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象 耳 豆 引种 栽 培 的 初 步 总 结
造 林 组 引 种 专 题
象耳豆属含羞草科 。 据载 , 有八个种 , 其中最知名 的 有 青 皮 象 耳 豆 E nt er b o e b i u m
e o n t o r t u s i l i g u m ( V e l l
。
) M o r o n g ( 二 E 。 t i m b o u , a M a r t )和红皮象耳豆 E 。 e y e l o e a r p u m
( J a c g
.
) G
r i s
. 两种 。 前者原产南美洲的阿根廷北部以及相邻的巴拉圭和 巴西南 部 , 后者
`原产南美洲北部的委内瑞拉至中美洲的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一带 。 现世界热带各国多有引种
栽培。
两种象耳豆均为落叶乔木。 树高25 一 30 米 , 径 2 米 , 主杆高 可 达 10 米以上 , 但一般仅
2 一 3 米 。 苗期茎部呈灰乳白色 , 随着树龄增长 , 青皮象耳豆的树皮逐渐转为青灰棕色 , 比
较光滑 , 红皮象耳豆则转为棕色 , 比较粗糙 , 为二者在形态差异中最显著的识别特征 。
青皮象耳豆在解放前巳引入广州 , 解放后于 19 57 、 1 9 6 2年又先后引入我国华南少数地点
试种 , 近年来 , 试种面正逐步扩大 。 红皮象耳豆于 1 9 6 3年引入我国 ,迄今仅个别单位有栽培 。
一 、 经 济 价 值
青皮象耳豆材质较软 , 易于加工 。 在原产地的木材市场 , 作为椿类 ( c e d r e la ) 代用材
而称著 。
红皮象耳豆心材深棕色 , 材质与大叶合欢 ( A l ib z ia le b be k . B e n t h . ) 相 类似 , 比重
。 . 35 一 0 . 60 , 较坚硬耐水 , 在原产地用之作独木舟和各种建筑材料。 木材还适于造纸 . 。 树
脂入药 , 可提取治疗支气管炎的配合剂 。
两种象耳豆的树皮均含单宁 , 可作拷胶原料 。 幼枝可作绿肥 。 嫩果可作牲畜饲料 。 成熟
的英果一如我国的皂荚 , 可作肥皂代用品 。 树冠极开阔 , 冠幅常与树高相接近 , 可作行道 、
庭园绿化和蔽荫树种 。 地下部分根瘤发达 , 有利于土壤改良。
二 、 试 种 表 现
( 一 ) 越 · 冬
就华南地区冬季伴随寒潮突然降温的气候特点来说 , 寒害常为决定某一外来热带树种引
带 见本期所载的有关试验报导。
种成败 和影响生长发育诸 因素中的主要矛盾 。 据调查南宁 (北纬2 0 1 5’ )、 逐溪 (北纬2 1。
2
,
)
、 广州 ( 北纬 23 0 08 ’ ) 三个引种青皮象耳豆经历 10 一 15 年的试种点 , 苗木都可以越冬
和正常成长 。 如位于寒潮途经的遂溪地区 , 培育的苗木在 1 9 6 3年 l 月经受过。 . 3 O C 的低温考
验。 1 9 6 7年 1 月气温骤降至一 1 . 4 O C , 出现华南几个引种青皮象耳豆试种点自引种以来历 冬
的最低温值 , 幼树也能适应 , 成长的植株生势良好 , 可以正常开花结实 , 说明青皮象耳豆具
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
红皮象耳豆在华南大陆有否引种 , 越冬表现如何 , 还有待于进一步了解 。 仅就我站 ( 北
纬 1 8 “ 42 , ) 一地的试种情况来看 , 在海南岛西南部尖峰岭的低海拔地区 , 最冷月 ( 1 月 )
平均气温高达 1 9 . 6 O C , 绝对最低气温 4 . 7 O C , 并不存在寒害的矛盾 。
( 二 ) 物 候
据我站 1 9 6 9一 1 9 7 2年的物候观察 ( 表 1 ) , 在我站年平均气温 24 . 5 。 C , 已 l o O C 的年平
