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山东林业科技
1 9 0 3年第3期 ( 总 8 8期
绒毛样的引种与无性系选育初报 ’
孟昭和 孙玉英 (山东省林科 所 )
潘广昌 (寿光县林业局 )
绒毛样 (俗称绒毛 白蜡 , 毡毛样 )原产
美国 , 引进我国约有80 年 , 济南尚存原引进
树 3株。 目前 , 我国栽培范围 已扩 展 到 19
个省 、 市、 区 , 并被天津选为市树。 为了
握高该树种的种群质量和加快繁殖树种资
源 , 1 9 8 9年开始山东省林科所对该树进行
了优树选择 , 到 目前为止已在济 南 、 天
津 、 东营 、 滨州等地先后选出优树16 株 ,
其中2株优树为原引进树 , 命 名 为 鲁 才半1
号 , 鲁样2号 , 并进行了无性系繁育 。 现
将该树种的引种和繁育情况初报如下 。
绒毛样的引种及栽培
绒毛几岑在二十世纪初引进济南的才岑派
树种主要是绒毛科 , 其次是绿科。 F r a ix n
. 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韦直研究员对绒毛朴译名给予指导 , 本文承蒙韦直教授 、 西北林学院曲式曾
教授 、 天津市园林局陈威总工程师 、 山东农业大学朱元枚教授审阅 ; 秦光华 、 李庆振 、 乔玉玲 、 肖金国 、
康俊水 、 杨玉武等同志参加了部分工作 . 在此一并致谢 .
自然界本身的变异基础上的 , 局限于有亲
缘关系的种属之内。 通过嫁接产生的 “无
性杂种” , 打破了种属之间的关系 , 开拓
了新的育种资源 , 以期创造出更新类型的
林木良种。 但由于方法过于简单 , 原理没
有研究透彻 , 目的性欠准确 , 变异类型出
现机率低 , 所 以在林业上的 发展 前途 不
大 。实践和理论证明 ,只有 遗传工程才是潜
力极大的培育新品种 、 新生物的最有效的
方法 。它充分利用了现代高科技 ,开辟了任
何 生物都可作为育种资源的崭新途径 , 摆
脱了传统嫁接杂交长期以来没有突破的困
惑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基因工程所利用的
外源基因可称谓 “ 接穗” , 其受体可称为
“ 砧木” , 它是分子水平上的 定 向 “ 嫁
接” 技术。 该技术进一步的发展 , 必将使
人们盼望 已久的突进式育种成为现实 , 真
正的 “ 嫁接杂种” 即人类创造的工程植株 ,
在不久的将来会在 一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
主 要 今 考 文 做
1
. 达尔文 ·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 · 方宗熙译 , 1 9 7 3
2
. 杜比宁 · 《植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 · 赵世绪译 , 1 97 ’
3
. 李继华 · 《嫁接的原理与应用 》 , 1 9 8 2
4
. 蔡以欣 · 《植物嫁接原理与实践 》 , 1 9 5 9
5
.
M a r i t i i
, 《 A g r i e e l l R e P o r t 》 2 5 : 1 0 , 1 9 9 0
6
.
C
.
L a m b e r t
,
( B i o / T e e h n o l 》 。 : 8乌 一。 9 1
7
.
W
.
C h e l i a k
, 《 M o l ec u l a r G e n e t i e s o f F o r e s t T r e e乓》 , 耳9 8 ”
u s v e lu t i n a T o r r
,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 、
亚利桑那 、 新墨西哥等西南部各州及墨西
哥 ;绿才岑(红才岑的变种 , 又称洋白蜡 ) F . P e -
n n s y l v a n i e a v a r
.
