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地锦草煎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全 文 :  从图 1历代适应度曲线看到 ,在 50代后总黄酮
含量的最大适应度 、最小适应度 、平均适应度都基本
稳定 ,约在6.8%的水平上 ,搜索达到了稳定的效果 。
表 4 总黄酮含量随机搜索结果的平均水平
Tab 4 The mean levels o f random search results
考察指标 x±s 95%可信区间(下限) (上限)
加水量/倍 13.3±0.7  12.75 13.81
煎煮次数 2.92±0.06 2.87 2.97
总黄酮量/ % 6.87±0.10 6.80 6.94
  从表 4可知 ,10次随机搜索结果的总黄酮含量
的平均水平为6.87%,标准差为0.10%, 且 95%可
信区间的精度较高 ,说明每次搜索对目标函数值的
逼近程度较好;加水量为13.3倍 、煎煮次数为 3次 ,
由于其他变量没有进入模型 ,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 ,选择最少的浸泡时间0.5 h和中等水平的煎煮时
间 2 h。所以 ,最优提取条件为浸泡0.5 h 、13 倍量
的加水量 、煎煮 3次 、每次煎煮 2 h。也可选择随机
搜索结果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方案 ,如表 2 中的第
7方案:在浸泡0.5 h 、14倍量的加水量 、煎煮 3次 、
每次煎煮2 h的情况下 ,总黄酮含量可达6.45%。
3.4 水提取工艺遗传算法优化结果的验证 在遗
传算法确定的最优提取条件:13倍量的加水量 、浸
泡0.5 h 、煎煮 3次 、每次煎煮2 h下重复进行 2次试
验 ,得水提取工艺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560%和
8.746%;高于预测结果总黄酮含量6.95%。采用遗
传算法优选的水提取工艺条件 ,进行实验验证后 ,所
得的总黄酮含量均高于正交试验中的最高结果 ,结
果比较满意。说明遗传算法筛选出的最优提取条件
较客观 、合理 。
4 讨论
本研究利用遗传算法 ,对中药金莲花正交试验
设计的有效部位提取条件进行了考察 ,探索了遗传
算法在没有精确解的中药提取工艺问题中的应用 ,
确定了金莲花有效部位的提取条件。同时 ,对优化
的最优条件进行了验证 。为金莲花水提工艺最优条
件选择 ,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 、客观的方法 ,此法可
用于药学研究其他方面的最优条件选择。
对金莲花水提取工艺的评价指标 ———总黄酮含
量 ,进行单目标遗传算法优化 ,每次随机搜索的结果
都是对其最大目标函数值的逼近 ,搜索结果相对稳
定 ,解的收敛性很好 ,提示:由于遗传算法是一种随
机搜索方法 ,进行单目标优化时 ,可多运行几次 ,取
最好的结果或平均水平为最优条件。
用遗传算法确定的最优提取条件的验证试验结
果高于试验中任何一个方案 ,这可能是实验的操作
误差引起的。从中药制剂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及实验
方法的科学性 、客观性来说 ,用遗传算法确定金莲花
提取工艺的优化条件较合理 。
参考文献:
[ 1]  仇丽霞 ,刘桂芬 ,何大卫 ,等.遗传算法在正交试验设计最优条
件选择中的应用[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4 , 3l(4):493-495.
[ 2]  仇丽霞 ,凌建春 ,寇林元.正交试验设计最优条件选择的三种优
化分析方法比较[ J] .中国卫生统计, 2008 , 25(2):154-157.
[ 3]  中国药典.一部〔S〕.2005:246-247.
