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药用大黄低海拔地区引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全 文 :拭牲姗究 5I CH U AN 2。。峰第。期 雄、 。 6期 一月竿欢
、…黝用北黛低海拨地犀
黎开成` , 千友民 , , 范巧佳 , ,
l(
. 四川省阿坝州农牧经济学校 , 四川 茂县 62犯0
3
. 四川省草原研究所 , 成都
罗光荣, , 符华林 2
2
.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 雅安 62 50 14 ;
犀浦 6 117 31 )
摘 要 : 将川西北海拔 3 00 m以上地区的野生药用大黄引种到海拔 1 s lo m地区进行人工种植 ,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
为低海拔地区大规模种植药用大黄提供试验依据 。
关键词 : 药用 大黄 ; 生物学特性 ; 低海拔 ; 引种
中图分类号 : 5 5 6 7 .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6 一 19 3 2 (20 0 4 )0 9一 0 0 0 6一 02
药用大黄 ( R h eu m 似外刀ale . B ia n . ) 又名南大黄 , 属
寥科大黄属植物 , 是常用的中药材 。 川西北大黄属植
物有 3种 , 即药用大黄 (R h eu m 砚声力a le . B ial l, ) 、 掌叶
大黄 ( .R cP lm a tum
.
l
.
)
、唐古特大黄 (R .几馆况ict um 忍砂瞥; ) ,
以药用大黄为主 。 大黄主要有泻下 、 抗菌 、 抗肿瘤 、
收敛等作用 〔` 〕 , 含大黄酚 ( e h哪印 h a n o l ) o , 7 8 m g/ g 、
大黄素 伍从口成阴 ) .0 2 o m眺 、 芦荟大黄素 (s lo e , 。动刀 )
0
.
18 m g/ g
、 大黄酸 ( Rh e i n ) 0 . 17 m g龟、 大 黄 素 甲醚
(尸句心 c io , ) 0 , 巧 m留g 〔2〕 。 目前 , 国内外对此药材需求
量较大 , 每年市场需求量约在 3 O0 t (干重 ) 以上 ,
以野生大黄为主要来源 , 但该野生资源 日趋减少 , 而
且生长于3 0 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 , 采收困难 , 远远
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 为了让该资源可持续利用 , 那
么 , 在低海拔地区进行大规模地人工栽培 , 满足市场
需求 己势在必行 。
1 试验地自然条件
试验地选在四川省阿坝州东南部茂县南街 , 为眠江
二级阶地 , 位于东经 10 1 “ 54 ’ , 北纬3 1“ 3 6 ` , 海拔 1 5 10 m ,
年平均日照时数 1 5 65 . 9 h , 光合有效辐射量21 2 . 1 J/ c时 ,
最高温 31 . 8 ℃ , 最低温一 n . 6 ℃ , 年均温 1 . 2 ℃ , 无霜
期2 1 5 . 4 d , 年降水量 4 92 . 7 r n幻以 , 年相对湿度 72 % , 属高
山峡谷温和地带 〔3」。 经测定 , 土壤为轻壤土 , PH 值 8 . 1 ;
收稿日期 : 20 04 一 0 5 一 19
基金项目 :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 基础研究项 目 ` ,l)1 西北几种有毒 、
有害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 。
作者简介 : 黎开成 ( 19 6 一 ), 男 , 羌族 , 阿坝州农软经济学校 ,
讲师 ,从事草业教学和草坪及草地资源研究 ,在职硕士研究生 。
氮 、 磷 、 钾的含量分别为 : N 众87 % 、 P 25 . 0 m留k g土 、
K 9 4
.
179 m g/ k g土 。
2 试验材料
采集茂县龙洞沟马厂灌丛中 (海拔3 12 O m ) 药用大
黄无病虫害的种子 s kg , 三年以上根生长的芽 (芽眼 )
10 kg
, 作为本试验的材料 。
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 〔4〕 , 以不同播种材料和不同施肥
量两个因子实验 , 播种材料为主处理 , 以A 、 B表示 ; 施
肥量为副处理 , 以a 、 b 、 g 、 o表示 ; 0为对照小区 ; 设。
区为幼苗移栽区 。 重复 3次 , 每小区 7 . 8 m , ( 3 m “ 2 . 6 m ) ,
走道宽 l m , 小区间隔 .0 8 m , 另设幼苗移栽观测地30 耐 ,
试验地共 3 6 . 72 耐 。 每小区种植巧窝 , 窝距 50 c m , 行
距6 5 cm 〔,一: 。
3
.
