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含羞草扫描电镜观察



全 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增刊 12 9 9: 72 ~ 7 3
J
.
S o ut h h C in . A g r
.
Un iv
.
含羞草扫描电镜观察
ST UD Y ON M诬 m o s aP“ d ic aL
.
U S创 G S C AN N N I G EL ECT R N O M IR CP O S C O E
王萃华 王 仿
( 断任农科院 中心室 )
W
an s Cu ih以 W an sF n a g
Cn et r川 巨b o rat o ry, X in J加 n ` A aC d . 的 y of A少公ul t u万 e )
摘要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含羞草 (材自 . 翻 , ` . L ) 的叶片 , 叶枕和叶柄的表面结
构 , 为解释它的接触运动提供结构证据。
关镇词 含羞草 , 表面结构 . 接触运动
K e丫 贾 or 山 万一 尸以如 L二 翻 r f a优 s t ur tC u r e 一C o n at tC om v e m o n t .
含羞草原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它的枝干非常柔弱 , 这些地区常有暴风雨 , 经风
吹雨打叶子就下垂合拢 , 以免摧折 .含羞草的敏感运动虽然是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形成的保护
反应 , 但引起很多科学家研究它的兴趣 , 有的用 电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解说 , 有的说是化
学物质所致 , 也有人说它的叶子的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结构是光镜下的低倍象 , 至今未
见进一步的报导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含羞草的叶片 、 叶枕 、 叶柄等的表面结构 , 这些特
殊结构可能是它产生接触运动的原因之一 。
1 材料和方法
用磷酸缓冲液配制的 4写戊二醛固定液用滴管轻轻地滴在含羞草植株的叶片上 ,预固定
5 m in 后剪下 , 切小后在固定中抽真空 , 使样品沉下固定过夜 . 缓冲液漂洗 , l %锹酸后固
定 Z h , 乙醇梯度脱水 , 醋酸异戊醋置换 , 临界点干燥仪干燥 , 离子溅射仪镀金 , J ES 一 2 5
扫描电镜观察 。
2 结果和讨论
含羞草叶片表面上有大小相近 , 形状不同的块状隆起 , 隆起上有细丝状毛样结构 . 这
种丝状毛又象是附着物 , 且相互间牵连着 . 有的隆起边有气孔 。 上表面的气孔较少 。 块状
隆起问是沟 (图版 1 ) . 下表皮上的叶脉呈管条状样 , 且间隔分段 , 叶脉上也有丝状毛样结
构 。 一 ’ 表皮上的块状隆起较上表皮的小 , 气孔较多 (图版 2 ) . 叶的边缘和尖端都似管样结
构 。
在叶的边缘有毛和腺 样体结构 . 腺样体呈长圆形 , 表面上有块状样结构 , 是否会分泌 ,
与运动是否有关尚不清楚 (图版 3) 。 有的毛和腺样体在一起 , 有的间隔一定距离叶边缘上
的毛似由小管样毛组成 , 而且长短不一 , 下粗上细 , 毛表面光滑 (图版 4 ) , 放大后也看不
到其他结构 .
叶枕表面中间有一缝隙 , 呈断裂状 。 但是缝隙两边的小块状结构相垂直排列 , 即缝的
一边隆起呈竖的排列 , 而另一边呈横的排列 (图版 5) 。 放大后 , 这些小隆起呈小管状 , 排
列似乎很整齐 , 实际有长有短 , 粗细不一 , 叶柄表面呈管状结构 , 这些管样结构似乎有节 ,
王萃华等 : 含羞草扫描电镜观察
似竹节状 , 有的管间相联合 , 有的管间隙较大 , 表面上一个小圆孔可能是一根小毛断后留
下的毛孔 (图版 6) .
通过观察 , 与其他双子叶植物表面结构比较 , 含羞草的表面结构有以下特点 : 1 、 叶表
面有块状隆起 , 隆起上有细丝状毛 , 这种结构是否有感受器的作用呢 ; 2 、 叶枕 、 叶柄及叶
片边缘都呈管样结构 , 可能有便于传递信息的作用 , 3 、 叶枕中间的缝隙样结构 , 与宏观触
动含羞草叶子 , 使其合拢 , 并从叶枕处下垂有关 . 这些特殊结构仅是它感展运动的一个方
面 , 而它运动传递的物质是什么 , 感夜运动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这待进一步研究 .
图版 1 上表面隆起 、 细毛 、 气孔 . 2 下表面叶脉 , 3 叶边上腺样体
叶边上管状毛 . 5 叶枕中间缝隙 、 缝两边块状呈垂直 , 6 叶柄表面管状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