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广州南沙黄山鲁白楸次生林的群落特征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3-08-05.
基金项目:广州市南沙区科技局项目“黄山鲁大山乸森林景观恢复的树种配置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作者简介:洪文君(1990- ) ,女,硕士生,主要从事植物学研究;* 通信作者:庄雪影(1961- ) ,女,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学研究.
广州南沙黄山鲁白楸次生林的群落特征研究
洪文君,魏依娜,黄川腾,徐瑞晶,郑明轩,庄雪影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摘要:应用样方调查法比较研究了广州南沙区黄山鲁森林公园内两片白楸次生林和一片桉树人工林的物种组成、
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在 3 个面积为 1200 m2 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 102 种,隶属 50 科 78
属;以茜草科、大戟科和樟科的种类较为丰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楸次生林和桉树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以灌木层最高.物种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片白楸次生林的乔木层和灌木层在科级和属
级水平具有一定的物种相似性,但它们与桉树人工林的物种相似性低.两片次生林均以白楸、银柴和布渣叶为优势
种,但林下极少见到其幼苗,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现存建群种群的优势地位将会被取代;桉树人工林中有较多的
白楸、银柴和布渣叶的小苗和幼树,反映了桉树人工林可为乡土树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庇护作用.珠三角地
区现存天然次生林的乡土树种多为喜光型先锋树种,在人工林营建或改造中应用木兰科、樟科、山茶科和壳斗科等
自然传播能力较弱的地带性森林树种,将有利于地带性森林恢复及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关键词:次生林;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种群;白楸;银柴;布渣叶
中图分类号:Q948.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423(2013)04-0370-07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ary Forest Dominated by
Mallotus Paniculatus in Huangshanlu Forest Park of Guangzhou
HONG Wen-jun,WEI Yi-na,HUANG Chuan-teng,XU Rui-jing,ZHENG Ming-xuan,ZHUANG Xue-ying
(College of Forestry,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The species composition,community structure,floris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wo stands of the secondary forest dominated by Mallotus paniculatus and one plantation stand of Eucalyp-
tus exserta in Huangxhanlu Forest Park,Nansha District,Guangzhou City were studied by plot method.
A total of 102 vascular plants were recorded in three plots with the area of 1 200 m2 . They belong to 50
families and 78 genera. The dominant families are Rubiaceae,Euphorbiaceae and Lauraceae. The spe-
cies richness,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 the secondary forest of Mallotus paniculatus and Eucalyp-
tus plantation are the highest in shrub layer. The results of similar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wo secondary
forest of M. paniculatus had higher similarity index in family and genera,but low in species level. Both
had lower similarity with the eucalyptus plantation. Two secondary communities are dominated by M.
paniculatus,Aporosa dioica,and Microcos paniculata,but there were a few seedlings in the understory.
With the progressive succession of the community,their dominant role will be replaced by other shade-
tolerant species. There were abundant seedlings and saplings of Mallotus paniculatus,Aporosa dioica and
Microcos panicata in the understory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eucalyptus planta-
tion has nursing effect on the inva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ight-demanding,well-dispersed native tree
species. However,most of native trees are light-demanding in the secondary forest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flor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zonal forest,some n-
ative trees of Magnoliaceae,Lauraceae,Theaceae,and Fagaceae with low dispersal ability in the zonal
forest should be planted or enriched in the plantations.
