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溪黄草对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鸡的疗效观察



全 文 :溪黄草对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鸡的疗效观察
何春兰 , 林红英 , 张继东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 , 广东 湛江 524088)
中图分类号:S85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529-6005(2009)10-0058-02
  中草药抗细菌感染作用非常复杂 ,曾有报道指
出 ,某些中草药体外抑菌作用与动物体内抗菌作用
结果不一致 ,以及动物体内抗菌作用结果与临床疗
效不一致[ 1] 。体外抑菌试验已证实了溪黄草对多种
动物常见致病菌有明显抑菌效果 ,大肠杆菌对其高
度敏感 ,但体外试验毕竟只能说明受试药物与细菌
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影响 ,体外抑菌有效的药物在动
物体内的抗菌效果则必须通过体内试验才能确定 。
本试验旨在以大肠杆菌人工感染三黄肉仔鸡作为病
理模型 ,通过灌服不同剂量的溪黄草水煎液 ,揭示溪
黄草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最适治疗剂量 ,以
期为溪黄草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中药 溪黄草 ,采自广东清远市 ,阴干处
理 ,制成 1 g/mL 水煎液;恩诺沙星溶液 ,为抗生素
对照药物 ,浓度为 4 mg/mL ;双黄连水煎液(1 g/
mL),为中药对照药物 。所有药物均灭菌备用。
1.2 供试菌株 致病性大肠杆菌 ,河北农业大学动
物科技学院惠赠 ,37 ℃培养 18 h ,制成肉汤菌液 。
1.3 试验动物与分组 选择健康 1日龄三黄肉仔
鸡(公母各半)115只为试验动物 ,其中 25只用于测
定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致死量 ,另外 90只则随机
分为 9 组 ,每组 10只 。第 Ⅰ组不感染不给药 ,为健
康对照组;第Ⅱ组感染不给药;第Ⅲ组灌服恩诺沙星
溶液;第Ⅳ组灌服双黄连水煎液;第Ⅴ~ Ⅸ组为试验
组 ,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溪黄草水煎液。分组结束
后进入试验阶段 ,各组鸡饲喂相同试验日粮。
收稿日期:2008-06-12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20301017)
作者简介:何春兰(1983-),女 ,硕士生 ,主要从事高效无公害饲
料研究 , E-mail:h chl 0201@163.com
通讯作者:张继东 , E-mai l:zjd0305@126.com
1.4 致病性大肠杆菌最小致死量(M LD)的测定 
将 25只 4日龄三黄肉仔鸡分成 5组 ,每组 5只 ,分
别给每只鸡腹腔注射 0.3 、0.4 、0.5 、0.6 、0 .7 mL 致
病性大肠杆菌的肉汤菌液(浓度约为 6 .5×108个/
mL),观察鸡的死亡情况 ,判定该株细菌的致病力。
以感染后能引起鸡只 24 h内死亡率达 80 %~ 100%
的最小菌液量为该株细菌的 M LD[ 2] 。
1.5 试验方法及测定指标 分组结束后开始灌服
给药 ,每隔 6 h给药 1次 ,其中第 Ⅰ 、Ⅱ组灌服生理
盐水 0.25 mL/只 ,第 Ⅲ组灌服恩诺沙星溶液 0.25
mL/只;第Ⅳ组灌服双黄连水煎液 0.25 mL/只 ,第
Ⅴ ~ Ⅸ组分别灌服溪黄草水煎液 0.05 、0.1 、 0.2 、
0.4 、0 .8 mL/只 。在第 3次灌服结束 1 h 后 ,分别给
第 Ⅱ~ Ⅸ组每只鸡腹腔注射 MLD 的大肠杆菌 ,第
Ⅰ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感染接种后仍
按原来分组正常给药 ,连续观察 7 d ,逐日观察 、记录
各组鸡临床症状 、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 。观察期间
遇有死亡鸡 ,立刻剖检 ,并取其肝脏接种到麦康凯培
