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头花蓼规范化种植密度研究



全 文 :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7卷 第6期
2005年6月
Vol.7,NO.6
Jun. 2005
R & I on TCM / 35
头花蓼规范化种植密度研究
孙长生1,韩见宇1,魏升华2,梁斌3,王传芳3
(1.贵阳药用植物园,贵州 贵阳 550002;2.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3.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18)
[摘要 ] 为了确定头花蓼规范化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提供制订头花蓼种植 SOP的科学的数据,我们以不同株、
行距组合成 21种种植密度,采用方差法对其不同栽培密度下的药材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
密度对头花蓼的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头花蓼规范化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20㎝× 20㎝。
[关键词 ] 头花蓼;密度;产量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 ex D.Don为蓼科蓼属多
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上部分入药,
原为民间草药,也是贵州苗族的
“特色苗药”之一,因为其有清
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被大家逐
渐深入了解,尤其是对于治疗泌尿
系统感染疗效颇为独特、显著,现
已经成为常用中药。为了在头花蓼
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保护生态环
境与头花蓼野生资源,保证有关制
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从1998
年开始对头花蓼进行引种驯化与规
范化种植研究。本文报道了在贵州
省施秉县牛大场镇牛大场村长坳头
花蓼GAP基地上进行的头花蓼不同
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头花蓼种苗来源 2003年3月
利用基地大棚自育,种子 2002年
11月采自贵阳药用植物园头花蓼
引种观察试验地。
1.2 研究方法
1.2.1 密度设计 株距和行距各设
10,15,20,25,30,35cm
六个水平,共有21个处理(见
表1),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
63个样地。每个样地面积为 10m
×1m(长×宽)。每个样地的密
度以抽
签的方
法随机
确定。
1.2.2 移
栽与管
理方法
翻耕(深
25㎝左
右)耙细土壤后,均匀撒施腐熟农
家肥 19t/hm2,按样地要求作畦。
5月24~25日于苗圃中拔取大小相
对一致的健壮苗,按样地密度要求
进行穴栽,每穴1苗,随后浇定根
水。5月26~28日补齐被晒死及被
地老虎咬断的苗。每周喷一次水,
遇雨天顺延。6月除草松土 2次。
1.2.3 采收与加工 共采收2次。第
1次在 8月 15~16日,用镰刀割
取地上部分,留长约 10㎝左右的
老枝。第 2次在 10月 31~11月 1
日,用镰刀齐地面割取地上部
分,然后抖去泥土,置簸箕中,
放于烘房内烘干称重。
1.2.4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方差
分析法,见表 2,3 ,4 ,5 。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F>F0.01,
即头花蓼21种种植密度的产量存在
显著差异。从表5产量显著性差异
检测可知,在 á=0.05水平上,排
名前14位的种植密度间产量无显著
差异,在 á=0.01水平上,排名前
16位的密度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这
说明种植头花蓼可供选用的种植密
度较多,但本试验1号种植密度的
产量最高,每平方米的用苗量也相
对较低,说明20㎝×20㎝为头花
蓼的最佳种植密度。
3 讨论
3.1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头花蓼的茎
具有巴地生长特性。在生长过程
中,其茎节上能产生不定根深入
土中,使地上部分被牢牢固定在
地表,只有尖端斜升向上,密度
越小,巴地的茎越多。这种特性
对其采收带来了问题,若全采,
不但费时费工,而且影响药材质
量(不定根带土造成);若不要
表1 头花蓼密度试验处理水平表
cm
行距 株距
10 15 20 25 30 35
10 10×10 10×15 10×20 10×25 10×30 10×35
15 15×15 15×20 15×25 15×30 15×35
20 20×20 20×25 20×30 20×35
25 25×25 25×30 25×35
30 30×30 30×35
35 35×35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05.06.013
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7卷 第6期
2005年6月
Vol.7,NO.6
Jun. 2005
36 / R & I on TCM
表3 头花蓼不同密度的产量结果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0.01
处理间 20 24.96 1.25 3.38 2.35
误 差 42 15.60 0.37
总变异 62 40.56
表4 产量新复极差测验的LSR值
P 2 3 4 5 6 7 8 9 10 12 14 16 18
SSR0.05 2.86 3.01 3.10 3.17 3.22 3.27 3.30 3.33 3.35 3.39 3.42 3.44 3.46
SSR0.01 3.82 3.99 4.10 4.17 4.24 4.30 4.34 4.37 4.41 4.46 4.51 4.54 4.57
LSR0.05 1.00 1.05 1.09 1.11 1.13 1.14 1.16 1.17 1.17 1.19 1.20 1.20 1.21
LSR0.01 1.34 1.40 1.44 1.46 1.48 1.51 1.52 1.53 1.54 1.56 1.58 1.59 1.60

