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滇西八角中的BST活性成分和新的高氧化裂-prezizaane型倍半萜



全 文 :1 89总状升麻根茎中的环艾烷普及其细胞毒活性
〔英 〕 /W台 n a tab eK… /Ch e mh Pn a r tB ull一 2加 2
,
5 0 ( l ) 一 1 2 1一 12 5
毛莫科植物总状升麻 ( ic m ic如ga ar ce m os 。 ) 为
北美和欧洲的本土植物 , 当地用于治疗腹泻 、 咽喉
痛和风湿病等多种疾病 , 近来普遍用于治疗痛经和
更年期疾病 。 己从 该植物 中 分离出含有环艾烷
( cy d o 别 rt a n e) 结构的三菇单昔 、 异黄酮类 、 生物碱
类和苯丙素类成分 , 其中环艾烷营是其主要的次生
代谢物 , 与其部分药理作用相关 。 本次又从该植物
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 12 个环艾烷昔 (l 一 12 ) , 包括
4 个新化合物 ( 4 ~ 6 、 12 ) 。
总状升麻根茎 ( 干重 .5 2 k g ) 用热 甲醇提取 2
次 , 每 次 h3 。 甲醇提取液减压浓缩 , 浓缩物上 D ia o n
H P

2 0 柱 , 依次用 3 0% 甲醇 、 5 0% 甲醇 、 甲醇 、 乙
醇和乙酸 乙酷洗脱 , 其中 50 % 甲醇和甲醇洗脱部分
反复上硅胶柱 、 O D S 柱分离 、 制备型 HPL C 纯化 ,
分别得到化合物 3一 5 和 l 、 2 、 6 ~ 12 。 己知化合物
分别为升麻醇 3 一O 一 a 一L 一毗喃阿糖普 ( l ) 、 2 5一 O 一甲氧
基升麻醇 3一。 一 a 一 L 一毗喃阿糖昔 ( 2) 、 12 p一经基升麻
醇 3一 O 一 a 一 L 一毗喃阿糖营 ( 3 ) 、 2 7 一 d e o x y a c t e i n ( 7 ) 、
a e te i n ( 8 )
、 总状升麻普 ( c i而 r a e e m o s id e ) F ( 9 ) 、
总状升麻普 G ( 10 ) 、 总状升麻昔 H ( 1 1 ) 。
新成分 4 ( 12 . s m g) 为 2 5 一O 一乙酞基 一 12 p一轻基
升麻醇 3 一口一 a 一 L 一毗喃阿糖普 , 无定形固体 , [Q猎+
2 6
.
0

( e = 0
.
1
, 甲醇 ) , 分子式 C 37 H 58 0 、 l · ZH ZO 。
新成分 5 ( 5 5 . 3gm )为 1 2尽21 一二轻基升麻醇 3一 O 一 a 一 L -
毗喃阿糖普 , 无定形固体 , a[] 言+ 10 D 。 (c = 0 . 1 ,
甲醇 ) , 分子式 e 35 H 5 6o l l · l zZ H Zo 。 新成分 6 ( 9 . s m g )
为 2 3 一口一乙酞基升麻醇 3一O 一 a 一 L 一毗喃阿糖昔 , 无定
形 固体 , 〔al 誉一 2 .6 0 “ ( c 二 0 . 1 , 甲醇 ) , 分子式
C 3 7H 5 s 0 ,。 · 3 / 2 H 20 。 新 成 分 12 ( 17 . 3m g ) 为
(2 2 R
,
2 3 R
,
24 R )

12p
一 乙酞氧 基 一 16p , 2 3 : 2 2 , 2 5一二环
氧基 一 23 , 24 一二轻基 一 9 , 19 一环羊毛 苗烷一 3p一基 一 a 一 L 一毗
喃阿糖昔 , 无定形固体 , La蹭一 20 .a0 ( c 二。 . 1 , 甲
醇 ) , 分子式 C 37 H 5s O L , · H 20 。
检测 了成 分 l 一 12 对 人 口 腔鳞 状细 胞癌
( H S C

2 ) 和正常人豁成纤维细胞 ( H G F ) 的细胞
毒活性 。 结果表明 , 糖普配基结构的微小变异 即对
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产生不同影响 。 虽然成分 1 在
浓度 4 0 林M 时未显示对 H S c 一 2 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
但成分 l 的 2 5 一O 一甲基衍生物 ( 2) 却使 H S C 一 2 存活
细胞数呈剂量依赖型减少 , I C S。为 30 林M 。 该植物中
最主要的次生代谢物成分 8 作为成分 7 的 C 一2 轻基
衍生物 , 其 细胞 毒活性强 于后 者 。 在升麻械素
( c i而 a c e r o g e n i n ) 衍生物 9一 12 中 , 7 ( s ) 一脱氢皂普
( 9