[收稿日期] 2008-12-03
[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立项课题(编号:JXJG-07-14-29) [ 作者简介] 梁生林 , 男 ,教授, 电话:0796-8830206 , E-m ail:sl-
liang1962@yahoo.com.cn
地锦草煎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梁生林1 ,温定文2 ,肖红铃2 ,孟凡利2 ,李正红2 ,余海红2 ,刘亿婕2  (1.井冈山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江西 吉安
343000;2.井冈山大学医学院 06级药学本科班)
[ 摘要]  目的:探讨地锦草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致痛 ,观察高 、中 、低剂量的地锦草煎剂的镇痛作用。结果:高剂量
地锦草对小鼠热板法致痛有非常显著的镇痛作用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自身给药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与0.1%
吗啡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 、低剂量地锦草的镇痛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自身给药前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P<0.01 , P<0.05)。结论:地锦草具有镇痛作用。
[ 关键词]  地锦草;煎剂;镇痛
[中图分类号] R282.5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213(2009)23-1993-03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Euphorbia humi f usa decoction in mice
LIANG Sheng-lin1 ,WEN Ding-wen2 , XIAO Hong-ling2 , MENG Fan-li2 , LI Zheng-hong2 , YU Hai-hong2 ,
LIU Yi-jie2(1.Jinggang shan Univer sity , School of Medicine , Depa rtment o f Pharmacolog y , Jiangxi Jian 343000 , China;2.
·199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年第 29卷第 23期 Chin H osp Pharm J , 2009 Dec , Vol 29 , No.23
Jinggang shan Univer sity , Schoo l o f Medicine , 06 pharmacy underg radua te classes)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 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o f Euphorbia humi f usa in mice.METHODS By using the ho t-
plate to induce pain in mice , to obse rve the analgesic effect o f high , medium and low doses of Euphorbia humi f usa decoction.
RESULTS High-dose Euphorbia humi f usa had a ver y significant analgesic effect on hot-plate-induced pain in mice ,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 ol g r oup and the data befo 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drug s , the diffe rences are very significant(P<0.01).
There w as no significant diffe rence betw een the tw o gr oups(0.1 percent o f mo rphine trea tment “ positive control” g roup and the
Euphorbia humi f usa gr oup)(P>0.05);medium and low-dose E uphorbia humi f usa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analg esic
effect w hen compared w ith the norma l control gr oup and the data befor e the administ ration of drugs(P<0.01 , P<0.05).CON-
CLUSION Euphorbia humi f usa po ssesse s analg esic effec t.
KEY WORDS:Euphorbia humi f usa ;decoction;analgesic
  地锦草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锦 Euphor-
bia humi f usa wild 的干燥全草 ,是一种常用中草
药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尤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为
多。其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1] 。现代药
理研究表明 ,地锦草含有槲皮素及其苷 、山奈素及其
苷等黄酮类等化合物[ 2] ,具有抗氧化[ 3-7] 、保肝[ 8-9] 、
止血 、抗菌[ 10] 、抗真菌[ 11] 、抑制肾功能损伤[ 5] 等作
用 ,但有关地锦草的镇痛作用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
研究探讨地锦草水煎剂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镇痛作
用[ 12] ,旨在为地锦草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
验依据。
1 材料
地锦草采于江西吉安 ,由药学系彭才圣副教授
鉴定;吗啡注射液(沈阳第一制药厂 ,批号 070405 ,
规格:1 mL∶1 mg);昆明种小鼠(体质量 18 ~ 22 g ,
♂,南昌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 方法
2.1 溶液的制备
2.1.1 地锦草煎剂 取切段成 2 ~ 4 cm 的干燥地
锦草 20 g ,加水 200 mL ,浸泡0.5 h ,文火煎煮0.5 h
去渣浓缩为 100 mL(0.2 g生药/mL)备用 ,以此作