Ia n e e o l a t a ( B o r k h
。
)
sa gr
, 原产北美 , 自加拿大东南部 、 美国
西北部至美国南部均有分布 。 最初引进济
南的第一代科派树目前尚存 4株 , 约 80 年
生 , 其中绒毛样雌 、 雄各 1株 , 杜氏 绒 毛
朴 ( 绒毛才岑的变种 ,又称疏毛绒毛才岑 ) ,
F
.
v e lu t i n a v a r
.
t o u m
e y i R e hd
、 绿
才岑各有 1株雌株。
1 9 5 3年天津市园林局 由济南黄台苗圃
引种绒毛拌 3 0 0 0株 ( 统称为绒毛白蜡 ) ,
据分析内含绒毛样的多种变异 , 也含有绿
样。 另外 , 通过观察 , 天津引种的拌属树
种中绿才梦、 红拌 ,苗期生长慢 , 但耐寒性
强 ; 大树趋光性强 , 易弯曲, 树皮粗 , 美
观性差 , 落叶早 , 生长量小 。绒毛拌 ( 天
津称绒毛 白蜡 ) , 刚引入天津 时 遭 受 冻
害 , 发展较慢 。 至 10 年生比丰岑属其他种生
长好 , 树干较直 , 荫浓 , 落叶晚 , 生 长
快 ; 耐盐性强 , 在含盐量 0 . 3%的土 壤 上
并浇灌含盐量 0 . 3%的水 , 均能正常生长 ;
树皮裂纹细 , 受伤后愈合能力强 , 容易生
出新皮 , 适宜街道绿化 。 1 9 6 3年开始在天
津繁育绒毛拌第三代苗 , 逐步代替了其他
白蜡种 。
6 0年代 , 山东省开始从天津引进绒毛
白蜡种 、 苗 。 现在济南市以济洛路栽植较
多 , 其中有 6 60 多株是 1 9 6 6年由天津 引进
苗木栽植的优势木胸径 30 一 35 厘米 。
绒毛丰岑在济南 、 天津引种成功后 , 又
从天津引种到辽宁营口 、 河南开封 、 江苏
连云港 、 山东滨州 、 东营等地 , 都生长很
好 , 国内现已引种到 19 个省 、 市 、 区 。
绒毛 白蜡 , 在天津被选为市树 , 一度
被作为重点发展树种 , 现已遍布全市13 个
厂, 栽植 60 多万株 , 以红桥 , 和 平 、 河
北 、 河南 、 塘沽及西郊 、 北郊区较普遍 。
但是 , 由于树种过于单纯 , 近年来爆发了白
蜡窄吉丁虫 ( A g r i l u s m a r e o p o l i o b e n
ber g er )
, 尤 以西 、 北郊区最为严重 , 已
达数万株 。
2 绒毛考岑的无性系育种
天津市在 60 年代从济南引种成功的绒
毛白蜡树上采种培育的苗木 , 属第三代苗
木 , 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 , 变异范围逐步
扩大。 天津市为 了优化绒毛拌树种资源 ,
在繁殖苗木时 , 采用密播间苗 法 拔 除 小
苗 、 弱苗 , 起到了选留优良单株的作用 ,
也是 一种改良和复壮措施 , 并利用了杂种
优势 。 但是 , 由于绒毛拌在苗期往往雌株
比雄株弱小 , 常被间苗时拔除 , 致使雌株
比率减小 , 如天津南京路上 10 0 0多株绒毛
棒 , 只有 10 余株雌株 。 济南市济 洛 路 上
19 6 6年栽植的 6 4 株 , 只有 5株雌株。
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绒毛林的优良特
性及杂种优势 , 无论从营林角度还是园林
观赏角度 , 都需要对现有绒毛稗种群进行
选优 ,发展树冠端正 、荫浓 、 落叶晚 、 生长期
长的类型 。 我们于 1 9 8 9一 1 9 9 2年 , 在天津 、
济南、 滨州 , 东营选出 16 株优树 , 并都通过
嫁接繁育出一批无性系苗木 。 这些优树的
年龄为 10 一 80 年 , 多数是在群 体 中 选 出
的 , 也有孤立木 。 在群体中选出的优树 ,
一般树高超过 5株大树 ( 法 ) 平均值1 0 . 1%
~ 32
.
