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7卷 第 1期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Vol. 27 No. 1
2007年 2月 Journal of Centra l South Univ er sity o f Fo r estry & Technolog y ( Na tural Science) Feb. 2007
文章编号: 1000- 2502( 2007) 01- 0064- 06
南洋楹种源家系试验
韦如萍1 ,胡得活 1 ,郑永光 2 ,赖植添 3 ,邹寿明 3 ,何汉波 3 ,林福新 3
( 1.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2.广东省林业局 ,广东广州 510173;
3.广东增城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增城 511300)
摘 要: 对 21个南洋楹种源 /家系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参试种源 /家系 4. 5年生的保存率、生长性状以及形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
著差异 ;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 ,选择出具有较高生长量、较优形质性状和较强适应性的优良种源 /家系 7个 ,分别是 C9、M 15、 P10、 P6、
P2、 C1和 C6,其中 C9、 M15表现最佳 , 4. 5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 13. 03 m、 13. 05 cm和 0. 090 79 m3,分别比对照高出 13.
90% 、 9. 02%和 12. 80% ,比对照树种马占相思高出 26. 63% 、 10. 41%和 74. 92% .
关键词: 森林培育 ;南洋楹 ;种源 ;家系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722. 3 文献标志码: A
Study of the Test onParaserianthes falcatar ia ( L. ) Nielsen Provenance /Family
WEI Ru-ping
1 , HU De-huo
1 , ZHEN G Yong-guang
2 , LAI zhi-tian
3 ,
ZUO Shou-ming
3 , HE Han-bo
3 , L IN Fu-xin
3
( 1. Forest Research Ins ti tute of Guangd ong Province, Guang 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 2. Guangdong Fores t ry Bu reau,
Guang zh ou 510173, Guang dong, China; 3. Zengcheng Fo res try Research Inst itute, Zengch eng 511300, Guangdong , China)
Abstract: Tw enty-one prov enances /fami lies of Pa raserianthes falcata ria ( L. ) Niels en w ere tested. Th e resul ts show that th e
di f ferences of th e preservation rate, grow th characteri sti c and form quality am ong th e p rovenances / families of 4. 5 years w ere
remarkable or high ly remark able. Sev en provenances /families, namely, C9, M15, P10, P6, P2, C1 and C6, w ith th e characteri st ic
of high grow th , excel lent fo rm quali ty and st rong adaptabili ty, w ere selected by mult i-ch aracteri st ic synthetic evaluat ion, w ith C9 and
M15 being the best fami lies. Th eir average h eigh t, DBH and volum e of 4. 5 years w ere 13. 03 m , 13. 05 cm and 0. 090 79 m3
respectively, w hich w ere 13. 90% , 9. 02% and 12. 81% higher th an thos e of CK respect ively, and 26. 63% , 10. 41% and 74. 92%
higher th an thos e of Acacia mang iurn respectively. Th erefore, th ese superior prov enances /fami lies are sugges ted to be extended fo r
tes ting in oth er botanic areas and then to be con fi rm ed fo r sui table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silvicul tu re; Paraserianthes falcataria ( L. ) Niel sen; p rovenance; fami ly; synthetic evaluation
南洋楹 Paraserianthes f alcataria ( L. ) Nielsen是世界最速生树种之一 .其具有经营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
的特点 ,是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优质工业用材林基地建设的优良树种 ,木材用途广泛 [ 1, 2] .广东省增城市作
为国家林业局评定的林业科技示范市 ,现已把南洋楹作为该市营造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主要树种 ,并建成了
我国最大面积的南洋楹商品材基地 .广东省林科院利用 1999年引进的部分南洋楹优良种源 /家系和在国内选
出的优良家系 ,在增城市开展了种源 /家系试验 ,目的在于了解其遗传变异特性和生长表现 ,并为增城市选出最
适合的优良种源 /家系 ,从而促进该地区南洋楹人工林的发展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增城市镇龙镇的麦村 ,东经 113°35′,北纬 23°15′,海拔 72~ 95 m,年平均气温 21. 6~ 22. 1℃ ,年
收稿日期: 2006-09-21 修回日期 : 2006-11-18
基金项目: 农业攻关项目 ( 2003B21205) .
