸
大花紫薇 [ Lagerstroemiaspeciosa(L)Pers(英文
名 Queen scrapemyrtle)]属于千屈菜科 Lythraceae紫
薇属的短期落叶乔木 。原产印度 、马来西亚 ,在斯里兰
卡 、菲律宾和越南等地都有分布 [ 1 ~ 2] 。 1959年 2月越
南国家主席胡志明访问南宁市时带来 3株大花紫薇树
苗 ,并亲手种植在他下榻的明园饭店 5号楼前 ,现高近
20 m。 1983年后 ,园林工人采集种子进行繁殖 [ 3] ,目
前大花紫薇在南宁市已广为种植。另在广东 、云南 、福
建 、海南等省也有引种栽培 。
大花紫薇树形整齐美观 ,枝繁叶茂 ,叶色浓绿 ,花
序绵长而紧凑 ,盛花期 6 ~ 9月(图 1)。其花冠硕大 ,
紫中带蓝 ,或微透淡红 ,花瓣翻卷如浪 ,十分秀丽可人
(图 2、图 3),到翌年 1月仍红叶满树 ,犹如花开二度
(图 4 ~ 5)。在南宁市 ,大花紫薇花期为 5 ~ 10月 ,长
达半年左右 ,是观赏价值很高的环境绿化 、美化树种。
因此 ,其苗木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
大花紫薇材料的提取物能对严重危害蔬菜生产的
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sativae成虫产生驱避作用[ 4] ,具
有开发天然植物农药的潜力 。其木材坚硬耐腐 ,色红
明亮 ,可制作高档家具或制造舟船 、桥梁 ,与柚木相比
毫不逊色[ 1] ,用途甚广 。
尽管大花紫薇开花繁盛 ,结果率和结子率都非常
高 ,每当蒴果成熟开裂 ,带翅种子可以飘落满地 ,但是 ,
自然散落的种子几乎不能萌发成苗。为提高大花紫薇
种子发芽率 ,充分利用其种子资源 ,发展育苗 ,进行了
本项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种子
于广西大学校园内选 5株(8 ~ 10年树龄)长势接
近的树作采种对象。在每一株树上 ,选择初花期相同 ,
长短相近的 5个花枝挂牌作采种时的标记 。分别于
2003年和 2004年 10月底 ,当蒴果成熟 ,稍有裂口时 ,
剪下成串蒴果 ,带回实验室 。再将每一果枝中部 5 ~ 8
个坐果时间相近 ,大小一致的蒴果摘下 ,取其种子 ,搅
拌均匀 ,用重量法 ,根据实验需要 ,分成若干份 ,装塑料
袋 ,自然室温下干燥保存备用。试验用种时 ,先以次氯
酸钠进行常规表面消毒。
2003年种子千粒重 10.88g, 2004年 10.95 g。
1.1.2 植物生长调节剂
GA3(赤霉素)和 IAA(吲哚乙酸)购自南宁市医药
站 。
1.2 方法
1.2.1 露天苗床直接播种试验
2003年 10月 27日采种 , 11月 8日未作任何处
理 ,在广西大学苗圃内 ,于准备好的壤土苗床上均匀撒
播 4 500粒随机取样的种子。每周观察 1次 ,记录发
芽种子数(出土即算 ,不管生长状况),统计发芽率。
1.2.2 种子贮藏期试验
2004年 10月 23日 ,于采种当天 ,参考 “林木种子
检验规程”(国家标准 GB2772-1999)测定发芽率。以
Υ=12cm的培养皿作发芽床 ,内垫被蒸馏水饱和了的
滤纸 , 每皿 播种 60 粒 , 每 次 3 皿重 复。置 于
(25±1)℃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直到各皿的发芽数
不再增加时 ,取 3皿发芽数的平均值计算发芽率。以
后每隔 15d对剩余种子(室内常温保存)测定 1次发
芽率 ,共作 5次。 2005年 1月 12日结束试验。
1.2.3 发芽温度试验
在培养箱中 , 设置 (昼 /夜):25/20℃、 30/25℃、
35 /28℃ 3组温度 ,但都不加灯光。每组 3皿重复 ,按
上述方法进行发芽试验。
1.2.4 生长调节剂试验
参考其它林木种子浸种催芽的方法 [ 5] ,分别以
·57·
第 24卷第 9期  2005年 9月           种 子(Seed)             Vol.24 No.9 Sep. 2005
50mg/L的 GA3和 IA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室温下
浸种 12h。设置 25 /20℃和 30/25℃两组培养温度 ,按
上述方法进行发芽试验。 H2O浸种作 ck,随 2组温度
分别记作 ck1和 ck2。
2 结果与分析
2.1 露天苗床直接播种试验
由表 1可见 ,直接露天播种的大花紫薇种子最终
的发芽率仅有 8%左右 。这说明 ,大花紫薇尽管有很
强的产种能力 ,但其种子成熟后 ,在自然条件下的生存
能力却很低 。
具有萌发能力的种子 ,在播种后半月内达到发芽
高潮 , 1个月内发芽终止 。随后 ,即便是在人工护理
下 ,湿度有保证 ,由于温度不断下降 ,也未见发芽率有
所增加 。南宁地区 11月之后 ,自然环境不仅气温明显
下降 ,而且干燥缺水 ,加之大花紫薇种子本身生命力
差 ,所以 ,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种子飘落却无一发芽成
苗 。
表 1 大花紫薇露天苗床播种萌发试验
7d 14d 21d 28d 35d 42d 49d
发芽种子数 98 246 313 318 318 318 318
发芽率 (3%) (6%) (7%) (8%)
2.2 种子贮藏期试验
