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9期
红树植物海漆属于大戟科,是一种生长在受周期性潮
水浸淹的潮滩湿地的木本植物类群,其分泌乳状汁液有刺
激性,误入眼睛可使人失明[1-2],因适应于特殊环境从而具有
特殊化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性[3],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
保护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一直被沿岸地区
的居民用作抗菌、治疗腹泻、溃疡以及杀鱼虫之用[4-5]。本文
将海漆的乙醇提取物经过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 3种
溶剂依次萃取后,对所获各萃取物进行 9种植物病原菌抑
菌活性测定比较,为分离纯化海漆抗菌活性成分提供理论
依据,促进热带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海漆于 2005年 11月采自海南东寨港。番木瓜炭疽、香
蕉炭疽、芒果炭疽、西瓜蔓枯、香蕉黑星、茄子枯萎、辣椒疫
霉、香蕉枯萎、辣椒枯萎病由海南大学环植学院病理实验室
从各自寄主上分离并用马铃薯培养基培养(马铃薯200g/L、
葡萄糖 19g/L、琼脂 19g/L),4℃保存备用。所有试剂均为分
析纯。
1.2 试验方法
1.2.1 红树植物活性物质的提取。采集后的红树植物将茎
叶分开,取其茎在空气中风干,粉碎过 40目筛,40℃干燥备
用。取2.0kg海漆材料置于容器中,加入 5L乙醇冷浸提取 3
次,每次1周,合并取滤液,45℃减压浓缩得246g,粗浸膏物
用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分别得
石油醚萃取物27g、乙酸乙酯萃取物54g、正丁醇萃取物69g,
各取一定量萃取物,以丙酮或无菌水为溶剂,配成 0.1g/mL
的活性物质提取物。
1.2.2 红树植物粗提物对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生长速率
法,在无菌条件下将 0.1g/mL浓度的供试药剂与培养基按
照 1∶40的比例加入 50℃左右的培养基中,制成浓度为 2.5
mg/mL的带毒培养基。供试菌种在 PDA培养基上培养。接
种时,用直径 5mm的打孔器从菌丝边缘打取菌饼,用接种
针把带菌丝的一面接到培养基中央,以丙酮或无菌水为对
照,重复 3次,28℃下黑暗培养 5d,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
直径(mm),扣除菌饼的直径,计算抑制率(%)。
菌落直径=测量菌落直径平均值-5
抑菌率(%)=(对照菌落-5)-(处理菌落直径-5)
对照菌落直径-5
×100
萃取物
对照
溶剂
各病原菌抑制率∥%
香蕉炭疽菌 辣椒枯萎病 番木瓜炭疽菌 芒果炭疽菌 西瓜蔓枯菌 香蕉黑星菌 茄子枯萎菌 辣椒疫霉菌 香蕉枯萎菌
石油醚萃取物 丙酮 19.97 31.04 10.76 1.90 20.69 36.57 24.65 31.57 21.69
乙酸乙酯萃取物 无菌水 2.91 14.35 2.53 2.31 1.55 7.02 4.21 - 4.33
正丁醇萃取物 丙酮 43.20 57.81 19.44 21.99 40.60 34.46 6.60 32.55 54.22
注:“-”表示生长异常,有促长作用。
表1 海漆不同溶剂萃取物对9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
海漆不同溶剂萃取物对9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刘业平 1 孙 丹 1 袁宏球 2*
(1海南大学环植学院,海南儋州 571737;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摘要 以海漆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对9种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溶剂萃取物对供试的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不同,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好,对香蕉炭疽病、辣椒枯萎病的抑菌率达50%以上,其他 2种溶剂的萃取物对病菌的抑制作用都小于
40%。
关键词 红树植物提取物;植物病原菌;抑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 S482.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09-0076-01
2 结果与分析
海漆乙醇提取物的3种溶剂萃取物对 9种病菌的抑菌
活性见表 1。从表 1可以看出,3种萃取物对 9种供试菌种
抑制作用不同。其中正丁醇萃取物对供试病原菌抑制率达
到 40%以上的有 4种,对辣椒枯萎菌和香蕉炭疽病的抑制
率都达到50%以上,分别为57.81%和54.22%,而其他2种溶
剂的萃取物对病菌的抑制作用都小于 40%,但石油醚萃取
物抑菌作用强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病菌的抑制作用,且乙
酸乙酯萃取物对辣椒疫霉菌有弱的促进生长作用,从总体
上看,海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效果要比其他2
种溶剂萃取物抑菌效果好。
3 结论
目前国内外对植物源抑菌物质的研究非常活跃,并且
取得了许多成果。红树植物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能够合成
许多不同于陆生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新颖、作用特殊
的活性物质[6],对其研究可能获得开发天然生物农药研究的
新契机,同时对保护和开发红树林也具有更实际的意义。本
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海漆乙醇提取物的 3种溶
剂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等9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
现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效果要比其他2种溶剂萃取物抑菌
(下转第78页)
作者简介 刘业平(198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药学。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8-03-17
植物保护
76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9期
!!!!!!!!!!!!!!!!!!!!!!!!!!!!!!!!!!!!!!!!!!!!!!!
