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花江峡谷荔枝拟木蠹蛾在花椒上的发生特性



全 文 :收稿日期:2016 - 08 - 16;修回日期:2016 - 10 - 05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 J字[2013]2186 号
作者简介:邹军(1979—)男,贵州湄潭人,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主
要从事森林植物检疫工作。
贵州花江峡谷荔枝拟木蠹蛾在花椒上的发生特性
邹军1,2,王程3,丁治国2,蒲恒浒2,李河2,陈臻4
(1.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2. 贵州省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贵州 贵阳 550001;
3. 贞丰县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贵州 贞丰 562200;4. 黔西南州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为有效控制荔枝拟木蠹蛾 Arbela dea (Swinhoe)在贵州北盘江花江峡谷区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上的发生和危害,对荔枝拟木蠹蛾的生物学习性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对其形态特征和危
害进行描述,为其鉴定和防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荔枝拟木蠹蛾;生物学习性;形态特征;花椒;花江峡谷区
中图分类号:S763. 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 0886(2017)02 - 0023 - 03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Arbela dea (Swinhoe)on Zanthoxylum bungeanum in Huajiang
gulch area /ZOU Jun,et al.(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and harm of Arbela dea(Swinhoe)on 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 in Beipan river Huajiang gulch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the biological ha
bits of A. dea on Z. bungeanum were investigated,the morphological and destruct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described,which would provide foundation for its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Arbela dea (Swinhoe);biological habit;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Zanthoxylum bungea-
num Maxim;Huajiang gulch area
荔枝拟木蠹蛾 Arbela dea (Swinhoe)隶属于鳞
翅目 Lepidoptera 拟木蠹蛾科 Metarbelidae[1 - 2]。国
内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四川、台湾等地有分布,
国外主要分布在印度[1]。该虫食性较广,寄主包含
荔枝 Litchi chinensis、龙眼 Dimocarpus longgana、樟
树 Cinnamomum camphora、山核桃 Carya cathayen-
sis、山茶 camellia japonica、白兰 Michelia alba、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垂柳 Salix babylonica、腰果
Anacardlun occidentale、火力楠 Michelia macclurei
等 80 余种[3 - 6],是多种园林植物和经济植物的重要
害虫。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为芸香
科 Rurtaeeae的落叶小乔木[7],其果皮是香精和香料
的原料,种子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油饼可用作肥料或
饲料,叶、果可做调料,也可食用或制作椒茶;花椒是
干旱半干旱山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8 - 9]。贵州省
贞丰县、关岭县北盘江花江峡谷重度石漠化区,种植
花椒面积超过 5300 hm2;花椒在贵州关岭、贞丰的
花江峡谷干热河谷地区成为主要的经济树种及石漠
化治理、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在该区域产业经济发
展和石漠化治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2010 年,
花椒受到木蠹蛾严重危害,造成花椒植株倒伏、甚至
死亡,以致减产、绝收。严重威胁该区花椒产业发展
和石漠化治理进程。2013—2015 年作者通过研究
鉴定为荔枝拟木蠹蛾,并对其在该区域生物学习性
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与材料 试验地位于贵州西南部
花江峡谷,关岭县和贞丰县交界处的北盘江花江段,
北盘江在此切割,形成了一套叠置谷。区内地表起
伏较大、相对高差悬殊,最高海拔 1473 m,最低海拔
370 m,地面支离破碎、石漠化严重、属典型的岩溶
山区。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属于
干热河谷,碳酸盐类岩占 78. 45%,该地区裸露岩石