Key words:secondary forest;Eucalyptus plantation;floristic diversity;population;Mallotus paniculatus;
Aporosa dioica;Microcos panicata
第 31 卷第 4 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31 No. 4
2013 年 12 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ec. 2013
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 (Lam.)Muell. Arg.)是大戟科野桐属小乔木,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在我国主
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海拔 50 ~ 1 300 m的次生林或灌丛中[1],是华南沿海和珠
江三角洲地区次生林的先锋树种[2-3],但有关白楸次生林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不多.本文提出了
以下 2 个科学问题:①天然次生林在物种组成上是否与人工林存在差异?②次生林与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
特点是否存在差异?针对以上问题,应用样方调查法比较研究了广州市南沙区黄山鲁森林公园白楸次生林
和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特点,探讨了天然次生林与桉树人工林在促进乡土树种演替及物种
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拟为天然林恢复和乡土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表 1 调查群落的土壤根区土肥力比较
Tab. 1 Soil fertility of the communities studied
群落 pH值 有机质 /(g·kg-1)
全氮 /
(g·kg-1)
全磷 /
(g·kg-1)
全钾 /
(g·kg-1)
碱解氮 /
(mg·kg-1)
有效磷 /
(mg·kg-1)
速效钾 /
(mg·kg-1)
白楸林 A 4. 23 36. 13 0. 64 0. 34 34. 03 98. 01 3. 63 52. 63
白楸林 B 4. 15 44. 00 1. 76 0. 39 31. 71 151. 00 8. 35 69. 88
桉树林 4. 38 33. 71 1. 15 0. 28 39. 43 100. 85 3. 06 61. 02
1 研究地概况
黄山鲁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占地面积 1 328 hm2 .园内因有黄山主峰和鲁山主峰而得名,主峰海
拔 292. 4 m.南沙区具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在 21. 5 ~ 22. 2℃之间,平均年降水量在 1 800 mm.土壤
类型为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园内主要植被类型包括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山地次生阔叶林、人工阔叶林,
以白楸为优势的山地次生林最为常见[3],桉树林是园内主要的山地人工林.所调查的白楸林 A(22°4659″N,
113°3499″E)与桉树林(22°4656″N,113°3479″E)的地理位置较近,白楸林 B(22°4643″N,113°3358″E)与
桉树林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远. 3 个样地的土壤均为酸性土,土壤较贫瘠(表 1).在 3 个样地中,白楸林 B 的土
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 N、P、
K相对较高.
2 研究方法
2. 1 样地调查法
在黄山鲁森林公园内
两片面积较大的白楸次生
林群落中分别设置了 1 个面积为 1 200 m2 样地;同时在 1 片林相保护较好的桉树林中也设置了 1 个面积
为 1 200 m2 的样地.将每个调查样地划分为 12 个面积为 100 m2 样方.在每个 100 m2 样内,记录所有胸径≥
2. 0 cm的树种名称、株数和高度;同时再分别设置 1 个面积为 5 m×5 m的灌木层样方和面积为 1 m×1 m的草
本层样方,分别调查并记录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种类及数量或盖度.
2. 2 优势种群的分级
根据树高和胸径大小,将出现在调查样方中的白楸、银柴和布渣叶等优势种群的个体划分为 5 级:Ⅰ级
幼苗:树高≤33 cm;Ⅱ级幼树:树高>33 cm,胸径≤2. 5 cm;Ⅲ级小树:2. 5 cm<胸径≤7. 5 cm;Ⅳ级中树:7. 5 cm
<胸径≤22. 5 cm;Ⅴ级大树:胸径>22. 5 cm[4].
2. 3 数据分析
2. 3. 1 重要值计算 ①乔木层重要值(IV)=相对多度(RA)+相对频度(RF)+相对显著度(RD) ;②灌木层
重要值(IV)=相对多度(RA)+相对频度(RF) ;③草本层重要值(IV)= 相对盖度(RC)+相对频度(RF) ;其
中:相对多度(RA)=(某一物种个体数 /全部物种个体数)×100%;相对频度(RF)=(某一物种的频度 /所有
物种的频度和)×100%;相对显著度(RD)= (某个树种的胸高断面积 /全部树种的总胸高断面积)×100%;
相对盖度(RC)=(某个物种的盖度 /所有物种的总盖度)×100%[5].
2. 3. 2 多样性计算 ①Simpson指数(D)= 1-P2i;②Shannon 指数(H’)= -Pi lnPi,式中 Pi 为物种 i 的
个体数占群落中全部个体数的比例[5].
2.3.3 均匀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E)=(H’)/ lnS,式中 H’为 Shannon指数,S为物种数,即物种丰富度指数[5].
2. 3. 4 相似性系数 相似性系数(Sorensen指数)= 2c /(a+b) ,式中 a、b为两群落的物种数,c为两群落共有
物种数[6].
