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苦葛藤提取物对玉米蚜虫的杀虫活性初报



全 文 :农 药
AGROCHEMICALS
第50卷第11期
2011年11月
Vol. 50, No. 11
Nov. 2011
苦葛藤提取物对玉米蚜虫的杀虫活性初报
施 蕊1,2,李 彪1,华 燕1,熊 智1,叶 敏2
(1.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24;
2.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01)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苦葛藤对玉米蚜虫的杀虫活性,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溶剂提取
苦葛藤中的活性成分,以浸虫法测定苦葛藤的4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缢管蚜的触杀活性。 [结果]苦葛藤的几种溶
剂提取物对玉米缢管蚜有明显的触杀活性。 经125 mg/L正丁醇提取物处理72 h后,玉米缢管蚜的校正死亡率达
100%。 [结论]苦葛藤正丁醇提取物对玉米缢管蚜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其LD50值为14.55 mg/L,4种溶剂提取物杀
虫活性的顺序为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水提取物。
关键词:苦葛藤;提取物;玉米缢管蚜;杀虫活性
中图分类号:S4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11)11-0851-02
Preliminary Study on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from
Pueraria peduncularis against Corn Aphis(Rhopalosiphum maidis)
SHI Rui1,2, LI Biao1, HUA Yan1, XIONG Zhi1, YE Min2
(1.Key Laboratory for Fores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se in the Southwest Mountains of China,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Agro-Biodiversity and
Pest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Abstract: [Aims]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from Pueraria peduncularis against corn aphis Rhopalosiphum
maidis was studied to provide some evidence for new botanical insecticide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active
ingredient of Pueraria peduncularis was extracted by solvent gradient extraction method with four different
solvents and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against corn aphis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insect-dipping.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extracts of Pueraria peduncularis had signifi cant contact toxicity
against corn aphis. When the insect was treated with n-butanol extract at concentration of 125 mg/L for 72 hours,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was up to 100%. [Conclusions] The n-butanol extract of Pueraria peduncularis has the best contact
toxicity against corn aphis with LD50 value of 14.55 mg/L.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f 4 extracts as n-butanol extract>
ethyl acetate extract>petroleum ether extract>water extract.
Key words: Pueraria peduncularis; extracts; Rhopalosiphum maidis; insecticidal activity
苦葛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ll. ex Benth.)Benth.为豆
科葛属的植物[1]。 主要分布于四川、西藏、广西、贵州、云
南等地[2]。 民间将苦葛藤叶切碎撒到田里,既可作肥料又
可以杀虫。 云南苦葛资源丰富,但相关研究报道甚少 [3]。
目前,国内对云南苦葛藤提取物对农业害虫的作用方式
和机理都尚未展开研究[4]。 本文通过对云南苦葛藤的化学
成分进行初步提取分离,初步研究苦葛藤提取物对蚜虫的
作用部位和作用方式[5-6],为将苦葛藤提取物开发成植物源
农药奠定了实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植物及虫源
云南苦葛药材采自云南昭通大关县,于2008年7月采
集苦葛地上部分藤茎,阴干粉碎,过425 μm筛,在室温下
避光保存备用。 玉米缢管蚜(Rhopalosiphum maidis )采
自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农田,实验室继续用玉米叶饲
养供试。
1.1.2 仪器与试剂
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仪器公司,BS210S型);超声波清
洗器(西班牙,FUNGILAB);旋转蒸发仪(东京理化器械(株)
独资工厂,N-1001EYELA);真空泵(郑州长城工贸公司,
SHB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HH-2型(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分
液漏斗;圆底烧瓶;冷凝管。
乙醇(分析纯,重庆化学试剂总厂);石油醚(分析纯,北
京化工厂);乙酸乙酯(分析纯,北京化工厂);正丁醇(分析
纯,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收稿日期:2011-04-13,修返日期:2011-07-25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面上科研基金项目(200926M)