面积达 70%以上,土层瘠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环
境承载能力低。
试验样地设在贞丰县北盘江镇花椒退耕地内,
花椒平均树龄 13 a。
·32·中国森林病虫 2017 年 3 月 第 36 卷 第 2 期
试验材料为峡谷区内受危害花椒植株和荔枝拟
木蠹蛾。
1. 2 试验方法
1. 2. 1 室外观察 在试验地定期、定株观察。选择
危害特征有代表性的花椒林地,设置 5 个 10 m ×
10 m固定样地,采用平行线抽样法抽取 10 株样树
调查虫口数量和越冬虫态,同时观测生活史及生物
学特性。4—8 月每 3 d 观察 1 次样株,定期用诱虫
灯诱集成虫。
1. 2. 2 室内饲养观察 野外采集受害枝干或结合
冬季修剪采集受害枝,分别带回贞丰县检疫站实验
室和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养虫室采用网罩法室内
饲养观察,定期观察荔枝拟木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
发育情况,并记录其形态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 1 形态特征
成虫 雄成虫体长 11 ~ 13 mm,翅展 22 ~
34 mm;头顶鳞片白色,领片和翅基片白色,夹杂有
黑色;触角双栉状,黑褐色,长约 5 mm,向后接近翅
基前缘;下唇须灰白色,仅达复眼前缘。腹部灰白
色,圆筒状,前翅顶角钝圆,长与臀角宽比为2∶ 1,翅
黑褐色,基半部色带棕黄色,具黑色的不规则的横向
斑纹,端半部及前缘黑色斑纹明显较基半部密,中室
位置具一近卵圆形的暗棕色斑,亚外缘线明显,缘毛
白色;后翅暗灰色,无条纹;翅的整个反面暗灰色;中
足有 1 对距,后足胫节仅具一中距位于端部 1 /3 处。
虫体腹面白色,腹部向后变暗,腹部末端具暗棕色臀
毛丛,左右成束分列;生殖器发达外露。雌成虫体型
较雄成虫略大,体色较雄性浅,主要灰白色,背部暗
棕色,腹面银白色;前翅灰白色,有灰褐色横斑,中室
和臀室区域各具一黑色大斑。
幼虫 初龄幼虫呈黄白色,随着虫龄增加,老龄
幼虫暗棕色,体长 30 ~ 45 mm,最长达 60 mm 左右。
体壁较硬。头黑色,额区和唇基色较浅;整个头部具
明显隆起的皱褶和浓密的刻点。
蛹 体长约 18 mm,暗棕色,通常腹部颜色明显
较浅,头部接近黑色。胸部可见明显蜕裂线,头顶具
一对呈分叉的粗大突起,腹部第 3 ~ 6 节前后缘均具
1 列刺状突。
卵 初期乳白色,椭圆形,具光泽。卵块呈鱼鳞
状排列,表面具黑色胶状物覆盖,后期卵呈黑褐色。
2. 2 生物学习性
2. 2. 1 生活史 荔枝拟木蠹蛾在花江大峡谷 1 a
发生 1 代,以幼虫在花椒树干蛀孔坑道内越冬。4
月初越冬幼虫开始化蛹,4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是化
蛹高峰期,6 月中旬化蛹结束,蛹历期 10 ~ 15 d;4 月
下旬蛹开始羽化,5 月中旬出现羽化高峰,6 月中旬
接近结束,但 6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仍发现极少量成
虫;羽化成虫很快交配产卵,卵历期 12 ~ 19 d,4 月
下旬开始孵化,5 月上、中旬出现孵化高峰,部分孵
化时间可推迟到 6 月上旬;从 5 月上旬即可见初孵
幼虫开始,幼虫可一直取食到 11 月初才开始越冬,
越冬幼虫直到次年 3 月中下旬温度稍有回升才开始
活动。
2. 2. 2 生活习性
卵 多产在树皮裂缝、伤口或腐烂的树洞及其
它钻蛀害虫危害的坑道口边缘,通常4 ~ 5 粒卵组成
一堆。在野外的孵化率可高达 97. 4%。
幼虫 初孵幼虫 2 ~ 4 h即分散活动,分散后即
在树皮缝、树干分叉、裂口、腐化的裸露木质部等处
蛀食,先作隧道,然后再向树干和树根蛀食,形成坑
道,一般一个坑道只有 1 只幼虫,坑道通常是幼虫躲
避灾害和化蛹的场所,坑道长度常超过 45 mm,最长
达 80 mm,大小因虫体的个体大小而异;幼虫白天潜
居坑道,傍晚开始外出取食树皮,形成暗褐色裸露的
木质部;幼虫蛀食早期可见少量外露的粉末或粪屑,
后期可见外露连成条带状的粉末状粪屑。在调查中
还发现有许多空的孔道。
蛹 化蛹前先在坑道口缀有薄丝,然后在坑道
口化蛹,蛹在羽化前会向坑道口外移动,羽化后在洞
口留下空的蛹壳。
成虫 成虫在羽化后当天就可交配,交配时间
大致 20 min,雌成虫第 2 天即可产卵,一般第 2 ~ 4
天产卵较多,一般一只雌虫可产 20 ~ 60 粒卵,成虫
寿命 2 ~ 9 d。成虫有一定的趋弱红光性。
2. 2. 3 天敌 在野外观察剖开坑道时,发现幼虫和
蛹均有白僵菌寄生现象,合计寄生率达 6%;同时,
也发现有蚂蚁取食幼虫的现象,在花江峡谷区荔枝
拟木蠹蛾的天敌种类还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2. 3 危害 通过对北盘江镇的花椒虫害调查发现,
荔枝拟木蠹蛾喜欢蛀食生长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沟
谷地带的花椒林。危害症状:幼虫蛀食枝干及根茎
部,在木质部内顺着花椒树干或较大枝的髓心部分
钻蛀成不规则的坑道,蛀道 40 ~ 60 mm,最长达
80 mm,造成花椒杆内中空,同时取食蛀孔附近树
皮,从而导致树势逐年衰弱,继而形成枯梢和干枝腐
朽,甚至整株死亡。
·42·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Mar. 2017 No. 2
3 结论与讨论
2013—2015 年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荔枝
拟木蠹蛾在花江大峡谷花椒上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
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5—7 月是
其幼虫发生盛期,可通过检查花椒树体是否有虫孔
或树干上是否有外露粉末状木屑或粪屑来判断是否
受木蠹蛾危害,寻找幼虫;然后刮去木屑虫粪隧道,
找到虫洞用药剂堵塞虫孔或用熏蒸等方法防治。因
幼虫主要在夜间活动和取食,也可在傍晚在虫孔周
边施药进行防治。由于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弱红光
性,可在 4—6 月利用红光灯诱杀成虫,从而达到减
少虫口数量的目的。平时在经营花椒林过程中,特
别是在冬季,及时砍除木蠹蛾蛀杆或蛀枝,将砍伐的
蛀杆或蛀枝集中烧毁。
荔枝拟木蠹蛾的危害寄主虽然目前已报道了
80 余种之多[1,3 - 6],但尚未见危害花椒的报道,作者
此次调查发现其对花椒根茎部的危害,这说明该虫
