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整枝高度与不同栽培密度对红秋葵产量的影响



全 文 : 第 22卷第 4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V ol. 22 No. 4
  2004年 12月  Journa l of Foshan Universi ty ( Na tural Science Edi tion) Dec. 2004
文章编号: 1008-0171( 2004) 04-0074-04
不同整枝高度与不同栽培密度对红秋葵产量的影响
赖李明 1 ,任吉君 2
(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教务处 ,广东 佛山 528231;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园艺系 ,广东 佛山 528231)
摘要: 对红秋葵进行 5个不同整枝高度与两个栽培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整枝高度不同栽培密度对于红秋葵
产量影响不显著 ;而同一栽培密度不同整枝高度对于红秋葵产量有显著影响 ,并且整枝高度在 110 cm以上才
可以增产。
关键词: 整枝高度 ;栽培密度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49     文献标识码: A
红秋葵属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耐热力强 ,不耐霜冻 ,食用部分为荚果 ,荚果肉质柔嫩与润滑 ,具
有特殊的芳香风味。由于果肉中含有一种粘性糖蛋白 ,故具有保护肠胃 ,肝脏和皮肤粘膜的作用 ,并具有
治疗胃炎 ,胃溃疡的功效。红秋葵原产于非洲 , 20世纪初由印度引入新的栽培品种。目前 ,以北美洲的加
拿大、美国 ,南美洲的巴西、加勒比海地区、非洲的埃及、亚洲的日本、印度、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台湾省
栽培最为广泛 [1 ]。 近年我国华南地区开始规模性栽培红秋葵 ,产品在日本、东南亚、台湾、香港等地深受
欢迎 ,成为近年发展潜力极大的一种新兴特色菜。因此红秋葵是一种有很高开发价值的蔬菜 ,其栽培发
展前景广阔。 Dutta O P研究中用栽培种和野生种杂交的双二倍体越亲分离的后代中 ,出现了新的性状
变异类型 ,在变异株的每一坐果节位上可以着生两个蒴果 ,从而提高了单株的结果能力 [2 ]。在国内 ,栽培
秋葵的历史较短 ,所以对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较多地针对其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选种、田间管理等方
面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红秋葵不同时期的摘心和不同栽培密度处理对红秋葵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以
期为红秋葵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为红秋葵。试验地点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北院 )蔬菜基地。试验时间于 2003年 3月 25日
~ 2003年 9月 22日。
1. 1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两因素设计 , A因素为整枝高度处理有 5个水平 ,设为 A1~ A5; B因素为密度处理有两
个水平 ,设为 B1 , B2 ,共 10个小区 ,每区取样 15株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整枝高度 A1: 50 cm± 5 cm摘去顶芽后自由生长 ; A2: 70 cm± 5 cm摘去顶芽后自由生长 ; A3: 90 cm
± 5 cm摘去顶芽后自由生长 ; A4: 110 cm± 5 cm摘去顶芽后自由生长 ; A5:不摘心自然生长。 密度: B1:
40 cm× 40 cm和 B2: 60 cm× 60 cm。
采用直接播种方式。播种时间为 3月 25日。高畦栽培。
1. 2 调查项目和标准
调查项目为植株的高度、开展度、物候期和产量。每 15 d调查一次。
收稿日期: 2004-06-30
作者简介: 赖李明 ( 1973-) ,女 ,广东龙川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
调查标准包括 6个方面。植株高度:从主茎的基部至植株最高点间长度 ;开展度:通过主茎测量枝叶最大
的延伸长度 ;出苗期:占播种种子总数的 70%的种子已发芽的日期 ;采果期: 从始果开始到采收结束所
持续的时间。
采果标准是嫩果 8~ 10 cm时采收 ;开花期: 第一花开放的日期。
1. 3 栽培管理要点
( 1)选地。红秋葵忌连作 ,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 ,以免发生根结线虫 ,最好选择除锦葵科以外的根菜
类 ,叶菜类等作前茬。 土壤要深厚 ,肥沃疏松 ,以保水保肥壤土较宜。
( 2)播种育苗。试验采用直播法 ,每穴 3粒种子 ,穴深 2~ 3 cm,盖细土平穴 ,用喷壶浇水至穴面充分
润湿而无积水为度。结合间苗带土挖苗移苗 ,在傍晚进行 ,补苗后每天浇水 ,直至成活。破心时即第一次
间苗 ,间去残弱小苗。 2~ 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 ,选留壮苗。 3~ 4片真叶时定苗 ,每穴留 1株 [ 3]。
( 3)田间管理。直播田定苗后和育苗移栽田定植成活后 ,及时松土除草 ,促进植株根系深扎 ,提高地
温 ,促进缓苗。开花结果初期 ,植株生长加速 ,每次追肥浇水后也应进行中耕 ,以防土壤板结和草荒。 炎