处理
蔓平均
病指
蔓平均防
效∥%
差异显著性 病果
率∥%
防效
%
差异显著性
5% 1% 5% 1%
A 9.19 52.54 a A 6.07 56.87 a A
B 8.53 56.11 a A 5.15 62.57 a A
C 7.53 61.16 a A 4.71 65.59 a A
D 8.37 56.46 a A 5.22 62.79 a A
CK 19.44 - - - 14.02 - - -
表2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黑痘
病3次药后10d试验结果
害症状表现。
6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黑痘
病防治效果一般,3次药后10d,对蔓的平均防效为52.54%~
61.16%,病果防效在 56.87%~65.59%,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
著。建议生产上应用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
黑痘病,应在发病初期(正常在开花前后)用药防治2~3次,
浓度以1000~1500倍为宜,间隔期7~10d。
(上接第 72页)
处理 防效∥% 差异显著性
A 83.8 a A
B 76.2 b B
C 73.1 b B
表2 差异显著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在 1代螟虫卵量 1500块/hm2即中
等发生情况下,用锐劲特 450~600mL/hm2于孵化高峰期喷
药防治,危害稳定后,平均枯心(鞘)率 2.1%~3.1%,防效达
76.2%~83.8%,较好地控制了二化螟的危害。且在五(3)代白
背飞虱大发生,田间虫量5000头/百丛以下的情况下,防效
75.0%以上,且对稻纵卷叶螟防效 70.0%以上,防效十分显
著。
(2)生态环保效益高。跟踪调查表明,从水稻稻田喷药
到灌浆乳熟等生育阶段,所用拜耳公司杀虫剂对作物生长
安全。本次试验观察,所用试验药剂对蜘蛛等主要天敌无明
显不利影响,建议防治水稻二化螟在其卵孵高峰期用量为
600mL/hm2。
(上接第73页)
(上接第75页)
3 结论与讨论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稻文云、丙腈、三拂、丙辛、丙脲、锐
劲特、顺清以及毒死蜱等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与控害
效果均较理想。其中,以用 35%稻文云 1.2kg/hm2的防治效
果最为突出,表现既有显著的速效性,又有明显的持效性;
其次,用 48%毒死蜱 1.80~2.25kg/hm2的防治效果也较为明
显,一次适期用药,可达到控制全代危害的作用。丙腈、三
拂、丙辛、丙脲、锐劲特、顺清等药剂的速效性虽不及以上处
理,但具有明显的持效作用。25%独特的用量需1.80kg/hm2
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保叶和杀虫效果。2%卷清虽持效作用
明显,但杀虫作用缓慢,保叶效果相对偏低,适当提高用量
是否可提高保叶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
在所供试的药剂处理中,三拂、丙脲、独特、稻文云、丙
辛、锐劲特、丙腈、毒死蜱和禾生乐均对稻飞虱具有一定的
控制效果,其他所试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则相对较低。
4 参考文献
[1]郭兰,张琳,王伟民,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初报
[J].上海农业科技,2008(1):90-91.
[2]赵迳连,耿祥.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田间筛选试验简报[J].上
海农业科技,2008(1):98-99.
[3]陈江城.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评估[J].湖北植保,2008(1):27.
[4]陈尤嘉,楼曼庆,王福旦,等.不同农药混用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简报
[J].上海农业科技,2007(2):102.
(上接第76页)
效果好,对辣椒枯萎菌和香蕉炭疽病的抑制率都达到50%
以上,而其他 2种溶剂的萃取物对病菌的抑制作用都小于
40%,所以海漆抑菌活性物质可能存于正丁醇萃取物部分,
这为海漆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提供了理
论依据。
4 参考文献
[1]林鹏,林益明,杨志伟,等.中国海洋红树林药物的研究现状、民间利
用及展望[J].海洋科学,2005,29(9):78-81.
[2]ANJANEYULUAS,RAOVL.SecoditerpenoidsfromExcoecariaagal-
lochaL.[J].Phytochemistry,2003,62(4):585-589.
[3]刘济宁,徐向阳,张存政,等.海洋生物源杀虫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
昆虫知识,2004(5):409-413.
[4]BANDARANYYAKEWM.Traditionalandmedicinaluseofmangroves
[J].MangrovesandSaltMarshes,1998(2):133-148.
[5]王伯荪,张炜银,昝启杰,等.红树植物之诠释[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3(3):42-46.
[6]黎万奎,胡之璧.内生菌与天然药物[J].中国天然药物,2005(4):193-
199.
受害致死率(%)=受害死亡株数
造林初植密度
×100
防治效果(%)=(1-处理区受害致死率
对照区受害致死率
)×100
8 结果与分析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采取挖掘防鼠沟措施后,由于有效
地切断了高原鼢鼠进入试验区的通道,从而大大降低了鼠
口密度,苗木受害致死率大幅下降,与试验前的27.4%相比,
下降了 21.5个百分点,与对照区相比,下降了 32.3个百分
点,防治效果达到了 84.6%,成效明显。采取挖掘防鼠沟措
施,既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达到了有鼠不成灾的
目的,又保护了环境,应在高原鼢鼠防治工作中予以推广。
鱼鳞坑整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高原鼢鼠的栖息环
境,但坑与坑之间的间隙仍被其利用,并随着其活动的加
剧,鱼鳞坑坑底的土丘数逐日增加,苗木被害率不断上升,
最终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营造柠条、沙棘混交林,造林初
期隔离带的作用不明显,措施不够周密,达不到预期效果,
应辅以其他防治措施。
!!!!!!!!!!!!!!!!!!!!!!!!!!!!!!!!!!!!!!!!!!!!!!!
!!!!!!!!!!!!!!!!!!!!!!!!!!!!!!!!!!!!!!!!!!!!!!!
!!!!!!!!!!!!!!!!!!!!!!!!!!!!!!!!!!!!!!!!!!!!!!!
植物保护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