作者简介: 韦如萍 ( 1978- ) ,女 ,广西河池人 .助理研究员 ,硕士 ,主要从事林木育种方面的研究 .
DOI : 10. 14067 /j . cnki . 1673 -923x . 2007. 01. 012
平均降水量 1 904 m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土壤为花岗岩、砂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 , p H
值 4. 5~ 6. 0,林下植被主要有银柴、鸭脚木、山苍子、算盘子、梅叶冬青、乌毛蕨、玉叶金花、蔓山莠竹、酸藤果等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 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广东省林科院 1999年从马来西亚引进的南洋楹家系 M11、 M13、M14、 M15,菲律宾引进的种源
P10、 P11和家系 P2、 P5、 P6、 P7、 P8,国内选出的优良家系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对照种源 ( CK)为
来自广东饶平的南洋楹次生种源 (在林分中随机采集 ) ,对照树种为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rn Willd. .试验采
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 , 4次重复 , 25株小区 , 5行排列 ,株行距 3 m× 3 m. 2000年 5月造林 .
2. 2 试验方法
2004年 11月 ,调查试验林每个小区的中间 9株树 ,调查因子有保存率 ( PR )、树高 ( H )、胸径 (DB H )、主干通
直度 ( SFS )、侧枝粗细 ( PB T )、枝下高 ( HS )以及侧枝分枝角度 ( PB A ) ,其中主干通直度和侧枝粗细采用分级评分
制度 (表 1) .
表 1 主干通直度和侧枝粗细评分标准
Table 1 The grade criterion of straight degree of main stem and lateral branch thicknesse
性状 1分 2分 3分
SFS
在离地 5 m内 ,主干明显、通直、圆满 在离地 5 m内 ,主干明显 ,圆满 ,有一个弯 在离地 5 m内 ,主干明显 ,但有 2个或 2个以上的弯 ,或者是主干开叉
PBT
在离地 5 m内 ,枝条细小稀疏 ,最粗分枝与同一位置主干的比小于
1 /3,或无侧枝的
在离地 5 m内 ,分枝稀疏或稍密 ,最粗分枝与同一位置主干的比在 1 /3~ 1 /2之间
在离地 5 m内 ,最粗分枝与同一位置主干的比大于 1 /2,或是分枝过多、过粗以致主干不明显
2. 3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过程均在 SAS统计软件上进行 [3 ] .保存率数据经过反正弦转换 ,以小区均值作方差分析 ,分析模
型为:V= _ + Bi+ Gk+ Eikl .其它性状的方差分析以单株观测值为计算单位 ,方差分析模型为: V= _ + B i+
(BG )ik+ Gk+ Eikl .上两方程式中V为观测值 ,_为总平均值 ,B i为区组效应 , (BG ) ik为第 i区组和第 k种源的交互
效应 ,Gk为种源效应 , Eik1为误差效应 .多重比较采用 Duncan法 .主干通直度和侧枝粗细得分数据经过平方根
转换 .
单株材积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4 ]:
V= π(d1. 3 /2) 2h f 1. 3 f 1. 3= 0. 14+ 0. 66q22+ 0. 32 / (q2h )
式中: d1. 3、h、 f 1. 3、 q2分别表示树木的胸径、树高、胸高形数和胸高形率 ; q2为 1 /2树高处直径与胸径的比值 .本
文中以实测 20株 3年生试验树计算出的胸高形数的平均值作为计算单株材积的胸高形数 ( 0. 46) .
各性状相关系数为 [3 ]:
ri j= ei j /(Wi×Wj )
式中: rij为性状 i和性状 j的简单相关系数 ;eij为性状 i和性状 j的协方差 ;Wi为性状 i的标准差 ;Wj为性状 j的标
准差 .
用以下公式进行种源 /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以及保存率的综合评价 ,以 Pi值小为优 ,评选优良种源 /家
系 [5, 6 ] .
Pi=
j
K j ( 1-
aij
a0j
) 2
式中 P i为第 i个种源 /家系的综合评定值 ; K j为 j个性状的权重系数 ; aij为第 i个种源 /家系第 j个指标数据 ; a0j
为第 j个指标最优的种源 /家系数据 .