均积温 8 980 O C , 年平均雨量 1 6 1 3毫米 , 旱季长达 5 一 6 个月的气候条件下 , 两种象耳 豆 同
在旱季的 3 月上一中旬开始部分落叶 , 落叶量随树龄增长而增加 , 红皮象耳豆的落叶期相对
较长 。
青皮象耳豆紧接 3 月下旬的新芽期后即出现花蕾。 个别植株 4 年生 、 多数植株 5 年生开
始开花 。 花为园头状花序 , 乳白色 , 盛花期在 4 月中一下旬 (遂澳地区 5 月上一中旬 , 广州
地区 6 月下旬一 7 月上旬 ) , 接近 6 年生开始结果 。 荚果耳状 , 一般大小为 7 x 4 . 7 x l 。 6厘
米 , 由绿色转为黑褐色 , 于 9 月下旬一 10 月中旬成熟 , 连年产果量 比较丰富 。
表 1 海 南 岛尖 峰岭 低 海 拔地 区 象 耳 豆 的主 要 物 候 期
三兰址…竺巨巨一二鱼竺二是}竺工白{些竺 }竺上口迪红皮家耳豆 }4 月上 旬}4 月土旬{4 月上一下旬
熟 {落 叶 } 备 注
9月下旬一10 月中旬 }3月上一中旬
(
10B 上 旬 ) 卜月上一中旬…圣牵髯凳肇据
红皮象耳豆的新芽期与花蕾期接近同时出现 。 开花 、 果熟期和果熟特征与青皮象耳豆基
本相同。 果略大而较圆 , 为 7 . 8 x 6 . 8 x 2 厘米 , 仅少数 5 年生的植株开花和个别接近 6 年生
的植株在 1 9 6 9年结实一次 , 以后历年开花都未结实。
( 三 ) 生 长
据我站的观察 , 在一般的管理条件下 , 两种象耳豆的 6 个月苗 , 高 可 达 1 一 1 . 5米 , 地
径 1 。 5一 2 厘米 。 幼林生长见表 2 。
海 南 岛 尖 峰 岭低 海 拔地 区 的 象 耳豆 生 长 情 况 表
试种
试 种 地 点 的 立 地 条 件
生 长 情 况
平 均
{ 优 势 备 注胸 径 } 高
表一种
一树
株数
(米 ) ! (厘米 )】(米 )
韵 径
(厘米 )
青 皮
象耳豆
原为低丘次 生疏林地 ,
粘攘土 质的褐 色砖 红 壤 性 红
壤 。
栽植 于庭园经过削切的坡壁边
1 1
。
1 2 9
。
8 11 5
。
0 } 4 9
。
0
定植一年后
的幼树经过
一次移植。
龄一年明幻一曰个树一9勺
(照片 1 )
原为沟谷次生硫林地 。
粘攘土质的揭 色砖 红 攘 性 红
攘 , 表层含石砾 , 底层多
洪积滚石 。
栽植于苗圃边缘 , 接近水源 。
9 年
7 个月
1 5
。
9 4 4
。
5
(照 片 2 )
7 年 8 个月
生 时经过一
次 间伐 , 只
保 留10 株 固
定观察株 。
象耳豆 栽植于原为稀树灌木草丛 的缓坡丘陵造林地 。
中攘土质的揭 色砖 红 壤 性 红
攘 , 土层较厚 , 但比较瘦
和干旱 。
抚育管理 比
较粗放 。
9 年
7 个月
1 3
。
5】 3 4 。 5
一nU一口氏一2
照片 1 照片 2 9 年 7 个月的红皮象耳豆
优 势植株
高 1 8 . 。米 , 胸径 4 4 . 5厘米
1 2
青皮象耳豆 5年生平均高 6 .4米 , 平均胸径 19 . 0厘米。 9 年 7 个月平均高 1 1 . 1米 , 平均胸
径 29 ; a厘米。 按历年生长过程的比较 , 5 年生以前和以后 , 高生长由年平均 1 . 3米下降到 0 . 9
米 , 粗生长由年平均 3 . 9厘米下降到 2 . 4厘米 , 生长速度以 5 年生以前为最快 。 以后生长较慢
的原因与其位于削切的坡壁边缘 , 保水较差 , 根系生长受到限制 , 栽植较密和连年大量结果
有关 。 从华南大陆 的试种情况来看 , 南宁地区试种在茅草坡地 , 幼林分化明显 , 10 年生一般
高仅 6 米 ,胸径 1 0 . 2厘米 。 邻近试种的其它树种除鸡尖 、 小叶桃花心木 ( S w i e t e in a m a 五。 -
g a n i J a e g
.
