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九里香新害虫 ———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王永明
(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 ,福建 尤溪 365100)
摘要:通过调查 , 首次发现黄杨绢野螟严重为害九里香。该虫在福建尤溪 1 a发生1 ~ 4 代 ,以第 4 代低龄幼虫和第 1 、 2、 3
代休眠 3龄幼虫在缀 2~ 3 片叶所结的薄茧内越冬。第 1 、 2 、 3 、 4 代幼虫孵化盛期分别为 5月中旬 、7月上旬 、9 月下旬和
11 月中下旬 ,成虫羽化盛期分别为6 月下旬 、9月中旬 、11 月上旬和翌年 5 月上旬。采用吡虫啉 、功夫 、啶虫脒乳油1 500 倍
液喷雾防治 ,校正死亡率均达 91.8%以上。最佳防治时间为每年 3月中旬~ 6 月上旬。防治该虫应采用园艺防治 、人工诱
杀 、植物检疫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九里香;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8;S7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8)04-0161-04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 and control of a new pest(Diaphania perspectalis)
on Murraya paniculata
WANG Yong-ming
(Youxi County Forestry Bureau , Youxi , Fujian 365100 , China)
Abstract:Diaphania perspectalis w as found damaging Murraya paniculata first time.This species had 1 ~ 4 genera tions per year
in Youx i Fujian.I ts do rmancy state was the 3-instar larvae of first to third generation enw rapped in the cocoon w ith 2 ~ 3 leaves or
the fouth generation juvenile instar ones.The busy hatch periods o f first , second , third and four th generation were on the middle
ten days of May , the first ten days of Jul., the last ten days of Sep.and the middle and last ten days of Nov., respectively , and
the busy eclosion period were on the last ten days of Jun., the middle ten days of Sep., the first ten days of Nov.and the middle
ten days of May nex t year , respectively.Irnidacloprid , clocy thrin and acetamiprid diluted 1 500 folders w ere sprayed to control the
pest , and the emendation mortality w as 91.8%.The optimal control period was from the middle ten days of Mar.to the first ten
days of Jun..The methods to control the pests were the integ rated controls of ho rticultural control , artificial trap , plant quarantine
and chemical control.
Key words:Murraya paniculata;Diaphania perspectalis;bi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and cure pests
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别名千里香 、桂花 、木犀 、金栗 、月橘 ,为芸香科九里香属常绿灌木或小
乔木 ,原产印度 、马来西亚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产于云南 、贵州 、湖南 、广东 、广西 、福建和台湾 。