夏季节正直收获盛期 ,需水量大 ,地表温度高 ,应在下午日落后浇水 ,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 雨季注意排
水 ,防止死苗。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下 ,应适当追肥 ,不可偏施氮肥。 生
长中后期 ,酌情多次少量追肥 ,防止植株早衰 [ 4]。
( 4)植株调整。 红秋葵生育中后期 ,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 ,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
件 ,减少养分消耗 ,又可防止病虫蔓延。
( 5)病虫害防治。 本试验期间红秋葵的虫害主要是蚜虫 ,可用 70%万灵 500倍液喷雾防治。
( 6)采收。红秋葵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 8~ 10 cm,果表为鲜红色 ,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通常
花谢后 4 d采收嫩果 ,品质最高 [1 ]。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处理对红秋葵株高影响
从图 1可以看出 ,红秋葵植株在生长初期整体株高变化较为缓慢 ,其中植株最高处理为 A4 B2 ,株高
为 12. 6 cm;植株最低处理为 A1 B2 ,株高为 8. 8 cm。 A因素株高由高至低顺序依次为 A4> A3> A5> A2
> A1 ,植株最高与最低相差 1. 4 cm。 在生长中期 ,植株整体株高变化较初期有所加快 ,其中植株最高处
理为 A4 B1 ,株高为 28. 5 cm;植株最低处理为 A1 B2 ,株高为 16. 1 cm。 A因素株高由高至低顺序依次为
A4> A3> A2> A5> A1 ,植株最高与最低相差 12. 4 cm,其差距比初期的差距拉开了好几倍。 在生长后
期 ,植株整体株高变化比前两期更快。 A1B1 , A1 B2 , A2 B1 , A2 B2 , A3 B1 , A3B2 , A4 B1 , A4B2分别在定植后 79,
81, 85, 87, 94, 95, 102, 105天摘心 ,其中 A4B1变化幅度最大 , A1 B2变化幅度最小。
2. 2 不同处理对红秋葵开展度的影响
  由图 2可以看出 ,各处理红秋葵的开展度都呈“慢—快—缓和”的趋势 ,这与其株高变化有所区别。
在植株生长初期 ,开展度最大的处理是 A4 B2 ,开展度为 16. 9 cm,开展度最小的处理是 A2 B2 ,其开展度
为 11. 3 cm ,开展度最大跟最小的差距为 5. 6 cm。 在植株生长中期 ,开展度最大的处理是 A4 B1 ,开展度
为 48. 7 cm,开展度最小的处理是 A2 B2 ,其开展度为 27. 4 cm,两者相差 21. 3 cm。这比初期的差距大好
几倍。 植株生长后期开展度伸长速度较中期缓和 ,生长末期其开展度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 A4 B2> A5 B2
> A4 B1> A5 B1> A3 B2> A3 B1> A2B2> A2 B1> A1 B2> A1 B1 ,分别为 106, 104, 101, 101, 95, 94, 92, 88, 82,
81 cm。其中 ,同一整枝高度 B2处理的开展度一般比 B1处理的要宽一点。
2. 3 不同处理红秋葵物候期的调查
不同处理对红秋葵物候期的影响如表 1所示。 由表 1可以看出 ,各处理的红秋葵开花期相差不远 ,
开花期最早的是处理 A4 B1 ,其时间是 5月 23日 ,开花期最晚的处理是 A3 B1 ,其时间是 5月 27日 ,两者
相差只不过是 4 d而已。从播种至开花 ,处理 A4 B1只用了 58 d,而处理 A3 B1用了 62 d;开花时间由早至
晚顺序依次为 A4 B1> A5 B1= A3B2= A2 B2= A2 B1= A1 B1> A1 B2= A4B2= A5 B2> A3 B1 ;各处理的红秋葵
初果期相差也不是很远 ,采果最早的是处理 A4 B1 ,其时间是 5月 29日 ,初果期最晚的是处理 A3 B2 ,其时
75第 4期       赖李明等:不同整枝高度与不同栽培密度对红秋葵产量的影响
间是 6月 2日 ,两者相差也是 4 d。 初果时间由早至晚顺序依次为 A4B1> A1 B1> A2 B1= A5 B1> A2B2>
A4B2> A1 B2= A5 B2> A3 B2。
  注: 时间均为定植后的天数 , 0~ 45 d为生长初期 , 45~ 60 d为生长中期 , 60 d后为生长后期。
表 1 不同处理对红秋葵物候期的影响
处理 播种期 出苗期 开花期 初果期 播种至开花天数 /d 采果天数 /d
A1B1 3月 25日 4月 1日 5月 25日 5月 29日 60 104
A1B2 3月 25日 4月 1日 5月 26日 6月 1日 61 102
A2B1 3月 25日 4月 1日 5月 25日 5月 30日 59 105
A2B2 3月 25日 4月 1日 5月 25日 5月 31日 60 107
A3B1 3月 25日 4月 1日 5月 27日 6月 1日 62 106
A3B2 3月 25日 4月 1日 5月 25日 6月 2日 60 113
A4B1 3月 25日 4月 1日 5月 23日 5月 28日 58 115
A4B2 3月 25日 4月 1日 5月 26日 5月 31日 61 117
A5B1 3月 25日 4月 1日 5月 25日 5月 30日 59 110
A5B2 3月 25日 4月 1日 5月 26日 6月 1日 64 115
2. 4 不同处理对红秋葵的产量影响
从表 2和表 3的数据可知 ,同一栽培密度与不同整枝高度对红秋葵产量有极显著影响 ,这表明在红
秋葵生长期间 ,如果能及时适时摘心 ,可提高红秋葵产量。产量最高的处理 A4B2为 4. 6 kg ,最低的处理
是 A1B1为 2. 8 kg。两者相差 1. 8 kg。从总和来看 , A因素中 ,最高产量的是 A4处理 ,达 8. 7 kg ,最低产
量的是 A1处理 ,只有 6 kg ,两者相差 2. 7 kg。而同一高度不同密度对于红秋葵产量影响不显著 ,这表明
