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凹叶厚朴造林及施肥对比试验结果初报



全 文 :作者简介:林起艺(1971-),男 ,福建大田人 ,林业工程师 ,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 、林政管理等工作。   收稿日期:2009-08-24
凹叶厚朴造林及施肥对比试验结果初报
林 起 艺
(大田县林业局武陵林业站 ,福建大田  366100)
摘 要: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造林季节对凹叶厚朴造林成活率 、早期的地径 、苗高生长有着极显著影响。
在福建省大田县的最适宜造林季节为 2月份 , 造林成活率最高 ,达到 96.6%,苗木生长也较快;12月份造林成活率较
低 , 但地径 、苗高生长均最快。 不同的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有着极明显的影响 , 凹叶厚朴最适宜造林密度为 1100
株· hm-2 ,其胸径 、树高 、单株干生物量均较造林密度为 1600株· hm-2和 830株· hm-2的林分大。 4种不同的施肥
措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 3月份施放腐熟的鸭粪 0.5kg/株 , 10月份施放 K肥 0.1kg/株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凹叶厚朴;造林季节;造林密度;施肥
中图分类号 S725.5;S725.6;S7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9)19-152-03
  凹叶厚朴 , Magnoliaoficinalissubsp.biloba(Rehd.et
Wils.)ChengetLaw,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 [ 1] ,是厚朴的
亚种 ,高达 15 m,胸径 40 cm。与厚朴的主要区别是其树
皮稍薄 ,叶较小而狭窄 ,呈狭倒卵形 ,先端有明显凹缺 。小
枝粗壮 ,幼时有绢毛。花大单朵顶生 ,直径 10 ~ 15 cm,白
色芳香 ,与叶同时开放。花期 5 ~ 6月 ,果期 8 ~ 10月 ,聚
合果顶端较狭尖。厚朴幼苗喜冷凉湿润 、半阴半阳环境 ,
成树喜光照充足 。野生分布于安徽 、浙江 、福建 、江西 、湖
南 、湖北 、贵州 、广西 、广东等地 ,海拔 400 ~ 1200 m[ 2] 。由
于过度滥伐森林和大量剥取树皮药用 ,导致分布范围迅速
缩小 ,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近年来 ,各地山地
综合开发 ,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厚朴种植面积
也在不断扩大 。研究凹叶厚朴的栽培技术 ,可为其规模化
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凹叶厚朴
不同造林季节 、不同造林密度的造林和施肥对比试验对比
试验 ,通过比较分析 ,选择适宜的造林及施肥技术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来源与试验地概况 2003年 11月 ,从大田梅林
国有林场 20 a生的凹叶厚朴林分中选择优势木 ,从优势
木上采集果皮裂开露出红色种子的果实 ,选饱满 、无病虫
害的籽粒与湿细沙混合 ,挖窖一层湿沙 、一层种子 ,层积贮
藏 ,湿沙以紧握无水渗出 ,松开后成团不易散开为度 。每
层沙厚 5 cm左右 。在窖口覆盖一层细土后再盖上塑料薄
膜 ,以防雨水流入窖内造成烂种。 2004年 2月份取出种
子 ,混沙搓揉 ,去除种子表面的蜡质层后播种育苗 ,作为试
验用苗 。
试验地设置在福建省大田县均溪镇红星村 22林班 8
大班 12小班 、13小班 ,海拔 370 ~ 460m,梅林国有林场 2
林班 7大班 6小班 ,海拔 750 ~ 800m,属中亚热带季风区 ,
前身均为杉木纯林 。试验期内年平均降雨量 1550 ~ 1620
mm,年均温 18.0 ~ 19.4℃,极端最高温度为 37.4℃,极端
最低温度 -2.3℃,无霜期 301d。土壤大部分为黄红壤 ,土
层厚度 >1.0m,较肥沃 。试验地前身为杉马混交林 , 18地
位指数级 ,坡度 20 ~28°,西南坡向 ,坡位为中 、下坡。
1.2 参试苗木选择与定植 选择苗高 40 ~ 45 cm,地径
0.6 ~ 0.7 cm的健壮 、无病虫害的苗木参加试验 。试验地
炼山后开带整地 ,挖净树根 、草皮和石块 ,挖明穴回表土 ,
穴规格 60cm×50 cm×40cm,施足基肥 ,每穴施肥量为腐