作者简介:施蕊(1982—),女,云南昆明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药环境行为与化学生态研究。 E-mail:shirui0227@sina.com.cn。
通讯作者:叶敏(1960—),男,云南昆明人,教授,主要从事农药环境行为与化学生态研究。 E-mail:yeminpc@126.com。
应用技术
852 第50卷农 药 AGROCHEMICALS
1.2 试验方法
1.2.1 提取方法
称取云南苦葛藤粉末100 g,放入1 000 mL锥形瓶中,
加入20倍蒸馏水,提取3次。 每次1 h, 抽滤,合并3次滤液,
浓缩,得到云南苦葛水提物27 g。
称取苦葛水提取物10 g,加入100 mL蒸馏水,装入分
液漏斗,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体积各萃取
3次,浓缩,得到不同极性萃取物浸膏。 用蒸馏水配成一定
质量浓度的溶液进行杀虫活性测试。
1.2.2 杀虫活性测试方法
采用浸虫法[7-8],将玉米缢管蚜虫放入圆形滤网中,浸
于处理液中5 s后迅速取出,用滤纸吸干多余药液,置于有
新鲜玉米叶并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每次处理20头,重
复3次,对照组用水做同样处理,观察培养皿中虫体情况,于
24、48、72 h后观察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 杀
虫活性测定结果采用概率值分析方法。 用SPSS 18统计软
件分别计算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值和95%置信限。
校正死亡率(%) = 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00
1-对照组死亡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葛提取物对玉米缢管蚜虫的触杀活性
将苦葛的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
各称取0.1 g,用蒸馏水配成1 000、500、250、125 mg/L的4个
不同质量浓度,由于正丁醇提取物的活性很高,故将其配
成125、62.5、32.25、15.63、7.81 mg/L的5个不同质量浓度梯
度,采用“1.2.2”方法进行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萃取物对玉米缢管蚜虫的触杀活性

样品 质量浓度/ 校正死亡率/%
(mg•L-1) 24 h 48 h 72 h
水提物 1000 16.67±1.24ab 26.67±3.19b 29.82±1.03b
500 0±0.00a 8.33±1.16a 17.55±3.11ab
250 0±0.00a 0±0.00a 7.02±0.15a
125 0±0.00a 0±0.00a 1.40±0.02a
石油醚提取物 1000 13.33±0.25ab 28.33±0.91b 47.37±1.46bc
500 0±0.00a 26.67±1.21b 31.58±2.37b
250 0±0.00a 13.33±0.42ab 17.55±1.18ab
125 0±0.00a 8.33±0.73a 7.02±2.05a
乙酸乙酯提取物 1000 28.33±2.01b 53.33±3.31bc 75.44±1.19c
500 13.33±1.18ab 26.67±2.72b 43.86±2.21bc
250 0±0.00a 13.33±0.65ab 17.55±1.70ab
125 0±0.00a 0±0.00a 7.02±0.38a
正丁醇提取物 125 86.67±2.19cd 100±0.00d 100±0.00d
62.5 70.00±0.47c 81.67±3.26cd 96.49±1.01d
31.25 51.67±2.38bc 66.67±4.33c 73.68±2.47c
15.625 30.00±0.82b 40.00±0.18bc 52.63±4.31bc
注:表中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玉米缢管蚜虫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经Du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由表1可知:云南苦葛各萃取物对玉米缢管蚜虫的触
杀活性大小顺序为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
醚提取物>水提取物。 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
长,玉米缢管蚜虫的死亡率在升高。 苦葛藤正丁醇提取物对
玉米缢管蚜虫有较好的触杀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25 mg/L
时处理72 h,玉米缢管蚜的校正死亡率可达100%。
2.2 杀虫活性结果分析
云南苦葛藤不同提取物的毒力回归方程和半数致死
量见表2。
表2 不同萃取物毒力回归方程
提取物 毒力回归方程 相关 致死中浓度 95%置信限/
(y =) 系数 LC50值/(mg•L-1) (mg•L-1)
水提取物 1.8488x-0.9979 0.9835 1737.80 1698.27~1774.21
石油醚提取物 1.5612x+0.2813 0.9959 1053.13 978.37~1329.02
乙酸乙酯提取物 2.422x-1.6442 0.9913 344.21 312.46~365.71
正丁醇提取物 2.5814x+1.9979 0.9695 14.55 12.46~16.38
从表2的结果分析可见:云南苦葛藤的不同极性提取
物,对玉米缢管蚜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不同质量浓度
的提取物和死亡率存在相关性,并且线性关系良好。 苦葛
水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最低,因此需要高质量浓度才有杀虫
效果,而正丁醇活性最高,低质量浓度就有很好的生物活
性。 从表2中的半致死浓度来看,苦葛的不同提取物对供
试蚜虫的触杀活性大小顺序为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
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水提取物,说明苦葛中对供试蚜虫
有触杀活性的成分主要分布在高极性的正丁醇中。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苦葛藤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溶剂是
水,不同提取物对蚜虫的触杀作用以极性较高的正丁醇层
最强,其次是乙酸乙酯层,水层较弱,主要是因为水层杂质
较多,活性物质质量浓度偏低造成的。
触杀作用结果显示正丁醇提取物校正死亡率为100%,
而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校正死亡
率升高,说明苦葛提取物质量浓度和供试虫体的触杀活
性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且相关性良好。
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限制,本研究只对苦葛初提取物
进行了生测试验,而苦葛植物中各种此生代谢产物种类很
多,具体是哪一种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还必须