1 种子繁殖 经测定种子发芽率为 92 % , 将种子浸泡
2 4 h
, 捞出后将水滤干 , 按实验设计每窝播种 7一 10 粒 ,
覆盖细土 1 。m , 幼苗生长到 5一 8 c m 时 , 间苗每窝留1株
健壮苗 〔7 、 8 、 9〕。
.3 2 芽 (芽眼 ) 繁殖 割取芽 (芽眼 ) , 每个芽 (芽眼 )
20 一32 9
, 切口处涂上草木灰 (防切口处腐烂 ) , 按实验
设计 , 每窝种植芽 (芽眼 ) 1个 , 覆盖细土 , 芽微露地面 。
3
.
3 幼苗移栽 在育苗区均匀撒播种子 ,覆盖细土 1 。m ,
幼苗生长到 8一 10 c m , 移到对照区 , 每窝移植2株 , 成活
后间苗留 1株健壮苗 。
.3 4 田间管理 平时注意除草 、 灌溉 、 防虫 (牙虫 、 虹
蝴 、 粘虫 、 地老虎 ) 。
4 试验结果
任责编辑王琳梦6
.列草燕 2 04年第 9期 总第。。 6期 5C IH U A NC A OY UA N研究
4
.
1植物学特征
通过对一年生 、 二年生药用大黄的研究观测 , 药用
大黄根为直根系 , 二级侧根明显 , 根颈肥厚 ; 仅有基生
叶有长柄 , 柄易断 ; 叶略为椭圆形 , 叶缘浅裂 , 基部心
形 , 主脉 5条 , 基部发出 , 叶腹部无毛 , 背部具少量短
毛 ; 无茎 、 花 、 果实 、 种子 。
野生药用大黄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 , 高Z m左右 ,
茎直立 , 疏被短柔毛 , 节处较密 。 基生叶有长柄 , 柄易
断 , 叶片圆形至卵圆形 , 直径40 一70 。 m , 掌状浅裂 , 或
仅有缺齿 , 先端锐尖 , 基部心形 , 主脉通常 5条 , 基出 ,
上面无毛 , 或近叶脉及叶缘 , 茎生叶较小 , 柄易断 ; 叶
鞘筒状 , 疏被短毛 , 分裂至基部 。 圆锥花序 , 大形 , 分
枝开展 , 花小 , 径3礴 mm , 4一 10 朵成簇 ; 花被 6片 , 淡
绿色或黄 白色 , 2轮 ; 雄蕊 9枚 , 不外露 , 子房三角形 ,
花柱 3裂 。 瘦果 , 有翅 , 长约 8一 10 mm , 宽约 6一 9 m m ,
顶端下凹 , 花果期 6一 7月 。
人工栽培一年生 、 二年生与野生药用大黄基叶比较
见表 1 。
表 l 药用大黄人工栽培与野生基叶对比
自然 叶柄 叶 叶 基叶
项 目 高度 长 直径 面积 数 叶色 备 注
( e m ) ( e m ) ( e m ) ( m
Z
) (枚 )
野 生 2 10 28 3 4 .6 2 仓35 5一 8 深绿 有茎 、 花 、 果实 、 种子
一年生 50 32 4 58 、 5 仓 4 2 4一 8 淡绿 无茎 、 花 、 果实 、 种子
二年生 53 34 r6 63 2 住 47 6一 8 绿色加深 无茎 、 花 、 果实 、 种子
注 : 以上数据是植株成熟时测得 , 月份 4一8月 , 每小区测三株 , 取其平均值。
.4 2 生物学特性 (见表 2 、 表3)
表2 2 0 01 年药用大黄生长速度观测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2
月均温 〔℃ )
、 基叶数 (枚 )
植株高度 ( c m )
根颈直径 ( c m )
1 7 2 1 8
.
5
3~ 5 4~ 5
0 2 0
表3
2 0
.
6
2

OU
28
.
0
2 5 0
12
.