2写 , 胸径超过 13 . 8% ~ 29 . 4 %或超
过林分平均值 36 % , 16 株优树中 , 包 括 4
株雌株和 12 株雄株 。 其中对济南的 2株第 1
代绒毛样优树 , 重点进行了无性繁育 ,作为
第一批推广良种 , 并暂时命名为鲁稗 1号
和鲁布岑2号 。
鲁稗 1号 : 在济南市珍珠泉宾馆 , 为
绒毛才岑雄株 , 约 80 年生 , 树高 2 1 . 7m , 胸
山东林业科技
2 9 9 3年第 s期 ( 总5 5期 )
青岛市山茶花 (耐冬 )种群恢复和开发利用
齐 东 ( 青岛市林业局 )
〔提要〕 山茶花 ( 耐冬 ) 是青岛市花 , 自然分布于青岛唠山 沿海 乡镇和部
分岛屿 , 野生群落 已处于濒临灭绝 。 该文记 述了它的主要生物学 、 生 态 学 特
征 , 种群恢 复和开发利 用方法 , 并提 出 了保护 山 茶花 ( 砖冬 ) 资源 的建议 。
关键词 : 嶙山 山茶花 ( 耐冬 ) 种群 恢复利用
山茶花 ( 耐 冬 ) ( C a m e l l i a ja p o n
沁a iL n n ) 属山茶科 , 常绿灌 木 或 小 乔
木 。 19 3 8年陈嵘定名 , 并编入 ( 中国树木
分类学 》 。
青岛是山茶花 ( 耐冬 ) 在我国分布区
的最北界 。 该群落在自然条件下花期从 10
月至翌年 5月 , 长达 6个月 , 为名贵观赏花
木 。 1 9 5 6年 2月至 1 9 5 7月 2月 , 青岛市林业局
组织 “唠山耐冬资源调查课题组 ” ,查明了
唠山及附近岛屿野生山茶花 ( 耐冬 ) 的分
布范围 、 生长状况 、 变异类型及起源 , 为
山茶花 ( 耐冬 ) 资源的保护 、 科学研究 、
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
资源概况
青岛市 、 嶙山及沿海岛屿山茶花 ( 耐
冬 ) 自然分布区 , 在世界植物地理上属泛
北极植物区的中国— 日本森 林 植 物 亚区 。 该地区受海洋气候的调 节 , 冬 不 寒
冷 , 又都在陆地山丘东南部 , 具备了山茶
花 ( 耐冬 ) 生长的水热条件 , 特别具备了
自然越冬的温度条件 , 所 以生存至今。 但
由于气候变化 , 人为破坏 , 动物啃食 , 立
地条件恶化等因素 , 山茶花 ( 耐冬 ) 不断
锐减 。 长门岩历史上山茶花 ( 耐冬 ) 覆盖
面积达 50 % 以上 , 现只有 4 0 多丛 ( 株 )
野生植株 ; 管岛 19 5 9年有野生山茶花 ( 耐
冬 ) 2 5 0丛 ( 株 ) , 到 19 8 4年仅南坡 剩 下
20 余丛 ( 株 ) ; 唠山头 、 八仙墩散生在岩
石缝间的植株到 80 年代中期 , 已被盗走 。
散布于唠山及嶙山南部近海大 、 小管岛的
耐冬 , 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
现存的两株大树 , 一株生长在长门岩
的娘娘庙附近 , 地径 5 c m , 树高 4m , 平均
冠幅 4m , 约 8 0 年历史 , 尚能大量开花结
实 , 生长旺盛 ; 另一株生长在嶙山太清宫
三清殿前 , 胸径 5 c7 m , 树高 6m , 约生长
了 5 0 0年。 这两株古山茶花 ( 耐冬 ) 已 成
为历史的见证 。
2 分布区环境条件
径 7 2 . 2 e m , 干直 , 枝下高 8 . i m , 材 积
4
.
4 3 4 7m “
。 己嫁接无性系苗木 1 4 5株 。
鲁林 2号 : 在济南市山东医科大学 , 为
绒毛布岑雌株 , 约 80 年生 , 树高 2 4 . 5m , 胸
径 7 4 . 0 e m , 干直 , 枝下高 4 . i m , 材 积
5
.
0 6 4 3m 3
。 己嫁接无性系苗木 1 4 8 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