) 之外 , 花梨 、 麻谏 、 塞 棣 ( K h a y a s e n e g a l e n s i s A . J u s s . ) 等 , 也 由于茅
草的抑制 , 生长都比较差 。 广州地区巧年生一般高 8 米 , 胸径 3 3 . 4厘米 , 优势株高 9 . 5米 , 胸
径 4 7 . 7厘米 。 遂溪地区的栽植地点属黄色砖红壤性土 , 虽然比较瘦膺 , 但 10 年生平均高 1 4 。 3
米 , 平均胸径 37 . 6厘米 , 优势株高 15 . 0米 , 胸径 5 0 . 9厘米 , 与我站的青皮象耳豆相比 , 生长
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
红皮象耳豆在较差的立地和抚育管理水平较粗放的条件下 , 9 年 7 个月的幼 林 平 均 褪
1 1
.
7米 , 平均胸径 2 5 . 0厘米 。 植于苗圃边缘的一片 , 5 年生时平均高 7 . 0米 , 平均胸径 21 . 0
厘米 , 9 年 7 个月平均高 1 5 . 9米 , 平均胸径 39 . 0厘米 , 虽然所在地点的土壤底层多滚石 , 但
由于接近水源 , 并且经过一次间伐 , 因而至今仍能持续较快的生长速度 。
试种表明 : 青皮象耳豆不论在海南和华南大陆 , 一般生长都比较好 。 近年来 , 试种在海
南崖县滨海地区气候比我站旱热 、 土壤更为瘦膺的梅山社办林场 , 1 年 3 个月平均高 2 . 4米 ,
平均胸径 1 . 75 厘米。 试种在我站经过平整土地后只具心土的瘦膺立地 , 3 年 6 个 月 平 均 高
4
.
3米 , 平均胸径 8 . 4厘米 。 从这些实例可以进一步看到青皮象耳豆耐旱耐痔的特性 。 红皮象
耳豆在海南岛西南部地区的试种效果 , 也反映出与青皮象耳豆同样具有粗生 、 速生的显著优
点 。
( 四 ) 抗 风 力
我站自 1 9 6 3年引种两种象耳豆以来 , 出现乙 8 级的大风 日数达 21 天 。 常见的 风 害 为 落
叶 、 断枝和落果 。 偶见个别植株大枝折断。 象耳豆树冠广展 , 但根系十分发达 , 故未见有翻
根 、 半倒或主杆吹断等严重风害 , 说明两种象耳豆都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
( 五 ) 萌 芽 力
据苗木高、 低切干和大树伐桩的萌芽观察 , 两种象耳豆都是强萌芽力树种 。 根条也具有
一定的萌芽成苗能力 。
( 六 ) 病 虫 害
各地育苗试种迄今 , 两种象耳豆均未见有病虫害发生 。
三 、 培 育 方 法
( 一 ) 种 实 处 理
果熟期钩采果实 , 或在风雨后拾取落果 。 果不开裂 , 先浸水一周左右 , 将果荚沤软 , 然
后磨搓脱出种子 , 洗净凉千备用 。 每果含种 1。一 12 粒 , 出种率约 20 % 。 青皮象耳豆种子棕褐
色 大小为 , .乡衫。 . 8 、 。 . 5厘米 , 每公斤 30 0 一 4 5 0。粒 。 红皮象耳豆种子黄褐 色 , 略大 , 为
不睁x o , g x 0 . 仑厘瓶 , 每公斤 1 2 0 0一 1 8 0 0粒 。
一
_ _ _ 、
( 二 ) 育 苗
1
. 催 芽 处 理 方 法
屯, 象耳豆种子坚硬 , 发芽比较困难 。 从我站所作的不同催芽处理方法的效果来看 (表 3 ) ,
青皮象耳豆采用 l 、 5 、 6 三种处 理 方 法 基本上都失败 。 方法 4 由于多数种子为浓硫酸拌
种过久和水温过高所灼伤 , 催芽效果也欠佳 。 目前较为有效的是方法 3 , 先 用 硫 酸 ( 浓 度
98 % ) 均匀沾湿种皮 , 搅拌 15 分钟 , 洗净后再用 80 ℃热水浸种 24 小时 , 经处理后播 种 , 3 天
开始发芽 , 发芽势 3天达 52 . 0% , 发芽率 12 天达 6 7 . 6% 。 在缺乏硫酸的情况下 , 可采用 80 ℃
热水浸种 2 a,1 、 时的方法 2 , 这一催芽方法对青皮象耳豆只具有一般的效果 , 但对红皮象耳豆
的效果则较为明显 , 经处理后在低温季节播种 , 8 天开始发芽 , 发芽势 3天达 5 0 . 。% , 发芽
率 12 天达 7 . 0% 。
树 种 催 芽 处 理 方 法 种子 播 种 期 播 种 发芽势 发芽率 备 注拉数 至发芽的天数 天 % 天 %
青 1
{
6。’ c 热水浸种“ ` , ,、 时 5 0 1 9 6 2 年 遮 荫皮 8 月 1 5日
象