3 结果与分析
3. 1 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
在 3 片调查样地中共记录维管植物 102 种,它们隶属 50 科 78 属(表 2).其中,外来或栽培植物 8 种,野
173第 4 期 洪文君等:广州南沙黄山鲁白楸次生林的群落特征研究
生乡土植物 96 种.在两片白楸次生林样地中分别记录了 50 ~ 54 种维管植物,除马尾松和千年桐外均为自然
定居的乡土树种;在桉树林样方中记录了 52 种维管植物,有 7 个外来树种或人工栽培树种.整体来看,3 个
样地的裸子植物均贫乏或缺乏;桉树林的蕨类植物比较少,3 个样地均以双子叶植物最为丰富.
表 2 黄山鲁森林公园 3 个样地物种组成
Tab. 2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three study sites in Huangxhanlu Forest Park
植物类群 白楸林
A
科数 ∶ 属数 ∶ 种数
白楸林 B
科数 ∶ 属数 ∶ 种数
桉树林
科数 ∶ 属数 ∶ 种数
蕨类植物 5 ∶ 5 ∶ 5 6 ∶ 6 ∶ 7 1 ∶ 1 ∶ 1
裸子植物 — 1 ∶ 1 ∶ 1 1 ∶ 1 ∶ 1
双子叶植物 26 ∶ 40 ∶ 47 22 ∶ 35 ∶ 37 24 ∶ 41 ∶ 48
单子叶植物 2 ∶ 2 ∶ 2 4 ∶ 5 ∶ 5 2 ∶ 2 ∶ 2
合计 33 ∶ 47 ∶ 54 33 ∶ 47 ∶ 50 28 ∶ 45 ∶ 52
注:“—”表示无数据.
表 3 黄山鲁森林公园 3 个样地优势科的属种数比较
Tab. 3 Generic and species numbers of the major families in the three study sites
科名 白楸林
A
属数 ∶ 种数
白楸林 B
属数 ∶ 种数
桉树林
属数 ∶ 种数 分布区类型
茜草科(Rubiaceae) 5 ∶ 5 4 ∶ 4 6 ∶ 6 世界分布
大戟科(Euphorbiaceae) 4 ∶ 4 6 ∶ 6 7 ∶ 7 泛热带分布
樟科(Lauraceae) 1 ∶ 3 2 ∶ 3 2 ∶ 3 泛热带分布
禾本科(Gramineae) 3 ∶ 4 1 ∶ 1 1 ∶ 1 世界分布
漆树科(Anacardiaceae) 3 ∶ 3 1 ∶ 2 0 ∶ 0 泛热带分布
冬青科(Aquifoliaceae) 1 ∶ 3 1 ∶ 2 1 ∶ 1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海金沙科(Lygodiaceae) 1 ∶ 1 1 ∶ 3 0 ∶ 0 泛热带分布
芸香科(Rutaceae) 1 ∶ 1 1 ∶ 1 2 ∶ 3 泛热带分布
桃金娘科(Myrtaceae) 0 ∶ 0 0 ∶ 0 1 ∶ 3 泛热带分布
从优势科组成来看,3 个样地均具
有较丰富的茜草科、大戟科和樟科植物
(表 3).在白楸林样地中还含有较丰富
的漆树科和冬青科植物,而桉树人工林
样地物种较丰富的芸香科.
3. 2 群落优势种分析
3. 2. 1 乔木层 所调查的白楸林群落
A和 B 的林冠层较密,林冠层郁闭度约
0. 9;桉树人工林林冠层较稀疏,郁闭度
约 0. 65. 在白楸林中,胸径≥2 cm 的树
种分别有 19 和 23 种,而桉树林中只有
12 种. 3 个样地林木树高和径级结构分
布如图 1 所示.从图 1 可见,3 个样方林
木的高度和径级变化趋势一致. 在白楸
林 A和白楸林 B 中的林木树高均在 12
m以内,胸径小于或等于 12 cm 的林木
占总株数的 91. 3%;而在桉树林中林木
的树高和胸径均较大,树高 12 m 以上的
林木占乔木层林木总株数 11. 4%,胸径
在 12 cm以上占总株数的 54%,树高小
于 4 m和胸径小于 4 cm的个体少.
图 1 调查群落乔木层的树高(a)和径级结构分布(b)
Fig. 1 Height (a)and size (b)distribution of the tree layers of three coumminities
从群落优势种组成来看,两片白楸次生林重要值排在前四位的种类均为白楸、银柴、布渣叶和梅叶冬青
(Ilex asprella) ,而桉树人工林则以人工栽培种为优势,在重要值排在前 5 位的树种均与白楸林不同(表 4).
