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新用



全 文 :新中医 2 01 0年 2月 第 3 3卷第 2期
消失大半 , 仅见散在癖点 , 尿多泡沫亦除 , 唯腹痛未止 。 守
方加木香 6 9 , 再服 10 剂痊愈 。 随访 2 年未复发
按 : 过敏性紫疾 属 于 中 医 学紫斑 、 肌妞 范畴 〕 多由 劳
倦 、 热病伤 阴致 阴 虚 火 旺 , 迫血 妄行而 发妞血 一 故用 滋 阴 降
火之 当归六黄 汤 加祛 风之荆莽 、 防风 「 _ 方 中当归 、 生地黄养
血 滋 阴 ; 黄茂益 气固表 ; 黄答 、 黄柏 、 黄连清热 凉血 . 标本
兼顾 , 疗效满意
2 泌尿 系感染
黄某 , 女 , 41 岁 , 19 95 年 7 月初诊 仁 尿频 、 尿急 、 腰
痊 、 乏力半年余 尿常规 : 白细胞 ( 十 ) , 红细胞 5 / H P , 蛋白
阴性 , 中段尿培养大 肠杆菌>l 0 万 / m耐 。 经 口服及肌注抗生
素 , 疗效不明 显 。 诊 见 : 尿频 , 尿急 , 腰痊 , 面色少华 , 舌
淡 、 苔薄黄 , 脉细无力 证属久病气血 亏虚 , 湿热下注 , 膀
眺气化不利 治以益气养血 , 清热利湿 。 处方 : 黄茂 、 生地
黄 、 黄琴 、 黄柏各 1 5 9 , 当归 12 9 , 黄连 6 9 , 车前草 3 0 9 。 每
天 1 剂 , 水煎分 2 次服 。 7 剂后 , 腰痊乏力明显好转 , 尿频尿
急减轻。 守方再服 14 剂 , 诸症皆除 , 复查尿常规 、 中段尿正
常 。 随访 l 年未复发 。
按 : 泌尿 系感染属中医 学淋证 范围 病机为 下 阴 不 洁 ,
秽 浊之邪 侵入膀眺 _ 初起症见小 便 灼热刺痛 , 色黄 赤伴 发热
口 苦 , 苔黄腻 , 脉数 证属湿热 蕴结 下焦 , 膀从气化失司 ,
治宜清热利湿通淋 为法 _ 若久而 不愈 , 湿热耗伤 正气 , 以 致
脾肾亏虚 , 下 元不 固 , 小便淋沥 不尽 , 伴腰疚膝软 , 则应扶
正祛邪 为 法 当归 六黄 汤 中当归 、 黄茂益气养血扶正 ; 黄
答 、 黄连 、 黄柏清利湿热 , 对泌尿 系感染有良好的疗效 J
余 , B P 波动于 18 . 7 一 2 1 . 3 / 12 . 7 一 14 . 7 kP a , 伴头晕 、 夜寐不
安 , 严重时心慌 , 面色潮红 , 舌红 、 苔少 , 脉弦 。 证为肝气郁
结 , 久而化火 , 肝阴暗耗 , 水不制火 , 肝阳上亢 。 治以滋阴清
热 , 养血安神 。 处方 : 当归 12 9 , 生地黄 、 茨黎各 3摊 , 黄连
6 9
, 黄琴 、 黄蔑各 1 5 9 。 每天 1剂 , 水煎分 2 次服 。 服 7 剂 ,
头晕明显好转 。 再服 14 剂 , 夜寐不安 、 面色潮红 、 心悸 、 头
晕基本消失 , B P 1 6 . 0 一 2 0 . 0 / 10 . 0 一 1 2 . 7 k P a 之间 。 随访 l 年
病情稳定 。
按 : 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范畴 。 病 因乃肝肾阴虚 , 肝阳上
亢所致 。 治 当滋 水涵木 。 生地黄滋肾养阴 ; 当归补血柔肝 , 黄
岑 、 黄连清泻肝火 ; 黄茂益气通脉 。 临床用 治肝 肾阴虚 , 肝 阳
上充之 眩晕确有疗效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新用
苏洁 贞 ’ , 刘明平 2
( 1
. 广东省南海市西樵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 广
