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九里香叶中的香豆素及其抗甲状腺功能作用



全 文 :0 4 7
. 九里香叶中的香豆素及其抗甲 状腺 功
能作用
芸香科植物九里香协了“ ” 只夕 aP a, 2’c o al at
J
a c k )在民间用来治疗腹泻 , 痢疾和水肿等疾
病 * 。 作者从其叶分离得二种香豆素衍生物 ,
一种是 已知的 p h eb a 10 s in ( I ) , 另一种经鉴
定为 7一甲氧基 一8 ( 1 : 2一二经 基一 3 甲 基一 丁
烯基 )香豆素交1 ) , 为新的香豆素衍生物 。
方法及鉴定 : 将新鲜干燥后的九里香叶 ,
先用 60 ~ 8 o0 C 的石油醚加热提 取 , 然 后 用
9 5 外乙醇冷浸 。 浓缩石油醚提取液 , 放冷 , 即
得熔点 126 。 的结晶 , 经元素分析 、 红外光谱 、
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分析 鉴 定 , 此 化 合 物 即
( )I
。 乙醉提取液浓缩后 , 在硅胶 G 柱上 , 用
氯仿一无水 乙醇 ( 15 : l ) 的混合溶媒进行层
析 , 可得熔点 13 1~ 1 3 2 “ 的纯结晶 (且 ) , 分子
式 C , SH , 60 5 。 经红外光谱 , 核磁共振谱及质
谱鉴定 , n 的结构式为 :
csOH户孰。
。 多卢 H Z
一戈场
O乌8 . 从毒豆提取金雀花碱的新方法
本文报告 自毒豆 ( L ab “ 、 a哪 a 、 a gy 、
。介介5 M de ick ) 中提取与分离呼吸中枢兴奋
剂金雀花碱 ( C y it s n e )的新方法 。
实验材料为成熟的种子 , 干燥并粉碎后
供用 。
提取方法 I : 1 公斤种子粉末 , 以 10 外
K O H 溶液碱化后 以氯仿进行渗滴或连 续 提
取器至提取完全 。 提取液回收氯仿 , 残余物
加入 50 0毫升盐酸丁过滤 , 滤液用活性炭脱色
后过滤 。 活性炭上吸附的金雀花碱以热草酸
溶液洗脱 。 酸液合并 , 以 10 外 K O H 溶液碱
化后 以氯仿提取 , 氯仿液以无水硫酸钠脱水
后浓缩 , 于浓缩液 中加入沸程 3 0~ 60 “ 的石
油醚 , 金雀花碱呈微黄 白色沉淀析出 , 滤后于
8 0
0干燥 。 得率 1 . 7 4外 , 熔点 1 5 3~ 1 5 4 , : 盐
酸滴定结果表明纯度为 9 . 45 拓。
提取方法 n : 种子粉末以苯与石油 醚 依
次处理 , 脱脂粉末置空气 中以除尽石油醚 , 然
后 以 1 0肠 K O H 碱化 , 并以氯仿提取 , 余同 I
法处理 。 得率 1 . 9 2肠 , 熔点 1 5 4~ 15 5 0 , 纯度
9 9
.
6 %

提取方法 1 : 将 I 法 中脱脂后的酸 水 溶
液加 M a y er 氏试剂 , 金雀花碱生成四碘汞盐
析 出。 将此沉淀与水共研细 , 以硫化钠处理
使复盐分解 , 金雀花碱游离 , 滤去硫化汞沉
淀 , 酸水溶液加氢氧化钾溶液碱化 , 以氯仿提
取 , 余同 I 法处理 。 得率 1 . 60 外 , 熔点 1 53 ~
15 4
。 , 纯度 9 9 . 4 5外。
植物的根 、 茎 、 叶 、 去花募的花 、 种子 、 未
成熟果实和成熟果实的纸层 析测 定结 果 显
示 , 各器官均含有金雀花碱 , 并 均 有另 一斑
点 , 可能是正一甲基金雀花碱 。 作者并用红外
光谱对金雀花碱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 。
(G o i n a T 等 : P la nt a M ed i e a , 2 0 ( 2 0 ) : 1 1 4 , 1 9 7 1
(德文 ) 施大文摘 张和岑校〕
HC|O一HC10
作者并发现 , H 具有抗甲状腺功能的作
用 。
实验方法 : 取体重为 1 10 ~ 12 0 克的雄性
大 白鼠 4 0 只 ,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 实验组
的动物按每 10 0 克体重腹腔注 射 20 微 克 试
样的花生油制剂 , 以后每隔七天取出 6 只大
鼠各注射 5 微居里 I 丈“ 1 并在 触 小时后处死 ,
取出完整的甲状腺 , 保存在新鲜配制的鲍氏
溶液中, 除用盖苗氏计数器测定腺体所摄取
的 I ` “工 量外 , 再制成切片 , 用苏木精和曙红染
色固定后 , 观察组织变化 。 测定大白鼠血中
蛋 白结合 ( P B C )含量 。 上述实验及切片观定
结果均表明 , 用药组大白鼠比对照组鼠的甲
状腺功能低 。
〔K ho sa R L : Idn i a n J P h a r m , 3 4 ( 2 ) : 生7 , 19 7 2 ; 3 6 ( i ) :
8 , , 197 3 (英文 )毛讼德摘 鱼慧每校〕
* 按 : 九里香在我国南部有栽培。
l 08
DOI : 10. 13220 /j . cnki . ji pr . 1974. 02.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