3 结果与分析
3. 1 种源 /家系的适应性
造林 3个月后调查其存活率 ,各参试种源和家系的存活率都为 100% . 2004年 11月对林分保存率进行调
65第 1期 韦如萍等: 南洋楹种源家系试验
表 2 4. 5年生的保存率方差分析
Table 2 The var iance analysis on the preservat ion ratio of
4. 5 years trees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概率 P值
区组 3 789. 649 349 263. 216 450 2. 46 0. 071 0
种源 /家系 24 9 652. 756 862 459. 655 089 4. 30 < 0. 000 1
误差 72 6 407. 934 62 106. 798 91
总计 99 16 828. 631 97
查 ,并进行方差分析 (表 2) ,结果表明:种源 /家系间
的差异极显著 ( P < 0. 01) ,说明参试种源 /家系在本
试验点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 .由多重比较结果可
知 (表 3) ,保存率最高的是 P8,达 90. 05% ,显著高于
( P < 0. 05) CK以及大部分种源 /家系 ;其次是 C9、
C5、 C7、 M15、 C1,保存率在 85. 18%~ 80. 31%之间 ,
与 P8无显著差异 ,并高于 CK以及大部分种源 /家
系 ;保存率最低的是 C2,仅为 51. 69% ,低于或显著低于 (P < 0. 05)其它种源 /家系 .
表 3 4. 5年生保存率多重比较†
Table 3 The multiple compar ison of the preservation
ratio of 4. 5 years trees
试验号 保存率 /% P < 0. 05 试验号 保存率 /% P < 0. 05
P8 90. 046 a M16 70. 575 bcd ef
C9 85. 178 ab P10 67. 695 bcd efg
C5 85. 178 ab M14 67. 547 bcd efg
C7 83. 015 ab CK 64. 085 cdefg
M 15 80. 310 abc C4 62. 679 cdefg
C1 80. 310 abc C8 60. 516 defg
P7 78. 147 abcd P5 58. 352 efg
C3 75. 442 abcde M11 56. 568 fg
M 13 73. 279 abcdef P11 54. 932 fg
C6 71. 495 bcdef C2 51. 688 g
P6 71. 116 bcdef 均值 70. 864
P2 70. 575 bcdef
† 具相同字母的 ,则表示它们间差异不显著 ,否则存在显著差异 ( P < 0. 05) ,下同.
表 4 4. 5年生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方差分析
Table 4 The variance analysis on height, DBH and
volume of 4. 5 years trees
性状 变异来源 自由度 F值 概率 P值
区组 3 79. 86 < 0. 000 1
H 种源 /家系 20 4. 40 < 0. 000 1
区组×种源 /家系 60 3. 38 < 0. 000 1
区组 3 11. 76 < 0. 000 1
DBH 种源 20 2. 25 0. 001 5
区组×种源 /家系 60 1. 73 0. 000 9
区组 3 22. 06 < 0. 000 1
V 种源 20 2. 46 0. 000 4
区组×种源 /家系 60 1. 91 < 0. 000 1
3. 2 种源 /家系的生长分析
表 5 4. 5年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的多重比较
Table 5 The multiple compar ison of height, DBH and volume of 4. 5 years trees
试验号 H /m P < 0. 05 试验号 DBH /cm P < 0. 05 试验号 V /m3 P < 0. 05
C9 13. 09 a C9 13. 53 a C9 0. 100 23 a
M 15 12. 96 ab P2 12. 78 ab P2 0. 090 54 ab
C1 12. 93 ab C1 12. 62 abc C6 0. 082 06 abc
P10 12. 78 abc M15 12. 58 abcd M15 0. 081 34 abc
M 14 12. 40 abcd M14 12. 53 abcd e C1 0. 080 99 abc
P2 12. 26 abcde P10 12. 43 abcd e CK 0. 080 48 abc
P7 12. 10 abcdef C4 12. 36 abcd e M14 0. 080 13 abcd
P6 11. 74 bcdefg C6 12. 05 abcd e P10 0. 079 63 abcd
C6 11. 67 cdefg P6 11. 98 abcd e C4 0. 070 48 bcd
CK 11. 44 defg CK 11. 97 abcd e P6 0. 068 24 bcd
C5 11. 40 defg M13 11. 83 abcd e P7 0. 066 94 bcd
P5 11. 25 defg C2 11. 82 abcd e C8 0. 065 34 bcd
C4 11. 17 defg C8 11. 76 abcd e C5 0. 064 17 bcd
P11 11. 07 efg P7 11. 59 bcde M13 0. 062 75 bcd
C7 10. 99 efg P5 11. 59 bcde P8 0. 061 85 bcd
P8 10. 98 efg C5 11. 42 bcde C2 0. 060 47 bcd
C2 10. 95 efg P8 11. 29 bcde P11 0. 059 12 cd
C8 10. 89 fgj M11 10. 97 bcde P5 0. 058 14 cd
M 13 10. 81 fgj P11 10. 84 cde C3 0. 052 40 cd
C3 10. 79 fg C7 10. 76 de C7 0. 051 65 cd
M 11 10. 54 g C3 10. 75 e M11 0. 050 04 d
均值 11. 64 均值 11. 84 均值 0. 069 782
由于长期受外
界环境因素和内部
遗传因素的影响 ,
各参试种源 /家系
的生长性状将有所
差异 . 4. 5年生的
树高、胸径和单株
材积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 (表 4) ,区组
间、种源 /家系间以
及区组×种源 /家
系间的交互作用均
存在极显著差异
(P < 0. 01) .
