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苗药杠板归野生资源抚育关键技术研究



全 文 :2013 年 3 月 第 15 卷 第 3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Mar. 2013 Vol. 15 No. 3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半夏、何首乌、金钗石斛等 8 种药材规范化种植和野生保护抚
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的子课题 “杠板归药材野生保护抚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2009BAI74B02- 4)
* [通讯作者] 冉懋雄,Tel: (0851)8319001,E-mail:ranmaoxiong@ sina. com
苗药杠板归野生资源抚育关键技术研究
谭济苍1,刘青1,罗天军1,魏升华2,孙庆文2,杨玉兰1,冉懋雄2
(1. 贵州远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18;
2.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在杠板归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抚育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实践,为提高杠板归产量及
其质量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茶林 -杠板归、灌丛 -杠板归及乔木林 -杠板归 3 种抚育模
式,进行杠板归补种(种子直播、移密补稀)、施肥(复合肥、农家肥)与轮采抚育试验。结果:3 种抚育模式间杠
板归产量比较差异较小;补种试验和施农家肥试验均能提高 3 种抚育模式下杠板归产量;各试验区内杠板归槲皮素
含量均能达到《中国药典》(2010 版,一部)标准。同时,发现轮采抚育有利杠板归植株恢复保产。结论:通过茶
林 -杠板归、灌丛 -杠板归及乔木林 -杠板归 3 种抚育模式,以及补种、施肥与轮采抚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其质量均符合标准规定,并可有效提高产量。
[关键词] 杠板归;抚育关键技术
“杠板归”始载于明代龚廷贤著 《万病回春》
(1587 年)。其云: “此草(扛板归)四、五月生,
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
有子圆黑如睛。”[1]杠板归为为蓼科植物杠板归
Polygonum perfoliatum L. 的干燥根、全草。收载于
《贵州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 年
版)[2]。本品具有活血化瘀、清热燥湿功效。杠板
归 全 草 含 槲 皮 素 (quercetin ) ,原 儿 茶 酸
(protocatechuic acid) ,山奈酚(kaempferol)等;根
和根茎含靛苷(indican) ,大黄素(emodin)和大黄
酚(chrysophanol) ;根皮含有鞣质等。为保证药材质
量,我们在对杠板归野生资源调查研究基础上,对
其野生资源抚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为杠
板归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合理采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抚育关键技术研究方法与实践
通过杠板归野生资源实地调查,发现杠板归主
要分布于农田、荒地、山地林缘、山地灌草丛、茶
林、路旁等有一定人为活动的地方;植被保存较为
完好的原始森林(雷公山、梵净山等)还未发现,
在茂密的次生林中很少有分布。在杠板归分布环境
中,其植被相对单一,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蔷薇
科植物。调查中还发现,野生杠板归在坡度小于
45°的茶林、灌丛、乔木林中往往攀附于灌丛或草丛
中;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带杠板归的植株较
多、长势尤好,分枝多而粗壮;而在坡度大于 60°
的灌丛和林中等较阴蔽处,其植株密度较低、长势
则往往较差,分枝较少或不分枝。结合资源调查结
果,按照中药材野生抚育要求,2009 ~ 2010 年,我
们在大方县羊场镇、毕节市朱昌镇、黔西县中坪镇
的杠板归野生抚育基地建立了茶林 -杠板归、灌丛
-杠板归及乔木林 -杠板归 3 种抚育模式,并在上
述 3 种抚育模式下分别进行了杠板归补种(种子直
