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伴心肌酶异常65例临床观察



全 文 :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秋季
腹泻伴心肌酶异常 65例临床观察
郝海英 王金刚 张汉婕 陈晓丽
玉田县中医院儿科 (河北 玉田 064100)
  摘要:目的:观察地锦草足浴对秋季腹泻患儿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 128例秋季腹泻合并心肌酶增高患儿随机
分为 2组 , 治疗组 65例在补液及对症保护心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锦草合剂 , 对照组 63例仅应用补液对症及保护心
肌治疗分别于治疗 4天和 7天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92.3%, 对照组有效率 79.4%, 两组比较 , 差异有显
著意义 (P<0.05)。结论:地锦草合剂足浴可有效改善秋季腹泻患儿的心肌损害。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 中医疗法 足浴 心肌酶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 (2011) 01-0107-02
  秋季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 , 好发于 6月 ~ 2岁的婴幼儿。
由病毒感染引起 , 常在秋冬季流行 , 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
康。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秋
季腹泻伴心肌酶异常患儿 ,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 1]标准:
①发病于秋冬季节;②起病年龄为 4月 ~ 2.5岁婴幼儿;③
起病急 , 水样便 , 每天 5 ~ 10余次 , 可伴发热 、 呕吐 、 脱水 、
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④血常规 、 白细胞检查正常或偏低;
⑤便常规检查可有脂肪滴;白细胞 、 红细胞均阳性;便培养
无致病菌生长。排除:①腹泻病伴其他全身疾病;②其他感
染性腹泻。心肌酶 CK-MB>25.0IU(速率法)。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 2007年 9月 ~ 2009年 3月为本
院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 , 年龄 4月 ~ 2.5岁 , 共 128例 , 随机
分为两组。 128例均有腹泻 , 大便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 ,
内无黏液脓血 , 大便每天 5 ~ 10天。大便常规检查提示少量
脂肪滴;白细胞 、 红细胞阴性;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血
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均正常或偏低。两组均应用西门子 Di-
mensionRXLmax生化仪应用速率法检测患儿心肌酶 , CK-
MB>25.0IU, 心肌酶检查 CK、 AST、 LDH均有不同程度增
高。治疗组 65例 , 男 36例 , 女 29例;对照组 63例 , 男 34
例 , 女 29例。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 , 差异无显著性意
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依据脱水情况补充电解质 , 口服补液盐或静脉
补液 ,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 口服微生态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 ,
伴发热 、 呕吐给予对症处理 , CK-MB>40.0IU者予维生素 C
及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地锦草合剂足浴。处
方:地锦草 、 葛根各 20g, 黄芩 、 黄连各 15g, 诃子 、 肉豆蔻
各 12g。水煎取汁 500ml, 药液温度 38 ~ 40℃, 取坐位足浴 ,
每天 2次 , 每次 40min。 2组均治疗 7天为 1疗程。分别于治
疗第 4天 、 第 7天统计疗效。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1.0统计学软件 , 计数资料采
用 χ2检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 [ 1]  显效:第 4天心肌酶 CK-MB<25.0IU,
或 CK-MB下降超过 80.0IU;有效:7天内 CK-MB<25.0IU
或明显下降超过 40IU;无效:7日内 CK-MB无明显降低。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 1。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65 26 (40.00) 34 (52.31) 5 (7.69) 92.31
对照组 65 15 (23.08) 37 (56.92) 13 (20.00) 80.00
  由表 1可见 , 两组有效率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4.43, P<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证明地锦
草合剂足浴具有改善秋季腹泻患儿心肌损害作用。
4 讨 论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 机体免疫力低下 , 易发生肠
道感染。小儿秋季腹泻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 以轮状病毒为主 ,
好发于秋冬季节 , 病毒侵犯小肠上皮细胞 , 破坏微绒毛 , 影
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 2] 。临床表现为腹泻 、 水样便或伴发
热及呕吐 , 严重者合并水 、 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约半数
以上合并心肌酶异常升高 [ 2] , 且近年来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
肌损害病例逐渐增多 , 危害性大 [ 3]。
小儿秋季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小儿脏腑娇嫩 , 形气
未充 , 脾常不足 , 易感外邪 , 内伤饮食 , 伤及脾胃 , 清浊不
分而出现腹泻。 《通俗伤寒论 》 曰:“夏伤于暑 , 被湿邪所遏
而蕴伏 , 至深秋霜降及立冬前后为外寒搏动而触发。” 夏月
小儿护理不周 , 感受暑邪 , 未及时发病 , 至深秋霜降或立冬
前后 , 复感当令之邪而诱发。暑邪又多兼湿 , 湿热内阻于脾
胃 , 下迫大肠发为湿热泻。 治宜清热利湿 , 涩肠止泻。方中
地锦草 、 黄芩 、 黄连清热利湿 , 泻火解毒;葛根升脾胃阳气 ,
解肌达邪 , 佐诃子 、 肉豆蔻涩肠止泻。现代医学研究 , 地锦
草 、 葛根 、 黄芩 、 黄连均有抗病毒作用 [ 4] ;地锦草还有抗氧
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 5] 。中医学认为 ,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
血 , 联系脏腑肢节 ,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足太阴脾经起于
足大趾内侧 , 上行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足阳明胃经从胃下口
下行止于足。利用中药汤剂足浴使药物通过足部皮肤渗透吸
收作用 , 药物成分随经络气血运行而发挥作用。虽关于轮状
病毒引起心肌损害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 可能为病毒血症所
致 , 以及急性期脱水所致血液浓缩 、 循环障碍 、 代谢性酸中