为高剂量组 ,再配制中剂量组 10%(0.1 g生药/mL)
和低剂量组2.5%(0.025 g生药/mL)。
2.1.2 吗啡溶液 用纯化水配成0.1%质量分数 。
2.2 仪器连接 将 HSS -1B 型恒温浴槽中的水
槽盖取掉 ,往水槽中加水至以放入镇痛槽后水不溢
出为准;镇痛槽放入恒温浴槽后用支承板上左右两
侧的螺套和压紧板压住镇痛槽;将水槽的出水及回
水口用一根橡胶管连通;开启电源开关;在电源接通
的状态下 ,将设定钮子开关置于“设定”后 ,调节温度
调节旋钮 ,直到显示器显示出所需要的55 ℃,设定
完成后将设定钮子开关置于“液温” ,仪器显示温度
逐渐达到设定值 ,直至稳定显示槽内实际液温(55±
0.1)℃。
2.3 动物筛选 将小鼠置于镇痛槽内 ,密切观察小
鼠的活动 。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小鼠在热刺激下可
出现前或后肢举起 、跳跃 、舔后爪等 ,以舔后爪出现
时间作为痛阈的指标。当出现舔后爪时 ,立即记录
时间(即痛阈值),然后取出小鼠。用此法筛选出痛
阈值在 5 ~ 30 s的雌性小鼠 50只供实验用 。
2.4 动物分组与正常痛阈测定 将筛选好的 50只
小鼠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5组 ,每组 10只:①组为
正常对照组;②组为0.1%吗啡溶液组;③组为地锦
草高剂量组(质量分数为 20%);④组为地锦草中剂
量组(质量分数为 10%);⑤组为地锦草低剂量组
(质量分数为2.5%)。将每只小鼠正常痛阈值各测
2次 ,每次间隔 5 min ,取其平均值为给药前正常痛
阈值 。
2.5 给药方法 ①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2
mL·(10 g)-1 ;②组分别腹腔注射0.1%吗啡溶液
0.2 mL·(10 g)-1 ;③组分别腹腔注射 20%地锦草
煎剂0.2 mL·(10 g)-1 ;④组分别腹腔注射 10%地
锦草煎剂 0.2 mL·(10 g)-1 ;⑤组分别腹腔注射
2.5%地锦草煎剂 0.2 mL·(10 g)-1 。用药后 15 ,
30 , 60 ,90 min各测小鼠痛阈值 ,如果用药后放入镇
痛槽内60 s仍无反应 ,即将小鼠取出 ,以免时间太长
把脚烫伤 ,其痛阈值按60 s计算 。
2.6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 t检验 。
3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给药前各组痛阈值比较差
异无显著性(P >0.05);0.1%吗啡溶液组 、20%地
锦草煎剂组 ,给药后 15 , 30 , 60 , 90 min 与正常对照
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10%地锦草煎
剂组 ,给药后 15 ,30 ,60 , 90 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0.01 , P<0.05);2.5%地锦草煎
剂组 ,给药后 30 ,60 , 90 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P<0.05)。
·1994·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年第 29卷第 23期 C hin H osp Pharm J , 2009 Dec , Vol 29 , No.23
与自身给药前比较 ,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0.1%吗啡溶液组 、20%地锦草煎剂组 、
10%地锦草煎剂组 ,给药后 15 ,30 , 60 , 90 min 与给
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 <0.01);2.5%地锦
草煎剂组 ,给药后 30 , 60 ,90 min与给药前比较差异
有极显著性(P<0.01)。
与0.1%吗啡溶液组比较 ,20%地锦草煎剂组 ,
药前及给药后 15 , 30 , 60 , 90 min差异无显著性 (P
>0.05);10%及2.5%地锦草煎剂组 ,药前及给药后
90 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 1。
表 1 地锦草煎剂对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s , x±s , n=10)
Tab 1 Ana lge sic effect of Euphorbia humi f usa decoction fo r the ache o f mice caused by ho t plate(s , x±s , n=10)
组  别 给药前 15 min 30 min 60 m in 90 min
正常对照组 12.2±3.4 14.3±6.1e 13.8±5.3e 14.3±5.1e 13.8±5.5e
0.1%吗啡溶液组 12.8±2.6c 46.8± 12.1ad 45.0±12.2ad 75.6±15.0ad 24.2±6.8ad
20%地锦草煎剂组 13.6±3.0cf 47.3±11.9adf 51.6±14.2adf 36.2±12.2adf 34.7±12.1adf
10%地锦草煎剂组 11.2±3.0cf 33.0±12.3ad 30.8±8.0ad 20.4±5.7bd 21.3±6.2bdf
2.5%地锦草煎剂组 12.9±3.8cf 15.5±4.3e 19.0±4.5bd 20.0±3.3bd 20.0±4.7bdf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aP <0.01 , bP<0.05 , c P>0.05;与自身给药前痛阈比较 , dP<0.01 , e P>0.05;与0.1%吗啡溶液组比较 , f P >0.05
4 讨论
地锦草具有清热解毒 、止血活血 、利湿退黄等功
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锦草具有抗菌 、抗病毒 、抗
真菌 、止血 、抗氧化 、保肝 、保肾等作用。民间及临床
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急 、慢性咽喉炎 ,急性扁桃
体炎 ,气管炎 ,肺炎 ,急性肠胃炎 ,小儿腹泻 ,细菌性
痢疾 ,病毒性肝炎 ,肾盂肾炎 ,咳血 、尿血 、便血 ,外伤
所致出血 、淤血 、肿痛 ,各种体癣等 。
本实验表明 ,高 、中 、低剂量的地锦草煎剂可显
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自身给
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 P <0.05),高剂
量地锦草煎剂与 0.1%吗啡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
显著性(P>0.05)。
本实验初步研究证明:地锦草有明显的镇痛作
用 ,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参考文献:
[ 1]  马清均 ,王淑玲.常用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 M ] .天津:天津科
技翻译出版公司 , 1995:320.