耳 2 8 0 o C热水浸种 2 4小 时 1 0 0 1 9 6 3年 1 5 3 4。 0 4 6 2 7。 0 不遮荫丘 12月 2 1日
1 0 0 1 9 7 3年 7 3 7 ` 0 2 6 4 3。 0 遮 葫
3 月 2 3 日
1 0 0 5 3 3
。
0 2 8 2 2
。
0 不遮荫’
3 浓硫酸拌种 15 分钟 , 洗净后 用 1 0 8 1 9 7 1 年 3 3 气夕 0 1 2 6 7 。 6 不遮 荫
8 0
“
C 热水浸种 2 4小 时 3 月 2 9 日 ~ - . 甘
4 浓硫酸拌种 30 分钟 , 洗净后 用 3 0 0 1 9 6 9 年 3 3 1 6 , 6 5 8 2 4 。 7 不这荫
9 6
O
C 热水浸种 2 4小 时 , 选 出 1 1月 3 日
膨胀 的种子 , 将未膨胀的种子
再用 9 6 “ C 热水浸种 2 4, 卜时
5 沸水煮 1分 `牢后 , 用 8 0 “ C热水 1 0 8 1 9 7 1 年 不遮荫
浸种 2 、 小 时 3 月 2 9 日
6 9 0
O
C 热水浸 3分钟后 , 用 8 0 O C 1 0 8 6 3 0。 9 3 1 0 。 9 3
热水浸种 2 4, 卜时
红 皮 8 0 O C热水浸种 2 4小时 1 0 0 1勺 6 3年 8 3 5 0。 0 1 2 7 7。 0 这 荫
象耳豆 1 2月 2 1 日
2
.播种季节
据用同一催芽处理方法( 8。。 C热水浸种 2 4小时 ),在 12 月和 3月作青皮象耳豆不遮荫播
种育苗的比较 , 二者的发芽率虽同在 20 一 30 %之间 ,但 12 月在 平 均 气 温 Z o . 3 O C的低温条 件
下 , 延至 15 天开始发芽 , 二个月苗平均高仅 6 . 0厘米 ,生长极为缓慢 。 3月播种 , 平均气温回
升至 2 9 . 3 “ C , 播后 5 天就开始发芽 , 二个月苗平均高达到 3 . 1厘米 。 根据播种季节的气温 条
件对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 同时考虑到由于象耳豆的分权比较低矮 , 必须培育主杆较
高的大苗所要求的规格 , 海南地区应抓紧在采种后于气温还比较高的 10 月至 1 1月上旬播种 ,
育苗 7 一 8 个月到翌年雨季 。 华南大陆的播种期宜在气温回升的 3 一 4 月 , 育苗 9 一 10 个月
到翌年春雨季节或超过 1年到夏雨季节 。
3
. 有关的育苗措施
据用同一催芽处理方法 ( s o O C热水浸种 24 小时 ) ,同在旱季的 3月下旬作青皮象耳豆 遮
荫与不遮荫播种育苗的比较 , 由于遮荫与不遮荫造成土壤温度 、 湿度和光照条件的差异 , 在
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上也反映出明显的差别 。 在遮荫条件下 , 发芽略迟 ( 7 天 ) , 但发芽率
较高 ( 4 3 . 。% ) , 苗木生长则较慢 ( ` 4 个月苗平均高 3 5 . 0厘米 , 平均地径 。 . 53 厘米 ) 。 在不
遮荫的条件下 , 发芽略早 ( 5 天 ) , 但发芽率较低 ( 2 2 . 0% ) , 苗木生长则比较快 , 质量较
高 ( 4 个月苗平均高 7 1 . 9厘米 , 平均地径 1 . 02 厘米 ) 。 根据比较结果 , 象耳豆在旱热季节播
种需要遮荫 , 发芽基本结束就必须将荫棚逐步疏除 , 以期既能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 又能达到
苗木较快成长的目的 。 、
播种采用撒播的方式 , 每平方米约 1 0 0 0粒 。 复土厚 1 . 5厘米 , 床面盖草 , 部分芽苗出土就
可以将盖草除去 。 按发芽先后进行小苗分批分床 , 移植株行距 25 x 30 或 3 0 x 3 0厘米 , 移植后
一周内 , 中午适度遮荫 。
如用营养砖 、 杯育苗 , 宜在当地造林季节前两个月左右进行种子催芽处理 , 苗床播种 ,
用芽苗移植于营养砖、 杯 , 移植时注意勿伤子叶。 二
在华南大陆入冬气温有可能出现负值的地点 , 如冬季播种育苗 , 还必须注意防寒。
( 三 ) 造 林
从象耳豆的冠形 以及喜光和速生等特性考虑 , 用材林的栽植株行距 最 好 采 用 4 x 4 或
5 x s 米 , 即使立地条件较差 , 也 不 宜 小于 3 x 3 米 。 纸浆林伐期龄 短 , 可采用 2 x Z 或
2
.