它树姿优美 ,枝叶秀丽有光泽 ,花香浓郁 ,树冠矮 ,耐修剪 ,成形好 ,易于造形 ,为优良芳香花木 ,是我国十大
名花之一 。其植物精油可作调香剂 ,用于香料 、饮料 、食品等加工业 ,同时它还具有行气止痛 、活血散瘀 、麻
醉 、镇惊 、解毒消肿 、祛风活络 、抗炎 、抗凝血 、增强免疫等药用价值 ,很受大众欢迎 。调查发现 ,在福建尤
溪 、三明等地的九里香均不同程度遭受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为害 。幼虫先吐丝缀
2 ~ 3片叶成苞后在其内取食 ,到后期食量大增 ,轻者造成枝叶残缺 、枯黄 ,使成形的树冠变得残缺不全;严
重时能将整株树叶食尽 ,树冠仅剩丝网和一些叶片边缘 ,枝梢渐枯萎以致整株或成片死亡 ,使绿化工作蒙
受巨大损失。前人主要对该虫在上海 、河南 、陕西 、湖北 、贵州 、安徽 、浙江 、河北 、江苏 、四川 、山东 、江西 、广
西等地为害雀舌黄杨 、瓜子黄杨 、大叶黄杨等黄杨类植物的生活史 、生活习性和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报道[ 1-3] ,但该虫为害九里香 、在福建发生的生活史以及为害九里香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未见报道 ,为
此 ,于 2006 ~ 2007年对该虫为害九里香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 ,并采用无公害药剂进行防治试验 ,现将试
验结果总结如下 。
收稿日期:2008-06-11;修回日期:2008-07-13
作者简介:王永明(1966-), 男 ,福建尤溪人 , 尤溪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 ,从事森林病虫害检疫与防治工作。
第 35 卷 第 4 期
2 0 0 8年 1 2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35 No.4
Dec., 2 0 0 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器材主要有养虫笼 、九里香枝条 、蜂蜜水 、手持喷雾器 、烧杯 、滴管 、玻棒 、油漆(作标记用)等 ,药物
有 2.5%功夫乳油(广西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2.5%高渗吡虫啉乳油(广东惠州中迅化工有限公司
产)、3%啶虫脒乳油(山东泰安市利邦农化有限公司产)、1.8%阿维菌素乳油(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产)。
1.2 方法
1.2.1 野外调查 野外调查试验地设在尤溪县城关镇水南防疫站集资楼前绿化小区 。通过定点 、定株 、
定期与固定有虫枝罩纱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 ,每隔 3 ~ 5 d调查 1次 ,并及时记载各虫态生长发育情
况 ,以掌握黄杨绢野螟各虫态发育历期 、为害特点 、化蛹 、产卵部位以及成虫和幼虫生活习性等 ,同时与室
内饲养相对照 ,以确定自然状态下该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4 ,5] 。
1.2.2 室内饲养 从 2006年 3月开始 ,从野外采回带有越冬幼虫的枝条 ,用水培保湿 ,置于养虫笼内 ,以
后定期更换新鲜九里香枝叶 ,进行室内饲养 ,观察幼虫形态 、龄期 、历期 、取食量 、化蛹时间 、蛹期和羽化时
间。化蛹开始 ,每隔 5 d从野外随机采回 25头蛹 ,放入养虫笼中 ,并保持一定的的湿度 ,观察成虫羽化 、交
配 、性比和产卵情况 。
1.2.3 无公害药剂防治试验 于 2007年 3月 21日该虫越冬代幼虫大量取食活动时进行防治试验。防
治试验地设在尤溪县城关镇水南朱熹公园和沈郎樟公园 。防治的药物有阿维菌素 、功夫 、吡虫啉和啶虫
脒 ,其中阿维菌素稀释成 2 000倍液 、2 500倍液 、3 000倍液喷雾 ,功夫 、吡虫啉和啶虫脒稀释成 1 500 倍
液 、2 000倍液 、2 500倍液喷雾 。每个试验处理小区面积为 3 m2 ,重复 3次 ,另设空白对照 1 个 ,共防治
117 m
2九里香绿化带[ 6-8] 。
1.2.4 防治效果调查方法 每个试验处理小区随机定 1个点 ,每点 1.0 m2 ,用红色油漆作标记 ,分别于
施药前和施药后第 3 d 、第 5 d 、第 9 d各调查 1次 ,记载点内黄杨绢野螟幼虫活虫与死虫数 ,并求算平均虫
口密度 ,最后以药后 9 d的死亡率经校正后的数值作为防治效果指标[ 4 ,5] 。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活史
根据 2006 ~ 2007年室内饲养与野外定点观察结果表明 ,黄杨绢野螟在福建尤溪 1 a 发生 1 ~ 4代 ,以
