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药分析
作者简介:陈 新 , 副主任药师 , Tel:020-34039693, Email:chenxin0668@126.com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鉴别
陈 新
(广州市药检所二分所 , 广东 广州 510250)
摘要:目的 通过对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做性状 、 显微和薄层等方面的鉴别 , 以将两者区别开来。 方法 采用入薄层色谱法进行鉴
别。结果 取石油醚提液 , 以苯–乙酸乙酯 (19∶1)为展开剂 , 于硅胶 G板上展开 , 在日光下检视线纹香茶菜有 2个黄色斑点 , 而
溪黄草无斑点。用乙酸乙酯萃取 , 以三氯甲烷–丁酮–甲醇–甲酸为展开剂 , 于硅胶 G板上展开 , 晾干 , 喷以 2%三氯化铁乙醇
溶液 , 两者主斑点无明显区别 。结论 无论是性状 、 显微 , 还是薄层色谱法 , 都能有效地鉴别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
关键词:线纹香茶菜;溪黄草;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10 (2009)05-0051-04
IdentificationofIsodonlophanthoidesHaraandIsodonserraHara
CHENXin
(No2BranchofGuangzhouInstituteforDrugControl, Guangzhou, Guangdong51025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findoutthediferencebetweenIsodonlophanthoides(Benth, -Han.exD.Don)Haraand
Isodonsera(Maxim.)Harabyidentificationexperimentoftheircharacter, microscopicidentification, andTLC.
MethodsTheTLCmethodwasused.ResultsThepetroleum etherwasadoptedaswithdrawalliquid, with
Benzene-Aceticether(19︰1)asdevelopingagent.ThenitwasspreadonsilicagelGplate, andwasexaminedunderthe
sunlight, IsodonlophanthoidesHarahad2 yelowspot, butIsodonseraHarahadnospot.Theethylacetatewasadopted
aswithdrawaliquid, withChloroform-Butanone-Methanol-Formicacid(10︰1.5︰0.8︰0.15)asdevelopingagent.Then
itwasspreadonsilicagelGplate, andwasdriedintheair, sprinkledwith2%irontrichlorideethanolaquas.theirmajor
spothavenoobviousdiferentiation.ConclusionIsodonlophanthoidesHaraandIsodonseraHaracanbeefectively
identifiedthroughcharacterobservation, microscopicidentification, andTLC.
Keywords:IsodonlophanthoidesHara;IsodonserraHara;microscopicidentification;TLC
溪黄草性味苦 、 甘 、 寒 , 归肝 、 胆经 , 具有清热
利湿 、 凉血散瘀 、退黄的功效 ,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
急性黄疸型肝炎 、 急性胆囊炎 、 湿热痢疾 、肠炎 、跌
打瘀肿和养生保健等 [ 1] 。溪黄草原为明间习用草药 ,
现已作为中药材广泛应用 , 被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 》
(第一册)收载 [ 2]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
[ Isodonlophanthoides(Benth, KG-Han.exD.Don)
Hara] 的干燥全草 。但又有文献[ 3-5]报道 , 因同属植
物溪黄草 [ Isodonsera(Maxim.)Hara] , 其植物中
文名与溪黄草的药用名相同以及其外形相似在一些地
区也有作溪黄草供药用 , 引起市售溪黄草商品药材质
量控制困难 。 《广西中药材标准 》[ 6]收载的溪黄草 , 其
植物来源也是线纹香茶菜 (l.lopanthoides), 并认为
民间使用的溪黄草 (l.serra)是混淆品 , “因为该植