由表 5可知 ,
树高生长的群体均
值为 11. 64 m,变
异幅度为 10. 54~
13. 09 m,后者比
前者大 24. 19% .树
高生长最好的是 C9,为 13. 09 m ,年平均生长量为 2. 91 m,显著高于 (P < 0. 05) CK以及大部分种源 /家系 ;其次
为 M15、 C1、 P10、 M14、 P2和 P7,平均树高在 12. 96~ 12. 10 m之间 ,与 C9无显著差异 ,并优于 CK和大部分种源
/家系 ;树高生长最差的是 M11,为 10. 54 m ,低于或显著低于 ( P < 0. 05)其它种源 /家系 .
66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27卷
胸径生长的群体均值为 11. 84 cm,变异幅度为 10. 75~ 13. 53 cm ,后者比前者大 25. 86% .胸径生长最好的
也是 C9,达 13. 53 cm,年平均生长量为 3. 01 cm,比 CK高出 13. 03% ,并高于或显著高于 ( P < 0. 05)其它种源 /家
系 ;其次是 P2、 C1、 M15、M14、 P10、 C4、 C6和 P6,平均胸径在 12. 78~ 11. 98 cm之间 ,优于对照和其它种源 /家
系 .胸径生长最差的是 C3,为 10. 75 cm,低于群体均值和其它种源 /家系 .
材积生长的群体均值为 0. 069 782 m3 ,变异幅度为 0. 050 04~ 0. 100 23 m3 ,后者比前者大 100. 30% .材积
表现最优的还是 C9,为 0. 100 23 m3 ,比 CK高出 24. 54% ,并高于或显著高于 ( P < 0. 05)其它种源 /家系 ;其次是
P2、 C6、 M15和 C1,平均材积为0. 090 54~ 0. 080 99 m3 ,与 C9无显著差异 ,并高于 CK和其它种源 /家系 .材积生
长最差的是 M11,为 0. 050 04 m3 ,低于或显著低于 ( P < 0. 05)其它种源 /家系 .
3. 3 形质性状分析
树冠是复杂的整体 ,其结构直接影响着树木绿色面积的大小、空间分布和光能的利用 .对冠型影响最大的
是树木的分枝规律 ,它决定着冠型和生产力的大小 .干形的好坏、枝下高的高低影响着经济材的产量 ,侧枝粗度
与生物量的分配有关 ,分枝角可影响冠幅的大小 ,从而影响造林的密度 . 4. 5年生南洋楹种源 /家系的主干通直
度、枝下高、分枝角度在区组间、种源 /家系间以及区组×种源 /家系效应上均有极显著差异 ( P < 0. 01) ,侧枝粗
细在区组间差异极显著 (P < 0. 01) ,在种源 /家系间、区组×种源 /家系交互效应间差异显著 (P < 0. 05) (表 6) .