播、移密补稀、育苗移栽)、施肥(复合肥、农家
肥)与轮采抚育试验。2011 年在试验研究基础上,
又以同法进行了重复试验。其具体方法为:
1. 1 补种(种子直播、移密补稀)试验
在试验研究区中划出 A、B 区,A 区作种子直
播试验区,B区作移密补稀试验区。
A区中再划出 A1、A2 小区(每区再分为 3 个重
复区) ,其中 A1 区分别于 2009 年 10 月、2010 年 2
·702·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13.03.005
2013 年 3 月 第 15 卷 第 3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Mar. 2013 Vol. 15 No. 3
月 ~ 3 月,用筛选出的杠板归优良种源种子进行人
工补种(种子直播,100 粒·m -2) ,A2 区不进行人工
补种,作对照。
B区中再划出 B1、B2 小区(每区再分为 3 个重
复区) ,其中 B1 区分别于 2009 年 10 月、2010 年 2
月 ~ 3 月,用初步筛选出的杠板归优良种源种子进
行人工补种后,于 2010 年 4 月 ~ 5 月将此区内杠板
归幼苗密度较大区域(≥10 株 /m2)的杠板归幼苗,
除保留 3 株 /m2 ~ 5 株 /m2,其余的移苗补种到密度
较小区域(≤2 株 /m2) ;B2 区不进行补种,作对照。
补种后于 2010 年 5 月、9 月分别对试验区进行
样方测产;2011 年再进行重复试验与实践观测。
1. 2 施肥(复合肥、农家肥)试验
在试验研究区中划出 C、D 区,C 区作复合肥
施肥试验区,D区作农家肥施肥试验区。
C区中再划出 C1、C2 小区(每区再分为 3 个重
复区) ,于 2009 年 10 月用杠板归种子对试验区进行
人工补种(同量种子直播) ,补种后,于 2010 年 4 月
对 C1 区内杠板归进行复合肥施肥(尿素、磷铵、氯
化钾比例为 2:2:6,150 kg·hm -2) ;C2 区不进行
施肥,作对照。
D区中再划出 D1、D2 小区(每区再分为 3 个重
复区) ,于 2009 年 10 月用杠板归种子对试验区进行
人工补种(同量种子直播) ,补种后,于 2010 年 4 月
对 D1 区内杠板归进行农家肥施肥(7 500 kg·hm -2) ;
D2 区不进行施肥,作对照。
试验后 2010 年 5 月、9 月进行各试验区样方测
产,9 月样方测算比较其药材量,2011 年再进行重
复试验与实践观测。
1. 3 轮采试验
在试验研究区中划出 E、F区(每区再分为 3 个
重复区)。
2010 年 9 月对 E、F区进行植株观测统计,然
后对 E 区内杠板归药材进行采收,F 区不采收;
2011 年 9 月对 E、F 区再次同法进行植株观测统
计,对 F 区内杠板归药材进行采收,E 区中不采
收;2012 年再次重复 2010 年的试验研究与实践
观测。
2 结果与分析
2. 1 补种试验产量的影响
3 种抚育模式(茶林 -杠板归、灌丛 -杠板归及
乔木林 -杠板归)在 2010 年试验及 2011 年重复试
验与实践后,对其试验研究结果收集整理与归纳分
析,以茶林 -杠板归为例:种子直播、移密补稀试
验中补种区域内单位面积杠板归产量较对照区域有
明显差异(表 1) ,补种区产量较高;灌丛 -杠板归
与乔木林 -杠板归模式试验结果相同。
表 1 茶林 -杠板归补种试验产量统计
/kg·hm -2
项目 1 2 3 4 5 6
A1(种子直播) 2 881 2 734 3 041 2 739 2 922 3 129
A2(对照) 1 050 1 072 1 243 1 113 1 261 993
B1(移密补稀) 3 051 3 351 2 998 3 029 3 035 3 172
B2(对照) 1 470 1 170 1 351 1 283 1 016 1 159
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种子直播与对照组产量相比较,F =
518. 02,F > F0. 05(1,10),P < 0. 05;移密补稀与对照住产量相比较
F = 476. 8,F > F0. 05(1,10),P < 0. 05。
2. 2 补种试验产量的影响
施肥试验中,各试验区通过同量种子直播保证
单位面积内的株数相近,再进行施肥试验,以茶
林 -杠板归为例经数据分析表明:施复合肥、施农
家肥与其对照组比较时杠板归产量都有较大差异,
其中施肥区的药材产量有所提高,但施农家肥与施
复合肥差异比较时 P > 0. 05,其产量相近,差异较
小(表 2) ;灌丛 -杠板归与乔木林 -杠板归模式试
验结果相同。
表 2 茶林杠板归抚育模式施肥试验产量统计
/kg·hm -2
项目 1 2 3 4 5 6
C1(施复合肥) 1 731 2 582 2 681 2 151 2 926 3 004
C2(对照) 2 480 1 740 1 921 1 870 1 672 2 043
D1(施农家肥) 1 840 2 513 2 391 2 481 2 722 2 743