第 4代低龄幼虫和第 1 、 2 、 3代休眠 3龄幼虫在缀 2 ~ 3片叶所结的薄茧内越冬。翌年 3月上旬越冬各龄
幼虫开始恢复取食 , 3月下旬开始化蛹 ,4月中 、下旬为化蛹盛期。越冬代成虫 4月中旬开始羽化 , 4月下
旬开始产卵 ,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 。第 1 代卵 、幼虫孵化与化蛹及成虫羽化盛期分别为 5 月上旬 、5 月中
旬 、6月中旬和 6月下旬 ,第 2代卵 、幼虫孵化与化蛹及成虫羽化盛期分别为 6月下旬 、7月上旬 、9月上旬
和 9月中旬 ,第 3代卵 、幼虫孵化与化蛹及成虫羽化盛期分别为 9月中旬 、9月下旬 、10月中下旬和 11月
上旬 ,第 4代(越冬代)卵 、幼虫孵化盛期分别为 11月上旬和 11月中 、下旬。12月上旬第 4代各龄幼虫相
继进入越冬状态 。该虫越冬代各虫态发育较为整齐一致 ,其余各代存在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 。观察发现 ,
该虫第 1 、2 、 3代幼虫发育至 3龄时均有少部分吐丝紧密粘合2 ~ 3片叶 ,在其所结的薄茧内休眠至第 2 a
春季出茧取食为害。年生活史见表 1 。
2.2 生活习性
1)成虫大多在夜间羽化 ,羽化高峰期在 20∶00 ~ 24∶00 ,其它时间羽化较少 ,脱壳后约 1 h 开始飞翔 。
成虫白天静伏在九里香枝叶间或其它阴蔽处 ,如受惊扰会迅速飞离 ,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需补充营养 ,
在室内饲养条件下 ,一般需饲以糖蜜水才能正常产卵。雌蛾羽化后第 2 d或第 3 d晚上开始交尾 ,交尾时
雌 、雄蛾成“一”字形相接 ,每次交尾 2 ~ 5 h。交尾 2 ~ 3 h后开始产卵。雌雄虫一生仅交配 1次 ,交配时间
多在 21∶00后 ,交配后雌蛾继续补充营养。雌雄性比各代略有不同 ,第 1 ~ 4 代依次为 1∶0.78 、 1∶0.94 、
1∶0.86和 1∶0.89 。大约 90%以上的卵产于叶背 ,极少数产于叶正面。卵块多呈鱼鳞状排列 ,偶有单产 。
·162·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5 卷
每块卵数 5 ~ 19粒 ,以越冬代雌蛾产卵量最大 。
表 1 黄杨绢野螟在九里香上的年生活史(福建尤溪 2006~ 2007)
卵初产时淡黄色或淡黄绿色 ,薄而半透明 ,故色泽与九里香叶颜色相似 ,不易发现。10 ~ 12 h后卵中
央出现“C”形色斑 ,继而逐渐扩大 ,色泽加深 ,孵化前明显可见卵内幼虫暗色的头壳。幼虫孵化高峰为
11∶00 ~ 13∶00 ,同一卵块幼虫孵化较为整齐。
2)初孵幼虫向外爬行寻找嫩叶取食 ,约 1 ~ 5 h 后开始取食叶肉 。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 ,但并
不完全食光。1 ~ 2龄幼虫只啃食叶肉 ,食后导致叶片失水枯黄或卷曲。3龄幼虫开始吐丝将叶片 、嫩枝或
枯叶缀连成巢 ,于其内取食为害致叶片缺刻状或穿孔状 ,新梢残缺或枯萎。4龄及 4龄后进入暴食期 ,食
量增加 ,为害加重 ,能取食全叶和嫩梢。5 ~ 6龄幼虫转入隐蔽处为害 ,一有惊动就会立即隐匿巢内。虫巢
外常粘连 1片枯叶 ,较易识别。幼虫一生食叶总量为 12 ~ 24片叶。幼虫 4龄以后常吐丝缀周围枝叶 、枯
叶或落叶作临时性巢穴 ,以后不断更换位置 ,重新作巢为害取食 ,一巢一虫 ,无群集性。各代幼虫 、蛹个体
间大小差异较大 ,以越冬代最大 ,第 1代次之 ,第 3代最小 。幼虫一般 6龄 ,极少量 5龄 ,但越冬代幼虫可
达 7龄 ,因为幼虫在茧内进入越冬前往往再脱皮 1 次 ,所以越冬代幼虫多数为 7龄 。老熟幼虫常在树冠
中 、上部和树体外围吐丝缀新叶 、碎叶或枯落叶做茧化蛹 ,茧呈薄的椭圆形或瓜子形状。
2.3 无公害药剂防治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 2),施药后 3 d ,各种药物的防效均小于 71.3%,药后 5 d防效逐渐升高 ,药后 9 d
防效显著提高 ,采用吡虫啉 、功夫 、啶虫脒乳油 1 500倍液喷雾防治校正死亡率均达到 91.8%以上 ,采用阿
维菌素 2 000倍液 、2 500倍液与 3 000倍液喷雾防治 ,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79.0%、70.6%、59.7%。方差
分析结果表明 , F药物=42.23>F 0.01(3 ,6)=9.78 ,F浓度=59.85>F0.01(2 ,6)=10.90 ,说明不同药物与不同
浓度的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用 q检验法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表明 ,功夫 、啶虫脒 、吡虫啉与阿维菌