表 6 4. 5年生的形质性状方差分析
Table 6 The variance analysis on form quality character of 4. 5 years trees
性状 变异来源 自由度 F值 概率 P值 性状 变异来源 自由度 F值 概率 P值
区组 3 30. 47 < 0. 000 1 区组 3 14. 00 < 0. 000 1
SFS 种源 /家系 20 2. 99 < 0. 000 1 PBT 种源 /家系 20 1. 72 0. 026 7
区组×种源 /家系 60 3. 28 < 0. 000 1 区组×种源 /家系 60 1. 37 0. 038 7
区组 3 14. 03 < 0. 000 1 区组 3 81. 42 < 0. 000 1
Hs 种源 20 3. 94 < 0. 000 1 PBA 种源 /家系 20 3. 30 < 0. 000 1
区组×种源 /家系 60 1. 59 0. 004 2 区组×种源 /家系 60 2. 32 < 0. 000 1
表 7 4. 5年生形质性状多重比较
Table 7 The multiple comparison of form quality character of 4. 5 years trees
试验号 SFS P < 0. 05 试验号 Hs /m P < 0. 05 试验号 PBT P < 0. 05 试验号 PBA /(°) P < 0. 05
C5 1. 57 a M15 5. 30 a M 11 1. 52 a P10 59. 31 a
C3 1. 54 ab C9 5. 28 a M 13 1. 43 ab P5 58. 85 ab
C7 1. 54 ab P6 4. 49 ab C7 1. 43 ab C6 57. 90 abc
M11 1. 54 ab P10 4. 49 ab C3 1. 41 abc M15 56. 77 abcd
C4 1. 53 ab CK 4. 31 bc C4 1. 40 abc C8 56. 11 abcd
P7 1. 50 abc P2 4. 23 bcd C5 1. 39 abc P7 55. 61 abcd
M14 1. 50 abc P11 4. 14 bcd C1 1. 37 abc C2 55. 23 abcd
P5 1. 47 abcd P8 4. 13 bcd C2 1. 36 abc P2 54. 84 bcd e
C8 1. 46 abcde C6 4. 10 bcde P10 1. 36 abc M14 54. 66 bcd e
M13 1. 45 abcde C5 4. 09 bcde P2 1. 35 bc CK 54. 66 bcd e
P8 1. 45 abcde C1 4. 04 bcde P7 1. 35 bc P8 54. 31 cd e
C1 1. 45 abcde M13 4. 03 bcde P11 1. 33 bc M11 54. 20 cd e
C2 1. 43 bcd e P7 3. 73 bcde C9 1. 32 bc C9 53. 14 def
P6 1. 43 bcd e C2 3. 72 bcde M 14 1. 31 bc P11 53. 08 def
P11 1. 43 bcd e C7 3. 71 bcde C6 1. 30 bc P6 52. 74 def
P2 1. 42 bcd e M14 3. 57 bcde P5 1. 29 bc C3 52. 73 def
C6 1. 42 bcd e C8 3. 49 cd e C8 1. 29 bc C7 52. 65 def
P10 1. 39 cde C3 3. 45 cd e P8 1. 28 bc M13 52. 50 def
M15 1. 35 de P5 3. 44 cd e P6 1. 27 bc C5 52. 29 def
CK 1. 35 de C4 3. 28 de M 15 1. 26 bc C1 50. 44 ef
C9 1. 33 e M11 3. 14 e CK 1. 25 c C4 49. 07 f
多重比较结果显示 (表 7) ,参试种源 /家系的主干通直度平均分值在 1. 57~ 1. 33之间 ,说明参试种源 /家系
的干形都较通直 ,其中干形表现最好的是 C9,平均分值为 1. 33,优于或显著优于 ( P < 0. 05)其它种源 /家系 ;其
次为 CK、 M15、 P10、 C6、 P2、 P11、 P6和 C2,平均分值在 1. 35~ 1. 43之间 ;最差的是 C5,分值为 1. 57,表现劣于其
它种源 /家系 .
67第 1期 韦如萍等: 南洋楹种源家系试验
枝下高最高的是 M15,为 5. 30 m ,显著高于 ( P < 0. 05) CK和大部分种源 /家系 ;其次是 C9、 P6和 P10,在 5.
28~ 4. 49 m之间 ,高于或显著高于 (P < 0. 05)其它种源 /家系 .枝下高最低的是 M11,为 3. 14 m,低于或显著低
于 ( P < 0. 05)其它种源 /家系 .
