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广西火桐采种与育苗技术



全 文 :39
广西火桐,别名:美丽梧桐,靖
西土名“卖吨边”。梧桐科梧桐属。该
树种是我国广西的特有种,仅分布于靖
西等地狭小的特殊地理气候区域,对研
究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及亲缘关系等均
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植物红皮书定
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树种。其
木材质轻、韧,易加工不开裂,可供制
作家具、建筑装修、细木工艺等用材。
又因该树种具落叶迟,3~4月份才落
叶,5~6月份又开花,且先花后叶,花
色鲜艳美丽,花期长,而具有很高的观
赏价值,是一种优美的庭园观赏及行道
绿化树种。
1.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干通直,高达10米
左右,树皮较厚,外皮光滑灰褐色,内
皮纤维长韧可绞制绳条。小枝分布有孔
及叶痕,嫩枝前端和芽被黄褐色星状短
柔毛。叶为单叶互生,纸质,柄长6~
20厘米,被稀疏黄褐色星状绒毛,叶脉
掌状5~7条基生。幼嫩叶阔卵形,长
12~20厘米,宽8~16厘米,叶端呈掌
状浅3~5裂,基部浅心形。老叶为卵圆
或近圆心形,长12~20厘米,宽10~
16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叶面浓绿
色,叶背淡绿色,两面均被有稀疏柔
毛,3~4月份落叶,秋冬叶红黄落季节
反而更显浓绿苍翠,有违“梧桐叶落尽
知秋”之说。花期持续45~50天左右,
花序为聚伞状总状花序,长5~10厘米
左右,花梗长4~10毫米左右。整个花
序均密被鲜艳的金黄带火红色星状柔
毛,盛开时犹如一杆火炬绽放在绿色的
初夏中,特别红艳醒目,故名“火
桐”。火桐树的花为单性,雌雄同株,
花萼圆筒形,肉质,长3~4厘米,宽
0.8~1.2厘米,外壁密被火红色柔毛,
内壁光滑紫红色,花瓣缺已退化,雄花
的雄蕊有15枚,雌花有子房5室。种果
为 果,幼嫩时为肉质,老熟后变为
网膜状。
2.开花结实习性
火桐树开花前圆筒形花萼顶端封
闭,花开时花萼顶端呈5齿开裂成喇叭
筒状。雄花的雄蕊柄和雌花子房基座伸
长出圆筒形花萼外,雌花授粉之后,分
裂长出3~5条果柄及各1片紫红色如浅
弯月状肉质光滑 果种荚,随着种子
的不断发育膨大,种果荚 开裂为长
椭圆弯叶状,内壁光滑呈淡黄色,形似
一叶小舟。厚约0.2厘米,长4~6厘
米,宽2.5~3.5厘米。种子卵圆形,对
称着生在开裂的种果荚 左右两边缘
(偏靠柄端)各一粒,成熟时大小如黄
豆,直径约为0.4~0.6厘米,种子千粒
重45~50克。近熟时青绿色,成熟时蕉
黄色,过熟后棕褐色,脱水后表面收缩
有网状皱纹,果实成熟后约20至一个月
即脱落。
3.采种与育苗方法
火桐树种子在靖西7月上旬成熟,
过熟后迅速失水干枯、起油丧失发芽
率。在采种当中,要注意观察种子的颜
色变化,颜色青黄太嫩,棕色为过熟。
一般掌握在 果皮尚未干燥之前,种
子的颜色变为蕉黄色最佳。采集下来带
种子的果片,由于种子的种皮较薄,易
失水份种皮皱缩和变色,降低或丧失发
芽率,要摊放于室内通风处,避免日晒
或久放,宜随采随播,发芽率可达
85%以上。经实验火桐树种子的常规贮
藏比较困难,采用湿沙贮藏法很难控制
恒稳温湿度,几经试验均告失败,原因
可能是正值炎热天气,种子内部生化较
活跃所致。
火桐树的常规育苗方法为夏季播
种育苗。种子采收后应及时进行播种育
苗,如未能在3~4天内播种完,应拌湿
沙临时贮藏好,播多少筛出多少,以防
种子失水降低发芽率。苗圃地要选择在
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腐殖质多,排水
良好的新垦荒坡地,土壤PH值在4.5~
7.5之间,忌选择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
的土地育苗。培育裸根苗的苗圃地整
地,在翻犁前可先撒些石灰粉作土壤简
易消毒,然后进行细致犁耙,苗床的畦
宽1~1.2米,高0.2~0.25米,步道宽
约0.4米。播种方式采用条点播,播种
沟的间距为25厘米,沟深约8~10厘
米。每亩用堆沤熟化农家肥拌草皮灰的
混合肥2000公斤作为基肥施于播种沟
内,播种前用0.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消毒种子3~5分钟,播种株距为15厘
米,覆土厚度约2厘米为宜,每亩用种
量0.7~1公斤。播种后用蕨草覆盖作地
篷,厚度以看不见土壤为宜。最后再用
0.05%高锰酸钾溶液淋透苗床。此后,
每隔三天淋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经
约20~25天之后种子开始发芽出土,此
时要勤观察种子的出土情况,发现幼芽
长出地面,要及时把地篷拿起改搭天
篷,以免地篷蕨草压苗影响幼苗生长。
天篷的透光度在50~60%为好。幼苗出
土后正值炎热天气,各种病虫害较多,
要注意加强对苗圃地的管护与防治。在
此期间可在畦面上喷洒一些低浓度,气
味较浓的乐果农药来防治蚜虫和驱赶蚂
蚁、蟋蟀之类害虫。从幼苗出土到长出
第5~6片真叶,大约40天。此时可喷洒