东 南海 5 2 820 0 ; 2 .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教研
室 , 广东 广州 5 10 4 0 5 )
关键词 : 麻黄连翘赤 小豆汤 ; 湿疹 ; 竿麻疹 ; 痊疮
3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 《伤寒论》 , 由麻黄 、 连翘 、 苦杏
仁 、 赤小豆 、 大枣 、 桑白皮 、 生姜 、 炙甘草组成 , 具宣肺利
水 , 清热渗湿功效 , 是临床治疗湿热黄疽 、 水肿之有效方 。 笔
者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皮肤病 , 常获良效 、 现举验案如下
黄某 , 男 , 3 7 岁 , 19 9 6 年 3 月初诊 。 1 年前患咽痛发
热 , 继 而心慌乏 力 , 查血清柯萨奇抗体阳性 , 心 电图示窦性
心动过速 ( 1 2 0 一 14 0 次 / 分 ) 经休息 、 口服 三磷酸腺昔 、 辅酶
A
、 心得安治疗半年未见明显好转 二 诊见 : 心悸不 宁 , 头晕少
寐 , 舌红 , 脉细数 证属心阴不 足 , 心火 内扰 。 治宜养阴清
热 , 宁心安神 。 处方 : 当归 12 9 , 生地黄 、 黄琴 、 黄蔑各
巧 g , 黄连 6 9 . 玄参 9 9 。 每天 l 剂 , 分 2 次服 。 服 14 剂后 ,
心悸 明显 好转 , 守 方再服 21 剂 , 各症皆除 , 休息时心 率 80
次 / 分 , 轻度活 动时 1 0 0 次 / 分 。 随访 3 年病情稳定 。
按 : 病毒性心肌 炎后 遗症主要症状 为心慌或胸 闷而 归属
心怜范畴 _ 乃心 病 日 久 , 心 阴耗 伤 , 心 火 内动 , 扰动 心神所
致 。 治 以 养阴清热 , 宁心 安神 方 中生地黄 滋 阴 凉血 , 补肾
水真阴 ; 黄连 清心 泻 火 ; 玄参清热除烦 ; 黄 茂益元气 , 当 归
养血 诸药 合 用 , 使 阴 血 充足 , 则心 火 内动 之心悸怔 忡 可

急性湿疹
4 高血压
赵某 , 男 , 51 岁 , 19 95 年 10 月初诊 。 患高血压已 4 年
罗某 , 男 , 38 岁 , 19 9 年 8 月 6 日初诊 。 周芽皮肤疫
痒 、 渗液 3 天 。 因天热劳动后感手臂 、 头面部皮肤潮红 , 灼热
痉痒 , 遂以冷水冲凉 , 痰痒不减 , 并出现密集红色丘疹 、 小水
疤 , 并迅速遍及全身 , 疫痒加剧 , 需搔至皮破 出血流黄水 , 经
服息斯敏无效 。 诊见 : 全身痛痒 , 见皮损 及密集 丘疹 、 水疤 ,
渗出明显及抓痕 , 偶 见少许血痴 , 身热心烦 , 1 于苦 , 舌红 、
苔微黄腻 , 脉浮数 。 诊为急性湿疹 。 证属风湿热郁结肌肤 , 治
宜清泄湿热 , 宣透外邪 。 处方 : 生 麻黄 6 9 , 连翘 、 桑白皮 、
防风各 1 2 9 , 慧芭仁 、 赤小豆各 3 0 9 , 苦杏仁 、 生甘草各 9 9 ,
金银花 、 蒲公英 、 白鲜皮各 15 9 , 蝉蜕 6 9 每天 1 剂 , 水煎
服 。 连服 7 剂 , 湿疹消失 , 痰痒除 , 皮肤见色素沉着 , 续服 5
剂巩固 而愈 。
按 : 湿疹 又名 湿疮 、 浸淫疮 ` 病机 多为湿热 内蕴 , 复感风
邪 , 风湿热相搏 , 浸淫肌肤所致 ` 本例 因著天劳作 , 热邪客于
肌肤 , 复因冲洗 , 风湿 内蕴 , 闭塞毛窍 , 风湿热郁结肌肤 , 不
得 宣泄所致 方 中生麻黄 、 苦 杏仁辛散外邪 , 宣发 郁热 ; 连
收稿 日期 : 20 0 一 06 一 10
DOI : 10. 13457 /j . cnki . jncm. 2001. 02. 053
新中医 2 0 0 1年 2月 第 3 卷第 2期