侧枝粗细的得分变异幅度为 1. 52~ 1. 25,说明参试种源 /家系的侧枝均较细 ,其中 CK、 P15表现优于其它
种源 /家系 ; P6、 P8、 C8、 P5表现次之 .
分枝角度最大的是 P10,为 59. 31°,显著高于 ( P < 0. 05) CK和大部分种源 /家系 ;其次是 P5、 C6、 M15、 C8、
P7和 C2,均值在 58. 85~ 55. 23°之间 ;分枝角度最小是 C4,为 49. 07°,显著小于 ( P < 0. 05) CK和 P10.
3. 4 4. 5年生材积生长与林龄的相关分析
对 4. 5年生材积和各年龄林木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见表 8.从表 8可以看出 ,除与 0. 5年生树高的相关不显
著外 , 4. 5年生材积与其它各林龄的树高和胸径呈显著 (P < 0. 05)或极显著 (P < 0. 01)正相关关系 ,并随着林
龄的增长相关性呈增加的趋势 .因此 ,在 0. 5年生南洋楹幼林中不适宜进行选优 ,而在 4. 5年生幼林中可进行选
优 .
表 8 4. 5年生材积生长与各林龄性状间的简相关系数
Table 8 The correlat ion coef f icient between volume of 4. 5 years trees and character of other age s
0. 5年生
H
1. 5年生
H DB H
2. 5年生
H DBH
4. 5年生
H DBH PR SFS Hs PBT PBA
0. 35 0. 49* 0. 73* * 0. 55* * 0. 61** 0. 84** 0. 93* * 0. 26 - 0. 69* * 0. 67** - 0. 47* 0. 12
由表 8还可看出 , 4. 5年生时南洋楹的材积与树高、胸径、枝下高均有极显著 ( P < 0. 01)正相关关系 ,与主
干通直度和侧枝粗细分别呈极显著 ( P < 0. 01)和显著 ( P < 0. 05)负相关关系 ,因为主干通直度和侧枝粗细是采
用评分制度衡量的 ,分值越高表现越差 ,因此由相关系数可知 ,主干越通直、侧枝越细小则材积越大 . 4. 5年生
材积与保存率以及分枝角度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 ,建议在今后进行大径级优良种源 /家系的选择中 ,可把重心
放在树高、胸径、枝下高、主干通直度和侧枝粗细等性状上 .
3. 5 种源 /家系综合评价
以种源 /家系小区生长性状、形质性状平均值、小区保存率建立性状的遗传相关矩阵 [5 ] ,求出各性状对综合
指标的贡献大小 Ki (权重系数 )为:
Ki = 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侧枝粗细∶主干通直度∶分枝角度∶保存率
= 0. 034∶ 0. 161∶ 0. 110∶ 0. 523∶ 0. 319∶ 0. 181∶ 0. 063∶ 0. 197
参试种源 /家系的综合评定值见表 9.以 Pi值大小进行生长、形质性状、保存率联合选择 . 21个种源 /家系的
平均 Pi值为 0. 245 69,标准差为 0. 083 8, CK的 Pi值为 0. 220 464. P i值小于群体均值和 CK的种源 /家系有 C9、
M15、 P10、 P6、 P2、 C1和 C6, 4. 5年生平均材积达 0. 083 29 m3 ,且综合表现优良 ,具有速生、主干通直、分枝细
小、枝下高较高、适应性较强等特性 ,其中又以 C9和 M15表现最佳 ,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 13. 03 m、 13.
05 cm和 0. 090 79 m3 ,分别比 CK高出 13. 90% 、 9. 02%和 12. 81% ,比群体均值高出 12. 04% 、 9. 85%和 29. 95% ,
比对照树种马占相思高出 26. 63%、 10. 41%和 74. 92% ;形质性状也表现优良 ,其中枝下高和保存率分别为 5. 29
m、和 82. 74% ,均优于其它对照群体 (表 10) ,适宜在该地区进一步发展 .综合表现较差的是 C4和 M11,其 Pi值
大于群体均值 ( 0. 245 69)加上一个标准差 ( 0. 083 8) ,说明这 2个种源 /家系生长较慢、形质性状表现也较差 ,在
该地区发展应慎用 .其余的种源 /家系综合表现中等 ,但均不如 CK优良 .