物鲜叶戳烂不具渗出黄汁的特征 , 与传统经验强调溪
黄草应具黄汁的特征不相符。” 查阅 《中药大辞
典 》[ 1]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7] 、 《广东中药志 》[ 8] 、
《常用中草药手册 》[ 9] 、 《中国高等植物 》[ 13] 《广东植
物志 》[ 14]等全国较有名的重要论著 , 也只收载线纹香
茶菜的全草作为溪黄草的植物来源 。为了便于药学工
作者正确使用溪黄草 , 正确鉴定和评价溪黄草质
量 [ 10] , 以下从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药材进行基源鉴
别 、 形状鉴定 、显微鉴别[ 11, 12]和薄层鉴定 [ 2] 。
1 植物形状与区别
1.1 线纹香茶菜原植物
线 纹 香 茶 菜 [ Isodon lophanthoides(Benth,
KG-Han.exD.Don) HaraRadboisalophanthoides
(Buch.-Ham.exD.Don)Hara] 为多年生柔弱草
本 , 基部匍匐生根 , 具小球块状根;茎直立或上升 ,
高 15 ~ 150, 四棱形 , 具四槽 , 被短微柔毛 。叶对生 ,
草质 , 稍厚 , 卵形 、阔卵形或长圆状卵形本品的变种
纤花香茶 菜 [ Isodonlophanthoidesvar.graciliflora
(Benth.)Hara] , 叶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 叶面较粗
糙。在分布重叠的地区不可避免会与原种混淆 ] , 边缘
具圆锯齿 , 上面被具节的微硬毛 , 下面除被具节的微硬
51
· 2009年 5月第 19卷第 5期 · 今日药学
毛外 , 密布棕褐色的腺点 , 基部稍下延 , 但不成为宽翅
状;鲜叶搓烂有黄色液汁。花冠白色或粉红色 , 具紫色
斑点;雄蕊或雌蕊均长伸出花冠。果萼下倾 , 檐部为不
等的 5裂 , 略呈二唇形;小坚果卵状长椭圆形。产于广
东省中部 、北部和东北部 , 西部少见;生长于沼泽地和
林下湿处;据载广东省一些县市已人工栽培。
1.2 溪黄草原植物
溪黄草 [ Isodonsera(Maxinm.)Kudorabdosiaser-
ra. (Maxim.)Hara] 为多年生草本 , 根状茎肥大 ,
粗壮 , 有时疙瘩状 , 向下密生须根;茎直立 , 上部多
分枝 , 高 150 ~ 200 cm, 四棱形 , 具四槽 , 上部密被
微柔毛;茎基木质 , 近无毛 。叶对生 , 草质 , 稍薄;
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 , 边缘具粗大的内弯锯齿 , 两
面仅脉被微柔毛 , 散有淡黄色的腺点;叶柄上部具
翅 , 被微柔毛;鲜叶搓烂有黄绿色液体 。花冠紫色;
雄蕊和雌蕊均内藏于花冠 。果萼直立 , 檐部为相等的
5裂 , 不呈二唇形;小坚果阔卵圆形。产于广东省东
部和中部;生于溪边 、 河岸 、 山坡 、 田边及路旁 , 喜
湿润沙质土壤;也有人工栽培 , 且单位面积产量较
大。
1.3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区别 见表 1。
表 1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各部位的区别
根 茎 叶 花 果
线纹香 具小球 被短微 草质 , 稍厚边缘 , 花冠白色或 果萼下倾 , 檐
茶菜 状块根 柔毛 具圆齿;两面被 粉红色 , 具 部为不等的 5裂 ,
具节的微硬柔毛 , 紫色斑点 , 呈二唇形 , 小坚
下面弥补棕褐色 雄蕊和雌蕊 果卵状长椭圆形
腺点;鲜叶搓烂 均长伸出花
有黄色鲜汁 冠
溪黄草 根状茎 上部密 草质 , 稍薄 , 边 花冠紫色 , 果萼直立 , 檐
肥大 被短微 缘具粗大的内弯 雄蕊和雌蕊 部 为相等的 5
柔毛 , 锯齿;两面仅脉 均内藏于花 裂 , 不呈二唇形 ,
基部近 被微柔毛 , 散有 冠 小坚果呈阔卵圆
无毛 淡黄色腺点;鲜 形
叶搓烂有黄绿色
鲜汁
2 药材性状
2.1 线纹香茶菜的药材性状
线纹香茶菜药用的地上部分 , 已除去杂质后切成
段 。茎方柱形有较浅的四纵棱 , 老茎直径约 0.7 cm,
有的可见小球状块根 , 表面暗棕色或棕褐色;嫩茎枝
被短微柔毛 , 密布红褐色腺点;质脆 , 断面黄白色 ,
皮部较窄 , 易剥离 , 木部也较窄 , 髓部大 , 多中空 。
叶对生有柄;叶质稍厚 , 多脱落 、 皱缩 、破碎;完整
者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 、 卵圆形或阔卵圆形 , 长 3 ~ 8
cm, 宽 2 ~ 5cm, 顶端尖或渐尖 , 基部楔形 , 边缘有
锯齿;上下表皮暗绿色 、 灰棕色或浅棕褐色 , 疏被短
微柔毛 , 密布红褐色腺点 (30倍放大镜下观察:红褐
色腺点圆球形 , 有晶莹光泽 , 半陷于叶背表面 , 少有破
裂)。老株枝顶有圆锥花序或果序。叶片水浸泡后用手
指搓揉 , 手指可被染成黄色 。气微 , 味微甘 、微苦。
2.2 溪黄草的药材性状
地上部分已切成段。茎为较钝的方柱形 , 有较深
的四纵槽 , 老茎直径粗达 1cm, 基部多已木质化 , 有的