翘 、 金银花 、 蒲公英清热解毒 ; 桑白皮 、 赤小 豆 、 惫改仁宣肺利
湿 ; 白鲜皮 、蝉蜕 、 防风散风止痒 ; 生甘草解毒并调 和诸药 一 全方
共奏清泄湿热 , 宣通外邪之功 、 方切病机 , 疗效显著 。
3 痊疮
2 慢性尊麻疹
高某 , 女 , 4 9 岁 , 19 9 9 年 12 月 7 日初诊 。 周身起风
团 , 反复痰痒 ! 年 。 l 年前感冒后即觉皮肤痛痒 , 搔抓后皮肤
泛红 , 并见淡红色风团 , 时隐时现 , 冬天 及经期加重 。 服用
扑尔敏 、 肌注胶性钙等效果不显 , 病情反 复遂前来就诊 , 有
虾 、 蟹 过敏 史 。 诊 见 : 全身痛痒 , 搔抓 后 呈扁平丘疹状风
团 , 皮疹淡红色 , 略高出皮肤 , 伴身热微恶风 , 咳嗽 , 咽
痛 , 舌淡胖 、 苔薄黄 , 脉浮数 。 诊为慢性尊麻疹 。 证属风热
蕴结 , 血虚生风 , 治宜疏散风热 , 养血祛风止痒 。 处方 : 麻
黄 、 蝉蜕各 6 9 , 赤小豆 3 0 9 , 苦杏仁 、 桑白皮 、 生 甘草各
9 9
, 牡丹皮 、 连翘 、 僵蚕各 12 9 , 何首鸟 、 金银花各 15 9 。 每
天 ! 剂 , 水煎服 。 1 日二诊 : 服 4 剂 , 痰痒减轻 , 风团减
少 , 无发热咳嗽 、 咽痛 。 守方去浮萍 、 防风 , 加当归 9 9 , 生
地黄 15 9 , 续服 7 剂 . 18 日三诊 : 痛痒明显减轻 , 风团显著减
少 守方继服 7 剂 , 风团消失 、 痰痒愈
按 : 本例 患者素有过敏史 , 又届更年期 , 精血渐 衰 . 血
虚生风 , 复 因外感风 热 , 蕴结肌肤 。 首诊治 以疏散风 热 , 祛
风止痒 , 待标症缓解后 , 以 疏散风热 为主 , 侧重 养血祛 风之
力 , 标本兼治 , 故获 良效 。
陈某 , 女 , 19 岁 , 20 0 年 1月 9 日初诊 。 颜面丘疹 、 脓
疤半年 。 患者半年前始颜面 、 前额出现散在红色丘疹 , 顶端有
白头粉刺 , 面部油腻多脂 , 反复发作 。 诊见 : 颜面 、 前额见散
在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及黑头粉刺 , 少数黄豆大小囊肿及脓疙 。
轻度痛痒 . 伴心烦 , 口干苦 , 小便黄赤 , 大便干结 , 舌红 、 少
苔 , 脉弦数 。 诊为痊疮 。 证属肺胃湿热 , 治宜清肺泄热 , 解毒
除湿 。 处方 : 麻黄 6 9 , 苦杏仁 9 9 , 赤小豆 3崛 , 金银花 、 野
菊花 、 蒲公英各 159 , 桑 白皮 、 紫草 、 牡丹皮 、 批把叶 、 连
翘 、 黄岑各 12 9 , 生大黄 (后下 )3 g 。 每天 l 剂 , 水煎服 。 巧 日
二诊 : 服 7 剂 , 丘疹 、 粉刺减少 , 大便正常 。 上方去生大黄加
惹茵仁 、 土侠等各 30 9 , 又服 7 剂 。 2 日三诊 : 丘疹 、 粉刺明
显减少 , 脓疙 、 面部皮脂亦减 , 各症均除 。 守方去黄芋加夏枯
草 1 2 9 , 牡骊 15 9 , 继服 7 剂 。 皮损基本消退 , 无新发而愈 。
按 : 本病属中医学肺风粉刺范畴。 《医宗金鉴》 载 : “ 此
证由肺经血热 而成 , 每发于面弃 ” 病机为肺胃湿热 , 治 当清
肺泄热 , 解毒除湿 L」 方 中以 黄茶 、 批把叶清肺泄热 ; 麻黄 、 苦
杏仁 宣发肺中郁热 ; 金银花 、 连翘 、 蒲公 英 、 野菊花清热解
毒 ; 桑白皮 、 赤小 豆 、 蒲公英清肺利湿 ; 紫草 、 牡丹皮清热 凉
血 ; 惫裁仁 、 土获茶利湿排脓 ; 加 夏枯草 、 牡场 重在清热散
结 L 诸药共奏清泄肺热 、 解毒除湿 、 排脓散结之功
