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介绍一种野生绿肥—小叶野决明



全 文 :介绍一种野生绿肥一小叶野决明 ’
唐梁桥 王淑媛 杨秀缓
(中国 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小叶野决明 (T l、 e r n 、 o Ps l 。 e l、 in e n 。 i。 Be n t h. )为
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 , 原产地陕西秦岭南麓秦岭车站
至凤姗段沿铁路和公路两旁的河滩 、 田边 、 护路坡及农
田内 , 其生境条件为 : 海拔 1 1 0 0一 1 2 0。米 , 年降水量 6 40
皂米左右 ,年平均温度 1 1 . 护 c . 极端最低温 一 1 5 . 5“ c ,
极端最 高温 35 . o5 C , 无霜期约 1 8。天 。 小叶野决明在
当地都为野生状态 ,群众叫 “ 油皂角 ” , 用作水 田绿肥 。
19 7 9年我们从陕西风县黄牛铺采集种子在兴城所内试
种 , 经过近三年的观察 , 小叶野决明耐早 、 耐店 , 能
适应辽西的气候环境 , 可安全越冬 , 是 一种很有希望
的野生绿肥 。
植物学特性 小叶野决明植株高 90 厘米左右 , 茎
和叶背有绒毛 , 掌状复叶 , 有三片小叶 , 叶片光滑 ,
小叶长椭园形 , 长 2一 4厘米 , 宽 8一 18 毫米 , 叶端稍
尖 , 托叶披针形 , 总状花序 , 花 互生 , 黄色 , 苞片单
生 , 有柔毛 , 曹长约 8毫米 , 上方 2裂片园形 , 下方裂
片披针形 , 龙骨瓣较翼瓣小 。 荚果栗褐色 , 披针状带
形 , 长 6一 8厘米 , 宽 6一 7毫米 , 密被短柔毛 , 荚内有
种子 10 粒左右 , 种子肾形 , 红 褐色 , 长约 3 . 5毫米 ,
宽约 2 . 5毫米 。 根具小根瘤 , 主根 2尺以上 , 侧根十余
条 , 主根粗 2厘米左右 , 根茎部着生越冬芽 , 可抽 出
新茎 。
栽培性状 小叶野决明茎 叶干 物 质 全 氮 含 量
2
.
72 5%
, 种子千粒重 n 一 12 克 , 多硬粒种子 , 有的种
子表面 多白腺点 , 但不影响发芽 。 在辽西地区用种子
播种 , 可在 5月中旬进行 , 播前需温水浸泡 , 以利发
芽 , 可采用带状点播 , 每穴放种子 3一峨粒 ,行距 1 , 6一
1
.
8尺 , 穴距 1尺 至 1尺 2 。苗期要注意除草 , 花期要防治
豆英螟为害 。 小叶野决明幼苗期生长缓慢 , 气温升高
进入 雨季时加速生长 。 1 9 8 0年 或月30 日我们把带 2片子
叶的幼苗从室 内栽植到大田 , 一月后株高仅 3 . 6厘米 ’
到 7月 10 日株高为 28 厘米 , 平均可天增高〕 . 6厘米 , 但
到 8月 3日株高增加到 5 . 6厘米 , 在 2凌天 内每天 幼 高
1
. 巧厘米 。 第二年生长更快 , 我们调查 , 在年越冬保
护措施下 , 越冬返青率为 87 % , 4月中句返青 , 4月下
旬始花 , 5月下旬终花 ,花期 4一 5周 , 7月上旬可采种 ,
1。月初地上部茎木质化 。 第二年的小叶野决明单株茎
叶仲展幅度可达 80 一 90 厘米 , 花期一次刘青 量 亩 产
3“ O斤 左右 , 割后仍可再生 , 当年秋可第二次刘割 。
越 冬前如能培 土复盖或灌冬水 , 对翌年早发和防止冻
害有利 。
小叶野决明的最大特点是早发性好 , 在辽西 5月
上旬进入盛花期即可刘青 , 而且有较高的绿色体 , 比
当地绿肥白花草木挥的刘割期要提早一个节气 , 还由
于它是多年生绿肥 , 除了栽植当年外 , 第二年起可 直
接利用 , 基本上不需其它管理 , 所以 比一 、 二年生绿
肥节省劳力和管理费用 。 小叶野决明还是一种早春的
优良蜜源植物。 除作绿肥外 。 它的根和种子可药用 ,
专治眼睛红肿病 , 种子还可榨油 , 是 一种可发展的野
生绿肥 。
李雅琴同志参加部份工作 。
一毓一牡 澳大利亚土壤代表团在沈阳
澳大利亚土壤访华代表团成员 、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土壤研究所著名土壤生物化学家莱德博士 ( rD . M .
J
.
L a d )和物理化学家罗 帕奇博士 ( D r . M . R a u P c h )于 1 9 8 2年 6 月 9 日至 13 日来沈进行了考察访问 。 在省土壤学会
和林土所 主持下 , 两位学者在林土所为我省土壤工作者分别做了 “ 氮素循环 、 转化及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利用” 和
“ 物理化学模式在土壤工作中的应用” 的学术报告 。 他们应用 ` S N 、 “ C示踪技术研究了豆科植物一小麦轮作制中的
氮素平衡问题 。 应用红外光谱和 X 射线衍射技术 , 研究了有机分子在粘土蛙石表面的键合原理 , 提出了研究粘土
表面和有机分子的化学性质模式 , 试图为进一步研究土壤重要特性开辟新的途径 。 显示了澳大利亚土壤科学研究
特点是既重视广泛的实践性 , 又具有深湛的理论水平 。 中澳两国学者分专业小组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
代表团还参观访问了林 土所 、 省农科院和人 民公社 。 (谢萍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