借助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进一步分离精制纯化鉴定,
才能得到单体化合物,作为生物农药开发的前提物质。
关于苦葛对蚜虫的杀虫机理和作用方式也有待深入
研究,除了蚜虫,苦葛是否对其他危害农业的病虫害有杀
虫活性,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目前,生物农药以其不污染环境、不产生公害的特点,
正迅速发展,而苦葛在云南的资源非常丰富,各地均有分
布,以其高杀虫活性和可作肥料的双重作用,是植物源农
药开发的最佳选择[9-10]。
(下转第854页)
854 第50卷农 药 AGROCHEMICALS
2 结果与分析
10 mg/L质量浓度下,啶菌 唑、腈苯唑、戊唑醇和多
菌灵对桃褐腐病菌丝生长抑菌率达100%;1 mg/L质量浓度
下,以上4种对菌丝生长抑菌率达98%以上;0.1 mg/L质量浓
度下,啶菌 唑和腈苯唑的抑菌活性较为突出,抑菌率分
别为96.27%、83.58%,明显高于戊唑醇(62.69%)和多菌灵
(20.15%),见表1。
表1 19种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离体抑菌活性试验结果

供试药剂 抑菌率/%
10 mg/L 1 mg/L 0.1 mg/L
82%啶菌 唑TC 100.00 100.00 96.27
24%腈苯唑SC 100.00 98.51 83.58
98.62%戊唑醇TC 100.00 100.00 62.69
95%多菌灵TC 100.00 100.00 20.15
50%氟啶胺SC 87.31 79.10 44.78
96%甲霜灵TC 32.09 13.43 11.94
91.8%菌核净TC 100.00 66.42 34.33
97.35%嘧霉胺TC 56.72 50.75 21.64
89%丙森锌TC 37.31 8.21 14.93
95%嘧菌酯TC 35.07 8.96 -
90%丁香菌酯TC 6.72 10.45 5.22
97.5%烯肟菌胺TC 10.45 10.45 5.22
98%唑菌酯TC 82.84 17.16 7.46
93%啶菌胺酯TC 55.22 9.70 4.48
50%烟酰胺WG 49.25 47.76 9.70
50%嘧菌环胺WG 64.93 39.55 10.45
50%速克灵WP 15.67 1.49 10.45
70%代森锰锌WP 10.45 18.66 4.48
50%多菌灵WP 99.25 27.61 5.97
对照(无菌水) 0 0 0
3 结论与讨论
现在辽南地区果园防治桃褐腐病主要用24%腈苯
唑悬浮剂、50%的戊唑醇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防治桃
褐腐病药剂田间防效参差不齐,有的药剂整个生长季
下来由于施药次数较多导致用药成本增加,有的药剂
由于使用年头较长或不规范使用导致产生很强抗药性,
农民在使用时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桃褐腐病的发生
严重程度及流行趋势与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
发紧密相关 [2],试验只对一些常规药剂进行了室内离体
抑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下,啶菌 唑、腈苯
唑、戊唑醇、多菌灵、氟啶胺、菌核净、多菌灵·乙霉威有较
高的离体抑菌活性,低质量浓度下啶菌 唑、腈苯唑仍有
较高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高于其他常规药剂,下一步还
要做以上药剂抑制孢子萌发试验,具体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还要进行田间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 钟亚凤, 张彦威, 陈笑瑜, 等. 北京地区桃褐腐病初侵染源的研
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3(z1): 261.
[2] 周荣, 蒋小艳. 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植物保护, 2009(2):
44-46.
[3] 赵晓燕, 王颖洁, 杨海清, 等. 环境条件对桃褐腐病病菌生长和
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4): 34-37.
[4] 李玉明, 董人珲. 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22): 115-119.
[5] 汪金莲, 邱业先, 张宗华, 等. 培养条件对桃褐腐病菌生长和产
孢能力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2(4): 516-518.
责任编辑:赵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辞海: 第2卷[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1996: 635.
[2] 王刚, 麻兵继, 刘吉开. 滇产苦葛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5, 36(4): 495-499.
[3] 丁立生, 窦永泽, 张晓, 等. 苦葛蔓中的新三萜成分[J]. 药学学
报, 1999, 34(2): 76.
[4] 吴文君 , 刘惠霞 , 朱靖博 . 天然产物杀虫剂—原理 , 方法 ,
实践[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0-42.
[5] 黄大昉, 潘映红, 张淑香, 等. 从掌叶半夏和半夏中发现对几种
(上接第852页) 蚜虫有致死活性的蛋白[J].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2): 94-96.
[6] 胡美英, 赵善欢. 黄杜鹃花杀虫活性成分及其对害虫毒杀作用
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4(9): 32-37.
[7] 吴兴富, 刘光辉, 邓建华. 云南烟蚜的抗药性差异研究初报[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19(1): 74-77.
[8] 罗万春, 李云寿. 苦豆子甲醇抽提物对菜蚜的忌避作用及药效[J].
农药, 1996, 35(6): 34-36.
[9] 王进忠, 孙淑玲, 苏红田.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利用现状及
展望[J]. 北京农业学报, 2000, 15(2): 72.
[10] 郝乃斌, 戈巧英. 中国植物源杀虫剂的研制与应用[J]. 植物学通
报, 1999, 16(5): 495.
责任编辑:赵平
美国将减半使用熏蒸剂甲基溴
美国环保署提议2012年熏蒸剂甲基溴紧急使用配额为1 023 t, 这个数额约是2011年2 055 t的一半。 这个产品自2005年起已经在很多发
达国家禁用, 美国也在淘汰使用甲基溴, 下一年的使用配额中的263.1 t来自本国预淘汰库存,其余759.1 t来自新生产或是进口,配额中的
93%来自于播前使用,其余用于采后使用。
EPA预计今年的库存将减少1 110.6 t, 其中483.2 t来自于今年开始使用的紧急库存,773 t非紧急使用,到2012年1月,本国的预淘汰库存
将为392.1 t。 (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