一些低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波尔多
液或甲基托布津、代森铵等药液,以助
苗木生长和预防苗木猝倒病、立枯病、
缩叶病等病害发生。60天左右苗高约
6~8厘米,根茎开始半木质化,可用过
磷酸钙和含氮复合营养肥进行根外追
肥;在寒露风到来后用磷钾肥作根外追
肥,以促进苗木根茎充分木质化。随着
苗木的长大也可逐渐增加天篷的透光量
蓇葖
蓇葖
蓇葖
蓇葖
蓇葖
广
西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坡面造成大
量的侵蚀沟,更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长
年流失。据灌阳县土壤普查资料统计,
该县9个乡镇土壤的0~20cm耕层平均有
机质含量为0.90%,全氮含量平均为
0.07%,速磷4.1ppm,速钾210ppm。按
国家土壤分级标准,土壤有机质、全
氮、速效磷含量均属于5级,只有速效
钾含量属于1级。即除速效钾外,其它
主要养分均贫乏。因此,在幼树的生长
期必须施肥以补偿林地土壤的养分亏
缺。
1.试验项目
不同肥种对比试验:肥种为尿素、
过磷酸钙,剂量200克/株;
不同剂量氮肥对比试验:肥种为尿
素(含N量为46%)剂量50、150、
250克/株;
不同剂量磷肥对比试验:肥种为过
磷酸钙(含PO48%,含P为20%)剂量
为50、150、250克/株;
不同剂量氮磷混合肥对比试验:肥
种为“二料”(含N为18%、含PO为
48%)剂量为50、150、250克/株。
2.试验设计
试验小区为20m林带地段(含40株
幼杉树),每一剂量水平2~3次重复,
加对照,共6~10个小区,顺序排列。
试验地分别选在灌阳县林场七道水
和瓦箐槽。树种为1年生杉苗。
同一项试验所选择的试验林带立地
条件基本相同,同一小区差异更小,因
此,试验设计的内容和项目是成立的。
3.施肥方法
所有各项试验均要求按设计剂量水
平均匀撒施于以树体为中心、30cm为半
径、深为12cm的环形浅沟内,施后覆
土。林场七道水2条试验带均于2007年
5月6日施肥;林场瓦箐槽2条林带于5月
8日施肥。
4.测试项目
试验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项目包括
腐殖质,N、P、K的全量与速效量,
PH、全盐量和机械组成。
幼杉生长调查分别于施肥前、施肥
后当年生长期末(10月中下旬)按各小
区逐株调查其高、地径生长量。
1.施肥试验林带土壤主要理化特性
和养分状况
幼杉造林地主要是黄红色土类土
壤,四条试验林带土壤主要理化特性和
养分状况分析结果是:
土壤机械组成:2、4号林带土壤为
黄色壤土,1、3号林带均为黄红色壤
土;
四条试验带的土壤PH值是5.0~
6.0之间;
可溶性盐分被淋失,含盐量只有
0.027%~0.045%,无盐分聚积层;
腐殖质含量低,平均水平0.48%~
0.7%,而且表层明显高于心土层,按
国家标准属于缺乏和极缺乏级;
土壤中主要养分全氮含量平均为
0.027%~0.048%,属极缺乏级;速效
磷平均为1.68~3.09ppm,属于缺乏和
极缺乏级;速效钾平均为110.2~
156.1ppm,属于中等到较丰富水平。
氮、磷、钾的含量基本上是表层高于心
土层。
以上分析结果看出,项目试验区的
土壤养分(除钾外)是极为缺乏的。
2.施肥对幼树生长的影响
试验林带均为2006年春季营造的杉
木林,苗木为1年生幼杉。为了能准确
地反映苗木生长情况,采用施肥前、后
4个试验林带各小区的生长平均值,作
为苗木生长的指标。
试验说明:施氮肥对幼杉的生长有
显著的促进作用,施过磷酸钙对其生长
无显著促进效果。单独施氮肥和氮、过
磷酸钙混施效果相似,无显著差异。施
氮肥50克与较高剂量150克和250克的两
个施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后两个
处理的矫正平均数明显高于前者。且
250克剂量的矫正平均数不大于150克剂
量矫正平均数,表明150克的剂量为
宜。施过磷酸钙无论哪种剂量,对苗木
生长均无显著促进作用。施氮磷混合的
“二料”时,在250克剂量内,施肥量
越大,促进苗木生长的效果越好。
灌阳县区域的土壤严重缺乏腐殖质
和主要养分氮和磷。各项施肥试验表
明,补充氮和施氮磷混合肥“二料”是
有效的。施过磷酸钙效果不显著;氮肥
与过磷酸钙混施,过磷酸钙对苗木生长
作用也不明显。
施氮肥的最适量为150克/株,施
氮磷混合肥“二料”以250克/株为最
佳。
2 5
2 5
试验设计和方法
结果及分析
结论
40













来逐步炼苗,以增强苗木的抗性,到
12月份苗木平均高度可达35厘米,每亩
产苗量1.1~1.2万株左右,供来年移植
造林或继续培育大苗。
如果是采用容器育苗,营养袋的
规格宜选宽×高为12×14厘米,营养土
的配制为新垦黄心土65%,草皮泥25%,
堆沤熟化农家肥10%。三者要打碎过筛
混合均匀才装袋。为防止缺苗,可先进
行浸种催芽,待种子萌芽露白后用
0.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种子3~
5分钟再播入容器袋。此外,播种前土
袋要用0.05%高锰酸钾溶液淋透,播种
后除需隔天进行淋水外,其他方法基本
与育裸根苗方法相同。
扦插育苗,经实验枝条不易发根,
包括用生根剂处理,主要问题是其皮形
成层易腐烂,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