· 书讯 · △ 《免疫中药学》 该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
骆和生教授及英国中医药学会会长罗鼎辉教授主编 。 全
书 71 万多字 , 总论主要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与免疫学的关
戒飞 各论阐述 巧 5 种中药近年免疫药理研究及其在免疫
性疾病方 面应用的新成果 ; 附录则包括免疫学名词解
释 、 免疫药理索引等 , 该 书为沦述中药免疫效应及其临
床应用专著 , 资料 全 、 内容新 、 实用性 强 , 适合广大中
医药 、 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临床 、 教学 、 科研参考 。 该书
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北京民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 ,
每本 5 0 元 (含邮费 、 挂号费 ) 。 欲购者请汇款至广州市机
场路 12 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新中医》 编辑部发行科
收 (5 10 40 5) , 并在附言栏注明书名 、 册数 。 请用正楷写
清详细地址 , 以免误投 。
△ 《中医虚证诊治手册》 由人 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
该书系统地介绍 了古今医家对中医虚证的诊治经验及科
研成 果 , 详述虚证 的流行病学 、 病因病理 、 诊断与辨
证 、 治疗与预防保健 。 各论共 23 章 , 第 ! 一 5 章介绍 了
急性虚证 、 气血 阴阳虚证 、 脏腑虚 证 、 外感虚证中夹实
等 10 3 种中医经典虚证的诊治 ; 第 6 一 23 章介绍 了现代
医学诊断的 163 种常见病 、 难治病的虚证诊治 。 本书对
每一种虚证均有简明准确的辨证依据及治疗方案 (包括传
统处方 、 中西药 、 针灸 、 食疗等 ) ,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
价值 。 可供临床医师 、 医学院校师生 及广 大医务工作者
参考 , 亦 可作为具有中等 以 L 文化程度的读者 自我保
健 、 自我治疗之参考读物 。 该书部分由本部代售 , 每册
定价 4 7 元 (含邮挂包装费 ) , 欲购者请汇款至广州市机场
路 12 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新中医 》 编辑部收 。
△ 《岭南针灸经验集》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赖新
生 、 张家维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 该书 5 0 多
万字 , 第一部分介绍 以司徒铃 、 韩绍康 、 靳瑞等为代表
的 14 位岭南知名针灸专家的学术思想 ; 第二部分介绍众
岭南专家对针灸理论的专题探讨 ; 第三部分汇编了医家
针灸治疗疑难病症的临床经验和体会 。 全书理论与实践
并重 , 突出岭南流派 , 讲究辨证施针的选穴处方规律 ,
重视 民间特效疗法如挑刺 、 蜂针 、 埋药线等的挖掘与应
用 , 适合广大针灸医务工作者及爱好者阅读 。 该书售价
4 0 元 (含包装邮寄费 ) , 欲购者请汇款至广州市机场路 12
号大院 广州 中 医 药 大 学 《新 中医 》 编辑 部发 行科
( 5 1 0 4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