[ 2]  柳润辉 ,王汉波 ,孔令义.地锦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 ,
2001 , 32(2):107-108.
[ 3]  阿不都热依木 ,阿不都艾尼 , 哈木拉提 ,等.五种维吾尔药的清
除羟自由基及抗 DNA 损伤作用研究[ J] .中草药 , 2001 , 32
(3):236-238.
[ 4]  张振涛 ,吴仁奇 ,张威 ,等.地锦草抗氧化作用及对肾缺血再灌注
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9 ,6(1):30-31.
[ 5]  余集凯 ,萨仁高娃 ,霍万学.地锦草提取物对小鼠肝组织 GSH-
PX和 CAT 活性的影响[ 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5 , 20(2):191-193.
[ 6]  赵宗孝 ,好斯巴特,汤文莉 ,等.五种中药材清除自由基作用的
实验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4 ,15(2):71-72.
[ 7]  曹瑞珍 ,魏永春 ,张国文 ,等.地锦草总黄酮对 D-半乳糖衰老模
型小鼠抗氧化作用研究[ J] .卫生研究 , 2007 , 36(3):387.
[ 8]  饶光宇 ,陈秀芬.地锦草保肝作用研究[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6 , 12(2):24-25.
[ 9]  曹瑞珍 ,魏永春 ,强欣 ,等.地锦草总黄酮预防四氯化碳所致急
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7 , 18(1):85-86.
[ 10]  褚小兰 ,廖万玉 , 楼兰英 , 等.地锦类中草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1 , 12(3):193-194.
[ 11]  古力娜·达吾提 ,尤丽吐孜 ,艾则孜·亚森 ,等.维药地锦草软膏
的体外抗真菌及其对豚鼠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作用研究[ J]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7 , 23(5):178-180.
[ 12]  徐叔云 ,卞如濂 ,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 M ] .3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 2005:886-887.
[收稿日期] 2009-01-17
[ 基金项目] 杭州市卫生局项目(编号:2005060) [ 作者简介] 茹仁萍 ,女 ,主任药师 ,电话:0571-85463950 , E-mail:rrprrp@126.com
18α-、18β-甘草酸及其不同配比物对大小鼠的抗炎作用
茹仁萍 ,赵灏 ,陈晓瑾 ,唐红英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 310014)
[ 摘要]  目的:观察并比较 18α-、18β-甘草酸(GL)及其不同配比物的抗炎作用 。方法:制备小鼠和大鼠急性炎症模型 , 观察
18α-、18β-GL及其不同配比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 、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和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害的影响 , 并对
其抗炎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小鼠耳肿胀实验显示α-与 β-GL 比例为 3∶7时对耳肿胀有抑制作用 ,在抑制角叉菜诱发的大鼠足
肿胀实验中 ,氢化可的松组与α-、β-GL 比例为 5∶5 , 4∶6和 3∶7能明显抑制足肿胀。各给药组均能提高四氯化碳致肝脏损害后
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 并且 β-GL 和 4∶6 , 3∶7配比组提高明显。结论:α-、β-GL 抗炎效果存在着差异 ,并且不同比例
的两者配比物所表现出来的抗炎能力随着比例的改变而改变。α-GL 和 β-GL比例为 4∶6与 3∶7体现出较强的抗炎效果 ,有开
发成新一代甘草酸制剂的潜力。
[ 关键词]  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抗炎作用;大鼠;小鼠
·1995·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年第 29卷第 23期 Chin H osp Pharm J , 2009 Dec , Vol 29 , No.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