此外,两片白楸次生林群落植物种实均以鸟播型的小型浆果或蒴果类,而桉属人工林的建群种的种实为动物
传播型或风播型.从乔木层树种相似性来看,两片白楸次生林群落在科和属水平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相似性
指数>0. 5;但种级水平的相似性低,相似性指数为 0. 4;而白楸林与桉树林之间无论在科属级,还是物种级,
其相似性指数均小于 0. 25(表 5).
3. 2. 2 灌木层 在灌木层群落中,共记录种子植物 58 种,隶属于 27 科 45.其中白楸林 A 群落有 31 种,隶
属于 20 科 26 属,白楸林 B群落有 20 种,隶属于 13 科 18 属,桉树林群落有 27 种,隶属于 21 科 33 属.从群落
优势种组成来看,两片白楸次生林群落重要值排在前五位的种类均有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三叉苦
(Melicope pteleifolia)和银柴,而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物有较丰富的梅叶冬青、潺槁(Litsea glutinosa)和白楸等
乡土植物的幼苗或幼树(表 6). 3 个调查样地的灌木层优势种均为具鸟播型种实的树种.
273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1 卷
表 5 3 个群落乔木层相似性比较
Tab. 5 Species similarity among tree layers
of the three communities
分类等级 白楸林A与 B
白楸林 A
与桉树林
白楸林 B
和桉树林
科级 0. 55 0. 24 0. 15
属级 0. 53 0. 19 0. 20
种级(含种下植物) 0. 40 0. 21 0. 06
表 4 3 个群落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
Tab. 4 Importance values of tree species in the three communities
群落 种名 相对多度RA
相对频度
RF
相对
显著度 RP
重要值
IV
果实
类型
传播
途径
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 32. 28 91. 67 53. 97 177. 92 蒴果 鸟播
银柴(Aporosa dioica) 16. 46 83. 33 7. 58 107. 37 蒴果 鸟播
白楸林 A 布渣叶(Microcos panicata) 7. 91 75. 00 18. 75 101. 66 核果 鸟播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10. 76 75. 00 4. 10 89. 86 浆果 鸟播
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6. 01 41. 67 2. 78 50. 46 浆果 鸟播
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 37. 06 100. 00 5. 53 142. 58 蒴果 鸟播

银柴(Aporosa dioica) 16. 75 75. 00 0. 92 92. 67 蒴果 鸟播
白楸林 B 布渣叶(Microcos panicata) 8. 12 75. 00 1. 66 84. 78 核果 鸟播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9. 64 58. 33 5. 49 73. 47 浆果 鸟播
三叉苦(Melicope pteleifolia) 10. 15 58. 33 0. 33 68. 82 蓇葖果 鸟播
* 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 81. 88 91. 67 8. 74 182. 29 蒴果 风播
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0. 67 8. 33 30. 54 39. 54 浆果 鸟播
桉树林 * 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7. 38 16. 67 9. 65 33. 70 蒴果 风播
*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1. 34 16. 67 13. 22 31. 23 球果 风播
* 乌榄(Canarium pimela) 0. 67 8. 33 8. 77 17. 78 核果动物传播
注:仅列出重要值排在样地的前五位,下同;* 表示外来或栽培种.
灌木层树种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白楸林间,还
是白楸林与桉树林,其科级水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白楸林
次生林间在属和种级的相似性较高.两片白楸林与桉树林
在科级的相似性较高,但在属级和种级的相似性存在差异:
桉树林与其接近的白楸次生林 A 拥有较高的属种相似性,
但与其相距较远的白楸林 B的属种相似性较低(表 7).