可见疙瘩状根茎 , 表面暗绿色 、黄棕色或紫棕色;嫩茎
枝被微柔毛 , 布有无色或淡黄棕色腺点 , 但腺点多已破
裂而模糊;质硬脆 , 断面黄白色 , 皮部窄 , 不易剥离 ,
木部较宽 , 髓部较小 , 有时中空;叶对生 , 叶片基部楔
状下延 , 使叶柄上部成宽翅状;纸质稍薄 , 多脱落 , 叶
片多不完整 , 容易成破布状;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
状披针形 , 长 3.5~ 10 cm, 宽2~5 cm, 顶端渐短尖 , 边
缘有内弯的粗锯齿;上下表面灰绿色或浅灰棕色 , 被微
柔毛 , 密布无色或淡黄棕色腺点 (30倍放大镜下观察:
腺点多已破裂成有光泽的碎片 , 或只有残留圆形凹陷的
痕迹;未破裂的腺点多无色 , 折光性较强 , 或为光泽的
52
PharmacyToday· 2009 5 Vol.19No.5·
淡黄棕色 , 少有红褐色)。老株枝顶有圆锥花序或果
序。叶片水浸泡后用手指搓揉 , 手指可被染成暗绿色或
黄绿色。气微 , 味微苦。
3 显微鉴别
3.1 线纹香茶菜的非腺毛和腺鳞
非腺毛多无色 , 较长的非腺毛少见 , 多为 1 ~ 3
个细胞 , 未端细胞倾斜 , 顶部锐尖 , 有的呈乳头状 ,
细胞壁多有疣状突起 。腺鳞多为淡棕色或棕褐色 , 较
小 , 头部扁球形 , 2 ~ 8个细胞 , 直径 20 ~ 40μm;单
细胞小腺鳞直径较细小 , 均陷入茎 、叶表皮内 , 不容
易破裂 (图 1)。
3.2 溪黄草的非腺毛和腺鳞
非腺毛无色 , 较长的非腺毛多见 , 为 1 ~ 8个细
胞 , 倾斜贴伏或不贴伏在表皮上 , 末端细胞渐尖 , 有
的细胞壁有疣状突起。腺鳞多为无色或淡棕色 , 较
小 , 头部扁球形 , 2 ~ 8个细胞 , 直径 20 ~ 40μm;单
细胞小腺鳞直径较小 , 均陷入茎 、叶表皮内 , 容易破
裂 , 茎 、 叶表皮碎片可见腺鳞破裂后残留的凹陷痕
迹 , 并散出淡黄色油滴 (图 2)。
1.非腺毛 ;2.腺鳞; 3.纤维;4.
薄壁细胞;5.木纤维细胞;6.木纤
维细胞;7.导管;8.髓部
图 1 线纹香茶菜茎的横切面显微特征
1.非腺毛;2.腺鳞;3.纤维;4.薄壁
细胞;5.木纤维细胞;6.木纤维细胞;
7.导管;8.髓部
图 2 溪黄草茎的横切面显微特征
4 薄层色谱
4.1 石油醚提取液的展开
4.1.1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取对照药材 1 g, 加石
油醚 (30~ 60℃)25 ml, 超声处理 30 min, 滤过 , 滤
液保留 , 取滤液蒸干 , 加石油醚 1ml使溶解 , 制成含
药材 1 g/ml作为对照溶液 。
4.1.2 供试溶液的制备 同上。
4.1.3 展开 取上述溶液各 5 μl, 点于同一块硅胶 G
板上 , 以苯 -乙酸乙酯 (9∶1)为展开剂 , 展开 , 取
出 , 晾干。
4.1.4 结果 日光下检视 , 线纹香茶菜有 2个黄色
斑点 (线纹香茶菜的 “黄色 ” 为其特有的醚溶性成
分), 而溪黄草无斑点 (图 3)。
4.2 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展开
4.2.1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取以上对照药材保留
的滤渣 , 挥尽石油醚 , 加水 40 ml, 加热回流 30 min,
滤过 , 滤液用 25 ml乙酸乙酯萃取 , 提取液蒸干 , 用
无水乙醇 1 ml使溶解 , 作为对照品溶液即得。
4.2.2 供试溶液的制备 同上 。
4.2.3 展开 吸取 5μl, 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 ,
以三氯甲烷 -丁酮 -甲醇 -甲酸 (10∶1.5∶0.8∶0.15)
为展开剂 , 展开 , 取出 , 晾干。
4.2.4 结果 喷以 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 两者主斑
点无明显区别 (图 4), 此操作方法与 《广东省中药
材标准》[ 16]的造作方法相同 , 说明按此操作难以区别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
53
· 2009年 5月第 19卷第 5期 · 今日药学
图 3 溪黄草无斑点 图 4 无明显区别
1.线纹香茶菜对照药材 批号:121488-200501购于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线纹香茶菜 批号:20070102广州仁和堂药业连锁
有限公司石溪药店提供
3.线纹香茶菜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提供 无批号
4.线纹香茶菜 购于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 无批号
5.溪黄草 购于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 无批号