D2(对照) 1 734 1 852 1 706 1 900 1 829 2 101
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施复合肥与对照组相比较 F = 5. 82,
F > F0. 05(1,10),P < 0. 05;施农家肥与对照组相比较 F = 16. 56,F >
F0. 05(1,10),P < 0. 05;施复合肥与施农家肥相比较 F = 0. 072,F <
F0. 05(1,10),P > 0. 05。
2. 3 轮采试验对植株恢复的影响
通过不同的抚育模式的轮采试验,结果发现轮
采抚育有利杠板归植株恢复保产,如表 3。
2. 4 3 种抚育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 3 种模式的产量分析
后表明:3 种模式产量的差异性不明显(表 4)。
·802·
2013 年 3 月 第 15 卷 第 3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Mar. 2013 Vol. 15 No. 3
表 3 杠板归不同抚育模式轮采试验单位面积杠板归株数统计
/株·(100 m2)- 1
项目
茶林 -杠板归 灌丛 -杠板归 乔木林 -杠板归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E区 16 12 21 27 13 24 20 14 23
F区 15 25 14 24 30 19 17 24 16
注:2010 年 E区采收,F区未采收;2011 年 F区采收,E区未采收;2012 年同 2010 年。
表 4 杠板归 3 种模式产量统计
/kg·hm -2
项目 1 2 3 4 5 6
茶林 -杠板归 2 107 1 796 1 813 1 885 1 750 2 072
灌丛 -杠板归 1 943 1 994 2 100 2 019 1 649 1 817
乔木林 -杠板归 2 049 1 841 1 973 1 999 2 119 1 875
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3 种抚育模式的产量相比较 F = 0. 43,
F < F0. 05(2,15),P > 0. 05。
2. 5 施肥试验对杠板归质量的影响
经对 3 种抚育模式不同施肥试验药材依法进行
质量检测,结果表明种子直播、施肥与否对槲皮素
含量影响不大,施复合肥与农家肥的杠板归药材槲
皮素含量稍高,达 0. 35%,不施肥的最低为
0. 25%;但均达到 《中国药典》(2010 版,一部)
中杠板归药材槲皮素含量≥0. 15%的标准,如表 5。
表 5 杠板归不同抚育模式施肥试验槲皮素含量统计
/%
项目 1 2 3 4 5 6
种子直播 0. 31 0. 26 0. 29 0. 27 0. 29 0. 29
施复合肥 0. 35 0. 31 0. 25 0. 34 0. 25 0. 28
施农家肥 0. 27 0. 28 0. 26 0. 27 0. 31 0. 27
对照 0. 29 0. 30 0. 25 0. 32 0. 26 0. 28
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试验条件下槲皮素含量比较 F =
0. 52,F < F0. 05(3,20),P > 0. 05。
3 讨论
在杠板归野生资源抚育技术的研究中,由于试
验地点的生态环境、群落结构等因素有一定差
异,从而各个基地的产量则有所不同,但 3 种模
式中补种试验、施肥试验均能显著提高杠板归产
量;而 3 种抚育模式间进行杠板归产量比较时产
量差异较小,则对其最优模式的选择尚需进一步
的重复试验。轮采试验中不同抚育模式下,采收
区第 2 年植株数有所下降,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
是在 9 月份采收后造成当年结成种子散落到土壤
的量减少,进而第二年种子萌发量和株数减少,
因此在采收过后,采收区第二年的补种为保证其
产量补种是十分有必要的。不同试验条件下,杠
板归中槲皮素含量差异不大,均符合药典标准,
因此在通过施肥与补种能同时,能有效提高其产
量与保障质量。
综上所述,杠板归作为许多药物的原料(抗妇
炎胶囊、康妇灵胶囊、姜黄消痤搽剂等) ,随着医
药产业的不断发展,杠板归的市场需求也在急速上
升。对杠板归野生资源抚育的研究,一方面可满足
制药企业的原料需求与发展,另一方面能缓解市场
需求增加对野生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利于保护杠板
归野生资源与其可持续利用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 中华本草
[M].第六卷.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 685-688.