5 x 2
.
5米 。 如作为蔽荫树种造林 , 待其林冠初步形成之后 , 在林下栽培幼龄需遮荫的慢生
珍贵用材树种 , 可采用 2 x 4 或 2 . 5 x 5米的株行距 。
象耳豆粗生 。造林方法无特殊要求 。 在雨季初 、 中期选阴雨天或大雨后定植 , 用表土回穴 ,
适当深栽 。 不论是营养砖 、 杯苗或高 1 . 5一 2米的大苗裸根造林 , 成活率通常可达 95 一 1 0 % 。
( 四 ) 抚 育 管 理
定植当年雨季结束时松土培土一次 。 造林后 3 年内每年全面砍除杂灌两次 , 并结合修去
象耳豆幼树较低的枝条 , 如条件允许 , 增加一次松土扩穴追肥 。 以后抚育次数 减 为 每 年一
次 , 直至幼林郁闭 。
间伐期视用途和林分生长情况而定 , 株行距 3 X 3 米的用材林宜 5一 10 年内间伐 , 4 X 4
或 5` x s 米的一般只需在10 一 1 5年生左右按去弱留优的方式间伐一次即可 。 纸浆林的轮伐期
约为 5 年。 -
两种象耳豆采伐后都可以进行萌芽更新 。
四 、 建 议
(一 )象耳豆虽然不能列为贵重用材树种 , 但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具备粗生 、 速生等
显著优点 。 从造林绿化的意义考虑 , 仍不失具有引种推广的价值 。
(二 )青皮象耳豆苗期耐接近 0 O C的低温 。 在年平均气温 2 1 . 7 “ C以上 、 二 l o O C的年积温
超过 8。。0 O C 、 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 一 1 . 4 O C的气温条件下 , 即使旱期长达 5一 6个月 , 土壤比
较瘦膺 , 幼树也能较快地生长和正常开花结实。 实践表明 , 在南宁一广州一线以南已经基本
引种成功 , 可以通过中间试验 , 逐步推广 。 青皮象耳豆原产南 美洲南回归线 以南的亚热带地
:区 , 从它的耐寒表现以及根据近年扩大试种到北纬 27 。 。 g ,一 2 8 “ 1 0 ’ 的浙江南部平阳地区苗木
可以基本正常越冬的初步试种效果分析 , 青皮象耳豆有可能耐比南宁 、 遂溪 、 广州一带更低
的冬季气温条件而适生于更为广阔的地区 。
《三 )红皮象耳豆的试种点较少 。 据海南地区的试种效果来看 , 生长表现良好 , 但只开花
不结实 , 种源问题尚未解决。 为此 , 有必要进行有关促进结实的研究和无性繁殖试验 , 以解
决这一树种缺乏繁殖材料的主要矛盾 。 并建议进一步引种 , 开展地理试种工作 。
( 四 )根据我站与琼山造纸厂协作试验 , 青皮象耳豆的纤维获得率与红皮象耳豆相近似 ,
主干达 46 % , 大枝达 43 % , 也可能成为有发展前途的造纸材树种 。 近年来青皮象耳豆的试种
面除了两广之外 , 已扩大到福建和浙江南部 , 国内种源已初步获得保证 , 因此 , 建议进一步
开展青皮象耳豆的纤维利用试验研究 , 为这一具有推广条件的树种开辟利用途径 。
考 参 文 献
R
e e o r d
,
S
.
J
. ,
( T i m b
e r s o f t h e N e w W
o r
l d
.
) 1 9 4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