·107·
2011年第 29卷第 1期Vol.29, No.1, 2011 四 川 中 医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毒等因素造成 [ 6] 。地锦草合剂足浴能有效抗病毒抗氧化和清
除自由基从而改患儿的症状和缩短病程 , 有效改善患儿心肌
损害。
本治法来源于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当地 (河北省玉田县郭
家屯)民间验方单味地锦草足浴方 , 在此基础上 , 加用清热
利湿 、 涩肠止泻药物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同时能有效改善患
儿的心肌损害情况 , 同时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的问题 , 疗效
可靠 , 安全性好 , 缩短病程 ,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 方鹤松.实用儿科学 [ 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 2003:1290
   [ 2]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
治疗方案 [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1998, 13 (6): 381 ~ 384
   [ 3] 沈惠青.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 J].实用儿
科杂志 , 2001, 16 (1):29
   [ 4] 董昆山 , 王秀芹 , 董一凡.现代临床中药学 [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8: 47, 50, 176, 311, 314, 321, 323,
429, 542, 543
   [ 5] 李宝山 , 巴根那 , 张昕原 , 等.地锦草总黄酮抗氧化作
用的研究 [ J] .时珍国医国药 , 1998, 9 (4): 44~ 45
   [ 6] 温爱平.运脾化湿中药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
效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 J] .中医杂志 , 2010, 51 (3):223 ~ 225
(收稿日期 2010-09-26)
○外骨肛肠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王百林 刘增军 翟淑萍 刘秋玲 秦 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功能障碍 (PCB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60例 PCBD
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基础治疗组 (对照组)各 30例 ,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症
候不同 , 采用辨证施治。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治愈 14例 , 有效 12例 ,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为 86.7%;对照组
中治愈 9例 , 有效 11例 , 无效 10例 , 总有效率为 66.7%, 两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
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功能障碍具有确切疗效 , 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胆道功能障碍 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 (2011)01-0108-02
  近年来 ,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功能障
碍 (Post-cholecystectomyblockeddynamiaPCBD)的发病率
在逐渐增加 , 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 对我院自
2007年 1月 ~ 2010年 1月以来 , 60例 PCBD的患者采用中西
医结合治疗和西医基础治疗各 3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 证实
中西医结合治疗 PCBD患者疗效确切 ,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 60例 PCBD病例 , 均来自我院肝胆外
科住院患者 , 其中男性 27例 , 女性 33例;年龄在 24 ~ 65
岁 , 平均 (45.5±13.4)岁;发病在术后 3个月 ~ 2年的 40
例 , 术后 2年 ~ 5年的 17例 , 术后 5年以上的 3例。剖腹胆
囊切除术的 22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 38例。其中 30例中
西医结合治疗组据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胃不和的有 17例 , 肝胆
湿热的有 6例 , 脾胃虚弱的有 7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对于
符合纳入标准的 PCBD患者 6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
医基础对照组 , 每组各 30例。
1.2 病例纳入标准 参照李乾构等主编的 《实用中医消化
病学》 [ 1]:①具有胆囊切除病史 3个月以上;②出现上腹部
疼痛 、 腹胀或上腹部不适 , 或伴纳差 、 恶心呕吐 、 嗳气 、 消
化不良 、 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的;③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
素 、 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升高 , 白细胞分类及总数正常 , 偶有
淀粉酶升高;④ERCP检查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 , 如胆囊管
残余过长或肝内胆管结石或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排除消化
性溃疡 、 特发性胰腺炎等引起的右上腹痛。
1.3 方法
1.3.1 西医治疗 莫沙必利 5mg, 口服 , 3次 /日;654 -2
10mg肌肉注射 , 2次 /日;伴胆道感染的予静脉滴注或口服
头孢类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上述西医基础治
疗 , 2周为 1疗程。
1.3.2 中医治疗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30例在西医治疗基
础上配合中药治疗 , 据中医辨证分型大致分为 3型 , 均以越
鞠丸为汤剂随证加减治疗。 (1)肝胃不和:临床表现为以胁
肋部或上腹部胀满为主 , 伴心烦易怒 , 恶心呕吐 、 纳呆 , 舌
淡红 , 苔薄白 , 脉弦。证属肝郁气滞 , 胃失和降。当以疏肝
理气 、 健脾和中为法 , 方药选用越鞠丸为汤剂重用香附 20g,
并加用枳实 15g行气消痞 , 白术 30g健脾和胃。若胀满较甚
者加用柴胡 15g、 郁金 30g、 厚朴 20g等理气导滞消胀;若郁
而化火 , 口苦而干者 , 可加黄连 6g、 黄芩 12g泻火解郁;呕
恶明显者 , 加用半夏 10g、 生姜 6g和胃止呕;嗳气甚者加用
竹茹 、 沉香和胃降气。(2)肝胆湿热:临床表现为以右上腹
痛为主 , 伴发热 、 身黄 、 口苦 、 心烦 、 大便干 , 苔薄黄 , 脉
弦。证属湿热内蕴 , 困阻肝胃 , 气机不利。 当以疏肝和胃 、
·108·
四 川 中 医
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2011年第 29卷第 1期Vol.29, No.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