可能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寄主产生了新的适应。通过
调查,进一步了解该虫具有喜欢蛀食生长在水肥条
件好的沟谷及湿润环境下树木的特性。调查时发现
许多空孔道的现象,而钱庭玉 1992 年及杨建华
2012 年报道的幼虫随着虫体的长大,会转移到较大
的树杆钻蛀新的孔道,继续危害[1 - 2],为该现象给出
了合理的解释。根据调查和钱庭玉 1992 年及杨建
华 2012 年的报道[1 - 2],成虫寿命只有 2 ~ 9 d,而在
生活史观察过程中发现,在 4 月下旬到 8 月中旬野
外均可发现荔枝拟木蠹蛾成虫,而 6 月中旬过后就
未发现过蛹的踪迹,在时间上对此无法解释,因此在
生物学习性方面的特性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调查和
研究。
志谢:研究标本的鉴定得到了南京林业大学高
勇博士等人的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钱庭玉.荔枝木蠹蛾[M]/ /肖刚柔.中国森林昆虫(增订本).
2 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776 - 777.
[2] 杨建华,李淑芳,陈鹏,等.美国山核桃荔枝拟木蠹蛾生物学特
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2(10):159 - 160.
[3] 钱庭玉.荔枝两种茎蛀虫的研究[J].昆虫学报,1964,13(2):
159 - 168.
[4] 谢彦洁,梁萍,覃连红,等.广西南宁市绿化树木木蠹蛾发生为
害调查[J].广西植保,2010,23(3):1 - 4.
[5] 曹书阁,庞正轰,林艳青,等.拟木蠹蛾对广西桂中地区绿化树
种危害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101 - 104.
[6] 陈尔,杨舒婷,杜铃,等. 木蠹蛾寄主植物调查及其防治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77.
[7] 黄成就.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芸香科[M]/ /中国科学
研究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 43 卷第 2 分
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8] 史劲松,顾龚平,吴素玲,等. 花椒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5):6 - 8.
[9] 崔俊,李孟楼. 花椒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开发,
2008,22(2):9 - 14.
(责任编辑 李海燕
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
)
(上接第 22 页)
参考文献:
[1] 徐家雄,林广旋,邱焕秀,等.广东桐花树群落上的柑橘长卷蛾
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4):15 - 20.
[2] 张蒙,靳秀芳,常明山,等.柑橘长卷蛾触角感器种类与分布的
形态学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4,41(4):7 - 10.
[3] 李丽玲,卢进,刘怡,等. 柑橘长卷蛾蛹和成虫鉴别[J]. 中国
植保导刊,2015,35(2):82 - 85.
[4] 陈元洪,胡奇勇,黄玉清,等.危害龙眼三种卷蛾的生物学特性
及防治研究[C].走向 21 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
会 2000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0:594 - 595.
[5] 何雪香,秦长生,廖仿炎,等.印楝素农药与虫生真菌混用防治
红树林鳞翅目害虫[J].生态科学,2009(8):318 - 323.
[6] 徐家雄,林明生,陈瑞屏,等. 粤港地区红树林害虫种类调查
[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2):46 - 49.
[7] 付小勇,秦长生,赵丹阳.中国红树林湿地昆虫群落及害虫研
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4):56 - 61.
[8] 马瑞燕,孟宪佐.黄斑长翅卷蛾性信息素研究进展[J]. 山西
农业大学学报,2005,25(3):298 - 302.
[9] 张蒙,李丽玲,温秀军,等. 黑纹黄齿螟生殖系统的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2014,33(4):1 - 4.
[10] 贾芳曌.性信息素监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J]. 广西植保,
2009(增):70 - 73.
[11] 蒋学建,罗基同,秦元丽,等. 我国红树林有害生物研究综述
[J].广西林业科学,2006,35(2):66 - 69.
[12] 李德伟,吴耀军,蒋学建,等.鉴别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蛹
及成虫雌雄的方法[J].昆虫知识,2008,45(3):489 - 491.
[13] 常明山,吴耀军,刘文爱,等.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雌成虫内生
殖系统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3,32(2):1 - 2.
[14] 嵇保中,刘曙雯,张凯. 昆虫学基础与常见种类识别[M]. 北
京:科学出版社,2011:50 - 63.
[15] 刘曼,杨茂发,徐思远,等. 竹织叶野螟成虫求偶行为及其雌
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超微结构[J]. 昆虫学报,2014,5(8):879
- 888.
(责任编辑 杨静莉)
·52·中国森林病虫 2017 年 3 月 第 36 卷 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