从表 2可以看出 ,大花紫薇种子的发芽率与其贮
藏时间密切相关 ,随贮藏时间的延长 ,发芽率迅速下
降 。在自然室温条件下 ,贮藏 15 d内 ,恒温(25±1)℃
催芽 ,发芽率可保持在 30.8% ~ 37.1%,然而 30 d后
急剧下降到 14.6%, 45 d后不足 12%, 60 d后仅剩
10%左右。所以 ,为保证发芽率 ,种子成熟后应及时采
收和播种 ,自然贮存不宜超过半月。否则 ,采集的种子
将失去实际应用价值 。为什么大花紫薇种子寿命如此
短 ,还有待研究。
比较表 2与表 1可以看出 ,同样在采种后 15 d内
播种 ,室内恒温(25 ±1)℃催芽 ,发芽率在 30%以上 ,
相当露天苗圃 8%的 4倍多。其主要原因应该是温度
(南宁 11月日均气温多 <20℃)的影响 。
表 2 贮藏期对大花紫薇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贮藏期
0d 15d 30d 45d 60d
发芽率(%) 37.1 30.8 14.6 11.8 9.3
  *贮藏温度为自然室温 ,发芽温度(25±1)℃。
2.3 发芽温度试验
从表 3可看出 ,在保证水分和通气的情况下 ,温度
是影响大花紫薇种子发芽率的主导因素。在本试验条
件下 , “最适温度 ”是 30/25℃。一般 7d可达发芽高
峰 。对照表 1,自然温度(日均 <20℃)下发芽率只有
8%,说明温度对大花紫薇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从表 3还可看出 ,昼夜温度处 25 /20℃和 30 /25℃
之间 ,仅 5℃之差 ,但发芽率却提高了 1.4倍 ,这对于
批量生产种苗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表 3 温度对大花紫薇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昼 /夜温度(℃)
25/20(ck) 30/25 35 /28
发芽率(%) 27.8 66.7 37.6(100%) (240%) (136%)
另外的实验还证明 ,对于 “陈旧 ”种子 ,即在采收
后放置 3个多月的种子 , “最适温度 ”也难以提高其发
芽率。这显然是种子内因起了决定性作用 ,外因温度
只能在种子内部良好的生理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2.4 生长调节剂浸种催芽试验
从表 4看出:(1)在昼 /夜 25/20℃和 30/25℃两
个温度条件下 , 50 mg/LGA3均能显著提高大花紫薇
种子的发芽率。然而在偏高的 30/25℃, GA3 组只比
ck2组高出 6.5个百分点 ,而在相对偏低的 25/20℃,
GA3组却比 ck1组提高将近 23.0个百分点 ,几乎是
ck1组发芽率的 1倍。所以在我国南方地区秋末冬初
气温迅速变凉的情况下 ,应及时采种 ,并及时 用 GA3
浸种催芽 ,对提高种子育苗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当然 , GA3浸种如能结合 30 /25℃催芽效果更好 ,可使
发芽率达到 ck1组的 2.74倍。不过 ,秋后育苗必须在
大棚或者温室进行。 (2)即便不使用生长调节剂(ck1
组),只是把发芽温度由 25 /20℃提高到 30/25℃,发
芽率即从 ck1的 24.8%上升至 ck2的 61.3%,几乎增
加 1.5倍。这一结果同表 3所示是一致的 ,再次证明
温度对大花紫薇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 (3)相比之下 ,
50mg/LIAA的作用在两组温度条件下都不显著。
表 4 GA3和 IAA对大花紫薇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5 /20℃ 30/25℃
ck1(H2O) GA350mg/L IAA50mg/L ck2 GA3 50mg/L IAA50mg/L
发芽率 (%)
24.8 47.5 25.3 61.3 67.8 60.9
(100%) (192%) (248%) (274%)
  至于 GA3提高大花紫薇种子发芽率的生理生化
基础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下转第 61页)
·58·
第 24卷第 9期  2005年 9月           种 子(Seed)             Vol.24 No.9 Sep. 2005
多年种植的老品种 ,全国范围内的新一轮品种更换已
经基本完成 ,但同时农大 108等新的优势品种的推广
种植面积也几乎达到了其面积的顶峰 ,同样面临更新
品种如郑单 958等的强力冲击 ,全国玉米品种乃至种
业界呈现出前赴后继 、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3 农民素质稳步提高
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选择品种更加理性。株高适
中 、株型紧凑或半紧凑 、籽粒纯黄 、偏硬粒 、商品性好 、
熟期适中 、抗倒伏(折)性强 、综合抗性好的品种得到
农民的认同 。
2.4 品种推广地域性明显
与此同时 ,多数新品种的推广地域性依然较为突