[2] 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 . 贵州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
标准[S].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 198.
Study 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Tending the Wild Resource of Miao Medicine Polygonum perfoliatum L.
TAN Ji-cang1,LIU Qing1,LUO Tian-jun1,WEI Shen-hua2,SUN Qing-wen2,YANG Yu-lan1,RAN Mao-xiong2
(1. Long-Range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izhou. Guiyang 550018,China;
2.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zhou Guiyang 550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Based on the resource investigation of Polygonum perfoliatum L. and research and
practice with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its tending,we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 perfoliatum L. ,which ensure it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Methods:The replant(direct seeding,moved
·902·
2013 年 3 月 第 15 卷 第 3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Mar. 2013 Vol. 15 No. 3
up to dilute) ,fertilization(compound fertilizer,manure)and wheel mining tending test in the tea plantation,shrub
and arbores forest tending pattern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of the yield of P. perfoliatum
L. under the three kinds of tending modes. The yield of P. perfoliatum L. could be improved with the replanting test
and applying farmyard manure. The contents of quercetin in P. perfoliatum L. can reach the standar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2010 version). At the same time wheel mining tending test could help the plant recover and keep
production. Conclusion:Through the tea plantation, shrub and arbores forest tending pattern, the replant,
fertilization and wheel mining tending test and practice,the quality of P. perfoliatum meets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and its yield could be effectively increased.
[Key words] Polygonum perfoliatum L. ;Key Technology of Tending
( 收稿日期 2012-10-12

















































































)
信息天地
重视中药鲜药的研发和应用
“鲜中药”包括鲜植物药和鲜动物药,它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而如今,鲜中药应用呈现逐渐萎
缩的状态,传承与发展艰难。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原主任王承德提
出,政府要重视和支持中药鲜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
王承德建议,政府应重视和支持中药鲜药的研发和应用,一是组织老医药专家总结并撰写系统的
鲜中药历史和经验,编纂专著,编辑教学课本,编写科普文章。并通过广泛的媒介宣传与讲授,让业
内人士和社会大众认识鲜中药、了解鲜中药、使用鲜中药。
二是恢复传统鲜中药的使用,在政府指导下,明确相关政策,使之有法可依地建立起鲜中药生产、
供应、使用的链条,包括采掘、整理、清洗、沙藏、冷藏等措施及保鲜、配方、使用等环节,以造福
更多的患者。
三是将鲜中药与农村新医疗体系相结合,给予一定基金和优惠政策,鼓励开办和建立以鲜中药种
植、养殖相结合的鲜中药医疗基地。延续 20 世纪“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的成功经验,降低医疗
成本。
四是扶持中药鲜药新品种的研发。筛选、审核、指定有条件的企业,从资金和审批政策上予以支
持,利用高新技术提取工艺,从鲜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保留鲜中药的生物活性,以现代鲜中药制
剂方式保障临床使用。
五是制定鲜中药发展的规划,由政府部门牵头或指导,科研单位、临床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联手,
进行科学规范的鲜中药物质成分、药理作用、临床试验研究。课题明确,把握进度,阶段总结,适时
调整,以取得严谨真实的科学数据并不断推进。
( 信息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