素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功夫 、啶虫脒与吡虫啉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功夫 、啶虫脒 、吡虫啉 1 500倍液 、
2 000倍液与 2 500倍液的防效差异极显著 , 1 500倍液与 2 000倍液的防效差异显著;阿维菌素 2 000倍
液 、2 500倍液与 3 000倍液的防效差异极显著 , 2 000倍液与 2 500倍液的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 。
·163·第 4 期 王永明:九里香新害虫———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表 2 黄杨绢野螟防治试验结果
药物品种 稀释倍数
施药前活虫虫口密度
/头·m-2
药后 3 d 药后 5 d 药后 9 d
死虫数/头·m-2 防效/ % 死虫数/头·m-2 防效/ % 死虫数/头·m-2 防效/ %
药后 9 d校
正死亡率/ %
吡虫啉 1500 32.7 21.3 65.1 27.7 84.7 31.3 95.7 95.6
2000 26.7 16.0 59.9 19.7 73.8 22.7 85.0 84.5
2500 31.0 12.7 41.0 21.7 70.0 25.0 80.6 79.9
啶虫脒 1500 45.3 32.3 71.3 40.0 88.3 41.7 92.1 91.8
2000 53.3 37.3 70.0 45.7 85.7 47.0 88.2 87.8
2500 30.7 15.3 49.8 21.7 70.7 23.3 75.9 75.1
功 夫 1500 41.3 26.7 64.6 32.3 78.2 39.7 96.1 96.0
2000 40.0 24.0 60.0 28.0 70.0 36.7 91.8 91.5
2500 32.3 16.7 51.7 20.7 64.1 25.3 78.3 77.6
阿维菌素 2000 31.0 9.7 31.3 14.3 46.1 24.7 79.7 79.0
2500 38.7 3.0 7.8 15.7 40.6 27.7 71.6 70.6
3000 26.7 2.0 7.5 9.7 36.3 16.3 61.0 59.7
对 照 30.7 0.0 0.0 1.0 3.3 1.0 3.3
*:表中虫口密度数值为 3 次重复试验的平均值。
3 防治建议
3.1 园艺防治
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可有效提高树体本身抵抗病虫侵害的能力 ,其措施主要有:①加强土 、水 、肥管理 ,
适时与适量浇水和施肥。 ②合理修剪 ,可于每代幼虫结虫苞 、化蛹和成虫产卵盛期或结合绿篱整形修剪 ,
尽可能把虫苞枝 、化蛹虫体以及产卵叶逐一剪除 ,以减少虫口密度。 ③冬季全面清洁园圃场地 ,把病虫枝 、
残叶及枯枝落叶集中销毁 ,减轻病虫源 。④在规划与种植九里香时 ,尽可能避免与黄杨绢野螟喜食的黄杨
类植物临近种植 ,减少传播与蔓延的机会。
3.2 人工诱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与趋化性 ,在九里香集中的绿化区域设置黑光灯或用糖醋液诱杀。人工诱杀时 ,最好
在成虫羽化盛期进行 ,诱杀时间一般 10 ~ 15 d。
3.3 植物检疫
该虫成虫飞翔能力较弱 ,它的扩散蔓延主要是通过苗木的调运而传播的。所以 ,在生产上应加强苗木
检疫工作 ,防止该虫通过苗木传播蔓延 。
3.4 生物防治
调查发现 ,该虫的寄生性天敌有追寄蝇(Exorista sp.)、凹眼姬蝇 、跳小蜂等 ,捕食性天敌有鸟类 、步
甲 、虎甲 、螳螂 、胡蜂 、游猎性蜘蛛等[ 1] 。特别是寄生性天敌对该虫的 3 ~ 4龄幼虫有较高的寄生率 ,有的地
段寄生率高达 30%,因此 ,对各种天敌均要加以保护利用 ,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保护环境 ,防止杀伤天
敌。
3.5 化学防治
当虫口密度较高 ,采用非药剂防治不足以抑制该虫为害时 ,可采用吡虫啉 、功夫或啶虫脒乳油 1 500
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效果达 91.8%以上。防治时要搞好虫情测报 ,要选在越冬幼虫恢复活动大量取食期
和第 1代幼虫低龄期进行防治 ,在福建尤溪 、三明一般为每年的 3 月中旬 ~ 6月上旬。喷药应全面彻底 ,
对下部的枝条和叶片以及内膛枝也不应放过 ,防止漏网残虫 ,致该虫再次扩散蔓延为害。
(下转第 169 页)
·164·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5 卷
参考文献:
[ 1] 潘晓东.红叶石楠栽培技术及其园林应用前景[ J] .绿色中国 , 2003(163):61.