养基中作细菌学检查 ,记录病变特征[ 2-3] 。试验结束
时清查各组鸡死亡数 ,计算发病率 、死亡率和保护
率[ 4-5] 。
2 结果
2.1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 MLD 测定结果 感染后
各组鸡只的死亡情况见表 1 。由表 1 可见 ,感染后
24 h内 , Ⅰ 、Ⅱ组死亡率均为 60%, Ⅲ 、Ⅳ、Ⅴ组的死
亡率均为 100%,由此可判断致病性大肠杆菌对 4
日龄三黄肉仔鸡的 MLD为 0.5 mL/只。
2.2 临床症状与治疗效果 各感染组鸡从感染大
肠杆菌 5 h后起开始发病 ,表现为精神沉郁 ,食欲和
饮欲迅速减退 ,羽毛粗乱 ,翅膀下垂 ,扎堆 ,缩颈 ,排
白色 、黄绿色或茄红色稀粪。抗生素组和Ⅴ组鸡在
感染后5 ~ 7 h最先出现死亡 ,其他组鸡陆续死亡 ,
柏 、栀子 、金银花 、连翘配伍具有广泛的抗菌和抑制
病毒作用 ,对雏鸡传染性囊病有较好的疗效[ 4] ,但是
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
参考文献:
[ 1]  祝国强.黄连解毒汤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验研究[ J] .中国
畜牧兽医 , 2004(5):32.
[ 2]  甘孟侯 ,李文刚 ,陈洪科.禽病诊断与防治[ M] .北京:中国农业
科技出版社 , 1996.
[ 3]  张登荣 ,王世英 ,李亚军,等.中药预防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
研究[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5(2):153.
[ 4]  董发明 ,张发亮 ,白喜婷,等.中草药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试验
[ J] .中兽医医药杂志 , 1997(6):10.
58 中国兽医杂志 2009年(第 45卷)第 10期                      Chinese J ou 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表 1 感染大肠杆菌后鸡只死亡情况
组别 动物总数(只)
感染量
(mL/只)
死亡数
(只)
死亡率
(%)
Ⅰ 5 0.3 3 60
Ⅱ 5 0.4 3 60
Ⅲ 5 0.5 5 100
Ⅳ 5 0.6 5 100
Ⅴ 5 0.7 5 100 
Ⅶ 组和Ⅷ组鸡最迟出现死亡。所有感染鸡群普遍在
感染后 13 ~ 15 h死亡较多 , 24 h 后没有死亡 ,鸡群
开始逐渐恢复 ,其中抗生素组 、双黄连组 、Ⅵ 组和 Ⅶ
组鸡临床症状较轻 ,较迟出现死亡 ,发病后恢复较
快 。试验结束时 ,各试验组鸡的发病率均达80 %~
100%、死亡率为 30%~ 60%,死亡率均比感染对照
组低。其中 Ⅶ 组的死亡率最低(为 30 %),保护率达
62 .5%,与双黄连效果相当。健康对照组鸡未见异
常 。可见 ,灌服 0.2 mL 溪黄草水煎液可减轻大肠
杆菌对鸡只的侵害程度 ,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其他灌
服剂量的溪黄草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结果见
表 2。
表 2 溪黄草对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鸡的疗效
组别 给药剂量(mL/只)
感染菌液量
(mL/只)
动物数
(只)
发病数
(只)
死亡数
(只)
发病率
(%)
死亡率
(%)
保护率
(%)
Ⅰ - 0.5 10 0 0 0.0 0.0 -
Ⅱ - 0.5 10 10 8 100.0 80.0  -
Ⅲ 0.25 0.5 10 8 2 80.0 20.0 75.0
Ⅳ 0.25 0.5 10 9 3 90.0 30.0 62.5
Ⅴ 0.05 0.5 10 10 6 100.0 60.0 25.0
Ⅵ 0.1 0.5 10 10 5 100.0 50.0 37.5
Ⅶ 0.2 0.5 10 8 3 80.0 30.0 62.5
Ⅷ 0.4 0.5 10 9 4 90.0 40.0 50.0
Ⅸ 0.8 0.5 10 10 5 100.0 50.0 37.5
  注:最后一列所标“ -”表示没有保护作用
2.3 病理变化 各死亡鸡病变主要表现为肝周炎