表 9 种源 /家系综合评价
Table 9 The synthesis evaluation of the provenance /f amilies
种源 /家系 Pi值 名次 种源 /家系 Pi值 名次 种源 /家系 Pi值 名次
C9 0. 047 097 1 CK 0. 220 464 8 C7 0. 292 634 15
M 15 0. 074 749 2 P8 0. 227 832 9 C8 0. 308 354 16
P10 0. 178 244 3 C5 0. 243 284 10 C2 0. 316 152 17
P6 0. 186 736 4 M13 0. 254 924 11 C3 0. 323 877 18
P2 0. 193 133 5 P7 0. 263 147 12 P5 0. 327 408 19
C1 0. 201 133 6 M14 0. 271 451 13 C4 0. 332 615 20
C6 0. 219 799 7 P11 0. 276 180 14 M11 0. 400 466 21
68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27卷
表 10 优良种源 /家系各性状生长情况
Table 10 The growth status of diff erent characters of the f ine provenances /f amil ies
种源 /家系 H /m DB H / cm V /m3 Hs /m PBT SFS PBA / (°) PR /%
7个优良种源 /家系 12. 49 12. 57 0. 083 29 4. 56 1. 32 1. 40 55. 02 75. 24
C9、 M15 13. 03 13. 05 0. 090 79 5. 29 1. 29 1. 34 54. 95 82. 74
对照 ( CK) 11. 44 11. 97 0. 080 48 4. 31 1. 25 1. 35 54. 66 64. 09
群体均值 11. 63 11. 88 0. 069 86 4. 01 1. 35 1. 45 54. 34 70. 86
马占相思 10. 29 11. 82 0. 051 90 3. 77 1. 36 1. 42 57. 32 62. 30
4 结论与讨论
( 1)参试种源 /家系在本试验点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 , 4. 5年生时的保存率以 P8、 C9、 C5、 C7、M15、 C1较
高 ,在 80%以上 ,说明这些种源 /家系在该试验点的适应性较强 .
( 2)相关分析表明 ,在 4. 5年生幼林中进行优良种源 /家系选择是可行的 ; 4. 5年生的材积与保存率以及分
枝角度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 ,建议在今后进行大径级优良种源 /家系的选择中应把重心放在树高、胸径、枝下
高、主干通直度和侧枝粗细等性状上 .
( 3)各测定性状在参试种源 /家系间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 ,经野外调查还发现 ,同一种源 /家系的同一
性状在不同单株间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异 ,因而在重视种源 /家系水平选择的同时 ,也不应忽视种源 /家系内优良
单株的选择 .
( 4) 21个参试种源 /家系间的生长性状、形质性状以及保存率在不同程度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通过
性状的综合选择 ,初步评选出速生、形质性状良好以及适应性较强的优良种源 /家系 7个 ,依次为 C9、 M15、 P10、
P6、 P2、 C1、 C6,其中又以 C9、 M15表现最佳 , 4. 5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对照 ( CK)高出 13. 90%、
9. 02%和 12. 80% ,且形质性状也表现优良 ,可作为进一步遗传改良的材料 .
( 5)本试验只有一个试验点 ,未能考虑到地点×种源 /家系互作效应 ,因此在本试验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材
料 ,还须进一步作生态区域测定试验 ,从而确定适宜推广范围和充分利用引种材料 .
参考文献:
[1 ]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 .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1: 669- 672.
[2 ] 潘志刚 ,游应天 .中国主要外来树种引种栽培 [M ]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414- 417.
[3 ] 黄少伟 ,谢维辉 .实用 SAS编程与林业试验数据分析 [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1.
[4 ] 郑永光 ,周小珍 ,陈红跃 ,等 .南洋楹优良种源 /家系选择的研究 [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25( 3): 29- 33.
[5 ] 梁坤南 .桉属树种 /种源试验 [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0, 13( 2): 203- 208.
[6 ] 邱进清 ,兰贺胜 ,谢国阳 ,等 .巨桉种源 /家系引种试验 [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002, 24( 4): 517- 521.
[本文编校:胡曼辉 ]
69第 1期 韦如萍等: 南洋楹种源家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