表 6 3 个群落灌木层树种的重要值
Tab. 6 Importance values of shrub species in the three communities
群落 种名 相对多度RA
相对频度
RF
重要值
IV
果实
类型
传播
途径
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16. 22 91. 67 107. 88 蒴果 鸟播
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 14. 05 66. 67 80. 72 浆果 鸟播
白楸林 A 三叉苦(Melicope pteleifolia) 14. 05 66. 67 80. 72 蓇葖果 鸟播
银柴(Aporosa dioica) 6. 49 66. 67 73. 15 蒴果 鸟播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3. 78 50. 00 53. 78 浆果 鸟播
三叉苦(Melicope pteleifolia) 16. 05 83. 33 99. 38 蓇葖果 鸟播

假鹰爪(Desmoa chinensis) 20. 37 58. 33 78. 70 浆果 鸟播
白楸林 B 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 13. 58 50. 00 63. 58 浆果 鸟播
银柴(Aporosa dioica) 5. 56 50. 00 55. 56 蒴果 鸟播
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4. 94 50. 00 54. 94 浆果 鸟播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13. 30 83. 33 96. 63 浆果 鸟播

潺槁(Litsea glutinosa) 4. 43 58. 33 62. 77 浆果 鸟播
桉树林 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 13. 79 41. 67 55. 46 蒴果 鸟播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5. 42 50. 00 55. 42 浆果 鸟播
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3. 94 50. 00 53. 94 浆果 鸟播
3. 2. 3 草本层 在 3 个草本层群落中,共记录了 44 种,隶属于 28 科 39 属.其中白楸林 A 群落 13 种 10 科
12 属,白楸林 B群落 22 种 18 科 20 属,桉树人工林 25 种 16 科 22 属.其中,白楸林 A草本层未见木本植物,
白楸林 B样地只有 4 种木本植物,而桉树林下有 17 种木本植物.整体来看,白楸林草本层以草本或蕨类植物
为主,极少见到乔木层建群种的幼苗;桉树林下也未见到其林冠层树种的幼苗,但出现白楸等乡土树种的幼
苗(表 8).
373第 4 期 洪文君等:广州南沙黄山鲁白楸次生林的群落特征研究
表 7 3 个群落灌木层相似性比较
Tab. 7 Species similarity among shrub layer
of the three communities
分类等级 白楸林A与 B
白楸林 A
与桉树林
白楸林 B
和桉树林
科级 0. 71 0. 67 0. 61
属级 0. 59 0. 57 0. 39
种级(含种下植物) 0. 64 0. 56 0. 32
表 9 3 个群落草本层相似性比较
Tab. 9 Species similarity among herbal layers
of the three communities
分类等级 白楸林A与 B
白楸林 A
与桉树林
白楸林 B
和桉树林
科级 0. 43 0. 24 0. 36
属级 0. 56 0. 12 0. 24
种级(含种下植物) 0. 46 0. 11 0. 21
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两片白楸林及其与桉树林的草
本层植物的物种相似性均较低,除白楸林间在属的相似性
指数大于 0. 5 外,它们之间及其与桉树林间的各级相似性
指数均较低(表 9).
3. 3 物种多样性分析
从调查 3 个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统计结果来
看,两片白楸次生林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均以乔木层和灌木层较高.与白楸次生林相比,桉树人工林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均
匀度较低,灌木层较高,草本层次之(表 10).
表 8 3 个群落草本层树种的重要值
Tab. 8 Importance values in herbal layers of the three communities
样地 种名 相对盖度 RC 相对频度 RF 重要值 IV
土麦冬(Liriope spicata) 23. 10 53. 33 76. 43
露籽草(Ottochloa nodosa) 17. 88 33. 33 51. 22
白楸林 A 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 22. 35 13. 33 35. 69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5. 66 26. 67 32. 33
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10. 13 20. 00 30. 13
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75. 00 51. 68 126. 68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33. 33 5. 70 39. 04
白楸林 B 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 33. 33 4. 77 38. 10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25. 00 2. 82 27. 82
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 25. 00 2. 68 27. 68
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 37. 63 75. 00 112. 63
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 23. 95 50. 00 73. 95
桉树林 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8. 49 25. 00 33. 49
鸡眼藤(Morinda parvifolia) 4. 40 25. 00 29. 40
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 0. 67 25. 00 25. 67
3. 4 群落中白楸次生林优势种群结构分析
比较研究了白楸次生林建群种———白楸、银柴和布渣叶
在两片白楸林及桉树林的种群结构特点. 在白楸次生林中,
白楸拥有较丰富的Ⅲ级和Ⅳ级个体,它们占该种总株数的
90%,但林下极少见到其Ⅰ级幼苗;银柴种群拥有丰富的Ⅲ
级个体,也有少量 II 级和 IV 级个体;布渣叶种群与银柴种
群结构相近,但种群相对较小(图 2-a,2-b).桉树人工林下
有较丰富的白楸、银柴和布渣叶幼苗或幼树,但极少见到这些乡土树种的中树或大树(图 2-c).