6.溪黄草 批号:20061001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 (HZ)抽自药品经营企业
5 结论
溪黄草商品根据 《广东中药材标准 》 规定其来源
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的干燥全草 。但因
同属植物溪黄草其植物中文名与线纹香茶菜的药用名
相同以及其外形相似 , 在很多地区也有作溪黄草供药
用 , 引起市售溪黄草商品药材质量控制困难。针对这
种情况 , 本文对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药材进行基源鉴
别 、 形状鉴定 、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定 。除了在性状上
对原植物和药材在性状上的鉴别外 , 同时在显微鉴别
方面也证实了两者的腺毛和腺鳞有明显的区别 。而本
文的最主要特色是在于薄层鉴别 , 结果证明了考察出
的方法可以用于鉴别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 , 并且可以
明显区别两者 。但是按照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 》 的操
作方法所做出的薄层色谱图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与线
纹香茶菜对照药材在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
点 , 说明按此操作难以区别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 。
线纹香茶菜叶子用手搓会使手染成黄色 , 且用石
油醚提取后用薄层色谱在日光下检视可见黄色斑点 ,
线纹香茶菜的黄色为其特有的脂溶性成分 , 而溪黄草
则没有此成分 , 故用石油醚提取后 , 用苯 -乙酸乙酯
摘要为 19∶1)为展开系统 , 展开后在日光下检视就可
以将两者区别开来 。
线纹香茶菜薄层色谱条件下特有的黄色斑点是其
特有的醚溶性特征 , 同时也是其 “身份证明 ”, 可以
用于区别同属的溪黄草 。针对目前市面主要产品是中
药饮片 、 口服液和袋泡茶 , 现在较常用的方法是显微
鉴别 , 当制剂中不含原药材时显微鉴定就不能进行 ,
本文在原有显微鉴别的基础上增加薄层色谱将线纹香
茶菜和溪黄草鉴别 , 不受制剂类型的影响 , 而且简单
方便 、易行。
(收稿日期:2008-12-29)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2511.
2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 (第一
册), 广东科技出版社 , 2004.204-205.
3陈建南 , 赖小平 , 刘念.广东溪黄草药材的原植物调查及
商品鉴定.中药材 , 1996, 19 (2)∶73.
4吴征镒.新华本 纲要.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 1988.457.
5 LiXW.Taxanomicreviewofisodon(Labiate).Journalof
theArnoldArboretum, 1988, 69∶289.
6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1996.278-280
7全国中草药汇编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人民卫生出
版社 , 1975.860-861.
8广东中药志编委会.广东中药志.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社 , 1994.100.
9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 1969.288.
10肖树雄 , 张幼扬 , 马丽莎.溪黄草的标准研究.中国中
药杂志 , 2000, 25 (2).
11陈建南 , 蒋东旭 , 赵爱国 , 等.溪黄草药材的显微鉴别
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6, 23 (1):53-55.
12赖小平 , 陈林姣 , 陈建南 , 等.溪黄草 、 线纹香茶菜 、
狭基线纹香茶菜和细花线纹香茶菜叶片表皮结构的电镜
扫描.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 13 (3):83-83.
13傅立国.中国高等植物.第九卷.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75.462.
14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植物志.第三卷.广东科
技出版社 , 1995.462.
54
PharmacyToday· 2009 5 Vol.19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