出 ,如鲁单 981在 2002年时的面积达到 29.7万 hm2 ,
但仅在山东一省即达到了 26.1万 hm2;豫玉 22, 2000、
2001、2002、 2003年推广面积分别达到 48.9、 73.1、
98.0、116.1万 hm2 , 河南一省即分别有 39.8、 53.1、
69.6、50.5万 hm2 ,分别达到当年该品种推广面积的
81.45%、72.65%、71.02%、43.5%;鲁单 50,经过多年
推广 , 2001年种植面积达 64.1万 hm2 ,位居当年推广
面积第 3位 ,但仅在河北 、山东两省就有 60.9万 hm2。
这种状况与新品种的遗传背景及主营该品种的公司有
很大关系 ,但除了某些品种适应范围较为狭窄外 ,某些
适应性好的品种 ,由于某些环节的不顺畅 ,也会造成该
品种不能及时服务于生产 。基于此 ,各环节应及时沟
通 ,互通有无 ,同时尽量的减少环节 ,使优良品种能更
快的推广到生产中 ,确保粮食增收 、农民增效。
2.5 管理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在看到玉米种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同样不能忽视
一些直接或间接阻碍种业发展的因素 。如对某些品种
的盲目炒作 ,跨区种植 ,未审先推 ,如假冒伪劣种子对
正常市场的冲击 ,一些企业或个人不规范操作 。另外 ,
在种子执法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需要协调和配合 ,进一
步加强品种管理和市场的监管力度。同时 ,在大力推
广某一优良品种时 ,应适当避免由于大面积种植品种
的单一化 ,引起的大面积病虫害等灾害发生的潜在风
险 。
参考文献
1 廖琴 ,孙世贤 .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 .北京:中国农业科
技出版社 , 2001.
2 孙世贤 .中国农作物优良品种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
社 , 2001.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1996 ~ 2003年全国农作物主
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表 .
4 孙世贤 .中国农作物品种管理与推广 .北京:中国农业科
学技术出版社 , 2003.
5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全国农作物审定品种名录 .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5.
(上接第 58页)
3 小结
(1)大花紫薇虽然产种量很大 ,但种子生命力差 ,
在自然条件下 ,极易老化而迅速丧失发芽力 ,所以要想
用种子育苗 ,应该及时采种 ,并在半个月内完成播种。
最好随采随播种 。
(2)温度是影响大花紫薇种子发芽率的重要环境
因素。在用种子育苗时 ,最好先置于(昼 /夜)30 /25℃
温床催芽 ,至少置 25 ~ 30℃恒温催芽 。
(3)50mg/LGA3浸种即使在相对偏低温度(昼 /
夜 25/20℃)也能极显著地提高大花紫薇种子的发芽
率 ,如能与相对高温 30/25℃催芽相结合 ,效果更好。
所以建议进行大花紫薇种子育苗时结合使用 GA3浸
种技术 。
(4)至于大花紫薇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迅速老化的
内在原因 ,以及 GA3提高其种子发芽率的生理生化机
制等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志刚 ,游应天.中国主要外来树种引种栽培 [ M] .北京:北
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年 12月 , 第一版 , 559 ~ 561.
2 广西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广西植物志 [ M] .南宁:广西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1年 3月 ,第一版 , 595.
3 刘圆 ,文萍.胡志明与南宁紫薇的传奇情缘.南国早报 , 2003
年 12月 25日 , 第 37版 .
4 任立云 ,曾玲 , 张茂新.非嗜食植物粗提物对美洲斑潜蝇成
虫的驱避作用 [ J] .武夷科学 , 2002, (18):93 ~ 98.
5 何生根 ,刘伟 , 许恩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观赏植物和林
木上的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2年 9月 , 第一版 ,
29 ~ 35.
·61·
第 24卷第 9期  2005年 9月           种 子(Seed)             Vol.24 No.9 Sep.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