熟鸡粪约 0.5 kg,回表土后 , 每穴施钙镁磷约 0.1 kg。
2005年 2月 ,根据试验设计进行苗木定植 ,裸根苗造林 。
1.3 幼林抚育 造林后前 3 a每年进行 1次松土锄草 、垦
复施肥等幼林抚育措施 。 2006年 12月对所有参试苗木进
行 1次除萌 ,调整树形 。造林季节 、造林密度对比试验的
林地 ,每年 5月初结合松土锄草开沟施肥 ,施用量为氮磷
钾复合肥 1200 kg·hm-2 。施肥措施对比试验的林地 ,造
林后第 1a未施肥 ,以后按试验设计进行施肥 。
1.4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 3] ,以 3个试验
点做为 3次重复(区组)。造林季节 、造林密度对比试验均
包括 3个处理(小区),小区面积 0.067 hm2。施肥措施对
比试验包括 4个处理(小区),小区面积 0.01 hm2。
1.5 数据采集与数据整理统计 2005年 5月调查造林季
节 、密度对比试验的各小区造林成活率 ,并于 5月中旬雨
季时补植;2005年 12月调查苗木地径 、树高。 2009年 5
月对各试验地内树木每木检尺 ,测定地径 、树高 。根据胸
径 、树高及树形选择各试验小区平均木 ,采用网格法测定
树冠投影面积 ,然后全株掘起 ,按 0.5 m区分段对树干分
段称重 ,截取圆盘;根部 、侧枝 、树叶称重 、取样 。将圆盘 、
根系和枝叶样本带回 ,采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 ,根据各部
位含水率计算单株干生物量 。
对造林成活率 、胸径 、树高 、树冠投影面积 、单株干生
物量等调查数据分别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 3-4] ,分析
各处理间的差异性。结果见表 1、表 3。
152 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Agri.Sci.Bul.2009, 15(19)
DOI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09.19.076
表 1 数据调查统计分析及比较
不同造林季节比较 不同造林密度比较
处理 保存率(%) 苗高(cm) 地径(cm) 处理 树高(m) 胸径(cm) 树冠投影面积(m2) 单株干生物量(kg)
12月份 93.8b 82.3a 1.83a 1600株· hm-2 5.7a 5.5b 4.03b 10.47b
2月份 96.6a 82.1a 1.72a 1100株· hm-2 4.5b 7.8a 5.46a 15.63a
4月份 91.1c 68.4b 1.32b 830株· hm-2 4.1b 7.3a 5.53a 13.59a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造林季节造林效果比较
2.1.1 造林成活率比较 从表 1可以看出 ,不同季节造
林 ,苗木存活率存在差异 ,其中 , 2月份造林成活率最高 ,
平均达到 96.6%, 12月份造林次之 , 4月份平均造林存活
率只有 91.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 F=11.22>F0.01(2 , 6)
=10.90,不同季节造林成活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多
重比较结果表明 , 2月份与 12月份 、4月份之间均存在极
显著差异 , 12月份与 4月份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试
验区 12月份雨水少 ,且气温低 ,苗木处于休眠状态 ,要到 2
~ 3月份地温回升时 ,苗木根系才能得到完全恢复 ,恢复
期长 ,加大了苗木死亡的可能性 ,此外 ,霜冻天气也可能影
响存活率 。 4月份雨水虽然较多 ,但气温回升快 ,造林前
苗木已经萌发新梢 ,在苗木根系创伤未愈合 ,新根未长出
之前 ,幼嫩组织蒸腾作用丧失的水分无法从土壤中及时得
到补充 ,最终导致部分苗木死亡 ,造林存活率降低。 2月
份地温开始逐渐回升 ,雨水增多 ,苗木的树液开始流动 ,细
胞活动开始活跃 ,此时造林 ,苗木恢复期短 ,根系恢复快 ,
造林成活率高 [ 5-6] 。
2.1.2 苗木生长比较 不同季节造林苗木 ,当年 12月份
调查的平均苗高变动范围为 68.4 ~ 82.3 cm,方差分析结
果表明 , F=36.58>F0.01 (2, 6) = 10.9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
平;地径变动范围为 1.32 ~ 1.83c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 F
=16.42>F0.01(2 , 6)=10.90,不同季节造林的苗木 ,地径生