表 10 3 个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Tab. 10 Comparison of the species similarity among the three communities
群落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白楸林 A 15±5 15±4 6±2
丰富度指数(S) 白楸林
B 11±3 13±2 12±3
桉树林 5±1 22±3 10±2
白楸林 A 0. 68±0. 30 0. 89±0. 02 0. 73±0. 08
Simpson指数(D) 白楸林 B 0. 78±0. 05 0. 89±0. 02 0. 97±0. 03
桉树林 0. 32±0. 16 0. 92±0. 01 0. 98±0. 2
白楸林 A 1. 85±0. 84 2. 49±0. 21 1. 61±0. 20
Shannon指数(H’) 白楸林 B 1. 88±0. 15 2. 36±0. 03 1. 16±0. 34
桉树林 0. 69±0. 30 2. 70±0. 17 1. 02±0. 21
白楸林 A 0. 65±0. 25 0. 90±0. 02 0. 84±0. 01
均匀度指数(E) 白楸林 B 0. 69±0. 08 1. 13±0. 38 0. 49±0. 17
桉树林 0. 38±0. 13 1. 08±0. 36 0. 43±0. 06
473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1 卷
4 讨论
比较研究了华南地区退化山地天然林与年龄相似的人工林在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特点.物种多样性结
果表明,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天然次生林白楸、银柴和布渣叶等乡土
树种为优势,乔木层树种较简单,林冠层郁闭度较高,导致林下植物白楸、银柴和布渣叶树种幼苗极少出现,
反映了这些树种均为喜光型树种;由于缺乏幼苗和幼树,其种群结构不稳定,随着自然演替,这些先锋树种的
优势地位将会被取代;桉树人工林乔木层极少见到乡土树种,但其林下拥有较丰富的白楸、银柴和布渣叶的
小苗,反映了人工林可为自然传播的乡土树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保护和促进作用[7-10].应用乡土树种
套种措施可以丰富桉树林的物种多样性,但研究结果也反映了密度适宜的桉树人工林可为乡土树种幼苗和
幼树的生长和发育提供庇护作用.但在桉树林中极少见到乡土树种大树的原因是受林下光照条件的影响还
是桉树林对乡土植物他感作用的影响[11],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a:白楸林 A ;b:白楸林 B ;c:桉树林
图 2 3 个调查群落中白楸、银柴和布渣叶种群的结构图
Fig. 2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Mallotus paniculatus,Aporosa dioica,Microcos panicata in the three communities
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林与两片白楸次生林间的相似性存在差异,与其空间相近的白楸林 A 的灌
木层相似性较高,与空间距离较远的白楸林 B 的相似性较低,反映了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其周
边植物种源有关[10].华南地区的天然林树种多以鸟播型植物,鸟类的活动可促进天然林中乡土树种种子的
传播,从而为人工林提供这些乡土树种的资源库,因此,野生动物的保护是促进天然林和人工林物种多样性
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加速森林的自然演替速度和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12].
与澳门青洲白楸次生林[2]相比,南沙白楸次生林中的优势种,如白楸、布渣叶、鸭脚木、九节、五指毛桃
和假鹰爪等树种在澳门也有出现,本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高于前者,优势度稍低于前者,反映了澳门
白楸林的物种组成更简单.然而,与香港、深圳和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保护较好的次生林[13-15]相比,黄山
鲁森林公园白楸次生林在物种组成及其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低,特别是缺乏木兰科、山茶科和壳斗科树
种等地带性森林群落的建群种.目前,广州和佛山等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非常重视次生林的研究与保护,但由
于当地现存的次生林多为先锋树种.因此,要促进珠三角地区地带性森林的发展,不能仅依靠自然演替途径,
还需积极应用木兰科、樟科、山茶科和壳斗科等自然传播能力较弱的地带性树种营造人工林,这样可更有效
地促进华南退化植被区物种多样性的恢复与发展.
目前,有关珠三角地区优良乡土树种的筛选研究报道很多[16-18],楝叶吴茱萸、西南桦、米老排、火力楠和
山杜英等均为在珠三角退化山地造林中表现良好的优良乡土树种.这些树种的推广应用,不仅可有效提高人
工林的物种多样性,而且也可有效优化人工林的自然景观.