巴地部分,则产量底。当种植密
度大于25cm×25㎝时,巴地现象
十分明显;高密度(株行距都为
15㎝以下)栽培时,虽然巴地现
象明显减轻,但用苗量大,增加
了成本与定植负担,而且
产量和其它较小密度相比
并没有显著差异。而20㎝
×20㎝的种植密度在本试
验表现出用苗量较低,产
量最高(7.74㎏ /10m2)、采收较
易,因此,我们把头花蓼规范化
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定为 20㎝×
20㎝。2004年在本地周围采用该
密度进行了较大面积种植,平均
产量达 6000kg/hm2以上,证明该
密度可行。
3.2 头花蓼茎节上不定根发达,不
但增加了采收难度,而且采收带
土,影响药材质量,特别是不达
标的土壤环境。我们采用地膜覆
盖栽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不但
保证了质量,而且很容易采收,
同时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表2 头花蓼不同密度的产量

密度
/㎝×㎝ 1 2 3 总和Ti 平均Xi
密度
/㎝×㎝ 1 2 3 总和Ti 平均Xi
10×10 7.36 6.65 6.60 20.61 6.87 20×20 7.37 7.90 7.95 23.22 7.74
10×15 8.00 5.67 6.55 20.22 6.74 20×25 7.45 6.80 7.35 21.60 7.20
10×20 6.80 6.72 7.30 20.82 6.94 20×30 5.90 6.15 5.75 17.80 5.93
10×25 7.25 7.36 6.60 21.21 7.07 20×35 5.85 5.90 7.02 18.77 6.26
10×30 6.83 7.15 8.14 22.12 7.37 25×25 7.40 7.24 5.76 20.40 6.80
10×35 6.93 7.45 6.30 20.68 6.89 25×30 5.40 5.90 6.20 17.50 5.83
15×15 7.10 7.84 6.99 21.93 7.31 25×35 6.38 7.47 6.40 20.25 6.75
15×20 7.18 6.80 7.10 21.08 7.03 30×30 4.88 5.07 4.70 14.65 4.88
15×25 6.18 6.45 5.63 18.26 6.09 30×35 5.00 7.90 5.85 18.75 6.25
15×30 6.30 6.62 6.70 19.62 6.54 35×35 6.10 6.10 6.08 18.28 6.09
15×35 6.25 7.05 7.43 20.73 6.91 T=418.5 X=6.64

表5 头花蓼21种种植密度的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
差异显著性 用苗量 /苗/㎡
平均数Xi
/kg


密度
/㎝×㎝
平均数Xi
/kg
5% 1%


密度
/㎝×㎝
5% 1%
差异显著性 用苗量 /苗/㎡
1 20×20 7.74 a A 25 12 25×35 6.75 abcde AB 12
2 10×30 7.37 ab AB 27 13 10×15 6.74 abcde AB 63
3 15×15 7.31 ab AB 49 14 15×30 6.54 bcde AB 21
4 20×25 7.20 abc AB 20 15 20×35 6.26 bcde AB 15
5 10×25 7.07 abcd AB 36 16 30×35 6.25 bcde AB 9
6 15×20 7.03 abcd AB 35 17 35×35 6.09 cde B 9
7 10×20 6.94 abcde AB 45 18 15×25 6.09 cde B
8 15×35 6.91 abcde AB 21 19 20×30 5.93 de B
9 10×35 6.89 abcde AB 27 20 25×30 5.83 e B
10 10×10 6.87 abcde AB 81 21 30×30 4.88 f C
11 25×25 6.80 abcde AB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