型和心包炎型 ,均见:肝脏肿大 、普遍泛黄 、边缘弥漫
性出血 ,常有较大出血点或出血斑 ,严重者肝脏表面
有一层白色的纤维蛋白附着;腹膜广泛出血 , 肠系
膜 、盲肠均点状出血 ,腺胃 、肌胃表面点状出血;泄殖
腔点状出血;卵黄囊肿大 、出血严重;脾脏肿大 、呈紫
红色或有出血点;心包腔中有混浊的脓性分泌物 、心
包膜及心外膜上有白色纤维蛋白附着。取死亡鸡肝
脏作细菌学检查后发现 ,麦康凯培养基上均长出红
色的菌落 。无临床症状的鸡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 。
试验组病变程度比感染对照组轻 ,揭示溪黄草能减
轻三黄肉仔鸡所受的大肠杆菌病变侵害 ,起到一定
的保护作用。
3 小结和讨论
3.1 由试验结果可知 ,溪黄草可有效降低大肠杆菌
人工感染鸡的死亡率 ,对感染鸡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
尤以 0.2 mL/只剂量灌服效果明显 , 保护率达
62.5 %,与双黄连的抗感染效果相当;0.4 mL/只剂
量灌服效果稍差 ,保护率仅达 50 .0%。
3.2 中兽医的辨证论治理论认为 ,禽大肠杆菌病
是由疫毒内侵 、肺胃热盛 、血淤气滞引起[ 5] ,大肠
杆菌侵入禽体后 ,产生毒素 ,临床严重下痢 。治疗
时宜以清热解毒 、凉血 、燥湿药物为主 ,佐以涩肠
止泻 、活血散淤药物 ,共达清热解毒 、凉血 、止痢之
功效[ 6] 。溪黄草对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鸡有保护作
用 ,一方面是基于溪黄草具有体外抑菌作用[ 7] ,另
一方面可能是溪黄草中的抑菌成分如萜类 、黄酮
类和蒽醌类化合物在鸡体内相互作用而产生抗菌
效应 。
3.3 张春芬等[ 8] 曾报道从香茶菜类植物中分离出
的 4种二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菌作用 ,可
显著提高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
的存活率。溪黄草乃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 ,含有
多种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 ,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
作用 ,其所含的二萜类化合物也可能通过类似的方
式发挥抗菌作用。
参考文献:
[ 1]  王嵩.中草药抗细菌感染的研究[ J] .北京中医杂志 , 2002 , 21
(4):249-251.
[ 2]  徐叔云 ,卞如濂 ,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 M] .2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 1991:1350-1352.
[ 3]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1:292-293.
[ 4]  任莉 ,杨传英 ,贾玉梅 ,等.清热透气方体内抗菌作用的实验研
究[ J] .河南中医药学 , 2001 , 16(5):12-13.
[ 5]  谢高瑾.一起雏鸡大肠杆菌病的中药治疗报道[ J] .福建畜牧兽
医 , 1995(5):23-25.
[ 6]  刘富来 ,冯翠兰 ,王林川.中药复方制剂防治实验性禽大肠杆菌
病的疗效试验[ 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4 , 26(1):71-75.
[ 7]  何春兰 ,林红英 ,张继东.溪黄草类植物提取物对鸡常见致病菌
的抑菌效果[ J] .养禽与禽病防治 , 2008(7):4-7.
[ 8]  张春芬 ,王道生 ,凌秀珍.香茶菜类药物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J] .
济宁医学院学报 , 1992, 15(1):11-13.
59  C 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 edicine                     中国兽医杂志 2009年(第 45卷)第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