参考文献:
[1] 朱小龙,李振基.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林隙内树种更新初步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5) :589-595.
[2] 黄柳菁,张荣京,王发国,等.澳门青洲山白楸+假苹婆+破布叶群落特征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28(1) :81-89.
[3] 庄梅梅,孙冰,廖绍波,等.广州市南沙黄山鲁森林风景资源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3) :119-122.
[4] 林玥,任坚毅,岳明.太白山红桦种群结构与空间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6) :1335-1345.
[5] 李俊清.森林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00-303.
[6] Sorensen T A. A method of establishing groups of equal amplitude in plant sociology based on similarity of species content,and its application to
analyses of the vegetation on Danish commons[J]. Kongelige Danske Videnskabernes Selskabs Skrifter,1948,5:1-34.
[7] Zhuang X Y. Rehabili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 on degraded hills ofHong Kong[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7,99:197-201.
573第 4 期 洪文君等:广州南沙黄山鲁白楸次生林的群落特征研究
[8] 庄雪影,邱美玲.香港三种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调查[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8,6(3) :196-202.
[9] 庄雪影,王通,甄荣东,等.增城市主要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2,15(2) :182-189.
[10] Lee E W S,Hau B C H. Corlett R T. Natural regeneration in exotic tree plantations in Hong Kong,China[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5,212:358-366.
[11] 曾群英,刘素青,周元满,等.桉树林下植被他感作用与植物多样性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0,97(4) :18-20.
[12] 杨再鸿,杨小波,余雪标.人工林林下植被及桉树林生态问题的研究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报,2003,21(3) :278-282.
[13] 庄雪影,彭逸生,黄久香,等.珠海市山地森林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0,26(1) :56-65.
[14] 张永夏,陈红锋,秦新生.深圳大鹏半岛“风水林”香蒲桃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广西植物,2007,27(4) :596-603.
[15] 庄雪影.广东珠三角地区与香港风水林植物组成及其保护[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1) :72-76.
[16] 赖植添,庄雪影,邹寿明,等. 10 种乡土阔叶树种在增城的早期生长[J].广东林业科技,2003,19(3) :15-18.
[17] 杨育旺,庄雪影,吴永彬,等.惠州市生态公益林乡土树种筛选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2010,37(4) :73-78.
[18] 庄雪影,洪文君,黄川腾,等. 11 种乡土阔叶树在广州南沙的早期生长表现[J].林业科技开发,2012,2(5) :17-21.
(上接第 369 页)
3 讨论
在进行城市公园人工植物群落调查时,在样方选取和样地面积上不应简单的套用自然植物群落的方法,
根据公园景观单元的空间分布展开调查会更加科学.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公园及不同功能区植物多样性特
征 ,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同时,通过定量描述,将深
圳市公园绿地群落分为 5 个群落类型,为群落类型分类确定划分标准.另外,本研究对四个多样性指数的特
征进行分析论证,证明两种多样性指数对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的影响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过程
中,利用好和保护好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董丽.园林花卉应用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 Freedman,B. Environmental Science:A Canadian Perspective[M]. 3rd ed. Toronto:Prentice Hall,2004.
[3] 孙宇,邵小明,刘欣超,等.北京东灵山主要森林植被中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07,26(11) :1725-1731.
[4] 何春梅,陈林,邢福武,等.香港长洲岛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的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2,30(1) :40-48.
[5] 刘忠权,刘彤,张荣,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短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异[J].生态学杂志,2011,30(1) :45-52
[6] 韩大勇,杨永兴,杨杨.若尔盖高原退化沼泽群落植物多样性及种间相关性沿排水梯度的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2012,36(5) :411-
419.
[7] 陈志阳,田小梅.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 :280-282.
[8] 张文秀,任斌斌,李树华.北京综合性公园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26(4) :34-37.
[9] 宋坤,秦俊,高凯,等.上海居住区植物多样性的均质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7) :1603-1607.
[10] 郝日明.植物群落学方法用于城市绿地分析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C]/ /张青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305-307.
[11] 车生泉,宋永昌.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20(4) :322-127.
[12] 林育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73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