1 0 ) 的细胞毒活性强于其对应的饱和皂营 ( 11 、
1 2 )
。 成分 10 对 H SC 一 2 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是其对正
常 H G F 细胞的 1 5 倍 。
(龚苏晓摘译 江纪武校 )
190 滇西八角中的 B S T 活性成分和新 的高氧化
裂· p er z i z a a n e 型倍半菇 〔英〕 / H u an g .J 二 / c he m
P h田卫 I B u l 一 2 (X) 2 , 5 0 ( 1 ) 一 13 3一 13 6
在采用鳃足虫致死性试验 ( B S T ) 和轴突生长
促进试验筛选八角属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中 , 发现滇西八角 ( lI ic iu m m e成“ ia n “ m ) 的甲醇
提取物显示 B S T 活性 , 在 20 林留n止 时的致死率为
3 7%
。 本次在分离该植物中 B S T 活性成分的同时得
到 4 个新的高氧化裂 一 p r e z i z a a n e 型倍半菇 ( l 一 4 ) ,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 。
滇西八角干燥果皮粉末 (3 . 7kg ) 在室温下用甲
醇提取 , 得到淡黄色提取物 吃kI g ) 。 取部分提取物
( 52 59 ) 经硅胶柱分离 , 得到 13 个部分 ( A一M ) 。
B S T 生物活性显示 A 、 C 、 D 部分的 L C S。 低于
5 0林g/ mL
, 而 B 、 E一 M 部分的 L C S。高于 10 林gl mL

采用多种色谱法从 B S T 活性部分 A 、 C 、 D 中分离
出 1 个 已知化合物 3 , 7 一二 甲基一 l , 5一辛二烯 一3, 7一二
酚 、 甲基棕搁酸酷 、 牡牛儿醇 乙酸酷 、 a 一毕澄茄醇
甲醚 、 丁香烯氧化物 、 按 一 1 1一烯 一 4 a 一酚 、 4一 O一甲基
按一 1 1一烯一 4 a 一酚 、 (一 )一扁柏脂素 、 4一烯丙基 一 2, 6一二甲
氧苯酚 、 反一肉桂酸 、 tas ih or in n 。 其中 , 2 个已知按
烷型倍半菇按一 1 1一烯 一4 a 一酚 、 4一口一甲基按一 1 1一烯 一4 a -
酚和 己知木脂素 (一 ) 一扁柏脂素活性最强 。 最初 的
LT C 分析显示 , 无 B S T 活性的极性部分 E ~ M 富含
裂一p er iz z an e 型和莽草内酷型倍半菇
, 这是八角属
植物的典型特征 。 非活性 K 部分经进一步纯化 , 分
离得到新成分 l一 4 。
新化合物 1 4 ( m g)为 la , s -a 二轻基一 3, 10 一脱二
轻基 一 ( 1 1) 7 , 14一 o hrt o lac t o en fl o ir d a n o lid e , 称为滇西八
角原内酷 (宜犯币儿 o n h o lac to n e ) , 无色粉末 , [a] 言一 9 。
c( = .0 84
, 甲醇 ) , 分子式 cl 5H Z月O7 。 该成分为首
次获得的 C 一8 位含有轻基的裂 一p er 五
~
e 型倍半菇 。
新化合物 2 ( .7 smg ) 为 Z a
一轻基环 小花 八角酮
( Z-a hy d
r o
xy cy c lon var i fl or 习 o n e )
, 无色无定形固
体 , la 猎+ 3 。 ( c = 0 . 7 5 , 甲醇 ) , 分子式 e 、 5 H 24 0 7 。
新化合物 3 (3 . om g ) 为 Z a 一轻基环小花八角内酷
( Za