长上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表 1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 12
月份 、2月份造林的苗木苗高 、地径之间无显著差异 ,但与
4月份造林的苗高 、地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凹叶厚
朴冬季落叶休眠 ,一般在 3月份始萌芽抽梢 ,随着温度的
升高 ,新陈代谢逐步恢复到最旺盛的状态 ,此时苗木细胞
分裂快 ,组织生长迅速 。 12月份 、2月份造林 ,苗木处于休
眠状态 , 3月份才解除休眠 ,开始生长 。因此 ,这两个时间
造林 ,苗木生长情况比较相似 ,无明显区别 。 4月份造林
的苗木 ,造林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根系恢复才能正常生长 ,
所以当年的生长期较其它两个时间造林的苗木短 ,苗高 、
地径生长量少 [ 7] 。
以上比较 、分析的结果表明 ,凹叶厚朴适宜的造林季
节为 2月份前后 ,最好在苗木春芽萌发之前完成造林 。
2.2 不同造林密度林分比较
2.2.1 胸径生长比较 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 ,凹叶厚朴
的平均胸径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表 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
造林密度 1100株 ·hm-2的林分 ,平均胸径达到 7.8cm,较
造林密度 830株·hm-2的林分大 0.5 m,较造林密度 1600
株 · hm-2的林分大 2.3 c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 F=
14.08>F0.01(2, 6) =10.90,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平均胸径
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
1100株 · hm-2、830株 · hm-2的两种林分之间的胸径生
长无显著差异 ,但与造林密度 1600株 · hm-2的林分的胸
径生长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2.2 树高生长比较 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 ,凹叶厚朴
的树高生长存在一定的差异 。造林密度为 1600株· hm-2
的林分 ,树高生长最快 ,达到 5.7m,较造林密度 1100株 ·
hm-2的林分高出 1.2 m,较造林密度 830株 ·hm-2的林分
高出 1.6m。造林密度 1100株·hm-2 、830株 ·hm-2的林
分之间树高生长差异不大 ,仅 0.5 m。方差分析结果表
明 , F=11.02 >F0.01(2, 6)=10.90,不同造林密度林分间的
树高生长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从表 2多重比较结果可以
看出 ,造林密度为 1600株· hm-2的林分 ,其树高生长与另
外两种造林密度的林分间 ,差异极显著 ,而另两种林分间
的树高生长无显著差异 。
2.2.3 树冠投影面积比较 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 ,凹叶
厚朴的树冠投影面积变化幅度为 4.03 ~ 5.53 m2 ,有较大
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 F=10.93 >F0.01(2, 6) = 10.90,
不同造林密度之间树冠投影面积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
表 2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 830株 · hm-2的林分 ,
其树冠投影面积最大 ,但与造林密度 1100株· hm-2的林
分间无显著差异 ,造林密度为 830株 · hm-2、1100株 ·
hm-2的林分 ,均与造林密度 1600株 · hm-2林分 ,在树冠
投影面积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
2.2.4 单株干生物量比较 造林密度 1100株 · hm-2的
林分 ,单株干生物量平均值达到 15.33 kg,较造林密度 830
株· hm-2的林分高出 2.04 kg,较造林密度 1600株 ·hm-2