[ 2] 黄美娟 , 邓小梅 ,符树根.红叶石楠“红罗宾”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 25(4):604-607.
[ 3] 邓小梅 , 黄敏仁 ,王明庥.红叶石楠“红罗宾”的组培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J] .江西林业科技 , 2004(4):19-21.
[ 4] 张连水.激素与光照对红叶石楠“红罗宾”芽的诱导效应[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6 , 20(2):42-44.
[ 5] 吴丽君.香椿组培快繁效率的影响因子[ J].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5 , 25(2):25-29.
[ 6] 黄学林 , 李筱菊.高等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及其调控[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5:118.
[ 7] 韦三立.花卉组织培养[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0.
[ 8] 刘庆昌 , 吴国良.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2002:7 , 35.
[ 9] 沈惠娟.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992:10.
(上接第 123 页)
参考文献:
[ 1] Warren W.T ropical Garden Plants[ M] .London:Thames and Hudson L td , 1997.
[ 2] 翁殊斐 , 陈锡沐 ,黄少伟.用 SBE 法进行广州市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J].中国园林 , 2002 , 18(5):84-86.
[ 3] 梁心如 , 孟杏元 ,沈 虹 , 等.广州云台花园的设计[ J] .中国园林 , 1998 , 14(1):26-28.
[ 4] 李淑凤.北京公园绿地中的植物配置[ J].中国园林 , 1995 , 11(3):32-37.
[ 5] 张志恩.上海城市公园与都市旅游[ J].中国园林 , 1998 , 14(4):13-16.
[ 6] 吴刘萍 , 李 敏.试论湛江市园林植物景观热带特色的营造[ J] .福建林业科技 , 2005 , 32(2):106-115.
[ 7] Daniel T C , Boster R S.Measuring landscape esthe tics :Th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M] .USDA Forest Serv Res
Pap1Rocky M tn Forest and Range Exp Stn , For t Collins Colo , 1976 :66-167.
[ 8] Shuttleworth S.The use o f photography s as an environment perception medium in landscape studies[ J].J.Environ.Manage ,
1980 (11):61-76.
[ 9] 黄少伟 , 谢维辉.实用 SAS 编程与林业试验数据分析[ 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1.
[ 10]罗茂婵 ,苏德荣 , 韩烈保 ,等.居住区园林植物美景度评价研究[ J].林业科技开发 , 2005 , 19(6):81-83.
[ 11]翁殊斐.用 SBE 法和 LCJ 法研究广州市公园植物配置[ D] .华南农业大学 , 2002.
(上接第 164 页)
参考文献:
[ 1] 余德松 , 冯福娟.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J].浙江林业科技 , 2006 , 26(6):47-50 , 59.
[ 2] 张 来 , 李照会 ,郑效虎 , 等.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 J].山东农业科学 , 2007(2):77-79.
[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蛾类图鉴[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1.
[ 4] 黄金水 , 黄海清 ,郑惠成 , 等.木麻黄皮暗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福建林业科技 , 1995 , 22(1):1-8.
[ 5] 黄金聪.女贞天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J].福建林业科技 , 2005 , 32(4):99-101.
[ 6] 黄 吉力.喜树幽斑螟防治技术研究[ J] .福建林业科技 , 1999 , 26(4):36-39.
[ 7] 郑宝荣.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及综合治理研究[ J].福建林业科技 , 2007 , 34(2):10-12 , 31.
[ 8] 徐耀昌.漳州市木毒蛾综合治理的研究[ J].福建林业科技 , 2005 , 32(3):15-19.
·169·第 4 期 吴丽君 , 等:红叶石楠不同品种的组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