h ydor
x y e y e l o p var i fl
o r o l i d e )
, 无色无定形固体 ,
〔a 猎+ 4 5 。 ( 。 = 1 . 5 2 , 甲醇 ) , 分子式 e 、 , H 22 0 7 , 绝
对构型为 S 型 。 新化合物 4 (3 . s m g ) 为 Z a 一轻基莽
草素 , 无色无定形固体 , [a1 君一 12 “ ( c 二 0 . 19 , 甲
醇 ) , 分子式 1C 5H Zo O g 。 新成分 l一 4 在 10 林岁m L
时未显示 B S T 活性 , 亦未显示促进轴突生长活性 。
(龚苏晓摘译 江纪武校 )
林M 和 > 10 林M 。 成分 3 抑制 A c hE 作用较强 ; 成分
2 抑制 B cu hE 作用较强 ; 二者均未显示对上述两种
酶的显著性选择性作用 。 成分 l 无活性 。
(龚苏晓摘译 江纪武校 )
19 1 九里香中新的香豆素 〔英〕 / C ho u dh ayr M … /
P lan at M de 一2X() 2
,
6 8 ( l ) 一 8 1一 83
九里香 ( uM r ayr a p a in cu at at ) 叶可用于治疗痢
疾 , 具有抗金黄色化脓微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活性 。
已从该植物中分离出多个香豆素和咔哇生物碱 。 本
次又从中分离并鉴定出 1 个新的天然产物 ( l) 和 2
个己知香豆素化合物 ( 2 、 3 ) 。
自然干燥的九里香叶 ( 19 k g ) 用甲醇提取 , 甲
醇提取液浓缩 , 得到的残余物加水稀释后 , 用盐酸
和氢氧化钱调至 p H 3一 8 , 依次用氯仿和 乙酸乙酷
萃取 。 溶于氯仿的部分 ( p H = 3) 经硅胶柱分离 、
T L C 纯化 , 得到新成分 l 和 己知成分九里香酮
( m
uan
g an
o
en
,
2 )
、 九里香素 ( 3 ) 。
新成分 l (5 om g
,
1 X I。一 4% ) 为 2’ 一。 一乙基九里
香亭 ( 2’ 一。 -e t h y lm u n , 刀 g iat n ) , 白色无定形粉末 ,
卿 1 2 5℃ , Ia猎+ 1 3 0 。 ( e = 0 . 1 , 氯仿 ) , 分子式
C , , H加 0 5。
检测成分 1~ 3对胆碱酷酶的抑制作用 。 结果 ,
以毒扁豆碱为阳性对照 , 成分 2 、 3 具有中度抑制活
性 , 其抑制 乙酞胆碱酷酶 ( A c hE ) 的 IC o5 分别为
( 7 9
.
14士0 . 0 6 ) 林M 和 ( 3 1 . 6 5士 0 . 0 3 6 ) 林M , 抑制
丁酞胆碱醋酶 ( B uc hE ) 的 IC , 分别为 ( 74 . 36 士 .0 64 )
192 脐果九里香中新的异戊二烯香豆素的分离和
结构鉴定 〔英 〕 / K i n o s ih at T… / hC e m hP a r l n
B u l l一 20 0 2 , 5 0 ( l ) 一 11 8~ 12 0
芸 香 科 植 物 台 湾 脐 果 九 里 香 ( 材盯m 夕a
p an ic
“ aI at va : 口阴尹儿。 ot ca , a aT an 加 ) 为台湾兰屿当
地的一种灌木 。 该变种与其原生种的区别在于其具
有果实较大 , 顶端更尖 : 花较大 ; 花瓣在基部较狭
窄 ; 警裂片延长 , 卵形至长椭圆形 ; 小叶更宽等特
征 。 但就能否将两者区分存在争议 。 为了从化学分
类学的角度确立这一变种与其原生种之间的关系 ,
对其进行了研究 , 曾报道与该植物突出的化学特性
有关的大量异戊二烯香豆素和 1 个黄酮的分离与鉴
定 。 本次又从其叶中分离出 l 个新的异戊二烯香豆
素衍生物 ( l ) , 基于光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 。
干燥脐果九里香叶 ( Zgk ) 在室温下用蒸馏过的
丙酮提取 2 次 , 丙酮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干 , 得到的
绿色粘浆经硅胶柱 、 s eP h a d e x L H 一2 0 柱或 R P一 8 反向
硅胶柱分离纯化 , 得到新成分 1 ( 1 14m g ) , 为 5, 7 -
二 甲氧 一 8一 ( 1一氧一 2一千里酞一 3一甲基 一 3一丁烯基 )一 ZH一 1-
苯 并 毗 喃 一 2一 酮 , 命 名 为 脐 果 九 里 香 素
( 。 m Pham
u川W in ) , 无色针状结晶 , mP 12 9一 13 2℃ ,
[a猎一 6 . 0 。 ( e = 0 . 2 6 9 , 甲醇 ) , 分子式 C Z , H 2 2O : 。
九里香及其 同源种均含有大量的香豆素类成
分 , 这些成分的常见特征为在 7 一甲氧基或 5, 7一二甲
氧基香豆素骨架的 C一 8 位带有异戊二烯单位 , 以氧
化 、 醋化或骨架重排等多种形式存在 。 假设九里香
属植物中异戊二烯香豆素的多样化形式的生物发生
来源于相应的环氧化物前体如 5 , 7一二 甲氧一 8一 ( 2, 3一环
氧一 3一甲基丁基 )一 2-H 1一苯并毗喃一 2一酮 ( is b i ir c i n , 假
定 为 A , ) 、 5, 7一二 甲氧 一 8一 ( 1, 2 一环 氧 一3 一 甲基 一3一 丁
基 ) 一 2耳 l 一苯并毗喃 一2一酮 ( g l e i n ad i e n e 环氧化物 , 假
定为札 ) 、 8 一 (2, 3一环氧 一 3一甲基丁基 )一 7一甲氧 ~ Z H - 1一苯
并毗喃一 2一酮 ( m e n” 拍。 n , 假定为 B : ) 、 8一 ( l , 2一环氧一 3-
甲 基 一3 一 丁 基 卜7 一 甲 氧 一2林 1一 苯 并 毗 喃 一2 一 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