林分高出 5.16 kg。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 F=86.47 >
F0.01(2 , 6)= 10.90,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单株干生物量之
间 ,达到极显著的差异水平。表 2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造
林密度 1100株 · hm-2林分与造林密度 830株 · hm-2 、
1600株· hm-2的林分 ,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造林密度
830株 ·hm-2的林分 ,与 1600株 ·hm-2的林分 ,差异也达
到极显著的水平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凹叶厚朴的造林密度以 1100
株·hm-2为宜 。凹叶厚朴属于阳性树种 ,充足光照有利
于其营养物质的积累。造林密度太大 ,个体间的营养空间
竞争激烈 ,虽然有利于树高生长 ,但冠幅小 ,影响光合作
用 ,进而影响了胸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造林密度为 830
153  15卷 19期 林起艺 凹叶厚朴造林及施肥对比试验结果初报
株 ·hm-2、1100株·hm-2的林分 ,其胸径 、树高 、树冠投影
面积等性状表现均无显著差异 ,说明 1100株 · hm-2的造
林密度 ,各个体的营养空间已经足够 ,即使再增加其营养
空间 ,树木的生长也因此不会加快。造林密度 1100
株 ·hm-2的林分的单株干生物量与造林密度 830
株 ·hm-2林分之间差异极显著 ,应与单位面积株数减少 ,
林分郁闭度降低 ,林分中的空气湿度 、土壤湿度降低 ,以及
林下凋落物减少等有关。
2.3 不同施肥措施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4种施肥方案见
表 2。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林分主要性状生长状况统计及
分析结果见表 3。参试林分的造林密度为 830株 ·hm-2。
表 2 施肥方案
代号 施肥措施 施肥方式
A1
每株每次施放钙镁磷 0.1kg, 3月
份施 1次 , 10月份施 1次。连续施
肥 3a。
开沟施放后覆土
A2
3月份施放复合肥 0.2kg/株 , 10月
份施放 K肥 0.1kg/株。连续施
肥 3a。
开沟施放后覆土
A3
腐熟的鸭粪 , 3月份施放 0.5kg/
株 , 10月份施放 K肥 0.1kg/株。
连续施肥 3a。
扩穴施放后覆土
A4 腐熟的鸭粪 , 3月份施放 0.5kg/株。连续施肥 3a。 扩穴施放后覆土
表 3 不同施肥措施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施肥措施 胸径(cm)
树高
(m)
树冠投影面积
(m2)
单株干生
物量(kg)
A1 7.2c 4.3c 5.3 13.3d
A2 8.9b 5.8b 5.7 15.7c
A3 10.8a 7.3a 5.9 18.8a
A4 10.2a 6.9a 5.5 17.0b
  调查结果表明 , A3效果最好 , 对林分生长的促进作
用最大 , A4次之 , A2再次之 , A1最小 , 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 , 不同施肥措施下林分的平均胸径 、 树高 、 单株干
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 A3、
A4的胸径 、树高生长无显著差异 , 但与 A2、 A1均有极
显著差异 , A2与 A1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单
株干生物量 , A3与 A4、 A2、 A1均有极显著差异 , A4
与 A2、 A1, A2与 A1也均有极显著差异;树冠投影面
积 , 各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 4种施肥措施中 ,以 A3效果
最好。施放腐熟的鸭粪 ,对凹叶厚朴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
作用。鸭粪中包含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氮 、磷 、钾 、
钙 、镁 、硫和微量元素铁 、锰 、硼 、锌 、钼 、铜等无机养分 ,保
持养分的相对平衡 [ 8] 。鸭粪中含大量微生物及各种酶
(蛋白酶 、脲酶 、磷酸化酶),能够促使有机态氮 、磷变为无
机态 ,供植物吸收 ,并能使土壤中钙 、镁 、铁 、铝等形成稳定
络合物 ,减少对磷的固定 ,提高有效磷含量 。此外 ,鸭粪中