红秋葵栽培密度在 40~ 60 cm之间对产量影响不大。下面用邓肯检验法检验不同整株高度产量的差异
水平。
表 2 不同处理对红秋葵产量的影响 ( kg )
    A因素
B因素 A1 A2 A3 A4 A5 总和
B1 2. 8 3. 1 3. 9 4. 1 3. 9 17. 8
B2 3. 2 3. 2 3. 8 4. 6 4. 2 19 
总和 6  6. 3 7. 7 8. 7 8. 1 36. 8
  注: 每区产量为取样 15株总产量。
表 3 不同处理红秋葵产量方差分析表
方差
来源 平方和自由度 均方 F值 F0. 05 F0. 01
显著
水平
A因素 2. 716 4 0. 679 23. 4139 6. 39 15. 98 * *
B因素 0. 144 1 0. 144 4. 9655 7. 71 21. 2 
误 差 0. 116 4 0. 029
  不同整枝高度产量的多重比较 ,如表 4所示。从表 4数据可以看出 , A4处理与 A5处理差异不显著 ,
A2处理与 A1处理差异不显著 , A4 , A5处理与 A1 , A2处理差异显著。 小区产量由大至小顺序依次为 A4
> A5> A3> A2> A1 ,折合亩产分别为 906, 853, 816, 679, 638 kg。与 A5产量比较 ,只有 A4增产 ,增幅为
7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22卷
6% ; A3 , A2 , A1都减产 ,减产幅度依次为 4% , 20% , 25% 。这表明 ,对红秋葵进行摘心 ,的确可以对红秋
葵产量产生影响 ,而且 ,在主茎高度小于 90 cm时摘心 ,会减产 ;在主茎高度为 110 cm时摘心 ,会增产 ,
高于 110 cm是否增产 ,那需要进一步研究。
表 4 不同整枝高度产量的多重比较
处理 平均单株产量
/kg
小区产量
/kg
显著水平
0. 05 0. 01
折合亩产
/kg
与 A5产量
比较 /kg
增产百分率
/%
A4 0. 29 8. 7 a A 906 53 6
A5 0. 27 8. 1 ab A 853 0 0
A3 0. 25 7. 7 b AB 816 - 37 - 4
A2 0. 21 6. 3 c B 679 - 174 - 20
A1 0. 2 6 c B 638 - 215 - 25
3 小结
初次试验表明 ,对红秋葵不同高度和不同密度的整枝栽培中 ,不同整枝高度的处理对红秋葵的商品
产量有极显著影响 ,而且 ,整枝高度达 110 cm才可以实现增产 ;而同一整枝高度不同栽培密度对红秋葵
的商品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就商品产量而言 ,产量最高的处理为 A4 ,整枝高度 110 cm ,栽培密度 40 cm
× 40 cm,小区产量达 4. 1 kg,折合亩产 1 139 kg;产量最低的处理为 A1 ,整枝高度 50 cm ,栽培密度 60
cm× 60 cm,产量为 3. 2 kg ,折合亩产 598 kg。如果要想在大田生产中获得高产 ,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
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 1] 宋元林 ,张乃国 ,陈莲英 .特种蔬菜栽培 [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1.
[ 2] 钟惠宏 ,郑向红 ,李振山 .秋葵属的种及其资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 [ J].中国蔬菜 , 1996, ( 2): 49-52.
[ 3] 李志苏 ,沈火林 .珍特蔬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1.
[ 4] 任吉君 ,王 艳 ,周 荣 . 20种新特种蔬菜栽培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2.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training altitudes
and cultivating densities on the yield of
Abelmoschus esculentus Moench
LAI Li-ming
1 , REN Ji-jun
2
( 1. Dean s O ffice, Foshan Univ e rsity , Foshan 528231, China;
2. Depar tment of Ho rticulture , Fo shan Univ er sity , Fo shan 528231, China )
Abstract: The test of fiv e dif ferent alti tudes and two di fferent densi ties on A esculentus Moench yield
w as conducted. The resul t showed that: there w as not obvious inf luence on A esculentus Moench yield
o f the same training alti tudes but di fferent cul tiva ting densi ties; there w as obv ious inf luence on
A esculentus Moench yield for the same cultiv ating densi ties but dif ferent training al titudes, and the
yield increased unti l the t raining al titudes overran 110 cm.
Key words: t raining alti tude; cul tiv ating density; yield
77第 4期       赖李明等:不同整枝高度与不同栽培密度对红秋葵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