0 0
6~ 7
4 8
.
3 0
4
.
2 0
l6D俩é40203俩412衬7392一830
20 02 年药用大黄生长速度观测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 H 12
月均温 ( oC ) 2 2 1 2 9 .4 12 .2 16石 1 7乃 2 1 0 17 . 0 1 6 ,2 15 3 9 . 7 8 2
墓叶数 〔枚 ) 一 一 一 3碎 3一5 5一6 5 一7 6一7 6 一 7 7一8 7 一 8 枯死
植株高度 ( e m ) 一 一 3 0 .2 4 0 4 5 2 . 1 5 3 2 5 3 2 5 3 4 54刀 5 5 . 1 56 . 3 倒伏
根颈直径 ( c m ) 5 . 3 5 3 5 .4 0 5 . 7 6 . 4 7刀 10 . 1 10 . 8 1 1 . 2 12 . 1 12 . 6 12 . 6
经测定 , 药用大黄最适生长温度为 1 3一25 ℃ , 低于
13 ℃时生长缓慢 , 低于 8 ℃停止生长 。 其根能耐零下几
十度的低温 , 高于25 ℃时叶片卷 曲 , 生长缓慢 , 生长的
最佳时期是 4月下旬至9月中旬 ; 耐旱 、 喜光 、 怕热和怕
涝 ; 幼苗生长到5一8 c m时死亡率达 5 0% 一 54 % ; 成熟植株
生长期为 2 46 一2 50 d 。枯黄叶片和叶柄烘干平均 7 10 克/株 ,
一年生地下生物量 3 . 2千克琳 , 二年生地下生物量 8 . 3千
克 /株 。 根部的含水量在恒温犯 ℃下测定为 78 . 2% 。
5 分析与小结
药用大黄从高海拔地区引种到低海拔地区种植后 ,
植物学特征变化较大 , 主要表现为无茎 、 花 、 果实 、 种
子 , 这对于收获根或许是有利的一面 , 避免了抽墓 , 同
时降低根的质量 , 减免了人工去蔓的工作 , 减少生殖生
长对植株体内物质的损耗 。 根对有机物的积累 , 主要靠
基叶的光合作用 , 经人工栽培后的药用大黄单叶面积 、
基叶枚数等都大于或多于野生 , 生物量高 , 年生长期比
野生长 。 药用大黄喜光怕热 、 耐旱怕涝 , 幼苗期适应能
力较弱 , 成熟植株长势 良好 , 能顺利越夏 , 适应能力强 。
经测定 , 二年生药用大黄每 6 67 时 地下生物量
16 82 1
.
35 k g
, 干重为 3 6 67 . 05 gk , 目前市场售价 7一12
元 /千克 , 产值在 35 0 0 元以上 , 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退耕还林 、 还草 、 还牧主要是保护生态平衡 , 如果
在荒山 、 荒坡种植大黄既可避免水土流失 , 保护生态平
衡 , 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 体现一定的社会效益 ,
建议大力推广荒山 、 荒坡种植大黄 。
经对药用大黄的生物学研究得知 , 低海拔地区人工
种植药用大黄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 完全可以提高其生
物量 , 让药用大黄在医药行业中可持续利用 , 发挥其应
有的作用 。
参考文献
王梦琳7
〔 1 」李家实 .中药鉴定学汇M J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9 7 .
〔2] 阿坝 州气象局 . 阿坝州农业气候区划 〔M 〕.成都 : 四川科技出
版社 , 1 9 86 .
t 3 ]南京农业大学 . 田 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 M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9 97
.
[ 4 ]王用平 黔江大黄的栽培方法【IJ .贵州药讯 , 1 9 9 8( 3) : 63 .
【5 」陈兴贵. 大黄栽培技术〔J] .农家科技 , 19 9( 2) : 36 .
〔6] 王用平 . 大黄的栽培方法【J }特产研究 , 19 90( 6) : 40 .
[ 7] 扬伟星 .青海省大黄资源开发及保护 [ J] .青海环境 , 1998 ( 5) :
1 0 6
.
汇8] 薛国菊 . 中药大黄的资源与开发利用的研究 [ J J. 中国野生植
物资源 , 199 5 ( 6 ) : 36 .