的腐殖质胶体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 ,降低容重 ,提
高土壤的通透性 ,协调水 、气矛盾 ,并提高土壤的保肥 、保
水能力 。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造林季节 、造林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凹叶厚
朴在福建省大田县的适宜造林季节为 2月份 ,造林成活率
最高 ,达到 96.6%,苗木根系恢复快;12月份造林成活率
较低 ,但地径 、苗高生长均最快。凹叶厚朴最适宜造林密
度为 1100株 ·hm-2 ,其胸径 、树高 、单株干生物量均较造
林密度为 1600株· hm-2和 830株·hm-2的林分大。 4种
不同的施肥措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施加腐熟鸭粪 ,对凹
叶厚朴的胸径 、树高生长和单株干生物量提高 ,均有显著
的促进作用 。 4种施肥措施中 ,以 3月份施放腐熟的鸭粪
0.5kg/株 , 10月份施放 K肥 0.1kg/株的效果最好。
凹叶厚朴的树皮 、花 、根皮等均可入药 ,树干通直 ,材
质轻韧 ,纹理细密且少开裂 [ 9] 。叶友章等对凹叶厚朴木材
的材性研究表明 ,凹叶厚朴木材抗弯强度高 ,与阔叶树比
较纤维长宽比大;弯曲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凹叶厚朴是良
好的弯曲树种 ,弯曲性能 h/r可达到 1/4 ~ 1/3,可用于家
具 、工艺品生产等 [ 10] 。因此 ,凹叶厚朴的市场发展前景广
阔 ,是福建山区山地综合开发的可选树种。本文根据试验
数据 ,对凹叶厚朴不同造林季节的造林成活率 、苗木地径 、
苗高 ,不同造林密度下的胸径 、树高 、树冠投影面积 、单株
干生物量 ,以及不同施肥措施下的胸径 、树高 、单株干生物
量等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 ,确定了凹叶厚朴在大田县的适
宜造林季节和造林密度 ,从 4种施肥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
案 ,为凹叶厚朴的造林及幼林的抚育管理提供了科学依
据。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后期表现 ,以及不同立地条件对
造林密度 、施肥措施的要求 ,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陈存及 ,陈伙法.阔叶树栽培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0:
416-419.
[ 2]汤景明 ,翟明普.影响天然林树种更新因素的研究进展 [ J] .福建
林学院学报 , 2005, 25(4):379-383.
[ 3]毕庆雨.数理统计 [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2:45-47.
[ 4]洪伟.林业试验设计技术与方法 [ 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7.205-211.
[ 5]刘宝 ,陈存及 ,陈世品 ,等.福建明溪闽楠天然林群落种间竞争的
研究 [ J].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5, 25(2):117-120.
[ 6]伍石林 ,李正群 ,黎恢安 , 等.厚朴与日本落叶松造林模式研究
[ J].湖南林业科技 , 2006, 33(2):67-69.
[ 7]李宝银 ,周俊新 ,李凌 ,等.乌桕与竹柏等树种混交效果评价 [ J] .
华东森林经理 , 2009, 23(1):13-16.
[ 8]刘化桐.闽北山地 7种阔叶树种造林对比试验 [ J].福建林业科
技 , 2004, 31(4):62-63, 77.
[ 9]涂育合 ,叶功富 ,林照授 ,等.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栽培试验及经
营管理技术 [ J].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3, 13(1):19-21.
[ 10]叶友章 ,吴开金.凹叶厚朴木材材性和弯曲应用研究 [ J].林业
科技 , 2005, 26(4):39-42.
(责编:张琪琪)
154 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Agri.Sci.Bul.2009,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